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策略

来源 :经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ING04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民营企业应在正确认识自身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通过系列创新战略来培育和建设核心竞争力,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开拓国际市场,方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他文献
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国内学术界的普遍观点是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股权融资行为。本文基于现金流量表数据,研究上市公司对股权融资、债务融资以及内部融资的相对偏好程度。研究发现.2000年上市的公司在2000~2003年的融资行为和1996年以前上市的公司在1998~2003年的融资行为都不支持股权融资偏好,除个别年份外,在上市公司的实际融资中,内部融资或者借款融资高于股权融资。
马斯洛的需要观点以及奥尔德弗的需要观点存在着量化成分与相互替代性及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区分不够明确的缺陷。笔者曾提出将人类的需要按照交易及可否替代性分为货币性需要、权力性需要、荣誉性需要、情感性需要这4个层次维度。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完善相应的数学模型支持和相关的技术性说明。
本文以家电行业为例,对董事会监督动力与两职状态、外部大股东监督、经理人员持股激励及相互监督动力之间的替代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竞争激烈的家电行业,它们之间并无显著相关性。我们认为,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在于治理系统的完善性与治理机制的互补性;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选择是在产品市场竞争结构变化、资本市场评价及控制权收购压力环境下,为实现持续经营而进行的一种市场化选择。
跨国公司的FDI和技术转移与技术的关联性有关.并且与产业集聚形成互动。本文首先对相关技术和衍生技术做了新的界定,然后在熊彼得(J.A.Schumpter)关于技术创新与产业集聚关系,邓宁(Jobn H.·Dunning)的“三优势模式”.以及佩鲁(F.Perroux)的“增长极理论”等基础上,进一步剖析跨国公司技术关联性与产业集聚的互动机理.对产业集聚与跨国公司的相关技术和衍生技术的互动效应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我国吸引外资的政策建议。
延伸厂商责任(EPR)的核心就是将厂商的责任扩展到对其使用寿命周期已到的产品进行拆卸回收等环保处理,本文对基于EPR的3种废弃品回收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着重探讨了与厂商签约并代表厂商承担产品回收责任的第三方回收模式的运作系统。本文认为,对于大多数复杂产品,第三方回收模式是满足EPR思想的最有效解决方案。
一、全面做好能源资源工作 优先抓好节约能源 一是要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切实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增长方式。二是要加快建立能源资源技术支持体系,加大国家资金的投入力度,加紧研究重大技术,依靠科技进步增强节约能力。
自2003年夏季以来,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不断加大。我国则在重申把建立更加适应市场供求变化、更为灵活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作为改革目标的同时,作出了人民币暂不升值,也不改变现行汇率机制的回应。
本文运用博弈论模型,对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进行了分析,为“非转经”规范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政府与行政事业单位双赢指出了路径,实现政府既有产权收益,行政事业单位又可弥补财政拨款不足。
随着我国失业问题的显性化,国内相关的研究也日益丰富,其中对于失业治理的对策研究更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失业治理研究综述的同时,提出了失业治理对策要考虑发展阶段的问题。
企业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的关系一直是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关注的重要问题。受多种因素影响,“波特假设”的有效性不能从企业整体上得到验证并得出结论某些企业一定时期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的关系是各种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结果主要依赖于既定的外部条件下企业对政府环境规制所作出的策略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