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诗陶画”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来源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ina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拓展性课程“陶诗陶画”是陶行知先生的诗画成画,学生创编小诗,诗情画意相结合。本文着重研究的是“陶诗陶画”的样式:左右式、上下式、嵌入式,以及基本技巧,即找出陶诗中入画的词句进行画画,夸张的手法,四物状态,各具特色:即动物篇藏头露尾、植物篇千姿百态、人物篇画出神态、景物篇画出韵味。
  关键词:陶诗陶画 基本技巧
  自浙江省教育厅颁发《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15〕36号)文件以来,拓展性课程以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而进入我省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领域。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在教育孩子的同时,编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儿童诗,这些儿童诗浅显易懂、赋予教育意义。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反映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对于我国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改革现行教育制度、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有着启迪和现实指导意义。21世纪是科技时代、信息时代,是智力战的时代,全球化浪潮风起运涌,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决定因素是人,而人的创造素质是其整体素质的核心。谁拥有发达的教育,拥有大量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谁就拥有最有效的财富和创造财富的财富,谁就能在未来世界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陶诗陶画拓展性课程是一门以陶行知先生编的诗,配上小朋友的画,也可以学生创编小诗,配上画,诗情画意相结合的拓展性课程。本文主要阐述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陶诗陶画”拓展性课程的基本技巧与方法。
  一、“陶诗陶画“拓展性课程的课程分类与特点
   从陶诗陶画拓展性课程的分类来看,较之传统的儿童画的无拘无束而言,主要表现为严密、节奏、规律的理性类。它作为亦诗亦画具有深远的寓意,而这些内容是人间的、现实的、生活的祝愿,是孩子们对美好生活最朴素的表达。任何事物需要仪式感,陶诗陶画亦如此。有一定的形式,美感自然而来。陶诗陶画的分类有左右式、上下式、嵌入式等。所谓左右式,即陶诗在左边,陶画在右边;或者陶诗在右边,陶画在左边。所谓上下式,即陶诗在上边,陶画在下边;或者陶诗在下边,陶画在上边。所谓嵌入式,即陶诗在中间,陶画在两边。
  从陶诗陶画拓展性课程的特点来看,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具有综合性。陶诗陶画拓展性课程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兴趣,要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设计趣味性、项目式、体验式的学习活动,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
  第二,具有实践性。陶诗陶画拓展性课程体现了与基础性课程的互补性,着重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实践体验的机会,提高学生劳动实践技能、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第三,审美性。陶诗陶画拓展性课作为一种美术学习活动,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第四,人文性。陶行知的教育诗歌几乎都是他教育实践的总结和智慧的结果 ,主旋律非常鲜明,加则言简意赅、通俗流畅、琅琅上口,有的类似儿童歌谣,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具有独特的魅力。
  二、“陶诗陶画“拓展性课程实施的基本技巧与方法
  技巧,是指表现在文学、工艺、体育等方面的巧妙的技能。绘画技巧很重要,能不能让绘画题材进入画面是很多因素决定的。一幅成功的摄影、绘画作品,不要求画中人参与作品的构思和表现主旨,但服装、绘画、广告中的人物模特无疑是作品的灵魂,能起到从平庸走向出神入化的视觉感受,而技巧的表现起到相当大的作用。陶诗陶画的基本技巧有圈划陶诗中入画词句,以便更好地画出陶画;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动物、植物、人物、景物四物内容,各具特色,绘出精彩。
  1、入画词句,圈圈划划
  在美术史上,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藝术家都对这一经典文本进行不同的解读。以诗入画,借画品诗。陶诗中,有一些词语句子是跟画紧紧相联系的,正是这些词句,反映了诗的本意。我们可以抓住这些词句,找出来,圈圈划划,帮助绘画。这样有条有理,绘画就会胸有成竹,有条不紊。所谓入画词句,就是纳入画中的词语句子,也即画起来得心应手的词语句子,帮助绘画者进入到绘画的情景中。以词入画,或取前人整首词意作画,或撷取前人一句或数句词意作画,汲取“词中的画意”,画出一幅富有意蕴的绘画艺术品。诗意画比较多见的是画家撷取陶行知诗中一句或数句有绘画性的词句,构思作画,尤其是选取开端、换头处和前后阕歇拍处的词句,从而形成词意画艺术构思中最为显致的美学特征。一说到诗可入画,我们马上会联想到古代许多诗人的名作都是“诗中有画”,充满着画面感。而我们陶行知诗人的作品,何尝缺乏可以入画的妙句?只是没有挖掘、品评和宣传而已。宋代画论家张舜民说过:“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古希腊也曾有过类似的名句“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这种画面,有的可以用一幅画面来表现,有的可以用几幅吊屏来绘出。就像现代摄影、摄像一样,有的可以摄入一张照片中,有的则需要摄像以视频来完成。诗家如果不是运用了各种画面技巧,就不会造出这些所谓“境界”。它的作用是能够在镜头所扫描的空间内,展现出一个完整的意境。通过不同画面的对比叠印,往往在诗词里,创造出另一种画面美感。
  2、夸张手法,焕发精神
  夸张,修辞手法,为了启发读者的想象力,用夸大的绘画语言来形容事物。如手臂的描画,故意画得特别长,在摘苹果这个动作中,尤其突出。用夸张的手法,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加强画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夸张能引起读者的想象和强烈共鸣。在绘画中,夸张是运用想象和变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画出不寻常之画。夸张可分为三类: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第一,扩大夸张,大者更大。 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画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手法。如猿猴的手臂较长,故意画得更长,以摘取树上果子之需。第二,缩小夸张,小者更小。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画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手法。如大象与老鼠,为了突出大象的大,把老鼠画得更小。第三,超前夸张,前者更前。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画出来。如画画二十年后自己从事的职业,也许是教师,也许是警察,也许是医生,等等。夸张的画面,加上夸张的陶诗,更显画面内容,使读者有更深的理解。同时,画者也可以把不能表达的画面文字化,更能表达心中的意思。   3、四物景象,各具特色。动物、植物、人物、景物,四物景象,各具特色。把生活中所思所见化为笔端之四物形象,即是绘画来自于生活的见证。我们生活中的景象都可以以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无疑会使你我的生活充盈着积极健康的且艺术的气息。
  (1)动物景象,藏头露尾。动物是孩子们喜欢的绘画题材。确实,动物千姿百态,活泼可爱。画动物的时候,不一定要把整个动物画出来,可以画画头部,也可以画画尾部,或者画画身体,藏头露尾,也是一种景象。动物本身有趣可爱,在动物画里添加陶诗,意趣加深,活跃画面。
  (2)植物景象,遮挡关系。植物的叶子错落有致,一片挡着一片。绘画时突出主次,处理好遮挡关系,画出前后关系,前面的先画,挡住的就不画了,其形状和颜色搭配协调。有大有小,不同角度看到的形态不同。要遵循近实远虚、近大远小的基本原则。把前面的物体画得丰富,后面的相对画得简单些,前面的明暗对比也比后面的物体强。在植物画面上赋予陶诗,把植物画活,更加精彩,更加具有生命力,画面就会显得有力。
  (3)人物景象,画出神态。画人物,抓住五官,抓住人物特征,五官的比例,做到三庭五眼。三庭:指脸的长度比例,把脸的长度分为三个等分,从前额发际线至眉骨,从眉骨至鼻底,从鼻底至下颏,各占脸长的1/3。五眼:指脸的宽度比例,以眼形长度为单位,把脸的宽度分成五个等分,从左侧发际至右侧发际,为五只眼形。两只眼睛之间有一只眼睛的间距,两眼外侧至侧发际各为一只眼睛的间距,各占比例的1/5。关键是要画出神态,比如画眼睛,变化最明显的黑眼球和瞳孔的形状, 从正面的圆形变成了半侧面的椭圆形。不过,眼部的塑造规律还是一成不变的,比如眉毛在眉头和眉梢部位的生长方向不同;上下眼皮一圈的方圆、虚实和深浅等变化;上下眼皮在内外眼角处的穿插关系;上下眼皮在横向和纵向上由于明暗的深浅形成的“球体” 的感觉等。人物的陶诗,从五官,从表情、从服饰等方面去考虑,这样诗情画意,人物显得更生动。
  (4)景物景象,画出韵味。风景画的画法,知画之主体,在风景画中,主体如何突出成为学生的难题。如何解决呢?在一般教学中,讲构图落幅时,一般把空间安排为近景、中景、远景三景。中景为主体位置,前景与远景起突出主体作用。在选材构思上要主次分明,做到这点要删繁就简或者化简为繁,视画面需要而定。在艺术处理对象上,应有高低错落、方圆曲直、遮叠离合等丰富的层次变化。在陶诗陶画中,学生可以编撰陶诗,根据陶诗画画,或者先画好画,再编陶诗。风景类的,抒情性较强,容易把握。
  三、“陶诗陶画”拓展性课程的教学成效
  1、提高学生绘画水平
  陶诗得以传承,它本身就具有优越性。学生在选取陶诗的过程中,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因此,学生的文学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本着艺术是相通的原则,绘画水平同时也得以提高。学生在陶诗的基础上创作童画,把情、景、物在小画家的画笔下得以展示,那绘画水平的提高是无容置疑的。在探索中,学生张开绘画的翅膀,把陶诗来了个淋漓尽致地发挥。张颖、陆天恩、彭鑫月、陈滟萍、夏钰佳、钱林鑫、陆帆、余黎、熊乐、赵安雯的诗画作品在《缘缘漫画》上发表。
  学生提升除了绘画水平,更重要的是情感的收获。在绘画的道路上,有这样的耕耘,有这样的成长,都是一段经历,收获的是满满的希望。在美的世界里徜徉,在美的世界里欢笑,在美的世界里学会劳作等等。
  2、提高教师教学素养
  教师要教学生,首先得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业务素养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而且,在陶诗陶画的熏陶下,老师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身心得以锤炼,养生修性。理论水平也在实践中得以锤炼,笔者所著论文《论陶诗陶画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获桐乡市一等奖。
  教师提升的还有课程开发的能力,充实教学课程的信息量。社会在发展,形势在变化,教师要站在素质教育的立场,开发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课程资源。
  3、开辟拓展课程新页
  陶诗陶画旨在开拓拓展课程的授课成效,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兴趣。开设拓展课程的目的在于尊重学生的已有基础和个性差异,以学生的全面、持续、终身发展为目标,在整合学校优质资源,将学生的需求与教师的能力相结合的基础上,创设关怀每个学生的成长需求、激发每个学生追求成功、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可选择性课程和主动学习平台。
  总之,通过学习,绘画时根据主题思想和题材的要求,把要表现的形象表达出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协调的画面。从表现对象的目的着眼,根据不同物象的不同结构、不同质感和作者的不同感受,立足于表现。要从表现对象出发,为表现形体结构和色彩,灵活运用涂、摆、点、勾、堆、扫等各种笔法进行描绘。掌握基本技巧,从此,对绘画有新的认识,陶诗陶画会更上一层楼。在诗情画意中提升美术能力和文学修养,其乐融融。本文只是在陶诗陶画中初浅的尝试,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希望我在陶诗陶画的基本技巧的研究,对绘画有帮助,有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篆刻·书画教育》.2018年4月号
  [2]《西方美术简史》[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龍.2012年5月第1版
  (桐乡市振兴西路小学   浙江嘉兴)
其他文献
课前思考:  本课是浙美版13册《徒手画校园》中第二课时的深入挖掘,也是教师本人根据自己20年艺术创作的经验,总结的一套简洁方便、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实践。本次是实践创新课堂教学的一次重要活动。教材的挖掘要一定深入、新颖、切入点要小。教师结合自身的特长,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最终使核心知识技能深入浅出。向学而教中教师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向问题而学中学生深度思考,美术的核心素养显性和隐性交织呈现并渗
期刊
2018年11月中旬,瓯海区教师发展中心组织中小学美术教师开展“色粉画研修班”专业培训活动,这是瓯海区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提升工程的一部分,全区50来位美术老师参加了本次培训。  近年来,瓯海区注重美术教师的专业发展,大力开展技能培训活动,在研训员黄德靖老师的努力下,先后组织开展了中国山水画培训、花鸟画培训、人物画写生培训、书法培训、篆刻培训、创意儿童的辅导与培训等等,今年又触及到色粉画这一古老又新
期刊
丁诗雨  女,14周岁,现就读于杭师大东城中学九年级。2014年2月,进入杭州临池阁书画培训中心学习书法至今。期间参加了各项书法比赛,并取得了一些优异的成绩:  2018年7月,在第五届书画艺术评优大会暨全国中小学生书画作品大赛现场赛中荣获书法类明星奖;  2018年8月,在“正字杯”浙江省中小学生书写大赛中荣获软笔书法中学组优秀奖;  2018年12月,通过中国美术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软笔书法9
期刊
梁文斌  男,1971年生,浙江绍兴人。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硕士,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博士。北京语言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创作部主任,艺术学院书法教研室主任。  作品曾荣获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奖”以及各类“单项奖”多次以及“全浙书法展金奖”、“浙江省中青展金奖”等重大奖项。获中国书坛第二届“兰亭七子”第一名;《中国书法》中青年实力书家60人提名;《书法》全国书法百家“十佳”
期刊
摘 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开展个性化培养是符合小学美术教育发展需求的,是小学美术教育的主要驱动力。教师要真正意识到个性化培养的关键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落实小学美术教学。本文对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教学个性培养展开了一系列的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美术 个性培养  核心素养分为基础文化、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层面,整体表现为人文内涵、科学文明、会学习、健康生活、承担责
期刊
摘 要:一个举重运动员可谓是力气大如牛,但如果他不懂笔法,照样写不出强劲有力的线条。而一个书家倒不必有强健的肌肉,所需要的只是气力。黄庭坚诗曰:“……谁知洛阳杨疯子,下笔便到乌丝阑”。这“笔到乌丝阑”,靠的是书家的气力。通过书法教学中所积累的线条力感训练方法,笔者以提高学生书法鉴赏力和驾驭毛笔的书写控制力等要素为目標,以线条的质感、力量感、立体感以及节奏感塑造为对策,为孩子们理解、参悟祖国传统文化
期刊
舉办时间:  2019年1月18日至2月12日 连云港市美术馆  2019年1月18日15:00开幕式  2019年1月18日16:00——17:30专题讲座  网络时代的书法艺术(主讲:鲁大东)  主办单位:  杭州市文联  连云港市文广新局  承办单位:  连云港市美术馆  杭州市书法家协会  三希堂书画研究院  协办单位:  西泠印象  晶耀西游  轺旗文化  有容文化  前言:  丹青迎新
期刊
中小学书法课程研究所书法作品選登
期刊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不仅是中国的文化精髓,也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地域都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怎样使学校教育与当地的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学校通过美术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传统艺术和独特价值,激发珍惜美术遗产、关爱民族民间文化的情感,让学生学会传承与保护文化遗产,这是美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
期刊
摘 要: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作为幼儿园五大领域中的两个相对独立的学科,有着各自的特点,各自的价值与概念体系。如何让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达到互相融合与补充,充分发挥科学与艺术双重教育功能,是作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经常思考的问题。文中所倡导的“科艺统整”思路,就是以幼儿的“感知、探索”为前提,以“表现、创造”为手段,充分挖掘美术元素,从而达到让孩子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起到“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