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讲《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课,分析导致杜十娘爱情悲剧的根源时,会把批判的矛头对准封建宗法制度,同时也谴责李甲的自私自利、负心薄幸,这固然正确。但是换一个角度看,会发现孙富从中作梗也是一个引发悲剧的因素。那么孙富是如何施展计谋、达到目的的呢?对此作一番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杜十娘的悲剧,也有助于我们认清孙富的伎俩,多一个反面教训。
言语交际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心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若能把握心理沟通技巧,就能掌握交际的主动权,并为交际的最终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孙富就是利用了言语交际中的“心理接触法”,巧舌如簧,危言离间,最终达到了个人目的。
李甲离开京城后,因惧怕父亲,不敢贸然携杜十娘回家,只好暂去苏杭寄居。行至瓜洲渡口,遇见了盐商子弟孙富。孙富垂涎于杜十娘的美色,想把她弄到手。然而,孙富与李甲萍水相逢,要想轻而易举把杜十娘弄到手,谈何容易。可是,孙富通过“感情上的亲近、心理上的窥探、动机上的掩饰、言语上的打动”等手段,使李甲昧着良心将杜十娘卖给了他。
孙富跟李甲的接触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导入转接阶段孙富窥见杜十娘后,便“动摇心荡,迎眸注目,等候再见一面”。他从杜十娘的歌声中已隐约感到“此歌者必非良家”。然而,他与李甲素不相识,杜十娘究竟是什么人?李甲又是什么人?他们为何来到此地?孙富全然不知。为达目的,孙富首先要做的是想方设法接近李甲,以寻可乘之机。为此,他故作风雅,倚窗高吟《梅花诗》:“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引李甲出面,“乘机攀话”,互道姓名,“又叙了些太学中的闲话,渐渐亲热”,与李甲形成初步接触。接下来再设法寻找共同语言,求得与李甲心理上的接近与趋同。孙富通过处心积虑地找李甲攀谈、闲聊,从而将双方的陌生感逐步变成亲近感,最终达到亲热的目的。然后,孙富又邀李甲酒肆一酌,仍是“先说些斯文中套话,渐渐引入花柳之事”。孙富的这些话题似乎并不直接涉及正题,但又都与正题有关,他采用了话题“就近转移”的方法,以图与李甲建立心理接触。一番酒酌之后,他和李甲“说得入港,一发成相知了”。
此时,孙富认为火候已到,便顺理成章地问起杜十娘的事来,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对李甲的心理窥探阶段。
2.心理窥探阶段因为感情上逐渐亲近,李甲已把孙富当成了朋友,所以,当孙富问及“昨夜尊舟清歌者何人也”时,李甲便毫不掩饰地把他和杜十娘之间的始末根由,仔细讲述了一遍。孙富得知杜十娘是烟花之辈后,便认为有机可乘,占有欲更加强烈。于是,他采取迂回诱导的方法,开始了对李甲心理的深层窥探。
孙富先从李甲内心最为敏感处下手,他对李甲说:“兄携丽人而归,固是快事,但不知尊府中能相容否?”得知李甲心存顾虑,不敢直接面对家人后,他将计就计地试探:“既是尊大人未必相容,兄所携丽人,何处安顿?亦曾通知丽人,共做计较否?”听李甲说“此事曾与小妾议之”后,又进一步探问:“尊宠必有妙策。”不知是计的李甲竟把杜十娘的打算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孙富。就这样,孙富采取步步诱导的方法,轻而易举地打探出李杜二人的打算。狡诈的孙富此时不仅看出李甲既无主见又懦弱自私,而且还洞察到李甲的矛盾心理:李甲要娶杜十娘回家,但其父对一个风尘女子必不相容;李甲虽十分依恋杜十娘,但更怕因此得罪父亲,落得众叛亲离。
得知这一切后,孙富就等于找到了向李甲进一步攻心,并将之彻底击溃的突破口。
3.动机掩饰阶段为把杜十娘据为己有,孙富还须进一步调整自己的言语,以达其最终目的。据杜十娘为己有,只是孙富的卑劣用心,这一动机一旦被李甲识破,他便会“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孙富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极力掩饰,把自己扮演成替“当事人”义务分忧解难的角色,免费提供咨询服务。他装出处处为李甲打算的样子,让李甲一步步进入他预先设置的圈套。当李甲把他和杜十娘的打算毫无保留地告诉孙富,并问“高明以为何如”时,孙富沉吟半晌,佯装十分为难:“小弟乍会之间,交浅言深,诚恐见怪。”在李甲的请求下,他才从李氏家风、资金费用等方面分析,进一步把李甲置于进退两难的境地。触及李甲的痛处后,他又不失时机地抛出“小弟还有句心腹之谈,兄肯俯听否”,见李甲急切想听,他又故意卖关子:“疏不间亲,还是莫说罢。”孙富帮李甲分析目前的处境,让李甲产生这样的感觉:孙富只是为朋友仗义执言,并无个人动机。正如孙富一再向李甲表白的:“仆非贪丽人之色,实为兄效忠于万一也。”
孙富的一番话,不显山不露水,一直未能引起李甲的警觉。更为可悲的是,李甲反倒把孙富的话当成了“金玉良言”,言听计从,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4.正题进入阶段孙富掌握了李甲的矛盾心理,又掩饰了自己的卑劣用心后,接下来就从言语上进一步打动李甲,诱其就范。当他听李甲说要回家托亲朋好友劝说父亲回心转意时,便说道:“尊大人位居方面,必严帏薄之嫌,平时既怪兄游非礼之地,今日岂容兄娶不节之人。”又说:“况兄贤亲贵友,谁不迎合尊大人之意者?”这番话,立刻把李甲的侥幸心理击得粉碎。
李甲想让十娘暂居苏杭,然后再图良策。孙富却说:“即使流连山水,亦非长久之计。万一资斧困竭,岂不进退两难?”又进一步挑拨:“妇人水性无常,况烟花之辈,少真多假。”诬陷杜十娘可能有旧约,还说江南子弟最工轻薄,留杜十娘独居,难保无逾墙钻穴之事,迫使李甲不得不放弃这一打算。接着,孙富又离间说:“若为妾而触父,因妓而弃家,海内必以兄为浮浪不经之人。异日,妻不以为夫,弟不以为兄,同袍不以为友,兄何以立于天地之间?兄今日不可不熟思也!”孙富这番看似“晓以利害”的话,使李甲深感压力与潜在的危险,顷刻间“茫然自失”。孙富看火候已到,便将话语引向正题,抛出诱饵:“仆有一计,于兄甚便;只恐兄溺枕席之爱,未必能行,使仆空费词说耳!”诱李甲上钩。最后亮出底牌:愿意以一千两银子买杜十娘过来。并且还向李甲说:“兄飘零岁余,严父怀怒,闺阁离心,设身以处兄之地,诚寝食不安之时也。然尊大人所以怒兄者,不过为迷花恋柳,挥金如土,异日必为弃家荡产之人,不堪承继家业耳!兄今日空手而归,正触其怒。兄倘能割衽席之爱,见机而作,仆愿以千金相赠。兄得千金,以报尊大人,只说在京授馆,并不曾浪费分毫,尊大人必然相信。从此家庭和睦,当无间言,须臾之间,转祸为福。兄请三思。”
洞察李甲内心压力,逐步提出要求,迫使李甲产生这样的感觉:眼下只有听从孙富的劝告,才能解除心理上的负担。在这种潜在的心理作用下,此时的李甲非常希望有人站出来为自己分忧解难,不管这个人是什么身份,有什么企图,都会被李甲视为“黑暗中的一道曙光”。所以,听了孙富这番话,李甲犹如溺水之人捞到一棵救命稻草,哪里还去细细分辨其中的诡诈呢?于是,孙富的巧为谗说便告成功。
文中的孙富无疑是阴险无耻的,他凭着如簧的巧舌,使李甲轻易就抛弃了曾经海誓山盟的红颜知己。李甲自始至终都没能察觉孙富的卑劣用心,反而为其花言巧语所惑,最终导致杜十娘沉江自尽的悲剧。我们在唾弃李甲的卑鄙自私、为杜十娘的刚烈所称道的同时,也应深深谴责孙富“巧为谗说”的卑劣手段。
参考资料:
〔1〕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下编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2〕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广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3〕俞文钊、杨治良《实用心理咨询大全》,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张锐、万里《教师口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言语交际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心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若能把握心理沟通技巧,就能掌握交际的主动权,并为交际的最终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孙富就是利用了言语交际中的“心理接触法”,巧舌如簧,危言离间,最终达到了个人目的。
李甲离开京城后,因惧怕父亲,不敢贸然携杜十娘回家,只好暂去苏杭寄居。行至瓜洲渡口,遇见了盐商子弟孙富。孙富垂涎于杜十娘的美色,想把她弄到手。然而,孙富与李甲萍水相逢,要想轻而易举把杜十娘弄到手,谈何容易。可是,孙富通过“感情上的亲近、心理上的窥探、动机上的掩饰、言语上的打动”等手段,使李甲昧着良心将杜十娘卖给了他。
孙富跟李甲的接触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导入转接阶段孙富窥见杜十娘后,便“动摇心荡,迎眸注目,等候再见一面”。他从杜十娘的歌声中已隐约感到“此歌者必非良家”。然而,他与李甲素不相识,杜十娘究竟是什么人?李甲又是什么人?他们为何来到此地?孙富全然不知。为达目的,孙富首先要做的是想方设法接近李甲,以寻可乘之机。为此,他故作风雅,倚窗高吟《梅花诗》:“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引李甲出面,“乘机攀话”,互道姓名,“又叙了些太学中的闲话,渐渐亲热”,与李甲形成初步接触。接下来再设法寻找共同语言,求得与李甲心理上的接近与趋同。孙富通过处心积虑地找李甲攀谈、闲聊,从而将双方的陌生感逐步变成亲近感,最终达到亲热的目的。然后,孙富又邀李甲酒肆一酌,仍是“先说些斯文中套话,渐渐引入花柳之事”。孙富的这些话题似乎并不直接涉及正题,但又都与正题有关,他采用了话题“就近转移”的方法,以图与李甲建立心理接触。一番酒酌之后,他和李甲“说得入港,一发成相知了”。
此时,孙富认为火候已到,便顺理成章地问起杜十娘的事来,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对李甲的心理窥探阶段。
2.心理窥探阶段因为感情上逐渐亲近,李甲已把孙富当成了朋友,所以,当孙富问及“昨夜尊舟清歌者何人也”时,李甲便毫不掩饰地把他和杜十娘之间的始末根由,仔细讲述了一遍。孙富得知杜十娘是烟花之辈后,便认为有机可乘,占有欲更加强烈。于是,他采取迂回诱导的方法,开始了对李甲心理的深层窥探。
孙富先从李甲内心最为敏感处下手,他对李甲说:“兄携丽人而归,固是快事,但不知尊府中能相容否?”得知李甲心存顾虑,不敢直接面对家人后,他将计就计地试探:“既是尊大人未必相容,兄所携丽人,何处安顿?亦曾通知丽人,共做计较否?”听李甲说“此事曾与小妾议之”后,又进一步探问:“尊宠必有妙策。”不知是计的李甲竟把杜十娘的打算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孙富。就这样,孙富采取步步诱导的方法,轻而易举地打探出李杜二人的打算。狡诈的孙富此时不仅看出李甲既无主见又懦弱自私,而且还洞察到李甲的矛盾心理:李甲要娶杜十娘回家,但其父对一个风尘女子必不相容;李甲虽十分依恋杜十娘,但更怕因此得罪父亲,落得众叛亲离。
得知这一切后,孙富就等于找到了向李甲进一步攻心,并将之彻底击溃的突破口。
3.动机掩饰阶段为把杜十娘据为己有,孙富还须进一步调整自己的言语,以达其最终目的。据杜十娘为己有,只是孙富的卑劣用心,这一动机一旦被李甲识破,他便会“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孙富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极力掩饰,把自己扮演成替“当事人”义务分忧解难的角色,免费提供咨询服务。他装出处处为李甲打算的样子,让李甲一步步进入他预先设置的圈套。当李甲把他和杜十娘的打算毫无保留地告诉孙富,并问“高明以为何如”时,孙富沉吟半晌,佯装十分为难:“小弟乍会之间,交浅言深,诚恐见怪。”在李甲的请求下,他才从李氏家风、资金费用等方面分析,进一步把李甲置于进退两难的境地。触及李甲的痛处后,他又不失时机地抛出“小弟还有句心腹之谈,兄肯俯听否”,见李甲急切想听,他又故意卖关子:“疏不间亲,还是莫说罢。”孙富帮李甲分析目前的处境,让李甲产生这样的感觉:孙富只是为朋友仗义执言,并无个人动机。正如孙富一再向李甲表白的:“仆非贪丽人之色,实为兄效忠于万一也。”
孙富的一番话,不显山不露水,一直未能引起李甲的警觉。更为可悲的是,李甲反倒把孙富的话当成了“金玉良言”,言听计从,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4.正题进入阶段孙富掌握了李甲的矛盾心理,又掩饰了自己的卑劣用心后,接下来就从言语上进一步打动李甲,诱其就范。当他听李甲说要回家托亲朋好友劝说父亲回心转意时,便说道:“尊大人位居方面,必严帏薄之嫌,平时既怪兄游非礼之地,今日岂容兄娶不节之人。”又说:“况兄贤亲贵友,谁不迎合尊大人之意者?”这番话,立刻把李甲的侥幸心理击得粉碎。
李甲想让十娘暂居苏杭,然后再图良策。孙富却说:“即使流连山水,亦非长久之计。万一资斧困竭,岂不进退两难?”又进一步挑拨:“妇人水性无常,况烟花之辈,少真多假。”诬陷杜十娘可能有旧约,还说江南子弟最工轻薄,留杜十娘独居,难保无逾墙钻穴之事,迫使李甲不得不放弃这一打算。接着,孙富又离间说:“若为妾而触父,因妓而弃家,海内必以兄为浮浪不经之人。异日,妻不以为夫,弟不以为兄,同袍不以为友,兄何以立于天地之间?兄今日不可不熟思也!”孙富这番看似“晓以利害”的话,使李甲深感压力与潜在的危险,顷刻间“茫然自失”。孙富看火候已到,便将话语引向正题,抛出诱饵:“仆有一计,于兄甚便;只恐兄溺枕席之爱,未必能行,使仆空费词说耳!”诱李甲上钩。最后亮出底牌:愿意以一千两银子买杜十娘过来。并且还向李甲说:“兄飘零岁余,严父怀怒,闺阁离心,设身以处兄之地,诚寝食不安之时也。然尊大人所以怒兄者,不过为迷花恋柳,挥金如土,异日必为弃家荡产之人,不堪承继家业耳!兄今日空手而归,正触其怒。兄倘能割衽席之爱,见机而作,仆愿以千金相赠。兄得千金,以报尊大人,只说在京授馆,并不曾浪费分毫,尊大人必然相信。从此家庭和睦,当无间言,须臾之间,转祸为福。兄请三思。”
洞察李甲内心压力,逐步提出要求,迫使李甲产生这样的感觉:眼下只有听从孙富的劝告,才能解除心理上的负担。在这种潜在的心理作用下,此时的李甲非常希望有人站出来为自己分忧解难,不管这个人是什么身份,有什么企图,都会被李甲视为“黑暗中的一道曙光”。所以,听了孙富这番话,李甲犹如溺水之人捞到一棵救命稻草,哪里还去细细分辨其中的诡诈呢?于是,孙富的巧为谗说便告成功。
文中的孙富无疑是阴险无耻的,他凭着如簧的巧舌,使李甲轻易就抛弃了曾经海誓山盟的红颜知己。李甲自始至终都没能察觉孙富的卑劣用心,反而为其花言巧语所惑,最终导致杜十娘沉江自尽的悲剧。我们在唾弃李甲的卑鄙自私、为杜十娘的刚烈所称道的同时,也应深深谴责孙富“巧为谗说”的卑劣手段。
参考资料:
〔1〕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下编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2〕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广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3〕俞文钊、杨治良《实用心理咨询大全》,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张锐、万里《教师口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