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禄国东王墓埋葬在中国境内唯一的外国国王

来源 :侨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do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今天的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北营村北、素有南北“黄金水道”之称的京杭大运河旁,有一座古朴肃穆、松柏环绕、巍峨壮观的神秘陵园,它就是苏禄国东王墓,是中国国土上唯一一座外国国王陵墓。苏禄国东王墓有近6D0年历史,是中菲两国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京杭大运河文化长廊上重要的旅游景点。
  
  病逝于中国的苏禄国东王
  
  15世纪初叶,中国海上的航运事业渐渐发达,造船业已居于当时世界先进行列。明成祖朱棣注重加强同邻国的联系,派郑和七下西洋宣扬国威,形成了万国来朝的空前盛况,古苏禄国就是其中的一个“常客”。
  古苏禄国,故地在今菲律宾的苏禄群岛,包括巴西兰岛、苏禄岛、达维达维岛三个主岛及其他若干小岛。古苏禄国是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酋长国。国内分为东王、西王、峒王三家王侯,以东王为尊。
  元朝末年,古苏禄国就同中国开始了密切的友好来往,到了明代,中菲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更趋频繁,除民间贸易往来外,两国政府都曾互派使节进行友好访问。据史料记载,两国官方往来持续达百年之久,直到西班牙把苏禄变为殖民地,两国才中断了友好往来。
  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答刺、西王麻哈刺葛吒刺麻丁、峒王叭都葛巴刺卜等三人,各率领其眷属、太医和侍从共340多人访问中国,他们“梯山航海,效贡中朝”,从福建泉州登岸,经应天府(今南京市),于8月中旬到达北京。明朝人张燮在他著的《东西洋考》第五卷中,称这次访问是“空国来归,鳞次阙下”。当明成祖朱棣得知巴都葛叭答刺一行已在福建泉州登岸后,便下令沿途地方官员隆重接待,派专使到应天府龙江驿专候,并由皇帝专使、留在应天的礼部尚书和应天府知府等在应天会同馆举行盛大宴会,为巴都葛叭答刺一行接风洗尘。
  三王到京后,朱棣在奉天殿举行隆重的会见仪式。据《明史》载,三王携带了本国许多珍奇特产,向明帝“进金缕表文,献珍珠、宝石、玳瑁诸物”。朱棣见东王“恭顺特达,聪明温厚”,以宾礼隆重接待。东王感激,请受章服。成祖“封为国王。赐印诰、袭冠带及鞍马、仪仗器物,其从者亦赐冠带有差”。三王辞归时,朱棣又“各赐玉带一,黄金百两,白金两千,罗锦文绮二百,帛三百,钞万锭,钱二千缗,金绣蟒龙、麒麟衣各一”,并“优加赐责遣官护归”。
  苏禄国东、西、峒三王在北京逗留27天,于1417年9月(永乐十五年)率众归国,朱棣派专使护送。一行沿大运河南下,到达德州以北的安陵时,东王突患急症,在驿馆薨逝。讣告到京,朱棣深为哀悼,马上派礼部郎中陈世启,带祭文赶往德州,为东王举行隆重的葬礼,赐谥号“恭定”。在明政府为苏禄东王所写的祭文中,赞誉东王“聪明特达,赋性温厚”。肯定了苏禄东王访华对两国友好关系所做的杰出贡献,“贤德芳名流播后世,与天地相悠久,虽死犹生”,对东王的逝世表达了“不胜痛悼”之情。接着,明成祖又遣派使者对东王家属表示了深切慰问,并谕王长子都马含曰“尔以嫡长,为国人所属,宜即继承,用绥蕃服,今特封尔为苏禄东王,以继尔父之志。”劝谕都马含随西、峒王一起回国,并同意东王妃葛木宁、次子温哈剌、三子安都鲁及侍从共10人留居中国,居丧3年。
  
  明政府为苏禄国东王营建王陵
  
  为了表达对苏禄国东王的哀思,第二年(公元1418年,明永乐十六年),明政府在苏禄国东王的埋葬地大建陵区,墓前修造了祠庙,树立了高大的“御制苏禄国东王碑”,明成祖朱棣亲自为苏禄东王撰写了碑文。碑文赞誉苏禄东王“聪明特达,超出等伦”。说明苏禄东王访问中国的功绩是“光荣被其家国,庆泽流于后人,名声昭于史册,永世而不磨”。
  明政府为苏禄国东王在德州北郊修建的陵墓,庄严肃穆,巍峨壮观。整个陵墓和明代礼制所规定的亲王陵墓的规格大致相同。
  东王墓建成后,明政府又赐祭田238亩,永免地税钱粮,对守墓的东王子孙,每人每月由国家发给俸粮一石,另给布花钞贯等生活用品。大约在万历至天启年间,在东王墓西南立清真寺一座,于安、温二姓各选掌教一人,负责宗教事务,每逢回教大典,掌教长率领安温全体诵经祭墓,成为定例。
  清王朝建立后,对东王墓的祭祀、修整及其后裔,也给予了足够重视。根据留居德州的东王八代孙安汝奇、温崇凯提出的“本国远隔重洋”,要求加入中国籍的请求,清政府礼部同意守墓人等子孙,以温、安二姓入籍德州。同时规定:“温、安二姓各立奉祀生一名,照山东省先圣先贤子孙之例……嫡裔承袭。”并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发给永久执照。从此苏禄国东王的两支后裔,温、安两姓就以华籍苏禄人的身份在德州安家落户,与当地回、汉民族和睦相处,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虽然人数不多,但也生齿日繁,聚村而居。据有关资料统计,自1417年到现在,500多年的时间里,东王子孙已传至21代,温姓13户共68人,安姓53户,216人,总66户、284人住在祖先安息的地方(因灾荒之年,外迁人数已无法统计)。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外患频仍,内乱不休,日久年深,屡经战乱,特别民国以来,军阀混战、水旱交替,加之日寇侵略,王墓殿庙毁塌,松柏被伐,昔日的“花谢红香”,到全国解放前夕已是“乱鸦残日”,一片荒芜景象。
  
  今日苏禄国东王墓巍峨壮观
  
  建国后,苏禄国东王墓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保护。1956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把苏禄国东王墓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苏禄东王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与此同时,1980年国家文物局和省地市有关部门拨款,对已流散破损的翁仲、华表、石兽做了整形复原,14件石雕重新按序排列在墓道两侧。1985年,德州市政府重建了东王祠庙。祠庙内有陵恩殿、东西配殿和陵恩门,并增添了回廊,新建一座牌楼,书日“芳名远播,聪慧永传”。在东王墓前重新复制了“故苏禄国恭定王墓”石刻墓碑,设置了石供桌、石香炉。1997年,德州市政府投资完成了王妃、王子墓扩建工程,御碑楼维修工程,修仿古围墙310米,碑廊300平方米,地下排水工程450米,绿化工程初具规模。至此,修整后的苏禄东王墓,已成为一座古朴肃穆、松柏环绕、整洁美丽的陵园。
  今天的苏禄东王墓,是一处以王墓、祠庙、御碑亭、牌坊、甬道和清真寺拜堂为主的陵园式古建筑群,布局错落有致,交相呼应,别具一格。
  享殿是祠庙的主体建筑,占地130多平方米,18根大红柱气势雄伟。古朴典雅的祠庙大门外,一对新雕刻的石狮雄踞左右。在石人石马的南端,新建了一座碑楼,桔黄色的琉璃瓦在碧光中金色熠熠,牌楼上嵌中国著名大书法家启功书写的“芳名远播”,背面则是大书法家谢稚柳书写的“聪慧永传”。
  古墓埋客帝,丰碑载友谊。苏禄国东王墓是存留在中国大地上的一座具有跨国意义的王陵,它揭开了苏禄与中国国际交往的新篇章,无论当时还是今天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清朝诗人冯廷槐写遭“生为朝贵客,死作邵先贤”,高度评价了这位友好使者,对两国友谊所做出的贡献。
  1980年菲律宾驻华大使雷耶斯博士专程来德州瞻仰东王墓,并会见了东王后裔。1986年中菲两国合拍了大型历史传奇故事片《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
  苏禄国东王墓不但吸引了各地游客以及海内外侨胞和国际友人前来瞻仰,也为加深中菲传统友谊、加快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谱写出新篇章。
其他文献
知道今天要春游,我破天荒地起了个大早,飞一般地赶到学校集合。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无锡鼋头渚。  一下车,景区大路两边郁郁葱葱的古木就映入眼帘,这些古树千姿百态,繁茂兴旺:有的高耸入云,如鹤立鸡群;有的虬枝峥嵘,树干纵横交错……透过树隙,暖洋洋的春光洒落下来。  继续向前走,一丛丛粉中带白的樱花出现在了我们眼前,花枝招展,真如苏曼殊所说的“似锦嫣红盈媚眼,幽香淡淡逗蜂癫”。
吴都阖闾城遗址是无锡市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获得过“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考古最高奖项。吴都阖闾城遗址管委会于2009年
五星红旗飘扬,义勇军进行曲回荡;香江水欢歌,紫荆花怒放。走过了漫长的沧桑岁月,经历了过渡期的风风雨雨,随着1997年6月30日午夜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的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的
4月14日,冰岛中南部的埃亚菲亚德拉冰川火山再次爆发。大量火山熔岩喷向天空,部分冰川融化引发洪水,冲毁了附近的道路和桥梁。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灰使整个欧洲航空陷入停 On
同学们对数字1~10再熟悉不过吧,然而你有所不知,在英语中,有些短语含有的1~10不再是本身的含意啦,你可要留意哟。become one团结一致ten to one十之八九,很可能in threes and f
心灵的跫音(散文)·晓云夜色浮动。浅蓝的书页,像薄暮时分微波荡漾的海。波光闪动处,仿佛是遥远星空中不安的眼睛,还有喃喃细语:“听,每一滴水珠……”侧耳倾听着。一扇古老的门。一
美术作为幼儿阶段特殊的符号表征,是幼儿表达情感、相互交流的有利工具。幼儿早期绘画启蒙教育对促进孩子大脑发育和提高观察、记忆等认知能力有重要作用。教师应特别注重幼
测量分析动态摩擦接触力是研究摩擦振动与噪声发生机理的关键.本文中建立了盘-销系统摩擦尖叫试验台架,成功再现了摩擦尖叫.采用三向力传感器对有无摩擦尖叫条件下的动态摩擦
元帅林已存世80余度春秋。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由京返奉途中,于皇姑屯被炸身亡;突变稍被平息,张家人紧急为其寻找墓地,召集著名术士及风水先生,遍察辽沈地区的名山大川;同
1像有透明而柔润的风轻拂,是静美而苍茫的意境。内敛在那里,内敛在深如苍穹的瞳仁中。万劫万难,万悲万欢,如烟收入窄小而 1 Like a transparent and gentle breeze, is a 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