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之教——《礼记·学记》的学习与心得

来源 :学术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lin04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学记》是中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最古老的教育哲学。年代虽久远,但其中所蕴含的智慧之光却穿透了几千年的历史,如今依然能够如北斗照夜,引导我们今日之教学,冲破重重困惑和误区,回归教育的本质。《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写作年代大约在战国末年与汉初之间,是儒家学派的代表经典之一。文章虽只有短短的一千两百多字,却涵盖了教育意义、教学方法、教育伦理、教育心理、教师地位、教育根本等诸多方面精辟的理念。
其他文献
“三农”问题是关系中国全局的不容忽视的问题。人多地少和城乡分割对立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是造成“三农”主要问题的根本症结所在。引导农民非农化充分就业,是解决“三农”
强暴叙事(1)是《伪满洲国》这部长篇小说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维度。迟子建从叙事速度的缓急、叙事内容的多少、叙事程度的深浅、叙事视角的转换等方面选择了如下样本:1933年土匪胡
【正】 近段时间、,笔者到厦门、南安、南平师范附小、建阳等国家、省、市级“课改”实验区听课、学习,真切感受到教师角色、理念的转变;感受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感受到课
【正】 一、当前大学生礼仪修养的缺失中国乃"礼仪之邦","礼"成了中华文化的标志之一。笔者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尽管学校思想教育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但当前
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总是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在资金总量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在各地区之间合理分配资金,以实现资金最为有效的配置使用,实现经济持久有序的快速发展 ?在单纯以总体
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国文学范式又产生了一次重大的转折。文论界曾经发明了一系列的概念描述这一历史变迁,诸如从"新时期文学"转向"后新时期",从"新崛起"到"后崛起",或者"人文精
本文从生产力发展水平、人类自身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出发,论述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必然性,阐明21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福建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必须适应生态文明的要求
"一切的评估和判断都嫌言之过早,这还不是下结论的时候!"1987年6月,痖弦在《在城市里成长——林燿德散文作品印象》文末对林燿德的文学创作作如是评论。近三十年过去,离林燿德
【正】从教二十多年,常因事业上无所成就而深怀“燕然未勒”之愧疚与缺憾。自觉对于“子墨”先生的厚望有所辜负而有负疚之感。我不是千里马,因而对于我,他便不算是“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