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诺奖 发出对“确定性”的渴求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qiqi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疫情让人类陷入前所未有的动荡焦虑中。这场天灾像是冒失闯入的不速之客,其历史影响和14世纪肆虐欧洲的黑死病一样,不光造成了巨大损失,还导致剧情无法按照西方某群人的既定路线演绎下去。
   于是我们看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面临的状况:过往的经验、案例、手段都失效了,上至议会,下到邻里,都不确定未来将会怎么样。上一次同样的场景,还要追溯到1942年那座名叫斯大林格勒的城市。
   “确定性”,这是人类自有意识以来,便孜孜以求的终极目标。客观世界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无情变迁,与人类试图掌握命运的实践之间,一直碰撞互动,构成了我们这部异常恢弘的文明史——这里面有局部、阶段性的灿烂高潮,亦有整体、长久性的黑暗低谷。一如当下各国的举步维艰。
   因而,2021年诺贝尔奖授予复杂系统、催化剂这些令人颇感意外的门类,有着对西式世界观、方法论失灵的无奈,亦可看出一种期许:虽然历史再一次打击了人类掌控世界这个复杂系统的企图,但在当今这个脆弱彷徨的低落之秋,哪怕工具层面一些“确定”的进步,都有着学科价值之上的积极意义。
   而切换至东方视野下,中国人对“确定性”及其获得方式,有着不同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今天的世界,需要认真听一听这个自1840年以来便被长久忽视的声音。
   兵來将挡、水来土掩,世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五千年来不停歇的艰苦奋斗,让这片土地上的人认定:所谓的“确定性”,从不是一个静止态,而是积累、质变、升华的永恒进程;始终主动去应对,而非逃避现实世界的挑战;顽强的“活着”,并不断迈向更好的物质、精神境界。
   这,是中国人的确定。
   不以一时成败而悲喜,也不以一己之私而偏狭。虽然气候变暖屡次被西方用作攻击中国工业化的“罪名”,但我们依然对获奖科学家的客观成果报以掌声,因为在这个年年热议却鲜有行动的领域,中国已经以国家名义倡导、许诺“双碳”目标,率先给出了确定。
   现在,诺奖正发出对“确定性”的渴求,而路在脚下。
其他文献
通过观察,同学们发现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它们白天在土壤中穴居,夜间爬出地面觅食。蚯蚓是杂食性环节动物,它主要是通过皮肤呼吸,喜欢吞食腐败的残枝落叶和肥沃的土壤等。
期刊
  
期刊
近日,荣侨(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举办了电力行业交流活动,活动中特邀中国著名电机控制与电气传动专家张军伟,围绕“未来电力发展的趋势”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据悉,张军伟负责完成的《三相电压源型变流装置对斩波串级调速系统逆变部分的改造》项目被纳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科教创新研究中心最终科研成果,并获得科研成果一等奖。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是中国第一家经国家批准的专门从事管理科学和相关交叉
期刊
  
期刊
“二人自信从容,目光炯炯,高阔的前额,浓密的胡须,手挟文论,目光凝视远方。”8月11日,在山西省改革创新研究会成立十四周年之际,山西新星博学苑一片苍翠松树前,马克思、恩格斯雕像耸立其间,为博学苑增添了几分厚重的文化底蕴。  今年5月5日,山西省改革创新研究会在山西新星博学苑马恩纪念广场举行马克思诞辰203周年纪念活动,揭幕马克思和恩格斯雕像,缅怀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历史功绩。同时,还邀请山西省委党校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