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集聚、创新质量与创新成果

来源 :统计与决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i89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以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面板联立方程模型以及面板平滑转换模型研究创新集聚、创新质量以及创新成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创新集聚有助于提高创新质量;创新质量影响创新集聚对创新成果的弹性,当创新质量较低时,创新集聚对创新成果的弹性系数较高;创新集聚影响创新质量对创新成果的弹性,当创新集聚较低时,创新质量对创新成果的弹性为负数,当创新集聚较高时,创新质量对创新成果的弹性系数为较大的正数;创新集聚具有双重效应,除了对创新质量的正向贡献外,还对创新成果具有正向贡献;创新质量的绩效总体不高。
其他文献
文章基于2010—2018年我国省级面板季度数据,在探究住房价格波动与预期的影响关系中,着重分析了不同类别的预期对于住房价格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际中有三种类型的预期均对住房价格的波动产生影响。一是外推性预期的影响最大且为负向影响,揭露了基于实际价格的预期能让住房价格回归理性;二是适应性预期的影响为负向,但基于非实际价格的预期却会正向促进住房价格波动;三是不确定性预期中,收入与利率不确定性会减少住房价格波动,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却会加剧波动;而且这三种类型的预期对住房价格的作用在高房价住宅中体现得更加明显
当代中国法治国家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与西方传统法治理念和法治模式大异其趣.如果说欧美国家奉行的是一种抽象法治,一种基于正当程序原则的形式法治和基于社会分工的专业主义法治,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就是一种政治性法治、治理性法治和融合性法治.政治性和规范性是任何法治形态的两大基本属性.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法学理论普遍从规范性意义上界定法治,忽视了法治的政治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内生于中国的历史社会传统和革命建设过程,作为一种政治性、治理性和融合性法治,体现了政治性与规范性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我国的相对贫困状况将长期存在,这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未来减贫工作的重点将转向缓解相对贫困,为此需要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普惠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
专业学位水平评估是与学科评估同等重要的权威评估,评估结果不仅影响专业学位点声誉,还将对学校办学声誉产生重要影响.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对未来人才培养具有鲜明的导向性,主要
文章基于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债务系统性风险密切关联的事实,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借鉴DebtRank算法思想,构建地方政府债券网络级联失效模型,测度省级地方政府债务系统性风险传染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土地财政与其关联关系。研究发现:(1)银行端系统性风险值显著小于政府端系统性风险值;东、中、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债务系统性风险传染效应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债务系统性风险传染效应最高,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债务系统性风险传染效应最低。(2)土地财政规模与地方政府债务系统性风险传染效应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文章基于ARIMA模型与投入产出模型,对“十四五”期间我国消费需求及其相对应的社会总产品、消费结构、总产品结构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十四五”期间,我国消费需求总量占比将小幅上升,居民消费需求将呈季节性递增,消费率将出现历史性拐点,消费需求的经济地位将平稳上升;消费需求结构向新兴服务、发展服务等产业转换,重点关注第二产业的绿色资源与能源性产品的消费增长;消费主体结构中城乡差距仍存在,但消费需求差距在波动中趋于收敛,居民与政府消费占比差距也将持续缩小,政府公共服务业的高消费需求将进一步推动政府的公共
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是构建文化强市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天津在相关领域取得重大成就,但也暴露出了部分问题.为此天津市需适时调整思路,实施文化产业园区的综合发展战略,通过
文章基于重构的城市经济投入产出指标体系,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评价了黄河流域58个城市的效率。研究发现:样本期内,黄河流域城市超DEA效率均值显示无效且无明显趋势,城市之间的效率差异呈现下降趋势,大多数城市效率较为稳定且有效;黄河流域上、中、下游效率差异较小。黄河流域动态效率均值显示所有年份均在恶化,且技术效率改善的同时生产技术在恶化;上、中、下游城市动态效率差异较小且无明显趋势,动态效率恶化的主要原因是EC(技术效率)和TC(生产技
百年来,韦伯学说业已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典范,在西方学术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韦伯不仅对资本主义在西方兴起的动因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对儒学展开了系统性反思.通过对世界各大文明的比较,韦伯认为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缺乏孕育资本主义的文化土壤,他用家产制政体、俸禄官僚、赋役制、氏族和巫术的"世界图像"等自成体系的话语系统,取代了治乱兴衰、王朝更替等传统的历史叙述逻辑,为我们开启一扇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新门户.
从"一五"到"十三五"时期,乡村治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迁:从"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到"村民自治"为基础的乡政村治,再到"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善治.当前乡村治理主要面临四个方面的挑战,即治权与产权的冲突、行政权与自治权的冲突、契约原则与共同体权威的冲突、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冲突.进入"十四五"时期,要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以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创新和完善乡村治理的理念、主体、方式、范围和重点,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善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