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唐代边塞战争诗歌解读角度问题的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can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唐代的边塞战争是唐朝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对唐朝边塞战争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唐代诗歌的风貌,通过对唐王朝与突厥等少数民族的战争,可以发现每一次战争的发起都是反侵略性质的,其主要的战略思想都是以军事防御为主的,其目的都是为了百姓的安居乐业,因而唐朝的边塞战争具有正义的性质,因此唐代的边塞诗多可以解读为爱国主义诗歌。
  【关键词】唐代 边塞战争 反侵略 边塞诗歌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以小课题为载体的高中语文选修教学研究”(2012YQJK171)。
  【中图分类号】I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65-01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不同类型的诗歌。其中唐代的边塞诗歌通过描写祖国的大好山河,叙写边塞的将士、战事,表达了对祖国疆土的守卫决心,建功立业的热血气势,对少数民族政权侵略的愤懑。今天我们通过回顾唐朝边塞战争史实,分析唐朝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性质,以此角度对唐代边塞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解读。战争正义,因诗人的情感也就阳光和正义。
  一、唐朝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在7-9世纪,唐朝与周围的少数民族,如高丽族、突厥等构成了“国家”的关系。唐朝雄踞中央,各民族政权独自壮大。在唐朝近三百年的统治期间,唐朝和少数民族的战争不断,战争爆发的原因也是不尽相同。当时的少数游牧民族,具有极强的流动性,他们擅长骑马射箭,又是逐水草而居,一到自身青黄不接,或草枯水落的时期,就选择侵犯唐朝边境,对百姓进行掠夺杀戮。这也导致了边境民众一到秋日就提心吊胆。因此每到秋天,唐朝就不得不对少数民族进行防御。另外少数民族政权或部落之间也经常发生夺权的战争,当他们产生内部分裂而互相残杀的时候,他们就会选择来依附唐朝以保存实力。唐王朝为了与其和睦相处,就会对他们的首领加官进爵。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到,唐朝本身还不够强大,不能完全臣服少数民族政权,因而以和亲、封官爵等方式对少数民族进行安抚。
  当唐朝内部发生斗争的时候,突厥等少数民族就会趁机进入,采取进攻的政策。在唐朝初年,突厥就大举入侵,导致唐高祖李渊迁都。唐朝发生安史之乱,吐蕃人趁机入侵。
  当唐朝的国力比较强盛的时候,他们就会反侵略,从而将失地收回。在唐太宗时期,在贞观三年,击退了突厥,在唐玄宗统治时期,击退了吐蕃。
  因此唐代边塞战争一直都有,这就为边塞诗人的大量涌现提供了历史舞台。从岑参、杜甫、王维、王昌龄等人的作品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一点。
  二、唐代边塞战争与边塞诗
  唐代是诗歌兴盛的朝代,唐代的边塞诗歌就是边塞战事纷乱中下的表现。尽管作者所处的地位和境况都不尽相同,但是他们都能够抓住边塞战争的特点,大多对战争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行颂扬。如果唐朝发动的战争都是以侵略为目的的,则诗歌反映爱国主义就毫无意义了。唐代边塞诗歌的表现形式也是不同的,所以,在分析唐代边塞诗歌的时候应该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特点进行分析,从而能最大限度的还原历史,体味诗人的真实情感。如下:
  在唐朝和南诏的战争中,很多诗歌都描述了将士的勇武,如王昌龄的《从军行》,描写唐朝与吐蕃的战争,表达了将士不收复失地就绝不回朝的决心,体现出将士保卫家园宁死不屈的精神。
  在李白的《塞上曲》中,主要是描述的唐朝和匈奴的战争,诗歌中表达了对唐太宗反击匈奴的赞美之情,在战争中应用智慧,反败为胜,评定了突厥,抒发了战争胜利后的喜悦之情。
  唐代的边塞诗歌寄托了边塞诗人的理想情怀,他们以诗歌为刀剑,与侵略者、扰民者进行抗争。
  诗歌是以意象感染读者的,美好的意象能够净化读者的心灵,而丑恶的意象,则会让读者产生厌倦的心理,在品读边塞诗的过程中,首先要分析的是战争的性质,分析战争是否是正义性战争。但是作者选择了丑恶得意象也会影响美感。如果作者着重去描写一些残酷的杀人场面,那么,这首诗歌的意境就被破坏了,即使战争是正义的,也不能称得上是一首好诗。
  在唐代的边塞诗歌中,大多数都是充满了爱国情怀,但是,由于当时时代背景的局限性,诗人们所处的环境不同,心境也就不同,写出来的诗歌也是各式各样,表达的情感也是千差万别。例如在岑参的诗歌中,有表达将士无畏杀敌的,也有表达少数民族大肆杀戮的行为,作者所处的环境不同,其创作就会存在不同的特点。在唐代的边塞诗中,我们应该多品读那些爱国主义篇章,对那些描写大肆杀戮场面的诗歌应该坚持扬弃的原则。
  在品读唐朝边塞诗歌的时候,应该本着辩证的态度,先分析唐代边塞战争的性质,从而把握诗歌所要表达的基本思想,在诗歌中体现出爱国主义情怀和战士奋勇杀敌的气概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那些描述血腥场面的诗歌,在品读的过程中就要运用扬弃的思想。
  参考文献:
  [1]欧阳敏.唐代边塞战争与边塞诗[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5-12.
其他文献
【摘要】倾听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表现,也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修养。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极有可能对孩子今后的学习乃至人生发展造成障碍。  【关键词】培养 幼儿 倾听 习惯 发展 语言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23-01  以前曾经听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小孙子问爷爷,为什么人有两只眼睛、两个耳朵,两只手,
期刊
【摘要】初中学习阶段是每一个初中生心理发展的初期,处于叛逆阶段的开始萌芽时期,如何将初中作业通过体验、感悟和探究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改革中学会实践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初中课后作业的改革对课堂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找到解决方案。  【关键词】体验 感悟 探究 初中作业改革 实践和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
期刊
【摘要】高校辅导员工作室是适应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求,全面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本文围绕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的重要意义,结合洪汉英工作室的建设探讨开展高校辅导员工作室的机制研究,提出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基本制度,为高校工作室建设提供案例。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辅导员工作室 建设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
期刊
【摘要】藏区“9+3”学生从藏区来到内地,其独特的成长环境促使他们有独特的人格特点,使其对新环境产生不适应,在独立成班和混合成班等不同的教学管理体制下,形成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了解和掌握藏区“9+3”学生的整体人格特点、分析在不同的教学管理模式下产生的心理问题和原因,并探索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干预措施,促进藏区“9+3”学生健康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藏区“9+3”学生 人格特征
期刊
【摘要】当多媒体、信息高速公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时,我们的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的学案已无法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求。为此,我们尝试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庞大的网络资源,在教学中构建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引领探究的721探究发现课堂教学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进行基于网络环境进行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网络教学 网络环境下学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将我校2012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2班和3班学生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引入真实病人的案例教学法和教师讲解为主的传统教学法,并通过问卷调查和比较两组成绩对教学效课进行评价。结果 新的教学方法获得了实验组学生的总体认可,实验组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其中3班为实验组,教学中引入真实病人的案例教学法;2班为对照组,采用教师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45-01  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过程,语文学习也不例外。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起语文学习的拓展延伸,但大多数教师在这一方面还存在许多的误区,有的是无目标、无预设的“随心所欲”;有的是追求形式的“蜻蜓点水”;还有的是热热闹闹的“喧宾夺主”。那如何才能使拓展延伸高效并带有浓
期刊
【摘要】在全国轰轰烈烈地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时,在内蒙古牧区进行了发展畜牧业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对内蒙古畜牧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有多种原因的。  【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 畜牧业 社会主义改造原因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41-02  内蒙古牧区畜牧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场符合内蒙古地区实际情况的声势浩大的运动。究其发生的原因有哪些呢?
期刊
【摘要】综观现在的语文课堂,很多教师在意识上已经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维,也试图以这样的思维指导教学行为。但在具体的实践中,不管是在平常课或是在公开课,“以教定学、教师演主角的内容分析式课堂”依然根深蒂固地存在。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真正实现“以生为本”呢?笔者以多篇课文为例,从词语教学、概括内容和迁移训练等三个方面,阐述了生本课堂中的“千锤万凿”的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以生为本 积累运
期刊
【摘要】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弱,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这是中国人民的共识。对于各侵略国也是无法否认、不可掩盖的罪行。本文拟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为基础,浅谈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思想启蒙的扼杀。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教学 资本-帝国主义 侵略 思想启蒙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