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受到理论界和决策层的重视。理论界普遍认为,外部融资困难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小企业融资难由来已久,但金融危机后变得更为突出。如何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对于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一)中小企业融资缺口大
从2004年10月至2008年6月,我国持续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日益突出。自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并演变为全球经济危机后,受市场传导,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更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1.商业银行更加“惜贷”。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受资金供给能力和风险控制的约束,并鉴于中小企业本身稳定性和抗风险性的考虑,就更加采取谨慎态度对待中小企业贷款,就会产生“惜贷”现象,导致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比以前更难。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商业银行为了防范风险,减少不良资产率,在贷款投向上会更加偏向大型企业,从而更加挤掉中小企业的贷款份额。
2.政府投资挤出民间金融。“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经济学上的定义为:在一个充分就业的经济中,政府支出增加,商品和劳务需求上升,物价上涨,实际货币供给量降低,可用于投机动机的货币减少,债券价格下跌,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减少,消费减少。政府支出挤占了私人投资和消费。
(二)中小企业的自有资金匾乏
内源融资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自有资金匾乏的现状。仅以私营企业为例,根据2009年国家工商总局的年报,截止2009年,我国共有私营企业657.42万户,平均注册资本11.74万元。自有资金的缺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资金需求,极大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做强做大。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内源融资的减弱主要是因为企业利润空间的压缩导致企业留存收益的减少,进而导致企业扩大再生产的困难。2008年间的物价上涨与人民币的升值严重破坏了中小企业的经营和盈利环境。
(三)外部融资过度依赖银行贷款
融资渠道单一,过度依赖银行贷款。从中小企业外源融资渠道来看,银行贷款是主要渠道。据中国人民银行2009年8月的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资金供应的98.7%来自银行贷款,即直接融资仅占1.3%,可见直接融资方式大多与中小企业无缘。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
(一)企业自身原因
1.融资难符合资源配置规律。根据经济学的解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资源配置是有偿的,企业的融资活动实质上也是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由于资金追求增值的特点使得它自然而然向高收益率的企业流动,这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中小企业经营风险高、管理粗放,产品竞争力差等特点决定了自身无法与大企业竞争,出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就不足为怪。因此,中小企业要想解决资金难题,关键是要自己有发展潜力,做大做强是硬道理。
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水平较高,从全球范围内来看,中小企业破产的概率普遍较大。由于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成立时间短,规模较小,自有资本偏少,组织水平、产业水平和管理水平低下,在面临市场变化和经济波动时,抵御风险的能力很差,加之经营的不确定性,使得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很大,倒闭率很高,以至于银行不敢向他们放款。
2.社会信用缺失。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报告指出,产生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之一是企业自身素质偏低,社会信用环境不佳。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存续期短,不少地方逃废债也很严重,严重制约了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热情。
3.抵押担保能力不足。银行在商业化经营和资产负债管理制度的约束下,为了降低贷款风险,商业银行的贷款普遍采取了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的形式,其对中小企业申请贷款的条件则更为严格。多数中小企业由于固定资产少、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不能提供有效的抵押或者担保。加之现行抵押担保手续繁琐,费用高,时间长,增加了贷款成本。而且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抵押率较低,使得中小企业通过抵押实际得到的贷款数额相对较小,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要想获得银行贷款是难上加难。
(二)融资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表明,要解决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仅仅依靠一个充分竞争、富有效率的市场是不够的,政府必须在其中发挥作用。政府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提供的典型的融资公共服务主要包括:确保适合于中小企业的各种融资渠道和融资市场发挥作用的法律法规体系、融资政策支持体系以及信息服务体系,这些服务能够比较有效地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然而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政府的融资公共服务明显存在着供给的不足。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融资政策支持体系-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的情况。
(三)融资环境及金融体系的结构性缺陷原因
1.缺少专业中小金融机构。国有银行定位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种所有制并存的企业开始蓬勃发展,中小企业可谓遇到了改革开放的春天。但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高度集中和垄断的金融体制没有多大的改革。国有银行建立之初的定位就是为城市中心大中型企业服务为重点,经济危机以来,虽然国家政策要求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银行迫于形势成了中小企业银行专业银行或者中小企业信贷部,但实际情况是多数没有有效运转,人员配备不齐、风险控制程序过于陈旧。同时,国家配给给中小企业的资金,常常被分配给银行所熟悉的、政府所偏好的大型企业,而那些新创办的、风险较高而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往往得不到贷款。
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缺位。中小金融机构建立的初衷就是为支持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但其执行情况却差强人意。在中小企业运行中,业务发展和大银行没什么区别,也一样钟爱大企业,对中小企业信贷一样歧视。很多中小金融机构将大量资金上存或购买国债,对急需贷款的中小企业却不予支持。
可见,在我国现有的金融体系中,大银行占据了主导地位,适合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中小金融机构数量缺乏并且发展严重不足,仅有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等存在。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滞后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使得我国的中小金融机构无法像其他国家那样有效发挥中小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功能,这些就成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
2.政策性金融机构缺乏。目前在世界各国中,中小企业都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同时,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正面的外部效应,在解决就业方面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但是中小企业在融资市场上与大企业相比处于弱势地位,单靠商业性的金融机构还不能完全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所以,各国政府普遍地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政策性金融机构。而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已有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体系中没有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机构,这样看来,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缺失是我国中小融资难的又一重要原因。
3.民间非正式金融被压制。由于中小企业从正式金融获得融资面临较大的约束,而企业的融资时效性迫使中小企业更多地求助于手续简便的非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的最大优点是借贷过程简便迅速,能满足中小企应急的资金需求。虽然这些渠道的融资成本往往要高于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但它们能更好地适应中小企业经营灵活性要求,这是因为非正规金融组织往往能充分利用人缘与地缘优势,了解贷款者所从事的经营活动、财务状况、社会关系等,以低廉的交易成本给予中小企业获得资金的机会,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填补中小企业融资缺口,尽管高利贷行为在一些民间金融交易中时有发生,在民间金融市场中容易产生欺诈、违约、社会暴力等违法行为和大量的民事纠纷,有扰乱某些地区金融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助长地下经济活动等不少负面效应,但民间金融总体上还是起到了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缓解资金供求矛盾,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等诸多的正面效应。
非正规金融在我国尚不具备合法地位,属于“地下金融”,政府金融监管当局难以对其进行直接控制和监管,所以在政策上也不予支持。由于得不到正式制度的肯定,往往不受金融法律法规的规范和保护,屡屡遭到“堵”、“压”,由此使得中小企业融资状况恶化。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合理规范发展非正规金融,填补资金短缺空间应该成为比较现实的选择。
(作者单位:建设银行西安新城支行 )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一)中小企业融资缺口大
从2004年10月至2008年6月,我国持续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日益突出。自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并演变为全球经济危机后,受市场传导,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更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1.商业银行更加“惜贷”。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受资金供给能力和风险控制的约束,并鉴于中小企业本身稳定性和抗风险性的考虑,就更加采取谨慎态度对待中小企业贷款,就会产生“惜贷”现象,导致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比以前更难。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商业银行为了防范风险,减少不良资产率,在贷款投向上会更加偏向大型企业,从而更加挤掉中小企业的贷款份额。
2.政府投资挤出民间金融。“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经济学上的定义为:在一个充分就业的经济中,政府支出增加,商品和劳务需求上升,物价上涨,实际货币供给量降低,可用于投机动机的货币减少,债券价格下跌,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减少,消费减少。政府支出挤占了私人投资和消费。
(二)中小企业的自有资金匾乏
内源融资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自有资金匾乏的现状。仅以私营企业为例,根据2009年国家工商总局的年报,截止2009年,我国共有私营企业657.42万户,平均注册资本11.74万元。自有资金的缺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资金需求,极大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做强做大。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内源融资的减弱主要是因为企业利润空间的压缩导致企业留存收益的减少,进而导致企业扩大再生产的困难。2008年间的物价上涨与人民币的升值严重破坏了中小企业的经营和盈利环境。
(三)外部融资过度依赖银行贷款
融资渠道单一,过度依赖银行贷款。从中小企业外源融资渠道来看,银行贷款是主要渠道。据中国人民银行2009年8月的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资金供应的98.7%来自银行贷款,即直接融资仅占1.3%,可见直接融资方式大多与中小企业无缘。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
(一)企业自身原因
1.融资难符合资源配置规律。根据经济学的解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资源配置是有偿的,企业的融资活动实质上也是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由于资金追求增值的特点使得它自然而然向高收益率的企业流动,这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中小企业经营风险高、管理粗放,产品竞争力差等特点决定了自身无法与大企业竞争,出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就不足为怪。因此,中小企业要想解决资金难题,关键是要自己有发展潜力,做大做强是硬道理。
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水平较高,从全球范围内来看,中小企业破产的概率普遍较大。由于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成立时间短,规模较小,自有资本偏少,组织水平、产业水平和管理水平低下,在面临市场变化和经济波动时,抵御风险的能力很差,加之经营的不确定性,使得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很大,倒闭率很高,以至于银行不敢向他们放款。
2.社会信用缺失。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报告指出,产生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之一是企业自身素质偏低,社会信用环境不佳。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存续期短,不少地方逃废债也很严重,严重制约了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热情。
3.抵押担保能力不足。银行在商业化经营和资产负债管理制度的约束下,为了降低贷款风险,商业银行的贷款普遍采取了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的形式,其对中小企业申请贷款的条件则更为严格。多数中小企业由于固定资产少、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不能提供有效的抵押或者担保。加之现行抵押担保手续繁琐,费用高,时间长,增加了贷款成本。而且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抵押率较低,使得中小企业通过抵押实际得到的贷款数额相对较小,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要想获得银行贷款是难上加难。
(二)融资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表明,要解决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仅仅依靠一个充分竞争、富有效率的市场是不够的,政府必须在其中发挥作用。政府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提供的典型的融资公共服务主要包括:确保适合于中小企业的各种融资渠道和融资市场发挥作用的法律法规体系、融资政策支持体系以及信息服务体系,这些服务能够比较有效地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然而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政府的融资公共服务明显存在着供给的不足。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融资政策支持体系-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的情况。
(三)融资环境及金融体系的结构性缺陷原因
1.缺少专业中小金融机构。国有银行定位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种所有制并存的企业开始蓬勃发展,中小企业可谓遇到了改革开放的春天。但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高度集中和垄断的金融体制没有多大的改革。国有银行建立之初的定位就是为城市中心大中型企业服务为重点,经济危机以来,虽然国家政策要求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银行迫于形势成了中小企业银行专业银行或者中小企业信贷部,但实际情况是多数没有有效运转,人员配备不齐、风险控制程序过于陈旧。同时,国家配给给中小企业的资金,常常被分配给银行所熟悉的、政府所偏好的大型企业,而那些新创办的、风险较高而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往往得不到贷款。
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缺位。中小金融机构建立的初衷就是为支持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但其执行情况却差强人意。在中小企业运行中,业务发展和大银行没什么区别,也一样钟爱大企业,对中小企业信贷一样歧视。很多中小金融机构将大量资金上存或购买国债,对急需贷款的中小企业却不予支持。
可见,在我国现有的金融体系中,大银行占据了主导地位,适合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中小金融机构数量缺乏并且发展严重不足,仅有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等存在。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滞后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使得我国的中小金融机构无法像其他国家那样有效发挥中小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功能,这些就成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
2.政策性金融机构缺乏。目前在世界各国中,中小企业都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同时,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正面的外部效应,在解决就业方面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但是中小企业在融资市场上与大企业相比处于弱势地位,单靠商业性的金融机构还不能完全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所以,各国政府普遍地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政策性金融机构。而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已有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体系中没有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机构,这样看来,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缺失是我国中小融资难的又一重要原因。
3.民间非正式金融被压制。由于中小企业从正式金融获得融资面临较大的约束,而企业的融资时效性迫使中小企业更多地求助于手续简便的非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的最大优点是借贷过程简便迅速,能满足中小企应急的资金需求。虽然这些渠道的融资成本往往要高于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但它们能更好地适应中小企业经营灵活性要求,这是因为非正规金融组织往往能充分利用人缘与地缘优势,了解贷款者所从事的经营活动、财务状况、社会关系等,以低廉的交易成本给予中小企业获得资金的机会,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填补中小企业融资缺口,尽管高利贷行为在一些民间金融交易中时有发生,在民间金融市场中容易产生欺诈、违约、社会暴力等违法行为和大量的民事纠纷,有扰乱某些地区金融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助长地下经济活动等不少负面效应,但民间金融总体上还是起到了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缓解资金供求矛盾,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等诸多的正面效应。
非正规金融在我国尚不具备合法地位,属于“地下金融”,政府金融监管当局难以对其进行直接控制和监管,所以在政策上也不予支持。由于得不到正式制度的肯定,往往不受金融法律法规的规范和保护,屡屡遭到“堵”、“压”,由此使得中小企业融资状况恶化。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合理规范发展非正规金融,填补资金短缺空间应该成为比较现实的选择。
(作者单位:建设银行西安新城支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