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膜扣带术后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与视力预后的分析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dow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累及黄斑区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扣带术手术成功眼后极部进行OCT扫描,并分析其与术后视力的关系.方法 28例28只眼视网膜脱离已累及黄斑区者,经间接检查眼镜下巩膜外加压术联合或不联合环扎术,视网膜均成功复位,分别于术后1周、1、3、6、12个月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最佳矫正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于术后1周、3月、6月、12月分别为53.57%、60.71%、78.57%、85.71%、88.46%,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后1周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01),术后1月与术后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4);术后3月与术后1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术后6月与术后3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6);术后12个月与术后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3),但与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OCT扫描测量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厚度+视网膜下液高度于术后1周、1月、3月、6月、12月分别为(507.89±144.37)μm、(389.89±104.47)μm、(298.15±97.35)μm、(264.00±82.26)μm、(230.57±58.71)μm;术后1月与1周(P=0.000)、术后3月与1月(P=0.000)、术后6月与3月(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6月和12月则无明显变化(P=0.088).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液,随着时间的延长,积液不断吸收,至术后12月时达92.31%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液完全吸收.结论 OCT能清晰地显示视网膜脱离术后黄斑区微观形态结构的变化,黄斑区解剖复位需要较长时间,可以较好地解释术后视力的恢复过程。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在局麻下行25G经结膜玻璃体切割术的疗效及适应证及时效性.方法 回顾2010年10月至2012年1月53例住院患者,均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其中玻璃体积血27只眼为传统的20G三通道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手术;26只眼为25G经结膜玻璃体切割手术.对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眼部表现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较顺利完成手术操作;两组术后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无统
病理性近视又称为进行性近视是很多国家的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大量研究表明后巩膜加固术是治疗病理性近视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以下就后巩膜加固术术式、材料、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综述。
目的 比较兔和人巩膜核黄素/紫外线A交联前后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实验研究.取8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和8只新鲜离体成人眼,沿矢状位方向平均分为两半,一半作为对照,一半作交联试件.交联的参数设置:0.1%核黄素溶液滴眼,每3 min 1次,共5次;紫外线波长365 nm;能量密度3 mW/cm2;照射时间40 min.生物力学测试指标:极限应力、8%应变条件下的应力和弹性模量.应用t检验对交联前后的生
目的 探讨儿童黄斑部视网膜内界膜下积血特点及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在海军总医院眼科治疗的5例(8只眼)儿童黄斑部视网膜内界膜下积血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儿童黄斑部视网膜内界膜下积血特点及行玻璃体切割手术临床疗效.结果 儿童视网膜内界膜下出血常见于间接性眼外伤及血液病,一般发现较晚,或因全身情况及专科就诊较晚,积血分解产物进入玻璃
对于许多眼科难治性疾病而言,细胞移植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将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细胞移植到体内相应的受损部位,这不仅可以恢复该部位的部分功能,而且避免了传统的药物治疗所引起的毒副反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属于成体干细胞中的一类,它来源于骨髓基质,在不同的微环境中可以分化为多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将它应用于治疗眼科疾病有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经过近20年临床验证,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术后继发的角膜膨隆是其最严重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对患者视力造成严重损害.文中就其发病机制、危险因素、预防及治疗作一综述。
目的 观察氯通道阻断剂5-硝基-2 (3-苯丙胺)苯甲酸(NPPB)和二异硫氰基芪-2,2’-二磺酸(DIDS)对氧化应激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HLE-B3)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抑制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实验研究.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实验室以晶状体上皮细胞HLE B-3为实验对象,用500 μmol/L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诱导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作为t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是目前开展最为广泛的角膜屈光手术,以其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预测性得到了眼科医师和屈光不正患者的认可.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少数患者术后出现屈光回退.因此,如何在患者术前评估术后发生屈光回退的概率,提高LASIK术前的预测性是非常重要的.屈光回退的相关因素如:术前屈光度、术前角膜厚度、术前角膜曲率、眼内压的变化,角膜切削深度、角膜生物力学的改变等,文中就以上因素对屈光回退的
目的 对复发性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对其表达的相关凋亡因子survivin和caspase-3进行研究.方法 收集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期间住院的泪腺多形性腺瘤、复发性多形性腺瘤及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这些患者术后的石蜡包埋标本进行survivin和caspase-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复发性多形性腺瘤多表现眶壁骨质破坏及边界不规则的特点;survivin表达方面,复发性多
目的 调查常规体检人群中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PACS)的发生率,及经过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YAG-LPI)后患者周边前房深度和房角的变化情况.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24个月期间,在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常规体检的28 516例对象(57 032眼)使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其周边前房深度.对周边前房深度≤1/2角膜厚度的受检者进一步行包括眼压、屈光度、中央前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