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诚:音乐赤子 怀德之厚

来源 :杰出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dyh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音乐的国度做一名倾心的听众,和张家诚先生一起去感受口琴的细腻悦耳,口风琴的欢快悠扬。一曲曲,清澈如溪流,流进你的胸膛,用心感受它的温婉与美好;一首首,轻盈如蝶舞,舞出你的精彩,用情传递它的快乐与满足。张家诚先生是这样一位歌者,也是这样一名舞者,他尽情的在音乐中欢舞,演绎不同心情。走进音乐,他带着从一而终的誓言;传播音乐,他抱爱践行。他的一举一动,尽显对音乐的赤诚,宛若赤子般纯粹。
  
  缘起而生 此去经年
  “在妈妈肚子里就开始听音乐了……”他笑侃,带着一阵天真的笑声,清脆如乐,还夹带着孩子般的调皮语调,着实让人感动。知命之年,是返璞归真,还是从来如此?
  这位就是张家诚先生,虽年逾半百,依旧满面春风,这得益于音乐的滋养。当问及他是如何踏上音乐之路时,他如此回答:“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时常听妈妈唱歌,是胎教做的好啊!”如此看来,张家诚先生确实是因音乐而生,更是为音乐而来。
  自幼跟随口琴大师梁日昭先生学习音乐的他,在恩师过世后,一马当先继续完成其遗愿——推广口风琴、口琴。在交谈中,张家诚先生流露出对恩师梁日昭的深切怀念和崇敬之情,“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他而今精神上的富足,离不开老师的教诲和栽培。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梁日昭先生已在香港默默耕耘,以小小的口琴推广音乐艺术,也许在《春晖》《小太阳》等影视剧中还能听到他吹奏的音乐遗韵。
  张家诚先生回忆说:“我从初中开始跟随老师学习口琴演奏,周日上午到电台演出,下午到琴行练习。老师要求很严格,很负责任,经常‘骂’我,他的教诲现在依然谨记,如今只希望将老师的工作继续下去。”说起老师梁日昭的时候,张家诚先生纵有怀念不舍,但他依旧欢颜,因为他们终身所为之奋斗的事业是一脉相承的,而且前途越来越光明了。
  与老师的缘分仿佛命中注定,张家诚先生很开心地说:“我和恩师及两个女儿同一天生日。”这种缘分纵使不能说明什么,但暗地里不自觉的总能激发人的情感,因为这种联系,所以大家的心更近了,尤其是为音乐。此去经年,三十个寒暑悄然而逝,他仍在路上。
  
  实践所爱 音乐之旅
  十五岁跟随梁日昭先生学习口琴、口风琴及节奏乐,后跟随梁乐声、孙立功先生学习作曲、和声及编曲,三十年的教学,这些都是张家诚先生的修行,只为将口琴、口风琴的快乐带进千家万户。1981年,张家诚先生开始教授学生,实践所爱,他的音乐之旅踏上了新的征程。“只要小孩子开心,我就开心了。”这是他的心声。
  为了完成恩师的遗愿,也为了实现自己的心愿,张家诚先生先后创办了香港口风琴音乐学校和闻声音乐研习中心,这是他传播音乐艺术的基地,是他实现两代人梦想的乐土。据张家诚先生介绍,香港口风琴音乐学校有专业的等级考试测评,1965年口风琴从日本引进至香港,虽经其恩师梁日昭先生半个多世纪的推广,但仍没有考试制度。为了填补这个空白,张家诚先生自己创学办考级考试,尽管花销巨大,但他仍坚定不移。他说:“来此参加考试的孩子都很开心,这就足够了。我个人的力量有限,很多有心人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感谢他们的支持和付出。”
  口风琴简单而独特的设计,正适合学前年龄阶段的幼儿操作,孩子并从中获得成功感和信心,陶冶性情及抒发情感。张家诚先生致力于推动口风琴成为普及音乐教育的乐器,口风琴的发明者铃木万司先生说:“一心一意做好本分工作,成功就在你面前。”通过多年的努力,现在学习口风琴的人越来越多,长者学习口风琴也蔚然成风。口风琴用气少,对长者来说是再适合不过的乐器了,可谓是“不费吹灰之力”的功夫。长期吹练可以训练脑部活力十足,降低失忆、痴呆的机率。从恩师手上接手的明爱耆声合唱团,在2002年全港老人大合唱比赛中荣获三连冠,这是张家诚先生最愿看到的景象吧,也不负恩师所托。
  以香港口风琴音乐学校和闻声音乐研习中心为桥梁,以各种演出活动为依托,让更多的人认识并热爱口琴和口风琴,张家诚先生积极协助各大型音乐会表演。1981年他带领一千名学生参与演出香港青少年口琴口风琴大汇演;1983年他更是集结五十间学校一千五百名学生演出“乐韵嘉年华”;1997年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在“师生同心庆回归大汇演”中,他协助指挥一百间学校精选三千人表演口风琴,并接受余黎青萍女士颁赠的纪念品等等。这些成功的演出,既让大众领略到了口琴口风琴的风采,也给大众带来了欢声笑语。闻声音乐研习中心今年迎来十岁生日,而六月六日端午节假荃湾大会堂演奏厅举行了“闻声综合汇演”,超过两百多名幼稚园及小学学生、长者一起演出,表演口琴、口风琴、牧童笛等,这又是张家诚先生呈现给口琴、口风琴爱好者的一场视听盛宴。
  “我热爱音乐,在音乐的世界里什么烦恼都忘掉了。但是,如果只是热爱,没有爱心是不行的。”张家诚先生坦言,一脸的赤诚。四川地震,他给灾区的小朋友送口琴,指挥灾区儿童合唱“龙的传人”,为他们带去精彩的音乐表演。并亲自教授灾区儿童肖龙吹奏口琴,培训口风琴老师,探望老人等参与一系列活动。这就是他们的四川泸州“实践所爱”之旅,张家诚先生用音乐将爱心播撒,给灾难中的同胞送去最温暖的祝愿,“孩子们开心,我就开心了”,当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没有人怀疑他的真诚。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张家诚先生继承恩师之事业,一直希望音乐普及化,为此他多次策划国内外音乐活动,让学生、家长及老师增广见闻,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澳门、台湾、北京、上海、珠海、深圳等地都有他们的音乐之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亦见证了他们的音乐之旅。走出校园,冲出香港,张家诚先生殚精竭力,无怨无悔。“我们参加很多的音乐交流活动,每年都获奖,但这些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有学生的努力,老师的帮助。”尽管张家诚先生所做的一切大家都看在眼里,但他为而不争,更不居功自傲,而是归功于学生和老师。一曲结束,也许听众给他的掌声是对他最美的赞扬,最诚挚的慰问。
  
  默默笃行 累累硕果
  在音乐的路上,张家诚先生没有艺术家的张狂,更多的是宛若赤子一般的笑容。从1975年开始学习口琴口风琴,1981年走上讲台,三十六年他默默笃行,将口琴口风琴教育发扬光大作为自己人生目标,风风雨雨中,他脚踏实地的做实事,为梦想的家园带去歌声与微笑。
  张家诚先生作词作曲、教学指挥、唱歌演出,一样都不落下,他多年的努力和付出也得到各界的肯定和支持。1994年他获泛亚交响乐团指挥叶惠康博士邀请,与恩师同台演出三场音乐会;1995年获明义合唱团指挥费明义女士邀请表演口风琴,此属首创;1999年获教育署辅导视学处音乐组督学视学,得到很高评价;2000年指挥千人合唱口琴、口风琴、牧童笛和节奏乐大合唱,获优质教育基金督导委员会主席顾尔言先生高度赞赏。诸如此类的演出不胜枚举,是张家诚先生对音乐的诚意感动了他们,他对音乐的执着为口琴和口风琴敲开了更多的门窗,迎来了喜人的曙光。
  张家诚先生曾获和平制作有限公司邀请,制作《儿童自学O.K.精选》书及录音带;1996年恩师出版口琴口风琴CD一张及《口风琴吹奏法》一书。而今,张家诚先生亦出版了口琴、口风琴、牧童笛CD,近年来为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多个节目担任口琴及口风琴配音,在《十月初五的月光》《流金岁月》《西关大少》等影视剧中,你都可以听到张家诚先生对人对事对音乐的赤子之情。
  张家诚先生出书出CD,为影视剧配音,令口琴口风琴走进千家万户,他享受着音乐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而他更希望与更多的人分享这份纯粹的快乐。“希望多一点喜欢口琴口风琴的朋友”,这是他的心声,亦是他三十多年为之奋斗的力量源泉。
  张家诚先生所做的音乐积极向上,情之所系,他还现场为我们高歌一曲,他唱道“为社会公益,青年莫怕艰苦艰难,凝聚一心发奋迈向前进……”
  
  从一而终 赤子情深
  “从一而终,从未想过其它事情。”当问及张家诚先生是否有其它爱好时,他斩钉截铁的回答。“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就是他对人对事对音乐的赤心。
  他说:“我希望香港回归之后,香港的学生都有爱国心,通过听歌学习普通话,我很喜欢《中国就是我的家》这首歌,要将爱国心唱出来,将爱国切实融入中国教育之中。我希望将这首歌推广,希望小朋友长大后知道什么是‘爱国’‘爱家’,将‘尊老爱幼’等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用歌声传向四海。”很令其骄傲的是在新灌录的CD《听歌学普通话》中,主唱的小朋友陈颢心在北京、广州的歌唱比赛中获普通话金奖。张家诚先生将爱国教育融入音乐,融入生活。
  “如果只是热爱音乐,没有爱心是不行的。”张家诚先生用珍贵的时光诠释这珍贵的誓言。因为热爱,他不辞辛劳不图回报,因为爱心,他将音乐的快乐与众人分享;因为热爱,他用一生去演绎,因为爱心,他将美好用音乐传唱。
  
  【人物简介】
  张家诚先生,香港口风琴音乐学校校长,闻声音乐研习中心董事总经理、音乐总监、指挥,师承口琴大师梁日昭先生,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会员。拥有三十年教学经验,出版十数本音乐教材,出版口风琴及牧童笛CD,多次获无线电视广播公司邀请,担任电视剧集口琴及口风琴配音,曾多次带领学生前往世界各地演出,均获好评。
  
其他文献
谢家麟吴良镛获得201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在不久前举办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家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获得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谢家麟院士、吴良镛院士颁发奖励证书。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  谢家麟:加速器物理学家,1955年回国后,于60年代初领导完成一
期刊
中华武术是我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经历朝代演变,已是“百家争鸣”,呈繁荣之象,不论门派源流,皆可谓博大精深,难分高下。“南拳北腿”之说由来已久,或是地域特色鲜明,各有所长。出生于南少林摇篮——福建漳州的康寿领教授,即是传统南拳系中太祖拳的练习者。定居香港三十年来,他传授一身武艺,积极培养人才,将推广工作坚持至今。    武术精神 代代相传  已年近八旬的康寿领教授来自一个武术世家,他的外公则是方白
期刊
王梓梧教授美术作品选登
期刊
【本刊讯】2月23日晚,大埔七约乡公所在京都酒楼举办壬辰年春节联欢暨敬老大会,各界社团领导、地区贤达、村代表及父老乡贤齐聚一堂,欢乐融融。  大埔七约乡公所主席梁官华先生致辞表示,七约乡公所成立至今已120年,一直坚持走爱国爱港爱乡路线,致力推动地区发展,并以稳定社会为己任。多年来,不仅限于处理乡村事务,凡属地区建设,社会事务,文化教育推广,资助慈善活动,甚至国内之扶贫助学工作等,都积极参与,不遗
期刊
澳门的大三巴,是澳门最具代表性的名胜古迹,是西方文明进入中国历史的见证,这里的建筑体现出东西方文化的交融,雕刻精致,巍峨壮观。梁国英先生的“梁三记贸易行”便坐落在离这不远处,二十多年前,他从父亲的手上接过“梁三记”,接过的除了父亲辛苦创下的基业,还有父亲对这份基业深厚且执着的感情。  二十多年来,梁国英先生和他的“梁三记”一起见证着澳门经济的迅速发展,澳门回归后人流量的增加,透过一些珍贵的、具有珍
期刊
【本刊综合报道】6月17日晚,凝聚香港六十多个客属社团的香港广东客属社团联合总会在香港成立,并举行“庆祝香港回归十四周年暨首届会董会就职典礼”。梁亮胜先生当选为首届主席,杨钊先生当选为首届执行主席。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孙怀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尤兰田,香港中联办副主任王志民,广东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周镇宏,副省长雷于蓝,省政协副主席温兰子以及梅州、惠州、河源、深圳、东莞、韶关等6市党政领导,香港客家
期刊
【本刊综合消息】国务院港澳办主任王光亚16日结束去年10月履新后首次到访港澳的行程。  王光亚一行6月12日访港,在为期三天的访港行程中,他广泛接触香港各界,包括“落区”及各政策局常任秘书长会面,出席香港各界午餐会。出席与100名香港青年的座谈,他表示有香港青年人向他提出,有志加入解放军或进入外交部。王光亚认为这是光荣的事,值得全力支持。但他同时指出,解放军及外交部都是特殊的国家机构,必须遵循特定
期刊
回首三十四年前,恰逢一个年纪轻轻的福建小伙,背井离乡,外出谋生;而今,他已是一个集团企业的董事长,是家乡的政协委员,是校友会的领头人。他就是林振旋先生,于三十四年的人生沉浮中,用顽强毅力、不懈奋斗和真知远见以及乐观心态,跨越千辛万苦,以一位顶天立地的好汉形象和不屈精神,在异地他乡,创立事业,建立家庭,并竭诚反哺母校,回馈社会。    跨越障碍 寻求新生  大海的惊涛骇浪孕育不惧风暴的气魄,海浪的
期刊
接过何煜荣院士的名片,密密麻麻印着各种社会职务,粗略估算,至少二十个。而与何煜荣院士交谈,总被他平易近人、豁达开朗的性格所感染,为之钦佩的不止他的为人,更多的是他对服务的那份执着、那份热爱、那份坚持。  年轻时的他在绿茵赛场上飒爽英姿,如今,虽年事已高,依然精神矍铄地活跃在服务社群的旅途上,为社会的和谐和进步不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几十年如一日,他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因为他坚持“助人为快乐之本”,更
期刊
潮起潮落,世事变迁,但沉淀的历史将永远载入史册,曾经年少为之奋斗的事业亦将写入个人的生命,成为永久的纪念。张华达先生在潮侨塑胶厂商会达半个世纪的奋斗中,他用尽全力去经营,去维护,五十年之回眸,他心满意足。金钟企业同样走过了五十载的风雨路,张华达先生努力兑现给予顾客得到每一个承诺,以良好的信用保证生意之树长青。趟过历史的波澜,无论会务,抑或生意,将近一辈子他都身在其中,亦乐在其中。    兴业利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