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池江改编”与新四军北上抗日

来源 :党史文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d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7年7月7日,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武装卫国”,进行全民族抗战,在全国迅速掀起了抗日高潮。红军游击队在项英、陈毅的坚强领导下,经过池江谈判、池江改编等艰苦斗争,最终达成了国共合作抗日协议,下山集中改编为新四军,挺进华中抗日前线。于是,一场国共合作联手抗日的风云大幕骤然拉开了。
  
  陈毅池江谈判
  
  1937年7月下旬,在赣粤边领导和坚持红军游击战争的项英、陈毅,在一本香港进步杂志《新学识》里看到一篇文章,文章引用了同年5月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苏区代表会议上毛泽东所作报告的一段讲话,从中了解到党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和政策。于是项英、陈毅立即在党内组织学习、讨论。为此,项英以个人名义发表题为《中国新的革命阶段与党的路线》的文章,阐述当前革命斗争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印发给红军游击队中的党员干部学习讨论。
  8月8日,中共赣粤边特委和红军游击队发表《停止内战联合抗日》宣言,阐明特委和红军游击队的政治态度,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合作抗日。8月15日,特委发表《告赣南民众书》,进一步阐明红军游击队的政治态度和抗日主张,并指示游击队和民众停止对国民党军政与土豪的进攻,提出“反对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8月20日,赣粤边特委分别写信给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赣州公署专员、驻赣州中央军第四十六师师长和大余、信丰、南康、南雄等县县长,阐明国共合作抗日的主张与谈判要求。同时,红军游击队还派出武装宣传队,开展广泛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可是,国民党顽固派并不善罢甘休。国民党地方当局和驻军借机在群众中散布“红军游击队投降了”的谣言,并写信给红军游击队,要红军游击队下山“自新”,“归顺”政府。对此,赣粤边特委和红军游击队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经过斗争,思想较开明的大余县县长兼“江西省招抚委员会”副主任彭育英,于8月27日亲书“感秘代电”专函,派其秘书鲁炯雯进入梅山游击区,将电函转送赣粤边特委,欢迎红军游击队前来洽谈国共合作事宜。9月3日,陈毅代表赣粤边特委复函彭育英,进一步阐明我党联合抗日主张。9月6日,陈毅和国民党大余县县长彭育英在梅岭脚下的钟鼓岩洞真观进行了谈判前的协商。
  9月8日,陈毅代表中共赣粤边特委与国民党代表鲁炯雯,在国民党池江区公署举行首次正式谈判。由于经过几次书信来往和钟鼓岩商谈,池江谈判进行得非常顺利,初步达成了国共合作抗日7条协议:
  1.由彭电请江西省第三、四、八行政区各县停止武装清剿;2.释放各县被扣押的共产党人;3.地方各界要化除对共产党的歧见,以利统一抗日意志;4.红军游击队的改编,视人枪多寡,编为正式国军,听候中央建制调遣抗日;5.红军游击队原有政训和军事指挥人员得予保留;6.湘鄂豫皖闽浙赣粤各省红军游击队的下山改编问题,由项英、陈毅负责;7.定于9月11日由彭育英陪同陈毅前往赣州军政当局,最后决定改编手续,克日实施。
  这7条协议,为接下来的谈判和改编奠定了基础。
  9月11日,陈毅由彭育英陪同前往赣州谈判,达成国共合作9项协议。9月20日至10月初,项英代表中央分局前往大余、赣州、南昌与国民党当局谈判。在南昌,项英与党中央取得了联系,得到了中共中央关于国共合作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有关文件,并就南方各游击区红军游击队下山集中改编等事项和国民党当局达成了合作抗日协议。
  
  池江改编
  
  1937年10月初,项英从南昌返回大余,立即在池江召开了中共赣粤边特委和游击队负责人会议。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等文件精神,讨论了赣粤边红军游击队改编的具体事宜。
  经研究,决定利用池江靠近油山,进退方便,群众基础好,人口多,物产丰富,给养方便等特点,集中红军游击队在池江进行改编。为了安全,防止国民党顽固派耍阴谋,项英、陈毅要求国民党当局将一切武装调离池江,改驻几十公里外的漂塘、洪水寨等矿山地区。同时,为便于联络,赣粤边特委在池江的公园里设立了办事处。对外称“江西抗日义勇军池江办事处”,对内称赣粤边特委办事处,由赣粤边特委书记杨尚奎兼任办事处主任。
  项英、陈毅还决定派出干部到各游击区传达中共中央有关国共合作的指示,通知红军游击队下山改编。因许多游击队长期失去联系,为慎重起见,陈毅、杨尚奎等决定亲自前往。陈毅代表中央分局到湘赣边游击区和皖浙赣边游击区,杨尚奎去兴国,陈丕显到闽赣边游击区和三南游击区,刘新潮(刘建华)去寻乌,北山区委书记罗绍增去湘南游击区。项英亲自写信通知在崇义、上犹和湖南桂东一带活动的王赤,要他率部队来大余池江集中。
  接到中央分局和赣粤边特委的指示,池江附近的油山游击队首先下山,先在信丰县潭塘坑集中,再转移到大余县池江杨柳坑段屋。不久北山游击队也来到池江。
  1937年10月上旬,杨尚奎在大余池江杨柳坑段屋主持召开军人大会,宣布将赣粤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江西抗日义勇军第一支队”。支队下设3个中队,北山游击队为第一中队,油山游击队为第二中队(经扩军后,第二中队划编为第二、第四两个中队),尚未到达池江的三南游击队为第三中队(三南游击队接特委指示较迟,12月才到池江集中)。接着,部队开到弓里、板棚下、小汾等地驻防。第一中队驻扎在板棚下,第二中队驻扎在小汾,后期到达的第三中队驻扎在弓里和杨村。红军游击队司令部初设于池江路萁坑,10月上旬,迁到山外的池江弓里黄屋祠堂。
  湘南游击队先在湖南桂东沙田集中整训,1938年1月开抵池江。
  1937年10月至1938年2月,先后到达池江集中的各路红军游击队分驻在池江弓里、板棚下、小汾、兰溪等地,进行整训改编。在此期间,中共赣粤边特委在司令部驻地弓里村黄屋祠堂举办了党员干部培训班。陈毅、杨尚奎、陈丕显等领导同志亲自给大家讲课,要求广大指战员利用这难得的机会学习文化知识,明晰形势,掌握军事理论。在弓里、小汾等游击队驻地,还专门修建了6个练兵场,对游击队官兵进行正规军事术科训练。
  1938年1月1日,钟平、李克浩、何恭量、凌保成等几十名干部从延安到达大余池江,立即投入到红军游击队的改编整训工作中。
  红军游击队下山后的池江,热闹非凡。在部队驻地,经常开展各种军民联欢活动。1938年春节,在部队司令部驻地弓里村,还开了“军民同乐会”,战士和群众在一起过新年,吃年饭,在司令部不远的屋背矮岭上,搭建了戏台,军民一起观看歌舞队演出的抗日救亡节目。
  1937年底至1938年初的池江,成了赣粤湘边抗日救亡的中心,是革命群众和进步青年热心向往的地方。南方八省投奔池江的进步青年们说:“北有延安,南有池江。”延安来的干部们也自豪地说:“这里真是南方的‘小延安’!”
  
  新四军北上抗日
  
  1938年2月初,项英从延安回到大余池江,立即在池江板棚下河坝里召开军人大会。会上,项英传达了党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抗日救国的十大纲领,同时宣布,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集中改编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和政治委员由项英兼任。赣粤边、湘鄂赣、湘赣边、湘粤赣、皖赣边等五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合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陈毅任第一支队司令员。赣粤湘边红军游击队700多人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第二、第三营。原北山、油山、“三南”红军游击队编为第二营第四、第五连,原湘南红军游击队编为第三营第七、第八连。
  为保持赣南这个战略支点,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决定撤销中共赣粤边特委,新成立中共赣南特委,隶属中共中央东南分局领导,杨尚奎任赣南特委书记。新四军出发前,中共赣南特委将池江抗日义勇军办事处改名为新四军驻余通讯处,由贺敏学任主任。通讯处下辖湖南桂东沙田新四军留守处和崇义思顺新四军通讯站。
  1938年2月15日,在池江改编的新四军部队,聚集在池江圩公路旁的平坡上,精神抖擞,意气风发,浩浩荡荡奔赴皖南抗日前线。从此,这支抗日劲旅为打败日本侵略者,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题图 新四军北上抗日出发地旧址:大余池江圩公路旁
  责任编辑 马永义
其他文献
1956年6月20日至26日,应中国政府邀请,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访问上海。由于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苏联舰队首次访华,也是上海解放后首次接待外国海军舰队的来访,加之当时中苏合作和中苏友谊的大背景,中苏双方都很重视。在中苏关系史上,此次苏联太平洋舰队为期6天的访沪之行算得上一件大事,也给上海人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苏联舰队访沪的多重背景    进入1950年代中期,随着赫鲁晓夫的上台,中苏关系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曾经存在过一支特别的部队。它就是1949年8月4日长沙和平解放时诞生、1949年10月20日取消称谓、只存在了短短77天的“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部队。这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病等慢性病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该社区治疗的200例高血压病等慢性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社区管理,观察组采
改革开放的春风使广东省一跃成为全国的经济大省.然而,由于区域间自然条件、原有经济基础和优惠政策等的差异,区域间的经济差异也日益增大,且有加剧之势,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
几年后,医院血库中的血可能只有一种血型--O型.危急情况发生时,无须验血即可直接输入这种万能的救命血,而这些O型血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由原来的B型血转变而来的.
期刊
G808作为其第一款真正品牌的手机出现了,独特的 LED 指示灯、优美动听的40和弦音铃声……它的出现意味着手机市场又将掀起新的一波浪潮。
中国是一个“官国”,官国的遗产很容易被继承,特权思想一代又一代遗传下来,从古代一直到民国都是如此,具有很深厚的历史土壤。中国共产党及其创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告别“官国”
程序执行时的越界访问将导致异常的行为,已有的越界检测方法存在效率低或精度不高的缺点.分两步检测程序中的越界访问语句:在约束产生阶段,提出一个流敏感、过程间的约束状态产生
1997年6月30日午夜,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到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五楼,这里,将举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香港回归中国的交接仪式。在中英两国领导人出场前,中英两国军乐队各奏三首乐曲,中国军乐队演奏的第一首乐曲是江苏民歌《茉莉花》,乐曲悠扬亲切。  此时,在南京中山北路212号南京军区政治部干休所宿舍区内,70岁的何仿正在家中收看电视实况转播,1988年他从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团长、艺术指导的位置上离休。当《茉
在南京雨花台纪念馆二馆.有一幅18寸的大照片,那是1924年我的舅公姚佐唐和罗章龙、王荷波的合影照。我凝望着这张仅存的相片和他当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章及裹着红绸的铁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