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世纪之交的1999年12月,福建武夷山申遗成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处、世界第23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
20多年过去,2020年7月23日晚,武夷山市民广场音乐厅人头攒动、灯火通明,主题为“世界遗产与武夷山”的报告会正在举行,南平市政协主席、福建省文史馆馆员张建光先生作主题讲座,讲述武夷山申遗之路、申遗成功的启示以及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发展方略等。报告会进入高潮,讲座人张建光先生讲到申遗成功时,一度哽咽,场面令人动容,全场报以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武夷山申遗期间,张建光先生担任武夷山市的市长,他是一个亲历者、一个见证者,也是一个谋划者、一个组织者。他的讲座娓娓道来,既回顾申遗往事,又分析世遗现状,既有对遗产价值的疏理评判,又有对申遗经验教训的总结,一个个真实的细节、生动的故事、深邃的思考,深刻打动人心,使人久久回味。
1999年春季,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武夷山进行实地考察的,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专家莱利斯·莫洛伊博士。他考察的结果,连同上一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世界遗产项目协调员亨利·克利尔博士和罗马文物修复研究中心协调员尤嘎·昭克赖特先生的考察,对武夷山能否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关重要。莫洛伊下车伊始,武夷山就举办了一场汇报会,莫洛伊听完汇报后非常满意,他走到麦克风前激动地说:“这是我所参加过的包括东南亚、日本、南太平洋群岛等地申报遗产汇报会中最优秀的一次。我感谢地方政府为此所做出的努力。”
的确,武夷山为迎接联合国专家检查验收做了十分充分的准备。仅仅申报文本,就邀请了众多专家进行问诊把脉,有植物学家、地质学家、美学家、国家文物局专家、考古学家、中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建设部专家等;还走出去,到北京、上海、杭州等多个地方,走访了几十家博物馆、图书馆,召开几十场调查座谈会,翻阅几百年的历史档案,分六个小组撰写文本。
“最后,我们确定武夷山文化自然景观五个方面的内容,作为申报世遗的主体。”张建光先生在讲座时回忆说。
这份当年申遗时期受到联合国专家高度肯定的文本,概括出武夷山“人类罕见且目前无法替代”的特征,具有“突出的、普遍性”的价值,长期以来已经成为武夷山自然人文景观的经典文本,载入了史册。
现在,我们就从这份申遗文本归纳的五個方面内容入手,跟随世遗专家当年的考察足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景观遗迹,对武夷山文化和自然遗产作一番巡游。
二
申遗文本:武夷山是代表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武夷山保存了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发育有明显的植被垂直带谱。武夷山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是尚存的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莫洛伊考察的第一站在今日武夷山国家公园区域内。这是一片神秘、神奇的土地,这里有独特的地质地貌和小气候环境,躲过了第四纪冰川劫难,保存了丰富多样性的物种,数量众多的古老、孑遗、珍稀种类。武夷山国家公园被称为“绿色翡翠的基因库”“世界活化石宝库”“蛇的王国”“鸟的天堂”“昆虫世界”。
翻开历史记录,这里留下太多莫洛伊的前辈西方科学家们的足迹:1873年,法国人大卫在大竹岚、挂墩采集了31000多种珍贵的生物标本;1896年至1898年,英国人拉士奇三年间发现39个鸟类新种;1925年至1926年,美国两栖、爬行类学者波普先后两次到挂墩采集蛇类和蛙一类标本,发现脊椎动物新种62种,其中哺乳类15种、鸟类27种、爬行类14种、两栖类8种,这在其他地方是很少见的,桐木关因此被动物学家称为“研究亚洲两栖爬行动物的钥匙”。还有国内的生物学家也到此开展研究,1937年,我国生物学家郑作新、唐瑞干等人采集走400多种鸟类标本,其中30多种是福建新种。
如今,在世界著名的伦敦、纽约、夏威夷等地的博物馆里,显要位置摆放着从武夷山采集出去的标本。
当时西方生物学家以传教士身份采集标本,桐木三港成为一个中转站。远近闻名的三港教堂就是在19世纪中叶建成的,“一口有铭文的钟,挂在三条水汇集的地方,百年前远播名声,报告这里蕴藏科学的财富。”诗人蔡其矫这样描绘三港教堂的钟。
坐落在武夷山国家公园最高处的黄岗山,海拔2160.8米,素有“华东屋脊”之称,是中国大陆东南最高峰。莫洛伊考察的线路经过中山草甸带、苔藓矮曲林带、温性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常绿阔叶林带等5个外貌特征不同群落的植被带谱。
沿着盘旋公路而上,沿途可见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不同的珍贵植物,分布近600种植物,列入国家保护的6种。有南方铁杉、黄山松、黄山木兰、紫苔、云锦杜鹃、波叶红果树、鹅掌楸、薄毛豆梨、猫耳刺、岩柃等,红花绿树,琳琅满目,争奇斗艳,美不胜收。
“黄岗降势走飞龙,郁郁苍苍气象雄。”黄岗山周围海拔超过1500米的高峰多达150多座,山岭逶迤,山势巍峨,由地壳运动形成的峡谷、溪涧、险滩、雄峰等,景观令人叹为观止!延伸千余米的黄岗山下闽赣大峡谷断裂带,是武夷山脉断裂垭口,闽赣古道贯穿其中,为古代交通和军事要道,也是武夷山九大关隘之一。
由三港南行十多公里,便是大名鼎鼎的大竹岚。“一座又一座万竹之山,竹的海洋掀起竹的波澜。铺展好比绿云,幽深犹如绿潭。”诗人蔡其矫诗中竹的世界,俨然就是一个奇妙的“昆虫世界”,稀有种类“蝶中仙子”金斑喙凤蝶、光肩星天牛、阳彩臂金龟、大竹象、油茶宽盾蝽等出没其间。武夷山国家公园发现的昆虫有6849种,全世界34个科目的昆虫,武夷山就能找到31种。
“无数美丽羽毛的鸟,无数珍奇的昆虫,组成气候过渡地带的丰富资源,惊动过世界。”蔡其矫写道。
莫洛伊参观后大喜,热情洋溢地提笔挥毫:“武夷山是中国人永续利用自然资源的永久象征。”但他治学严谨,不能确定武夷山是否是同纬度带物种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因为曾经考察过的峨眉山物种资源也十分丰富。莫洛伊回到北京后,建设部安排北京大学教授陈昌笃与之见面,陈教练向其展示了在国际上发表的有关武夷山物种情况的著作,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和论据。莫洛伊才认定:“武夷山的物种资源超过了其他的遗产地。”“武夷山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
世纪之交的1999年12月,福建武夷山申遗成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处、世界第23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
20多年过去,2020年7月23日晚,武夷山市民广场音乐厅人头攒动、灯火通明,主题为“世界遗产与武夷山”的报告会正在举行,南平市政协主席、福建省文史馆馆员张建光先生作主题讲座,讲述武夷山申遗之路、申遗成功的启示以及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发展方略等。报告会进入高潮,讲座人张建光先生讲到申遗成功时,一度哽咽,场面令人动容,全场报以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武夷山申遗期间,张建光先生担任武夷山市的市长,他是一个亲历者、一个见证者,也是一个谋划者、一个组织者。他的讲座娓娓道来,既回顾申遗往事,又分析世遗现状,既有对遗产价值的疏理评判,又有对申遗经验教训的总结,一个个真实的细节、生动的故事、深邃的思考,深刻打动人心,使人久久回味。
1999年春季,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武夷山进行实地考察的,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专家莱利斯·莫洛伊博士。他考察的结果,连同上一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世界遗产项目协调员亨利·克利尔博士和罗马文物修复研究中心协调员尤嘎·昭克赖特先生的考察,对武夷山能否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关重要。莫洛伊下车伊始,武夷山就举办了一场汇报会,莫洛伊听完汇报后非常满意,他走到麦克风前激动地说:“这是我所参加过的包括东南亚、日本、南太平洋群岛等地申报遗产汇报会中最优秀的一次。我感谢地方政府为此所做出的努力。”
的确,武夷山为迎接联合国专家检查验收做了十分充分的准备。仅仅申报文本,就邀请了众多专家进行问诊把脉,有植物学家、地质学家、美学家、国家文物局专家、考古学家、中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建设部专家等;还走出去,到北京、上海、杭州等多个地方,走访了几十家博物馆、图书馆,召开几十场调查座谈会,翻阅几百年的历史档案,分六个小组撰写文本。
“最后,我们确定武夷山文化自然景观五个方面的内容,作为申报世遗的主体。”张建光先生在讲座时回忆说。
这份当年申遗时期受到联合国专家高度肯定的文本,概括出武夷山“人类罕见且目前无法替代”的特征,具有“突出的、普遍性”的价值,长期以来已经成为武夷山自然人文景观的经典文本,载入了史册。
现在,我们就从这份申遗文本归纳的五個方面内容入手,跟随世遗专家当年的考察足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景观遗迹,对武夷山文化和自然遗产作一番巡游。
二
申遗文本:武夷山是代表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武夷山保存了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发育有明显的植被垂直带谱。武夷山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是尚存的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莫洛伊考察的第一站在今日武夷山国家公园区域内。这是一片神秘、神奇的土地,这里有独特的地质地貌和小气候环境,躲过了第四纪冰川劫难,保存了丰富多样性的物种,数量众多的古老、孑遗、珍稀种类。武夷山国家公园被称为“绿色翡翠的基因库”“世界活化石宝库”“蛇的王国”“鸟的天堂”“昆虫世界”。
翻开历史记录,这里留下太多莫洛伊的前辈西方科学家们的足迹:1873年,法国人大卫在大竹岚、挂墩采集了31000多种珍贵的生物标本;1896年至1898年,英国人拉士奇三年间发现39个鸟类新种;1925年至1926年,美国两栖、爬行类学者波普先后两次到挂墩采集蛇类和蛙一类标本,发现脊椎动物新种62种,其中哺乳类15种、鸟类27种、爬行类14种、两栖类8种,这在其他地方是很少见的,桐木关因此被动物学家称为“研究亚洲两栖爬行动物的钥匙”。还有国内的生物学家也到此开展研究,1937年,我国生物学家郑作新、唐瑞干等人采集走400多种鸟类标本,其中30多种是福建新种。
如今,在世界著名的伦敦、纽约、夏威夷等地的博物馆里,显要位置摆放着从武夷山采集出去的标本。
当时西方生物学家以传教士身份采集标本,桐木三港成为一个中转站。远近闻名的三港教堂就是在19世纪中叶建成的,“一口有铭文的钟,挂在三条水汇集的地方,百年前远播名声,报告这里蕴藏科学的财富。”诗人蔡其矫这样描绘三港教堂的钟。
坐落在武夷山国家公园最高处的黄岗山,海拔2160.8米,素有“华东屋脊”之称,是中国大陆东南最高峰。莫洛伊考察的线路经过中山草甸带、苔藓矮曲林带、温性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常绿阔叶林带等5个外貌特征不同群落的植被带谱。
沿着盘旋公路而上,沿途可见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不同的珍贵植物,分布近600种植物,列入国家保护的6种。有南方铁杉、黄山松、黄山木兰、紫苔、云锦杜鹃、波叶红果树、鹅掌楸、薄毛豆梨、猫耳刺、岩柃等,红花绿树,琳琅满目,争奇斗艳,美不胜收。
“黄岗降势走飞龙,郁郁苍苍气象雄。”黄岗山周围海拔超过1500米的高峰多达150多座,山岭逶迤,山势巍峨,由地壳运动形成的峡谷、溪涧、险滩、雄峰等,景观令人叹为观止!延伸千余米的黄岗山下闽赣大峡谷断裂带,是武夷山脉断裂垭口,闽赣古道贯穿其中,为古代交通和军事要道,也是武夷山九大关隘之一。
由三港南行十多公里,便是大名鼎鼎的大竹岚。“一座又一座万竹之山,竹的海洋掀起竹的波澜。铺展好比绿云,幽深犹如绿潭。”诗人蔡其矫诗中竹的世界,俨然就是一个奇妙的“昆虫世界”,稀有种类“蝶中仙子”金斑喙凤蝶、光肩星天牛、阳彩臂金龟、大竹象、油茶宽盾蝽等出没其间。武夷山国家公园发现的昆虫有6849种,全世界34个科目的昆虫,武夷山就能找到31种。
“无数美丽羽毛的鸟,无数珍奇的昆虫,组成气候过渡地带的丰富资源,惊动过世界。”蔡其矫写道。
莫洛伊参观后大喜,热情洋溢地提笔挥毫:“武夷山是中国人永续利用自然资源的永久象征。”但他治学严谨,不能确定武夷山是否是同纬度带物种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因为曾经考察过的峨眉山物种资源也十分丰富。莫洛伊回到北京后,建设部安排北京大学教授陈昌笃与之见面,陈教练向其展示了在国际上发表的有关武夷山物种情况的著作,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和论据。莫洛伊才认定:“武夷山的物种资源超过了其他的遗产地。”“武夷山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