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解决的初中物理深度学习——以“液体的压强”为例

来源 :课程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5631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问题解决的视角,以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液体的压强”为例,立足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探讨初中物理深度学习的教学实施,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综合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其他文献
中学地理课程教学中越来越注重海洋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在地理新课标的指引下,中学地理课程教学呈现出新的变化.本文将课程基础知识教学和海洋生态文明紧密联系,以人教版“洋流”知识为具体分析案例,从海洋的和平、海洋的权益和海洋的生态等三个方面具体说明了怎样将海洋生态文明渗透于中学地理教学之中,从而让学生逐渐养成对海洋生态文明的关注和重视.
在“双减”政策下,教师要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笔者认为最好的数学作业就是重视课本习题,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为例,提出用好“三种题”的具体措施.做精“典型题”,举一反三促理解;做透“易错题”,说出思路找错因;做深“拓展题”,融会贯通提思维.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优化学生认知结构.教师恰当地利用认知冲突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面对学生的解题错误,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做法,认真分析学生的每一个错误,从运算对象、运算法则以及运算结果出发,提高学生运算能力.误中参悟,误中顿悟,误中省悟.
学校课程建设关乎教育的整体质量,影响学生的思维模式与终身成长.当前我国中小学课程建设面临着工具理性的桎梏、还原论思维的钳制和保守化倾向的裹挟等现实困境,导致课程建设成效不佳.中小学课程的学生主体性、师生能动性和内容多元性使得OECD学习框架2030作用于课程建设成为可能,其困境可以通过OECD学习框架2030中的“主体能力”“核心基础”“变革素养”得以化解.OECD学习框架2030启示中小学课程建设应以幸福为旨归、以发展为导向、以适应为准则,让学生都能接受面向未来的优质课程教育.
建构数字教材最关键的是把握好其核心价值内核以及时代内涵,既要坚持以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为指导,同时也要关注教学变革新的价值取向,为学生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提供支持.教材作为核心课程资源,坚持以育人为本,教学价值是纸质教材同样也是数字教材的核心价值.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数字教材有了更为丰富的教学价值表征形式,具体表现在呈现立体化的教学内容、形塑丰富的师生活动方式、构建数字化教学活动环境等方面.数字教材的发展要指向教学的现实需求,由此在把握其教学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指向深度学习的数字教材应用策略:创设教学情境,
将翻转课堂应用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需要明晰翻转课堂的应用原则,优化翻转课堂的操作策略,促进“教”与“学”的结构优化与流程再造,实现课堂教学指导与学生课外学习的翻转,保障学生有更多时间、更多机会在课堂中探究问题、互动交流、突破难点、消化新知,并进行堂上检测,促进学生对物理课程的深层次探索和高水平掌握.
深度学习是我国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信息时代教学变革的必然选择.科学思维作为物理核心素养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求解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一道赛题的剖析探讨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深度学习.
劳动教育价值观塑造有赖于劳动教育课程化,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与实施质量离不开学校已有课程资源的整合以及区域课程教研.“教研主导,行政保障”是劳动教育步入新时代迈上内涵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珠海市将劳动教育课程教研纳入区域教研版图,明确劳动教育归属于学校教务部门,建立劳动教育市级公开课和公开日制度,围绕劳动教育必修课和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两大主题,开展专业化评课,以两节公开课为例,分析了劳动教育必修课和渗透课评价的思路和要点.
乡村基础美育的发展是中国当代美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基于核心素养的时代背景与当下乡村基础美育的特点,从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教育目的维度总结三点使命.以雄安新区课程设计案例与师资培养实践的经验为例,探索适应核心素养时代发展的乡村基础美育建设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