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hao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出生缺陷是由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或两者共同作用于孕前或孕期, 引起胚胎或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发生的解剖学结构和(或)功能上的异常。出生缺陷是影响出生人口素质的核心问题, 是导致围产儿死亡和婴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它不仅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也消耗了有限的社会卫生资源。我国的出生缺陷患病率有逐年上涨趋势。
  【关键词】 出生缺陷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引言
  出生缺陷是由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或两者共同作用于孕前或孕期, 引起胚胎或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发生的解剖学结构和(或)功能上的异常[ 1]。出生缺陷是影响出生人口素质的核心问题, 是导致围产儿死亡和婴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它不仅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也消耗了有限的社会卫生资源[2]。因此,对于出生缺陷危险因素的评估和护理对策是至关重要的。
  1 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
  1.1 母亲居住在农村 研究显示母亲居住在农村其子代发生出生缺陷的可能性是居住在城镇者5 .067倍。因此, 应把妇幼保健工作重点放在贫困农村地区。
  1.2 父系家族出生缺陷史 研究显示父系家族有出生缺陷史者其子代发生出生缺陷的可能性是父系家族无出生缺陷史者的14 .283 倍。医学上认为有家族遗传史、染色体结构与数目异常及单基因突变者,其子代患出生缺陷的风险较高。
  1.3 不良孕产史 不良孕产史包括流产、引产、死胎、死产、早产。研究发现有不良孕产史者其子代发生出生缺陷的可能性是无不良孕产史者的8 .264 倍。因此, 建议有不良孕产史者应加强孕期保健及产前监护, 且进行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检查也是非常必要的。
  1.4 孕期精神状态差 研究发现孕期精神状态差的孕妇其子代发生出生缺陷的可能性是孕期精神状态良好者的10 .835 倍。孕妇的神经内分泌系统易受心理社会压力因素的影响, 会引起胎儿大脑边沿系统的受体功能发生变化, 从而间接影响胎儿发育及其出生结局[3]。
  1.5 孕期饮酒史 研究发现母亲孕期有饮酒史者其子代发生出生缺陷的可能性是孕期无饮酒史者4 .598 倍。酒精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由于胎儿肝脏对酒精的分解代谢能力低, 因而会对胎儿造成慢性持续的刺激, 引发胎儿酒精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生长迟缓、小头畸形、面中畸形、唇裂、腭裂等[4]。
  1.6 母亲高龄 由于染色体畸变以及一些妊娠合并症易发生在高龄孕妇群体中, 因此对高龄孕妇采取必要的方式迸行产前检查, 发现并终止畸形儿妊娠, 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出生缺陷患病率。
  1.7 孕期农药接触史 农药类物质包括有机磷、有机氯及有机汞农药等。其中敌枯双及普特丹、2, 4 , 5-三氯苯氧乙酸、有机汞农药、有机氯农药具有强致畸作用[5] 。有机磷酸酯可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多种途径进入机体。若有机磷酸酯在孕妇体内蓄积, 通过胎盘而引起流产、死产及新生儿畸形等。
  1.8 孕期饮浓茶 浓茶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在于茶叶中的鞣酸易与食物中的铁钙等金属离子结合, 影响铁钙等金属离子的吸收。因此, 若长期大量饮浓茶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及骨质疏松, 而孕期母体若营养缺乏对胎儿将产生不良影响[6]。
  2 护理对策
  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孩子有缺陷对父母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事实和隐私, 父母担心患儿将来的生活能力和健康, 担心能否得到有效治疗, 担心受到鄙视等, 而处于矛盾复杂的心境;具有强烈的求医、求助心理和动机;希望医护人员能够提供最可靠和尽可能多的医学知识和信息, 希望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指导。针对这一心理,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 对患儿的缺陷表示同情、体贴, 多关心产妇的情况, 取得父母的信任, 在信任的基础上调动患儿父母积极的内在潜力, 发挥医护人员的指导作用。
  2.2 个体化的应对策略 充分评估缺陷儿父母的文化风俗背景、受教育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信心等情况, 并根据出生缺陷严重程度和诊断时间, 针对性的实施个体化护理, 并鼓励他们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7] 。如有关先天性心脏病、消化道缺陷及唇腭裂等方面医疗信息, 对父母进行护理知识和技能指导;产后保健、再孕孕期保健以及营养、药物与畸形的关系等相关内容,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考虑父母接受能力, 力求通俗易懂,使其尽快接受缺陷儿并赋予加倍的爱心, 为出生缺陷儿尽早创造有利于成长的家庭氛围。
  2.3 对产妇和患儿的保护性护理 生育了出生缺陷儿的产妇应激心理以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睡眠障碍及躯体化因子为高, 这也是产后抑郁症和并发症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8] 。出生缺陷儿的身体缺陷是导致其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 因此应加强对产妇和患儿的保护性护理。应根据患儿父母的意愿, 尽量安置在家庭式的母婴病室, 避免与生育健康儿的产妇同住一起, 可最大限度减少对产妇的不良刺激, 减少议论和歧视。注意保护性医疗, 与其他产妇一视同仁, 除正常查房和必要的检查护理外避免重复地围观查体,尤其是教学方面, 以免引起其父母的反感。同时禁止医护人员公开议论畸形儿的缺陷, 在向产妇询问病史、收集信息及护理过程中, 要照顾患儿父母的情绪和忌讳, 以温和的态度、恰当的方式进行交流。
  2.4 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对父母进行有关疾病知识的教育,找出造成患儿缺陷的可能原因,避免夫妻间的互相指责。在护理上除了帮助患儿父母了解各种缺陷的有关治疗步骤、方式、危险因素、有利因素及所需开支等问题, 以协助他们为患儿做出明确的选择外, 医护人员还应对患儿父母讲解优生优育、饮食喂养等知识, 以及对各种缺陷的序列治疗和程序的宣传, 使他们明确下一步治疗的时间, 了解提供的治疗的合理性及意义, 增强其治疗的信心。
  参考文献
  [ 1] 廖戎, 速存梅, 周曾娣.出生缺陷的研究进展[ J] .云南医药,2008 , 29(3):317-320 .
  [ 2] 周凤荣, 陈志欣, 张蓬, 等.山东省围产儿出生缺陷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J] .中国儿童保健, 2005 , 13(5):398-460 .
  [3] MARTA W.The potential influence of maternal stress hormones on development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offspring [ J] .Brain BehavImmun , 2005 , 19(4):296-308 .
  [4] HAOW, CHENHH , SUZH .China :alcohol today [ J] .Addiction .2005 , 100(6):737-741 .
  [5] 李新虎, 王劲峰, 郑晓瑛, 等.出生缺陷发生的环境因素研究进展[ J] .中国公共卫生,2005 ,21(10):1158-1160 .
  [6] 王政, 方俊群.出生缺陷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J] .实用预防医学, 2009 , 16(3):679-682 .
  [7] 蔡东红, 周梅娟.出生缺陷儿童父母心理应激因素分析与对策[ J] .现代护理, 2007, 13(18):1689 -1690.
  [8] 梁晓虎, 李丽, 杜瑞京, 等.出生缺陷产母应激心理生理影响的观察研究[ J] .中国优生优育2000,11(1):15 -17.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及支架植入术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方法 。方法:对80 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或支架置入术的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术前心理疏导,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加强术中、术后监测和护理,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结果:2 例支架置入术患者由于血管扭曲支架无法到位而手术终止,其余病例均获手术成功。4例支架置入术患者术中、术后出现了心率缓慢、血压下降,给予提高心率、升血压等措施,1周后症
高效课堂所追求的学生培养文明意识和行为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班级文化建设旳重要内容,搞好课堂文化建设,为英语高效课堂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本文介绍了高效课
粤西地区生态农业发展形成了四大主要模式,但也存在人才匮乏、价值链条短、市场推广不成熟等问题.粤西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在政府、企业与农民自身几个方面均取得了进步,却也
分组教学通常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复习旧知识、讲解新知识、成果巩固、效果核验的四步模式,让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新型辩证关系得以展现.本文探讨了分组教学中情境和兴趣
近年来中医对脾胃病的辨证施治及研究与临床上取得较大的进展,显示了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但某些研究还有所创新与发展.临床疗效是中医学赖以生存的法宝,中医药在脾胃病的治疗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对影响护士误吸知识知晓率的要因加以改进,提高护士误吸知识知晓率.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QCC)小组,确立主题,把握影响护士误吸知识知晓率的因素,设定目
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这两个班学生由于底子差,一提到学习就厌烦,往往都是被动学习,再加上老师觉得他们基础差,讲课时怕他们不明白,导致一堂课下来基本都是老师讲为主
最近,民政部相继下发了、、等文件.这标志着,历时两年的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理论研究和评估标准的制订工作已经完成,全国性社会组织评估工作正式启动.此刻,对“中国社会组织评估
虽短暂的土楼小学语文教学生涯,但笔者感触良多:学生上课时不是叽叽喳喳地乱回答,就是哑口无声,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构建有效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