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货币政策一个国家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实践,我国政府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稳健货币政策体系和理论框架。
关键词:金融;稳健;货币政策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96/j.2096-3475.2021.07.302
金融是一个国家经济的核心,而货币政策又是金融的核心,它是国家重要的经济政策之一,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中发挥着极其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我国货币政策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货币政策的发展是随着我国宏观政策的发展与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稳健货币政策是在我国特定经济环境下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货币政策,它是我国制定货币政策的总体指导思想和方针,它是将币值稳定作为政策的目标,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金融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在保证贷款质量的前提下,保持货币供应量的稳定增长,支持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
一、我国稳健货币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货币政策环境的变化影响稳健货币政策执行效果
货币政策环境是指一國货币政策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所依赖的环境,即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影响,也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影响。我国稳健货币政策的提出是受外部宏观环境的影响,当时是为了应对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克服国内的通货紧缩趋势,我国政府提出的。在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十几年间,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稳定快速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市场经济的逐步推进,国内、国际经济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导致我国货币政策所处的环境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包括形态、内容和实质上都发生明显地变化,虽然,这期间我国货币政策也做出了适当的调整,但这几年我国经济还是出现了一定的递减势头 。究其原因,是因为国际、国内货币政策环境的变化,导致了我国稳健货币政策执行效果没有到达预期效果。
2.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导致稳健货币政策传导能力有限
稳健货币政策顺利实施离不开完善的金融组织体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金融机构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加强,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批准建立了包括外资在内的大量的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按时业务活动范围来划分可以分为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四类。按所有制形式来划分可以分为国有金融机构、股份制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三烃。按区域性来划分可以分为全国性的金融机构和区域性的金融机两类。表面上来看,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但是从实际分布现状来看,存在着地区分布严重不均的现象,地方性金融机构趋于减少,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机构向城市集中,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也存在着经营重点转移,机构网点大量收缩的现象,特别是对于偏远地区,尤为突出。这就导致货币政策在传导、支持偏远地区经济发展的能力较为有限。
3.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影响稳健货币政策的时效性
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渠道是通过利率来进行的,中央银行通过改变利率水平的变化来达到控制货币供给量,然后再通过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最终来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因此,货币政策作用的发挥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会体现出来。例如,当一国出现经济衰落迹象时,中央银行可以调整货币政策来扩大市场货币供给量,但有可能的是还未等到这一政策完全发挥效果,经济出现好转,而物价已开始较快地上升,那么原来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反而会加剧通货膨胀的产生。2008 年至今,我国的货币政策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从适度宽松调整到稳健,包括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运用配合也发生了变化,而货币政策的调控似乎也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每个阶段进行调控后所产生的经济效果究竟有多大,以及每项货币政策工具在运用后能否及时发挥就有的作用,是否达到预定的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很难进行单独的判断。因为每个政策工具影响的时效性也不同,例如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时效比较短,而贷款利率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时效就比较长。因此,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效果能否及时达到预期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当局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是否对货币的时滞效应进行了科学有效的预测和判断。
二、完善我国稳健货币政策的对策和建议
1.完善稳健货币政策理论体系,提高货币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为了应对货币政策环境的变化,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稳健货币政策理论和体系,以提高稳健货币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第一,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可以由以前的以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为主,向同时运用包括间接信用控制工具等手段在内的选择性工具进行转型,由原先以数量型工具的调控为主,转型为向以价格型工具和数量型工具配合使用的调控转型。在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转型时期,调结构主要是运用一些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稳增长、保就业、控通胀主要是运用一些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因此要认真做好两类货币政策工具的合理搭配和有效使用,来提高货币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第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由原来的币值稳定目标向币值稳定与金融稳定双目标转型,特别要注重对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的防范和应对。同时,保持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货币政策新环境下,我们要根据中国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和需要,合理地选择货币政策工具,实施逆周期政策调控,实现币值稳定与金融稳定的双政策目标,以促进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
第三,货币政策在制定和实施时要更加注重国际协调。随着中国逐渐融入国际经济金融体系之中,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变动对中国货币政策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中央银行进行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迫切性越来越强,必要性也将越来越大。
2.健全金融组织结构体系,完善货币政策传导中介体系
为了强化稳健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支持偏远地区经济发展,优化地区融资结构。必须要健全地方金融组织机构体系,特别是要注重农村和一些落后偏远地区金融组织机构体系的建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规模经营、合理竞争、整合现有资源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地方性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网点布局,特别是要考虑落后山区金融机构网点的设置。二是深化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积极支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转换农村信用社经营机制,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按照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的原则,注重 “三农”服务金融机构的培育,以此来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和完善。四是央行要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规范和支持发展地方其他金融中介公司,成立中小金融机构存款保险公司,从而进一步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水平。
3.准确把握货币政策时滞,合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
为了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的力度和实施的效果,我国稳健货币政策在制定和调整时要充分考虑到货币政策时滞效应,合理搭配和使用货币政策工具,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指标分析系统。对货币政策实施后相关经济指标的变动,进行采集、分析和整理,作为判断时滞效应带来影响。二是进一步提高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的独立性。为了将内部时滞带来的影响降低到最低,进一步提高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调控能力,就必须要保证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具有更大的独立性。三是要考虑货币政策的不同传导渠道对时滞效应带来的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信贷渠道,一个是利率渠道,而不同的传导对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四是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一定要具有相应的前瞻性。因为货币政策工具在传导时会产生时效性的影响,货币政策工具的变动对宏观经济带来的影响持续时间长达 1-2 年。因此,中央银行在制定和调整货币政策时,不仅仅要考虑到已实施的稳健货币政策对目前经济发展的影响,还要考虑现行的货币政策对未来至少两年宏观经济总体发展趋势的影响。
另外,目前国内国际的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充满了不确定性,给我国政府在制定和调整货币政策时都带来极大挑战,為了保证货币政策的调控达到预期效果,我国政府应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情况在对货币政策进行调整时,充分考虑我国稳健货币政策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尽量避免由于货币政策的频繁调整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不稳定性。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在针对我国的货币政策时明确指出:“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这是在反思国际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经验教训后,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我国目前的国情现状提出的金融政策举措,也为我国今后的货币政策指明了方向。我国央行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对我国的货币政策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同时,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积极推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为我国经济高质量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参考文献:
[1]温信祥,稳健货币政策的认识[J],专家论坛,2016(11),P14-16.
[2]我国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2(5),P80-82.
(焦作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河南焦作 454010)
关键词:金融;稳健;货币政策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96/j.2096-3475.2021.07.302
金融是一个国家经济的核心,而货币政策又是金融的核心,它是国家重要的经济政策之一,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中发挥着极其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我国货币政策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货币政策的发展是随着我国宏观政策的发展与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稳健货币政策是在我国特定经济环境下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货币政策,它是我国制定货币政策的总体指导思想和方针,它是将币值稳定作为政策的目标,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金融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在保证贷款质量的前提下,保持货币供应量的稳定增长,支持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
一、我国稳健货币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货币政策环境的变化影响稳健货币政策执行效果
货币政策环境是指一國货币政策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所依赖的环境,即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影响,也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影响。我国稳健货币政策的提出是受外部宏观环境的影响,当时是为了应对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克服国内的通货紧缩趋势,我国政府提出的。在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十几年间,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稳定快速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市场经济的逐步推进,国内、国际经济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导致我国货币政策所处的环境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包括形态、内容和实质上都发生明显地变化,虽然,这期间我国货币政策也做出了适当的调整,但这几年我国经济还是出现了一定的递减势头 。究其原因,是因为国际、国内货币政策环境的变化,导致了我国稳健货币政策执行效果没有到达预期效果。
2.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导致稳健货币政策传导能力有限
稳健货币政策顺利实施离不开完善的金融组织体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金融机构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加强,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批准建立了包括外资在内的大量的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按时业务活动范围来划分可以分为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四类。按所有制形式来划分可以分为国有金融机构、股份制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三烃。按区域性来划分可以分为全国性的金融机构和区域性的金融机两类。表面上来看,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但是从实际分布现状来看,存在着地区分布严重不均的现象,地方性金融机构趋于减少,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机构向城市集中,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也存在着经营重点转移,机构网点大量收缩的现象,特别是对于偏远地区,尤为突出。这就导致货币政策在传导、支持偏远地区经济发展的能力较为有限。
3.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影响稳健货币政策的时效性
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渠道是通过利率来进行的,中央银行通过改变利率水平的变化来达到控制货币供给量,然后再通过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最终来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因此,货币政策作用的发挥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会体现出来。例如,当一国出现经济衰落迹象时,中央银行可以调整货币政策来扩大市场货币供给量,但有可能的是还未等到这一政策完全发挥效果,经济出现好转,而物价已开始较快地上升,那么原来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反而会加剧通货膨胀的产生。2008 年至今,我国的货币政策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从适度宽松调整到稳健,包括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运用配合也发生了变化,而货币政策的调控似乎也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每个阶段进行调控后所产生的经济效果究竟有多大,以及每项货币政策工具在运用后能否及时发挥就有的作用,是否达到预定的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很难进行单独的判断。因为每个政策工具影响的时效性也不同,例如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时效比较短,而贷款利率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时效就比较长。因此,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效果能否及时达到预期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当局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是否对货币的时滞效应进行了科学有效的预测和判断。
二、完善我国稳健货币政策的对策和建议
1.完善稳健货币政策理论体系,提高货币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为了应对货币政策环境的变化,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稳健货币政策理论和体系,以提高稳健货币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第一,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可以由以前的以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为主,向同时运用包括间接信用控制工具等手段在内的选择性工具进行转型,由原先以数量型工具的调控为主,转型为向以价格型工具和数量型工具配合使用的调控转型。在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转型时期,调结构主要是运用一些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稳增长、保就业、控通胀主要是运用一些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因此要认真做好两类货币政策工具的合理搭配和有效使用,来提高货币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第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由原来的币值稳定目标向币值稳定与金融稳定双目标转型,特别要注重对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的防范和应对。同时,保持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货币政策新环境下,我们要根据中国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和需要,合理地选择货币政策工具,实施逆周期政策调控,实现币值稳定与金融稳定的双政策目标,以促进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
第三,货币政策在制定和实施时要更加注重国际协调。随着中国逐渐融入国际经济金融体系之中,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变动对中国货币政策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中央银行进行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迫切性越来越强,必要性也将越来越大。
2.健全金融组织结构体系,完善货币政策传导中介体系
为了强化稳健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支持偏远地区经济发展,优化地区融资结构。必须要健全地方金融组织机构体系,特别是要注重农村和一些落后偏远地区金融组织机构体系的建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规模经营、合理竞争、整合现有资源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地方性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网点布局,特别是要考虑落后山区金融机构网点的设置。二是深化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积极支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转换农村信用社经营机制,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按照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的原则,注重 “三农”服务金融机构的培育,以此来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和完善。四是央行要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规范和支持发展地方其他金融中介公司,成立中小金融机构存款保险公司,从而进一步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水平。
3.准确把握货币政策时滞,合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
为了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的力度和实施的效果,我国稳健货币政策在制定和调整时要充分考虑到货币政策时滞效应,合理搭配和使用货币政策工具,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指标分析系统。对货币政策实施后相关经济指标的变动,进行采集、分析和整理,作为判断时滞效应带来影响。二是进一步提高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的独立性。为了将内部时滞带来的影响降低到最低,进一步提高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调控能力,就必须要保证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具有更大的独立性。三是要考虑货币政策的不同传导渠道对时滞效应带来的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信贷渠道,一个是利率渠道,而不同的传导对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四是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一定要具有相应的前瞻性。因为货币政策工具在传导时会产生时效性的影响,货币政策工具的变动对宏观经济带来的影响持续时间长达 1-2 年。因此,中央银行在制定和调整货币政策时,不仅仅要考虑到已实施的稳健货币政策对目前经济发展的影响,还要考虑现行的货币政策对未来至少两年宏观经济总体发展趋势的影响。
另外,目前国内国际的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充满了不确定性,给我国政府在制定和调整货币政策时都带来极大挑战,為了保证货币政策的调控达到预期效果,我国政府应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情况在对货币政策进行调整时,充分考虑我国稳健货币政策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尽量避免由于货币政策的频繁调整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不稳定性。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在针对我国的货币政策时明确指出:“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这是在反思国际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经验教训后,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我国目前的国情现状提出的金融政策举措,也为我国今后的货币政策指明了方向。我国央行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对我国的货币政策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同时,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积极推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为我国经济高质量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参考文献:
[1]温信祥,稳健货币政策的认识[J],专家论坛,2016(11),P14-16.
[2]我国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2(5),P80-82.
(焦作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河南焦作 454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