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体社会学的视角审视幼儿园时空中的身体规训

来源 :早期教育·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19900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身体社会学的视角,论述了在幼儿园时空中,教师利用时间表、钟表时间塑造了幼儿定格的、无间隙的身体,利用空间区隔、“前台”空间塑造了幼儿隔绝的、被注视的身体,最终形成了幼儿园时空中对幼儿的身体规训,同时造成了对幼儿本性的束缚和压抑。鉴于此,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采用非线性时间,提倡“事件时间”;第二,打破空间区隔,扩大幼儿的“后台”空间。
  【关键词】身体社会学;幼儿身体;身体规训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4)02-0005-04
  【作者简介】姚玮(1988-),女,安徽安庆人,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刘黔敏(1978-),女,四川南充人,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副教授,博士。
  一、身体社会学理念下的身体
  在西方社会思想中,对身体的关注从古希腊、中世纪到近代以来都有论述,在传统社会学和现代社会学中也有反映。到20世纪80年代,布赖恩·特纳的《身体与社会》出版,标志着身体社会学真正诞生,并产生了广泛影响。从社会学视野来看,身体并不等同于肉体。身体是一个融合了肉体与灵魂双重特性的事物,是物质与非物质的结合,它像肉体一样,既是当下的、现实的,但又像灵魂一样是非自然的、社会的。社会学家关注当下现实中的世界,人的身体就是一个当下现实的存在,因而,社会学会更多地去研究身体,而不是研究脱离当下现实的形而上的灵魂。[1]
  传统身体社会学探讨的是身体在社会生活中的符号性意涵,社会生活的实际组织过程对身体的影响,即“身体的社会学”关心的是“对身体做了什么”。现代身体社会学研究达到了兴盛的局面,出现了一批代表人物,其中,福柯对当代身体社会学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在他看来,社会是一个全景敞视式监狱,纪律、法规、时间表、知识、学科等在其中发挥权力策略,管理和规训着身体,身体在此过程中变得驯顺而有用。[2]身体社会学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即对身体的感觉、能力、体验等各方面的管理、形塑和控制,是社会系统建构、组织、维持的关键。[3]
  由于身体长期以来被生理医学定位,并且,在传统西方社会思想中,无论是苏格拉底、柏拉图还是笛卡尔,都摒弃身体,持“抑身扬心”观,身心二元对立是为了更好地阐释心、理智、上帝的存在。因此,造成了身体在教育研究中一直处于“隐身”状态,对幼儿身体社会学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形成了存而不彰的局面。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当关注幼儿在幼儿园活动中的感受性与体验性,促使人们重视幼儿身体、理解幼儿身体、反思幼儿身体,真正使幼儿获得自由。
  二、幼儿园时空中的身体规训
  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场所,为了使各项活动有序开展,幼儿教师对幼儿身体在时间与空间这两个维度上进行控制与管理,形成了幼儿园时空的制度化特征。
  (一)时间中的幼儿身体
  1. 时间表——被钟表定格的身体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因此,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幼儿园管理者都对幼儿园的一日作息内容与时间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以制度、日常检查作为执行落实的保障。一般来说,教师不仅不能随意调整幼儿园现有的时间安排,而且必须要严格根据幼儿园一日作息时间的规定来安排保教工作。以下是某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时间安排表。
  幼儿园一日活动时间安排表
  8∶10 开始入园
  8∶40~8∶45 户外活动
  8∶45~9∶00 做早操
  9∶00~9∶10 上厕所、洗手、喝水
  9∶10~9∶40 主题教学活动课
  9∶40~10∶00 喝豆浆、吃小点心
  10∶00~10∶20 户外游戏
  10∶20~10∶30 上厕所、洗手、喝水
  10∶30~11∶00 蒙氏教学课
  11∶00~11∶30 吃午饭
  11∶30~11∶50 饭后安静活动
  11∶50~12∶00 上厕所、洗手、喝水
  12∶00~14∶40 午睡
  14∶40~15∶00 起床穿衣
  15∶00~15∶10 上厕所、洗手、喝水
  15∶10~15∶30 吃点心
  15∶30~16∶00 室内或室外教学活动课
  16∶00~16∶10 上厕所、洗手、喝水
  16∶10~16∶20 安静活动(看书等)
  16∶30 开始离园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园时间表将园内所有幼儿的身体定格于某一具体活动中,这一时间安排表是全园通用的,从大班到小班全都必须无条件地执行,使幼儿的活动定得既死又紧,没有考虑各班级的具体情境。安排表对时间的控制与分割无视幼儿自身的权利,幼儿无从选择,必须遵守。时间表成为一种事先谋划好的,以有效方式控制幼儿心智和身体的技术,成为一种必须服从的训练机制。卢梭曾说:“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4]在这里,时间表成为了控制幼儿身体的无形枷锁。按部就班的时间表规定了在什么时间幼儿和教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同一时间只能完成一件事。时间表呈现单事项时间观,是一种线性时间观。线性时间观将时间外在于过程,外在于幼儿和教师,催促着人并统治着人。幼儿在幼儿园里学习的内容、学习的节奏、学习的过程等掌控在幼儿园制度化的线性时间下,幼儿的身体在这一过程中成为驯顺的身体、制度化的身体。
  2. 钟表时间——无间隙的身体
  笔者进入幼儿园进行观察后发现,不论是幼儿、教师,还是园长、保育员,个个都忙得不亦乐乎。“忙死了”“天天跟打仗一样”“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累死我了”,这些是幼儿教师和保育员经常说的话,这呈现了作为成人在幼儿园内的生存处境,那么年幼的孩子的处境又如何呢?下面的例子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中班手工活动“折纸小蝌蚪”
  9∶10~9∶13,老师弹琴,幼儿迅速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完成上课前的准备动作。
  9∶13~9∶19,老师出示未折叠的小纸片,教孩子折小蝌蚪,总共有六个步骤。一些幼儿有点不耐烦,在下面轻轻地说:“怎么还有呀?”(幼儿觉得折小蝌蚪的步骤太多,对活动的兴趣减退了不少。)
  9∶20~9∶35,幼儿自己折小蝌蚪,每人折四只。但多数孩子对折的步骤并不清楚,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才能完成,并且只能折两到三只。这时候,老师有点生气地说道:“我在讲的时候,有些小朋友没有认真听,现在出现问题了啊。”然后,有几个会折的幼儿遵照老师的指令充当小老师,去教其他的小朋友。
  9∶36~9∶40,幼儿将折好的小蝌蚪贴在前面的展板上,老师表扬了个别幼儿,对其他幼儿的态度则不了了之,活动结束。
  在这一案例中,活动时间被划分成若干片段,每段时间都规定好了幼儿的身体行为或姿态。在时间紧凑的活动里,教师的目标是尽快完成教学任务,钟表督促着教师按工业化方式安排活动时间,这使得教师“认钟表不认人”,人被时间所奴役。案例中,9∶13~9∶19之间仅有6分钟,要想让中班幼儿学会折叠蝌蚪的六个步骤是很困难的。如果教师过分强调钟表时间,一切事务都以钟表时间为准,简单地强调时间效率,不顾幼儿在活动中的事件时间,这对于幼儿的发展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并且失去了教育的应有价值。
  (二)空间中的幼儿身体
  1. 空间区隔——被隔绝的身体
  学校作为一个有着封闭性质的制度化空间,通过一种严格的例行化方式来维持它的存在。在学校的管理上,通过空间的区隔,例如座位的安排、区域的划分,来控制学生的空间位置,这些控制方式都体现出“总体性制度”下的规范性调控。在固定的时间内,每个人都有自己“应该的位置”。[5]如此一来,人的身体在空间的区隔下被强制隔离了。
  小班主题活动“小小粉刷匠”
  老师在钢琴旁弹起曲子,告知孩子去将贴有自己名字的小椅子放到活动室的黄色座位线上。这时,有几个孩子磨磨蹭蹭,还在盥洗室里打闹。老师对着这些孩子生气地说:“我已经弹了两遍了,怎么还有一些小朋友没有找到自己的座位坐好?”那几个孩子匆忙找到自己的小椅子。这时,老师看见孩子的座位之间有缝隙,便说:“怎么座位之间还有‘洞’啊?我之前说了多少遍了,小椅子和小椅子之间要挨挨紧,不能有‘洞’!”老师看见文文和鹏鹏坐在一起,埋怨地说:“你们俩怎么还坐在一起啊,不是告诉你们不要坐在一起了吗,就数你俩的话最多。”说完立刻让他们分开。接着,老师又说:“我看到有些小朋友坐得一点也不漂亮,老师很不喜欢,我们的小手要放在膝盖上、双脚并并拢、小眼睛看老师、小嘴巴闭闭紧,我看哪些小朋友做到了。”
  学校空间是权力施展的场所,它具备权力施展的三个条件:封闭的空间,空间中有等级、秩序和纪律的规定,对活动实施控制。[6]封闭的空间不仅存在于个体之间,也存在于整体之间。在上述活动中,文文和鹏鹏由于“话多”而被教师强行拆开,教师通过在空间上隔离幼儿的身体,达到维持纪律和秩序的目的。集体教学活动将教师和幼儿限定在一定的区域之中,教师通过让所有幼儿的身体集聚在某一特定的空间内,达到教学管理和常规管理的目的。此外,教师通过权力符号,如座位,监督幼儿的身体表现,并对其进行评价和奖惩,由此而生产出了“驯顺的身体”和“听话的灵魂”。
  2. “前台”空间——被注视的身体
  社会学家戈夫曼将行动者的互动空间分成了“前台”和“后台”两个区域,在不同的空间中,行动者扮演不同的角色。刘云杉认为,“前台”是由制度、规范所规限出的控制之所,由规则、脚本、舞台的灯光与观众的目光共同构成。[7] 一般来说,幼儿园的“前台”是教师直接参与、监控的相对正式的场域,通常是指活动室。当身体处在“前台”时,受到“前台”规章制度的制约,不能任其所为。“前台”中的身体行为具有统一性、服从性和强制性。幼儿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制度的安排,如在集体活动中,教师规定幼儿先举手才能回答问题,这是幼儿尤其是小班幼儿不容易做到的。在“前台”中的幼儿为了给老师留下好印象,做一个老师心目中“听话”的孩子,他们掩饰、伪装自己,迎合和顺从老师,这样的幼儿已不再是真实的自我。“前台”中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扭曲和压迫了幼儿,使他们成为“去个性化”的个体。
  相比于“前台”,幼儿更热衷于“后台”,因为这里没有规则的限制,幼儿在其中无需伪装自己,可以尽情地释放自我,想怎么玩怎么玩,想怎么说怎么说,想怎么做怎么做。吉登斯认为,“后台区域就是行动者得以放松的区域,他们在这里恢复各种形式的自主性”。[8]此外,“后台”还可以消除身体在“前台”被严格控制的紧张感。在幼儿园中,“后台”空间多指盥洗室、操场和走廊。但“后台”的时间是极为短暂的,多数情况下教师为了便于管理会无情地侵占幼儿宝贵的“后台”空间,使幼儿无时无刻不处于教师的监护之中。例如,在过渡环节中,有些教师为图省事,只让幼儿坐在活动室内看动画片。这样缺乏“后台”空间的控制,会导致幼儿失去真实的自我。
  三、反思与建议
  教师通过时与空这两个维度对幼儿的身体进行监控,使幼儿长期处于压抑与束缚之中,在幼儿园几乎没有身体的自由可言,这不仅限制了幼儿自主性,更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一)采用非线性时间,提倡“事件时间”
  前面我们提到,幼儿园一日活动有明确的时间安排表,教师对时间生硬地分割和编排,使所有幼儿“齐步走”,无视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因此,我们可以把眼光投射到非线性时间观上,这种时间观来自生活中的感觉与体验,比较人性化,使时间有分岔的可能。每个幼儿有各自的生活习性,幼儿园可设置多个喝水、上厕所、洗手的时间段,教师可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不必要求每个幼儿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去盥洗室。   在幼儿园中,幼儿的身体是忙碌的,“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该”停的时候必须停,“该”做的时候必须做。与其说幼儿跟着教师的指令走,不如说是跟着钟表时间行事。过分依赖钟表时间,只能简单地强调时间效率,而不能考虑到幼儿的实际情况。因此,采用事件时间更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事件时间是用事件呈现的状态来表示时间,看重事件本身。例如,幼儿在进行操作活动时,教师可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不断地调整步调,引导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而不是时间一到,不管孩子想不想继续操作,就让他们立刻停下来。
  (二)打破空间区隔,扩大“后台空间”
  幼儿园是一个空间区隔很明显的场所,区域营造了不同的情境,具有不同的功用。学校空间凭借自身的构造构成一种隐秘的权利机制,这种权利机制能够持续不停地进行监视和规训。走进幼儿园,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活动室都有座位线,操场上有排列整齐的小方格。教师通过座位线和小方格这一权利符号将幼儿的身体规定和限制起来,最终制造了隔绝的身体。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的生活应该是自由的,我们尊重幼儿,就应该破除区隔,破除限制幼儿身体的座位线、小方格等标志,让它们“去符号化”,还幼儿身体的自由与解放。
  皮亚杰的研究表明,幼儿期的孩子处于感知运动的阶段,他们以“身体”感知这个世界,用身体去想、感受和表达。而“前台”使幼儿的身体多处于紧张、被控制和被监督的状态,为了方便教师甚至压缩和侵占幼儿的“后台”空间。因此,要让幼儿感到幼儿园是他们自由的天堂、温暖的家,就应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后台”时间,让他们在轻松自由的情境下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 周宗伟.高贵与卑贱的距离——学校文化的社会学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0.
  [2] 张文彩.福柯的身体理论[D]. 兰州:兰州大学,2010:4.
  [3] 闫旭蕾.个体社会化之管窥——身体社会学视角[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4):23.
  [4] 卢梭著.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3:2.
  [5] 石艳.区隔与脱域——学校空间管理的社会学分析[J].教育科学,2006,(8):24.
  [6] 石艳.我们的“异托邦”——作为社会空间的学校[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111.
  [7] 刘云杉.学校生活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0.
  [8]张罗斌,孙胜强,常丽娜.教室区域中的身体遭遇——关于学生身体遭遇的社会学研究[J].作家,2009,(3):183.
  本文系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研究”(11YJA880001)及浙江省2011年度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缺失与生成”(11JCJY02Z)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 罗嘉君)
其他文献
本文以戏剧活动“野兽国”为例,深入探讨如何挖掘绘本的教育价值,以及围绕价值取向进行幼儿戏剧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策略,以初步明晰幼儿园戏剧活动对幼儿健康人格发展的意义。
顺式氰戊菊酯在甘蓝上的残留试验,参照国标方法(GB/T14929.4-1994),用氧化铝柱(3%水脱活)净化,净化后顺式氰戊菊酯的色谱峰为分叉峰,无法进行定量分析.为找出分叉峰出现的原
边缘幼儿是学前教育机构中易出现偏差行为、处境尴尬的"特殊"群体。近年来随着我国幼儿入园总量的增加,幼儿园中边缘幼儿的群体规模也逐渐变大。边缘幼儿入园前由于自身家庭教
通过对板栗基因组DNA几种提取方法获得的DNA质量分析,表明改良SDS法是最为理想的提取方法,能满足RAPD及其他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需要。
本文从语言、动作、情绪情感及一般认知能力几方面,回顾了以往具身认知与早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研究,为早期儿童的心理发展总结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儿童语言方面:1.学习情境丰
澳大利亚政府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构建具有灵活性、消费者支付得起且无障碍获得的儿童早期教育与保育服务体系,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支持家长的就业与教育,从而推动国家经济的
期刊
双条杉天牛是柏类树种的重要害虫之一.该虫在安徽1a发生1代,以成虫在树枝干蛹室内蛰伏越冬.翌年2月中旬后,越冬成虫陆续咬破树皮爬出羽化孔相继交尾、产卵.3月中、下旬为幼虫
综述了除草剂苄嘧磺隆在植物体内的代谢,在环境中的微生物降解、水解等过程,并提出了除草剂施用以后应当引起重视的残留问题。
测定了烟草与TMV强毒株系的亲和性互作以及与TMV弱毒株系的非亲和性互作体系中部分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两种互作体系的SOD活性均明显升高,后者活性变化高于前者;在互作的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