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中职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与探究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yemaiz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改变教师观念,使学生能问
  当前,职业学校课堂教学长期以来以知识传授为主,以解题训练为纲,注重“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的学习方式,以教师讲述为主,这成为学生提出问题的最大障碍。教学中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余地。没有思考,哪来问题呢?
  因此,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认识并认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在备课时,要以学生为中心,安排尽可能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在较为宽松环境中自主思考;教学中,把时间大量留给学生实践、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放学后,各学科的教师都要尽可能减少作业,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课后参加实践,从而在实践活动中结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想问
  任何知识的获取只有通过学生主动的参与、自主的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也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才能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索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并产生想要急于弄清问题的欲望,并急于想将自己的疑惑提出来。
  教学过程中,我还有一个发现:许多学生既不愿意回答问题,也不愿意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原因是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和求知的欲望,缺乏思考的兴趣。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就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产生提问的欲望。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
  学生在课堂上不敢问主要表现出三个心理:一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二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的批评、指责;三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使人瞧不起自己。
  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把学生摆在与教师平等的地位,放下“教师的权威”,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不断鼓励学生,这样才能给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学生们提的问题不管如何幼稚可笑,那都是提问的萌芽、思维的火花。我们讲鼓励提问,关键在于呵护提问的火花,尊重每一个提问。这就是说,只有赞赏每一个提问,认真回答每一个提问,恰当地评价每一个问题,才能真正的鼓励提问,养成学生敢于思考、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提问的好习惯,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的奥秘,成为自觉的学习者。在课堂教学上,我提倡七个“允许”,即: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问题允许发问;没想好的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允许保留意见;老师错了允许提意见;课堂允许插嘴,不必举手等待老师批准。
  四、积极引导,提供思路,使学生会问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可渗透问问题的一般模式。如:1.“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你的理由是什么?”(可让学生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2.“你还有别的办法吗?”(求异思维)3.“你有更简单的方法吗?”(联想、发散、创造)4.“你自己认为哪点正确,哪点有问题?”(自我调节,自我纠正)5.“与上一题比较,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对比与联系)6.“如果要这样的话,要怎样改呢?”(假设想象)7.“你能说说像这样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吗?”(抽象概括)。我想我们平时假如都能这样提问。学生自然而然能被潜移默化,学会向老师发问,而在向老師发问和同学发问的同时,自然能把学习内容引向深入,并从中学会学习方法,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会提问技巧,让学生善问
  1.在生活和生产中找“问题”
  生活中的问题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只要稍作留意,问题便滚滚而来。
  2.到实验中找问题
  做实验,并不是为了验证什么,而是为了让学生“发现”什么。因此在教学中,采用探索性实验,并在每一次实验之前和之后都要学生想一想:(1)所用实验材料和方法是惟一的吗?能否换一换?(2)实验操作是否最方便?能改进吗?(3)观察是否清楚?有好点子吗?(4)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困难或问题,能解决吗?
  3.到想象中找问题
  世人误以为只有艺术家才需要想象,事实上科学家也需要想象。由于事物发展的阶段性限制,使人们不可能对任何事物的本质都能一下子准确把握。因此,不妨通过想象提出某种理论,这种尚未证实的理论称为科学的假说,科学假说是人们将认识从已知推向未知,进而变未知为已知的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利用其他学科与所学教材有联系的事实和资料,创设问题情景。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掌握提问技巧,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总之,教师要善于从多层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生挖掘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12~114.
  [2]张文艺.让学生成为课堂提问的主人[J].地理教学.2005(9):101~103.
  [3]唐江根.新课标下鼓励学生自主提问的教学策略[J].人教期刊义务教育.2007(2).72~76.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其他文献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不但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获得了学业上预期的进步;而且促进了学生智力、情感、实践与创造等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将来的继续学习并实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次改革的潮流之中。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
"咚咚"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我想家的思绪。"请进",周少坤(化名)已迅速来到了我面前,带着一脸的忧伤。还没等我开口,一连串的不解之词脱口而出了:"班主任,王恒山(化名)无缘无故离开了我
思想品德课主要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课程,而品德的东西不是“教”可以培养的,所以思想品德教学更应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活动中学习,才能领悟所学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行动,做到知行统一。因此当前要抓住课改这一契机,深化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积极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寓教于“动”。怎样寓教于“动”,让学生从玩中学?现在我就自己在新课程实施中所积累的点滴教学经验,谈谈初
很多人认为历史是纯文科类的学科,只要将历史知识教授给学生,让其死记硬背,便能掌握好知识,其实不然,作者认为,历史是一门连贯性极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
采用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运用Tobit模型实证研究人口老龄化和社会保障对农户土地流转的影响,为助推农地规模经营提供决策参考。结果表明: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土地
小沈阳火了,在2009年春节晚会上,凭借《不差钱》中的出色表演,打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一夜之间,出场身价增加了一千多倍。小沈阳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得到了人民的认可和丰厚的回报。从小沈阳的成长历程中,回观我国的教育体系,让人百感交集。  在《鲁豫有约》栏目中,小沈阳真誠地告诉大家,他只上过小学五年半,六年级下学期没捞着上。在应试教育体系下,他应该算是个“没文化”人了,然而正是这个只上了小学五年半的“
目的探讨应用数字化成型钛网进行颅骨修补的临床推广价值。方法通过薄层CT扫描,采用数字化三维成像技术,制作符合颅骨缺损形态的个体化钛网修补材料,对30例(31侧)颅骨缺损患者
对10个10年生日本落叶松无性系的木材基本密度、管胞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木材基本密度,早、晚材管胞宽度和早材长宽比无性系间差异显著;木材基本密度,早、晚材管胞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