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二学段(3~4年级)提出的第10条阅读目标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要达到这一目标,学生必须有较强的自读能力。但我对学生进行调查、测试时发现,很多学生对文字性书刊的阅读不感兴趣,偶尔看些也是囫囵吞枣、走马观花,记忆力强的学生还能说出文章的大概内容,记忆力较差的学生则一无所获。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三年级伊始就着力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自读能力训练,否则新课标提出的目标要求就会落空。为了探索训练模式,我进行了教学尝试,做法如下:
一、布置课外自读任务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进度,我每周布置学生阅读1~2篇与课文体裁相同、难度相当的课外文章。文章可以是教师推荐,也可以让学生从阅览室、图书馆等处寻找,阅读内容可以不同。
二、统一动笔圈点方法
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时动动笔是个非常好的习惯,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对书中的重要部分、疑难问题进行反刍,分析、归纳、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而且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积累较多的知识,养成勤于动笔、善于思考的习惯。
学生动笔涉及的方面有:一是在书上圈圈点点,做上记号,加些简单的批注;二是摘录文章中的好词佳句;三是写出读后的心得体会(可以写一两句话,也可以写成一篇完整的读后感,根据学生自身情况而定)。
在书上做记号时,我要求学生使用统一的符号:生字用“△”,重点词语用“——”,重要句子用“(
一、布置课外自读任务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进度,我每周布置学生阅读1~2篇与课文体裁相同、难度相当的课外文章。文章可以是教师推荐,也可以让学生从阅览室、图书馆等处寻找,阅读内容可以不同。
二、统一动笔圈点方法
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时动动笔是个非常好的习惯,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对书中的重要部分、疑难问题进行反刍,分析、归纳、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而且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积累较多的知识,养成勤于动笔、善于思考的习惯。
学生动笔涉及的方面有:一是在书上圈圈点点,做上记号,加些简单的批注;二是摘录文章中的好词佳句;三是写出读后的心得体会(可以写一两句话,也可以写成一篇完整的读后感,根据学生自身情况而定)。
在书上做记号时,我要求学生使用统一的符号:生字用“△”,重点词语用“——”,重要句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