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鉴赏教学,虽然在巨大的高考压力面前地位卑微,但是它是培养学生丰厚的文化底蕴的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引领学生鉴赏诗歌,品味诗歌,继而在弘扬传统文化上以及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它都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在多年的诗歌赏析课中,我倒有一点点还算可行的方法。我觉得,诗歌赏析不外乎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入手:
1.从朗读入手。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个道理人人皆知。没有了读书声的语文课堂不能称之为是地道的语文课。诗歌之美如果没有用心朗读、用心感受、怎么会有感悟?又怎么会深刻理解前人使用文字之精华所在呢?所以朗读很必要,这是进行鉴赏的第一步。但并不是所有的诗歌都适合诵读!有的诗歌不适合诵读,如果让学生一味的强调读就会犯低幼化的错误,例如有些高年级的课文。读应该是诗歌教学的主要手段,但是不能绝对化。那么学生怎么样读出诗意呢?有时多读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赏析诗先要弄清楚诗意,然后看诗人如何艺术地表达诗意。诗意的把握即写了什么景、物、事?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这两个问题读。读的技巧即具体操作要抓住动词、形容词、叠词。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就是要抓住其中的形容词”大”、“圆”、“孤”去品写出了什么。
2.从诗歌的意境赏析。
从诗歌的意境赏析,我的方法就是:这首诗写出了什么什么意思,或描绘了什么什么画面?通过设疑赏析诗歌的意境,了解它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何种意境,引导学生启动思维去品味、去想象,去接触历史,去感悟人生,去和作者面对面的交流。就像朋友在一起,走在有山有水的大自然中,聆听山林里鸟儿的叫声,享受着风的抚摸,接受阳光的沐浴。彼此之间心与心在交换,情感与思想交融。品诗歌教学还得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意象。当然,意象与意境不同;意象与形象也不同。诗的思想感情融入在意境中。意象是把作者的主观感情融入形象之中。展开联想与想象,可以体会到其中的意境;可以在轻快的音乐声中,去畅游。让
学生展开想象与联想。可以让学生在诗的诵读中,闭目而想:看到了什么画面,进入了哪种境界。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要引导学生去画,用画笔描绘大漠情景,再加上孤烟情景,再强调烟的直继而陆续再加上“长河”——“落日”——“圆”。回顾一下这两句的总体画面,品味作者所传达的情感。有了这一环节,就会为下一步教学起到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
3.从修辞入手。
一篇美文总是离不开恰当的修辞。中国语言之博大精深,词语丰富几乎都源于修辞手法的合理引用。不论是诗歌教学还是现代文教学,让学生充分了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感受文章的精华所在,继而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为己所用,这也是我们进行诗歌教学的目的所在。
4.从用词入手。
从用字入手,就是什么字词用得好,表达出了什么意思,就是:词+作用。很多时候,是综合以上两点或多点一起赏析或答题,就是把它归做公式吧。照顾差生,这样就容易多了,便于记忆。而语言简练、高度概括是诗歌令人十分钦佩之处。它不仅使后人在品味诗歌中惊羡前人之伟大,以引起后人产生强烈的模仿心理,同时亦是净化心灵、使人之灵魂得到超越的一种文体,之所以受到众人喜爱,我想这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原因之一吧。所以分析用词的精妙则是诗歌鉴赏教学中又一重要环节。
5.从体现的作者感情入手。
读任何一篇文章,都是在鉴赏语言文字的同时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不能很好的了解做真的思想感情,就不能很好的了解文章的精髓。一篇美文之所以美,就是因为它是有感而发,寓情与字里行间,寓思想与文章脉络,都会让人觉得文章如行云流水,文意如诗如画。所以通晓作者的心意十分必要。
总之,诗歌教学过程中,上述之法并没什么稀奇之处,权当是起一个抛砖引玉之用吧。我还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方法,以适应语文教育改革,提高教学成绩。除此之外,语文教师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高超的教学艺术对诗歌的鉴赏也会起到不小的作用,这种长期的熏陶与潜移默化定会使学生与老师幸福的徜徉在知识的海洋,学生掌握了方法,教师就完成了“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
1.从朗读入手。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个道理人人皆知。没有了读书声的语文课堂不能称之为是地道的语文课。诗歌之美如果没有用心朗读、用心感受、怎么会有感悟?又怎么会深刻理解前人使用文字之精华所在呢?所以朗读很必要,这是进行鉴赏的第一步。但并不是所有的诗歌都适合诵读!有的诗歌不适合诵读,如果让学生一味的强调读就会犯低幼化的错误,例如有些高年级的课文。读应该是诗歌教学的主要手段,但是不能绝对化。那么学生怎么样读出诗意呢?有时多读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赏析诗先要弄清楚诗意,然后看诗人如何艺术地表达诗意。诗意的把握即写了什么景、物、事?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这两个问题读。读的技巧即具体操作要抓住动词、形容词、叠词。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就是要抓住其中的形容词”大”、“圆”、“孤”去品写出了什么。
2.从诗歌的意境赏析。
从诗歌的意境赏析,我的方法就是:这首诗写出了什么什么意思,或描绘了什么什么画面?通过设疑赏析诗歌的意境,了解它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何种意境,引导学生启动思维去品味、去想象,去接触历史,去感悟人生,去和作者面对面的交流。就像朋友在一起,走在有山有水的大自然中,聆听山林里鸟儿的叫声,享受着风的抚摸,接受阳光的沐浴。彼此之间心与心在交换,情感与思想交融。品诗歌教学还得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意象。当然,意象与意境不同;意象与形象也不同。诗的思想感情融入在意境中。意象是把作者的主观感情融入形象之中。展开联想与想象,可以体会到其中的意境;可以在轻快的音乐声中,去畅游。让
学生展开想象与联想。可以让学生在诗的诵读中,闭目而想:看到了什么画面,进入了哪种境界。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要引导学生去画,用画笔描绘大漠情景,再加上孤烟情景,再强调烟的直继而陆续再加上“长河”——“落日”——“圆”。回顾一下这两句的总体画面,品味作者所传达的情感。有了这一环节,就会为下一步教学起到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
3.从修辞入手。
一篇美文总是离不开恰当的修辞。中国语言之博大精深,词语丰富几乎都源于修辞手法的合理引用。不论是诗歌教学还是现代文教学,让学生充分了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感受文章的精华所在,继而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为己所用,这也是我们进行诗歌教学的目的所在。
4.从用词入手。
从用字入手,就是什么字词用得好,表达出了什么意思,就是:词+作用。很多时候,是综合以上两点或多点一起赏析或答题,就是把它归做公式吧。照顾差生,这样就容易多了,便于记忆。而语言简练、高度概括是诗歌令人十分钦佩之处。它不仅使后人在品味诗歌中惊羡前人之伟大,以引起后人产生强烈的模仿心理,同时亦是净化心灵、使人之灵魂得到超越的一种文体,之所以受到众人喜爱,我想这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原因之一吧。所以分析用词的精妙则是诗歌鉴赏教学中又一重要环节。
5.从体现的作者感情入手。
读任何一篇文章,都是在鉴赏语言文字的同时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不能很好的了解做真的思想感情,就不能很好的了解文章的精髓。一篇美文之所以美,就是因为它是有感而发,寓情与字里行间,寓思想与文章脉络,都会让人觉得文章如行云流水,文意如诗如画。所以通晓作者的心意十分必要。
总之,诗歌教学过程中,上述之法并没什么稀奇之处,权当是起一个抛砖引玉之用吧。我还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方法,以适应语文教育改革,提高教学成绩。除此之外,语文教师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高超的教学艺术对诗歌的鉴赏也会起到不小的作用,这种长期的熏陶与潜移默化定会使学生与老师幸福的徜徉在知识的海洋,学生掌握了方法,教师就完成了“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