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小儿静脉输液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患儿就诊日期,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240名小兒静脉输液患者编入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案(对照组)与护理风险管理方案(实验组)。分析两组患儿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患儿家长护理满意率、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风险防范质量及风险处理能力评分。结果:实验组患儿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计数资料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分院风险管理意识评分、风险防范质量评分与风险处理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计量资料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静脉输液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风险管理质量与风险处理能力,可以有效降低护理风险时间及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并让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所提升。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小儿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是小儿疾病治疗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受患儿自身因素影响,小儿静脉输液治疗实施期间易出现一次穿刺失败,液体渗出及针头脱落等风险事件[1]。护理风险事件的出现,不仅会让患儿的痛苦有所增加,也会导致护患纠纷的出现[2]。现阶段,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已经得到临床研究领域的重视,本次研究旨在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小儿静脉输液护理管理的效果。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240名小儿输液患者,根据患儿就诊日期,抽取120名患儿组成实验组,其余120名患儿编入对照组。实验组男72例,女48例,年龄在1-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9.3±2.1)岁。对照组男73例,女47例,年龄在1-1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9.2±2.0)岁。经检验,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以常规护理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护理工作涉及到了基础护理管理、生活指导及病情观察等内容。
实验组采用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护理管理模式。护理工作实施期间成立护理风险小组。护理人员编入风险控制组、外围控制组与技术控制组。护理管理小组由主治医师与护士长共同负责。根据儿科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风险控制组需要在整理患儿输液护理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将相关信息交由输液安全管理小组,确定按犬管理制度。技术控制组负责明确护理工作的实际标准。外围控制组负责药物设备安全的管理。为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医院也会定期开展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并借助政治学习,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1.3观察指标
实验组、对照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患儿家长护理满意率、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风险防范质量及风险处理能力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学处理,计量资料表述方式为均数±标准差(±s),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述方式为数(n)或率(%),组间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护患纠纷发生率
实验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护患纠纷发生率
实验组的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3.讨论
风险管理建立在循证理论的基础上,在护理管理领域,与之相关的护理管理模式可以为临床护理工作的实效性提供保障[3]。
就本次研究而言,实验组、对照组在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性肯定了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此种护理管理模式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的责任意识,也可以让临床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得到强化。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具有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风险管理质量与风险处理能力、降低护理风险时间及、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及提升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海雯.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03):459-460.
[2]王瑞霞.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63):109+111.
[3]董华贞,叶玉云,孔婉兰.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01):191-192.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小儿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是小儿疾病治疗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受患儿自身因素影响,小儿静脉输液治疗实施期间易出现一次穿刺失败,液体渗出及针头脱落等风险事件[1]。护理风险事件的出现,不仅会让患儿的痛苦有所增加,也会导致护患纠纷的出现[2]。现阶段,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已经得到临床研究领域的重视,本次研究旨在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小儿静脉输液护理管理的效果。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240名小儿输液患者,根据患儿就诊日期,抽取120名患儿组成实验组,其余120名患儿编入对照组。实验组男72例,女48例,年龄在1-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9.3±2.1)岁。对照组男73例,女47例,年龄在1-1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9.2±2.0)岁。经检验,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以常规护理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护理工作涉及到了基础护理管理、生活指导及病情观察等内容。
实验组采用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护理管理模式。护理工作实施期间成立护理风险小组。护理人员编入风险控制组、外围控制组与技术控制组。护理管理小组由主治医师与护士长共同负责。根据儿科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风险控制组需要在整理患儿输液护理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将相关信息交由输液安全管理小组,确定按犬管理制度。技术控制组负责明确护理工作的实际标准。外围控制组负责药物设备安全的管理。为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医院也会定期开展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并借助政治学习,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1.3观察指标
实验组、对照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患儿家长护理满意率、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风险防范质量及风险处理能力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学处理,计量资料表述方式为均数±标准差(±s),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述方式为数(n)或率(%),组间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护患纠纷发生率
实验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护患纠纷发生率
实验组的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3.讨论
风险管理建立在循证理论的基础上,在护理管理领域,与之相关的护理管理模式可以为临床护理工作的实效性提供保障[3]。
就本次研究而言,实验组、对照组在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性肯定了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此种护理管理模式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的责任意识,也可以让临床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得到强化。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具有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风险管理质量与风险处理能力、降低护理风险时间及、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及提升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海雯.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03):459-460.
[2]王瑞霞.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63):109+111.
[3]董华贞,叶玉云,孔婉兰.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01):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