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径25米,好大的蜘蛛网!等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j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昆虫学家近日在马达加斯加新发现了一种奇异的蜘蛛,其所织网的直径竟然宽达25米。更稀奇的是,它们的网居然能悬挂在河流、湖泊、小溪等流动水体的上方。这种蜘蛛属于达尔文树皮蜘蛛家族的一员,昆虫学家至今对这个家族所知甚少。达尔文树皮蜘蛛的雌蛛体长仅两厘米多一点,雄蛛体长则只有雌蛛的1/5一。它们编织的巨网在抓捕猎物方面卓有成效,这不足为怪,因为网的面积很大,而且网丝的韧度在所有蛛网中都最强。科学家打算进一步研究这种蛛网,运用其生物工程学原理来造福于人类,例如修复肌腱。
  
  发现古代美洲大屠杀证据
  
  一项新研究结果显示,公元8D0年前后曾经发生过一场针对美洲当地人口的大屠杀,被打碎的腿骨、头骨及其他人类骨骸是这场大屠杀的铁证。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杜兰州市西南部的圣岭定居点遗址,考古学家一共找到了14882块人类骨架碎片,还发现了狗和其他动物的残缺遗骸。在现场发现的双头斧上验证出了人血。考古学家根据以上证据推断,当时在当地印第安部落之间一定发生了严重冲突,最终酿成大屠杀隆剧。发掘到的骨骸及工具等显示,当时无论男女老少都遭到了暴虐的杀戮。其中一些人的手脚和头颅被砍下,很可能成为屠杀者的战利品。屠夫们接着将定居点洗劫一空,然后放火烧毁。至于惨剧发生的根本原因,据推测与当时的长时间大旱加剧了部落之间的纷争有关。
  
  银河系中心的神秘气球
  
  天文学家最近宣布,他们发现两个喷射伽马射线的巨大泡泡一直在银河系中心翻腾。这些此前未知的结构是由美国宇航局的“费米伽马射线空间望远镜”观测到的,它们从银河系中心(简称银心)向北和向南延伸达25000光年。如此庞大的结构暗示,银心一直在发生能量极大的事件。
  伽马射线是光线的一种能量形式,太空中的伽马射线主要来源于暴烈事件,例如超新星以及像黑洞和中子星这样的极端天体。而新发现的银心泡泡由炽热的带电气体构成,其发出的能量相当于10万颗爆发的恒星。可是,能量源在哪里呢?一个可能的答案是,这些伽马射线泡泡是古代银心恒星形成大潮的证据。如果曾经在数百万年时间里真的形成了一大团大质量恒星,那么这些巨无霸现在就可能同归于尽,从而产生超新星大爆发。假如情况真是这样,这些泡泡就代表着漫长时间里累积起来的能量。
  另一种或许更具戏剧性的假说指出,大多数时候都在“休眠”的银心黑洞现在开始有点活跃了。科学家现在已知银心有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如果它一直静静地呆着就不可能变大,但事实上这个黑洞一定会经历大量吞噬物质的阶段。当黑洞积极进食之时,它们会从两极喷出高能射流。天文学家已经在宇宙中其他地方发现了如此活跃的星系核,但此前从未观测到银心也存在这一过程的确凿证据。如此看来,新发现的伽马射线泡泡或许正是银心大爆发的首批铁证。
  
  “等离子体恶魔”
  
  这幅新近发布、由美国宇航局“太阳动力学观测台”卫星拍摄的照片显示,2010年10月28日,一大团带电气云像沙尘暴一样旋转着上升、离开太阳表面。这朵等离子体巨云手舞足蹈了超过两天时间,在此期间“太阳动力学观测台”的超紫外线相机对它进行了跟踪拍摄。在照片中,还可以看见附近的一次规模较小、也更短命的爆发。
  
  “流血的心”
  
  你看出图中“流血的心”了吗?这幅新近发布、由美国宇航局和欧洲空间局合作的“测地卫星5号”拍摄的画面显示,湖水正在从心形的中亚咸海(中亚地区的咸水湖,位于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之间)的北角流出。咸海曾经是世界上第四大内陆水体,但在过去50年里,由于湖水被改道引流灌溉农田,咸海的湖面面积一直在萎缩。图中湖周围的发白区域是巨大的盐平原,现在被称为“阿拉尔库姆沙漠”,实际上是湖水蒸发掉之后留下的湖底。
  
  狂犬病可转化为僵尸病?
  
  在好莱坞的一些科幻恐怖片中,无法遏制的病毒疫情横扫人类,将人们转变成有吃人倾向的冷酷恶魔。科学家最近指出,虽然死人并不能复生,一些病毒却可能引发具有攻击性的僵尸状行为。例如,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狂犬病毒就可能让感染者出现极度暴力倾向。而如果赋予狂犬病毒像流感病毒那样的通过空气迅速传播的能力,那么在未来制造“僵尸末日”那样的生化恐怖事件就并非完全没有可能。
  与电影中的僵尸在染病后立即恢复活力不同,狂犬病毒感染者通常会在感染病毒数十天乃至一年后才出现症状,例如焦虑、意识模糊、产生幻觉及身体麻痹(瘫痪)等,这种滞后发病是因为狂犬病毒会在人体内潜伏一段时间。而狂犬病一旦发作,如果不及时加以治疗,患者就会在一星期之内死亡。如果狂犬病毒的基因编码发生变异,则其潜伏时间就可能大大缩短。
  许多种病毒都天然地具有很高的变异速度,并且把经常性的变异作为避开宿主攻击的手段。病毒可通过多种方式来变异,例如在基因复制过程中复制错误或受到紫外线伤害。假如狂犬病毒的变异速度足够快,它就可能在几小时甚至一小时之内引发疫情。然而,要让狂犬病毒造成像电影中那样的大范围“末日灾难”,还必须让狂犬病毒变得极具传染性。
  人类一般都是在被动物(尤其是狗)咬伤后感染狂犬病毒的,但感染也就此止步,通常不会传染他人。病毒的一种更迅速传播模式是通过空气,这就是流感病毒传播很快的原因之所在。如果要让狂犬病毒通过空气传染,它就必须“借用”其他病毒(例如流感病毒)的特质。
  同种病毒的不同形式——病毒株之间可以通过一种叫做“重组”的过程来交换基因编码片段,但不相关的病毒种类在自然状态下并不能杂交。因此,科学家从未发现过两种本质不同的病毒——例如狂犬病毒和流感病毒之间借用特质的情况。然而从理论上说,尽管非常困难,运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却有可能创制出杂交的狂犬病一流感病毒。假如这种方法被恐怖分子掌握,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幸好,杂交病毒制造技术距离现实还很远,而人们针对恐所主义采取的防范举措正不断加强。
  
  亚马孙发现惊人新物种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近日公布了一批从1999年到2009年之间在亚马孙雨林中发现的新物种,总量超过1200种。科学家指出,亚马孙雨林至少17%的面积已被开垦为牧场和农田,野生动植物保护面临严峻挑战。以下是这些新物种中的五个典型代表。
  水泡蛙 这种毒箭蛙头顶有耀目的“烈焰”,腿上则有水珠状斑点。它是1999年在亚马孙雨林潮湿的低地被发现的,人类的开荒和野生动物买卖是这种蛙面临的主要威胁。
  蓝牙蛛 这种蓝牙蜘蛛是2000年在法属圭亚那发现的。它尤其喜欢捕食鸟类。除了蛛形纲动物外,在亚马孙雨林每25平方千米的范围内还能发现大约50000种昆虫。
  茅膏菜 这种亚马孙茅膏菜生长在酸性极强、养分匮乏的白石英砂稀树大草原上。为满足自己的食欲,它利用自己那顶端能分泌黏液并散发甜味的腺状触角来 诱惑、抓捕和消化昆虫。
  电刀鱼 这种电刀鱼是2009年才在秘鲁和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发现的,其得名的部分原因是它能发出高频率电波来进行同伴间联络。雄性电刀鱼有着长长的口鼻部,平时它们相互间不会大呼小叫,但在争夺领地和异性时会大打出手。
  小鳞蜥 这种身长差不多10厘米的小蜥蜴是2006在圭亚那一座国家公园里首次被发现的。尖尖的鳞片是它最显著的特征。
  
  古兔记录古代气候
  
  科学家最近宣布,一种样子像豚鼠的史前哺乳动物——岩蹄兔的尿可能是揭示干燥地区气候变化的最佳工具之一。岩蹄兔虽然外形像啮齿类,但它与大象和海牛的关系更近。在数万年时间里,这种兔子大小的动物成群生活在非洲和中东,其中每个小群包含最多达50只岩蹄兔。这些小动物喜欢在共用的“厕所”撒尿,尿液逐渐结晶为分层的琥珀状臭东西,它们主要见于山洞里或岩架下面。与琥珀一样,这些尿品中可能包含珍贵的证据,例如岩蹄兔吃了多少草以及这些草含水分情况。就这样,科学家从岩蹄兔尿品中看出了过去28000年来的气候变化情况。
  科学家此前一般是在湖底或泥沼沉积物中寻找关于史前气候的线索,而湖和泥沼的数量显然太有限。对岩蹄兔尿晶的研究已经澄清了以往对史前气候的一些错误认识。例如,现行气候模式暗示,随着北半球在大约5500年前变得干燥,南半球却变得更加湿润。而岩蹄兔尿晶样本表明,南半球在这一时期其实也变得更干燥了。
  
  海鸥传播超级细菌?
  
  海鸥是臭名昭著的清道夫。它们啄食能见到的任何东西,而且看来对垃圾尤其感兴趣。科学家最近发现,海鸥吃垃圾使得这些鸟儿暴露在被丢弃的抗生素面前,抗生素进入海鸥体内之后与肠道中的细菌发生反应,原本正常的细菌就可能变成新的耐药性超级细菌。在分析了葡萄牙贝伦加斯自然保护区中的57只海鸥之后,科学家发现其中6只携带着超级细菌。令人担忧的是,长途迁徙的海鸥可能会把超级细菌传播给其他物种,包括人类。虽然超级细菌对健康人群来说无害,但已经遭遇了其他感染的病弱者一旦再感染超级细菌就可能凶多吉少。
  
  极深地下实验室启用中国探测研究暗物质
  
  作为中国首个极深地下实验室,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2010年12月12日在四川雅砻江锦屏水电站正式投入使用。这个世界岩石覆盖最深的实验室的启用,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开展物理学重大基础前沿科学研究的自主地下实验平台,地下实验室尤其是极深地下实验室,是开展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学、天体物理学及宇宙学等领域的暗物质探测研究、中微子物理实验研究等重大基础性前沿课题的重要研究场所。
  科学家采取间接探测和直接探测的办法对暗物质进行探索。前者,是探测暗物质相互碰撞产生的普通物质粒子信号,一般通过地面或太空望远镜探测;后者,则是刚原子核与暗物质碰撞,探测碰撞产生的信号。而在地面上,因为宇宙射线众多,这些信号会对直接探测产生干扰,影响其鉴别能力。(有兴趣进一步了解暗物质的凄者,请参阅本刊2010年第5期文章《暗物质之谜》)
  
  风为什么变慢了?
  
  一项针对近30年来全球气象站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全球地面风速正在减低,从平均每小时大约17千米降到了大约14千米,降幅为15%。假如高空风速也降低了,就会影响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甚至一些植物种子的传播,这究竟是好是坏尚待观察。科学家发现,在那些风速降低最多的地区植物数量明显增多,这暗示那里的树木和灌木充当了防风墙。尤其是在北美洲和欧洲,刻意造林促进了植物数量猛升。不过,造林只能解释风速减低的部分原因,由全球变暖引起的空气循环模式改变可能也导致了风速降低。
  
  虾子的庇护所
  
  下图中,一只小小的斑点虾正吊在一只韩国笔壳蛤上面。这种因此得名的微型甲壳动物——笔壳虾此前仅在日本和澳大利亚发现过,直到最近才发现韩国也有。笔壳虾与笔壳蛤相互依存,呈现出一种共生关系,其中笔壳蛤充当笔壳虾的庇护处。从2006年开始,韩国科学家致力于记录朝鲜半岛上的动植物种类,这项计划将持续到2014年。在最近一轮探险过程中,科学家发现了117个新物种,并记录了15种此前从未在韩国发现过的物种。
  
  月球银暗示月球水来源
  
  人们常说“银色月光”,而一项新研究揭示,2009年美国宇航局一艘撞月飞船在月面上撞出了数量多得出人意料的银和汞(也就是水银)。以前在阿波罗登月宇航员带回地球的月球岩石中也曾发现过这些金属,但它们的数量很少。
  2009年,“月球陨击坑观测与传感卫星”从撞月残骸中观测到大量银和汞,这次撞击发生在月球南极的卡比厄斯陨击坑内部。当撞击器撞击月面时,容易气化的汞和银等金属原子有一个接一个地迁往较冷极地的倾向,这与地球大气中的水蒸气在冰冷表面凝结的情况很相似。由小行星和彗星带来的水和其他易挥发物也会经历相似的“冷汇”效应。科学家据此推测,月球水来源于彗星和小行星列月球的撞击。
  在该任务中,科学家发射一枚空的“人马座”火箭撞击卡比厄斯陨击坑中的一个永久阴影区域。发射火箭的飞船记录撞击全过程。结果发现,撞击形成了一个直径30米的新坑,并将6000千克的月球尘埃、水蒸气和其他残骸撞向了太空。
  在新研究中,科学家记录了撞出物中的银和汞含量,并且检测到其他的易挥发物,其中包括多种轻厦徽化合物、一些含硫分子和二氧化碳。对这些化合物及其在月球上的浓度作进一步分析,就可能提供有关太阳系气候历史的新信息。对于以后人类移民月球以及把月球作为进军更远太空的前哨站来说,了解这些信息十分必要。
  
  发现两千年前的药箱
  
  对2000年前的药丸进行的最新DNA检测结果显示,这些草药丸很可能是一个古代药箱的组成部分。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考古学家在意大利托斯卡纳海滩附近海底发现并打捞了一艘古船的残骸(下图),这艘船的年代经考证为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20年。对船上物品的验证表明,此船是在长途航行中遭遇海上风暴而沉没的。最有趣的发现是一个疑似药箱的东西,它很可能属于船上的医生。在这个箱子里有一个放血杯、一个手术钩及一个研钵,还有136个由黄杨木制作的药瓶子和多个装着绿色圆形片状物的锡容器,这些片状物直径约3厘米,厚约0.5厘米。因锡容器密封得很好,这些药片迄今保存完好。
  最近,科学家运用最新技术对其中两枚绿色药片进行了DNA检测,检出了胡萝卜、小萝卜、西芹、芹菜、野洋葱、卷心菜、紫花苜蓿、蓍(shi)草和木槿等成分,与古希腊名医所描述的肠胃药等药物的成分完全一致。据推测,这些绿色药片不是用来直接服用的,而是溶解在水或酒中服用,或许还涂在皮肤上。
  
  手套可能导致宇航员指甲脱落
  
  美国宇航局最近宣布,因宇航服手套设计问题,戴着宽大宇航 手套的宇航员有可能遭遇在身穿宇航服工作或训练期间指甲脱落的问题。事实上,无论宇航员的手掌大小如何,他们在太空行走期间都容易伤及指甲及受其他手伤。
  说起来让人难以置信,但宇航手套设计是迄今仍面临的一大工程学难题,这是因为宇航手套和整件宇航服一样,必须在太空的寒冷、真空条件下模拟地球的大气压,而气压手套的僵直和气球性质使得在太空行走期间的精细运动控制很不容易,宇航员的指甲和宇航手套指尖的嵌环频繁摩擦,最终就可能引起指甲脱落。尽管这不会影响宇航员完成工作,但脱落的指甲在手套内却会带来麻烦。此外,手套内的湿气还可能导致细菌感染。假如指甲彻底掉落,它最终会长回来,但长回来的指甲可能会变形。眼下,解决上述难题的方法是添加防护性内衬、将指甲剪短等。
  
  发现能自我克隆的新种蜥蜴
  
  科学家最近惊讶也发现,越南餐馆中一种美食蜥蜴竟然是一个此前不为科学所知的蜥蜴新种。而更惊人的是,这种蜥蜴并非“凡夫俗子”——这个全为雌性的新种蜥蜴无需雄性,只需通过克隆(复制)就能传宗接代。事实上,单性蜥蜴算不上稀奇:大约1%的蜥蜴都能单性繁殖,也就是说雌性自发排卵并克隆自己,产生具有相同基因组的后代。科学家偶然注意到越南餐馆中这种蜥蜴每一条都长得一个样,由此怀疑它们为单性蜥蜴并最终证实。
  这个新种蜥蜴除了外表特别外,科学家还推测它源自两个相关的蜥蜴种类,前者的父系和母系遗传潜线分别来自后两者中的一个,也就是说新种蜥蜴是一个杂交种类。这样的杂交现象在两个栖居地之间的过渡地带时有出现,而这个蜥蜴新种所在的自然保护区正是位于灌木林带和海岸沙丘地带之间,也就是说,这个蜥蜴新种的祖先分别来自这两个地带,它们杂交产生了蜥蜴新种。
  
  壮美的沙漠景观
  
  沙漠给人以荒凉、毫无生气的印象,但它们也相当的美丽和引人注目,特别是从太空俯视沙漠,不同类型的沙、地形、风和气候组合出各色各样的沙丘,移动的沙丘被风刻画出无数的形态,不断地变化,构成壮美的景观。下面的图片由宇航员和卫星拍摄,向我们展示了地球上最美丽、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沙漠景观。
  
  阿尔及利亚沙海
  伊萨万尔格沙海覆盖了阿尔及利亚东部近3.8万平方千米的区域。这片位于撒哈拉沙漠中部的沙海有三种规模的沙丘。巨型沙丘(也叫“鲸背”)需经数十万年时间才能形成,长达数百千米;中型沙丘在巨型沙丘的顶部形成,在过去十年中一直处于移动状态;小型沙丘在巨型沙丘的周围形成。大大小小的沙丘被风雕刻成各种形状,并不断地变化。左边的照片由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于2005年拍摄。中型沙丘被风塑造成星星状,看起来有点像海星和新月。右边的照片拍摄于2006年,巨型沙丘呈波浪形,小型沙丘则像是巨形沙丘的波纹。
  
  加州帝国沙丘
  坐落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和加利福尼亚州与墨西哥交界处的阿尔戈多纳斯沙丘,也被称为帝国沙丘,长约72千米,宽约10千米。这里曾是著名影片《星球大战》中塔图因星球的拍摄基地,也是世界上最出名的沙丘。沙丘内唯一的人工建筑就是全美大运河,大运河位于照片右边。此照片由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于2005年拍摄。
  
  美国新墨西哥白沙沙丘
  白沙沙丘位于新墨西哥州南部,面积约712平方千米。有接近一半面积隶属于白沙国家保护区。白沙沙丘中的沙子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钙,这种沙丘非常罕见。这一地区几亿年前曾是古代浅海形成的一个巨大湖泊,湖泊在几千年前蒸发殆尽形成盆地。由于含硫酸钙的沙子很容易被水溶解并随河水移动,所以当河水干涸后就形成了白沙沙丘。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海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海位于沙特阿拉伯,约52.8万平方千米,沙漠内的沙子会随风飘向也门、阿曼以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部分地区。粉红色沙丘之间的灰白色区域是干盐滩。沙海的温度最高可达54℃,尽管环境恶劣,该地区仍有少量植物、蜘蛛和啮齿类动物生长和生活。当然,这里也是世界上石油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阿尔及利亚蒂英尼纳沙丘
  蒂芙尼纳沙丘是撒哈拉大沙漠的一部分,位于阿尔及利亚东部。照片右侧灰棕色的区域是廷赫特高原。风在沙丘上刻画出许多星状的小沙丘,堆积在大沙丘之间的洼地上。尽管如今这里气候非常干旱炎热,但对河流冲刷高原边缘所形成的峡谷的考察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气候潮湿多雨。
  
  乍得奥尼安伽湖泊群
  这些手指状的湖泊是约5500年前的一个大湖泊逐渐萎缩后留下的。在这个过程中,沙子被风带到这里,沉积在湖泊盆地中,将湖分裂为几个小型淡水湖泊,由地下蓄水层补给。在湖中沉积物里发现的古代花粉表明,该地区曾经属于温热气候。
  
  世界上最高最古老的沙丘
  纳米布沙漠以沙丘的高度而著称,受大西洋沿岸海风的影响,沙丘高度接近310米。照片向我们展示了纳米布纳乌克卢夫特狩猎公园,它是非洲面积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里面生活着髦狗、豺、壁虎及各种奇怪的动物。纳米比亚沙漠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这个区域的干旱气候已经持续55万年了,如今该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仅有6.5厘米。上面的照片由卫星7号于2000年拍摄。下面的照片是由Terra卫星上搭载的先进星载热发射和反射辐射仪(ASTER)所拍摄的一张照片和相关地形数据合成的。
  
  美国科罗拉多州大沙丘
  此沙丘位于科罗拉多州南部的桑格雷·德克里斯托山旁,1932年被列为国家保护区,2094年又成为国家公园,每年大约有30万游客前去参观。沙丘的覆盖面积只有77平方千米,但其最大高度却达到228米,是目前美国最高的沙丘。照片中浅色的沙子是由邻近山脉受侵蚀后产生的泥沙沉积物在湖底堆积而成的,湖泊干涸后,湖床中的沙丘被暴露在风中。上面的照片展示了大沙丘国家公园,是由卫星于2005年拍摄的。下面的照片则是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于2007年拍摄的。
  
  撒哈拉沙漠“蜂房”
  照片中的盆地底部光滑而平坦,看起来好像没有沙一样,盆地的周围是大沙丘,大沙丘上又有扇形的小沙丘,所有这一切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撒哈拉大蜂巢。利比亚迈尔祖格沙海以由大沙丘组成的宽广地带而著称。
  
  澳大利亚艾尔湖
  2009年初的大雨滋润了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辛普森沙漠的大型干湖床。上面的照片由卫星5号于5月9日拍摄的,这是雨水流入湖床的景象。伴随着降雨,各种植物和成千上万的鸟儿也来到这里。下面的照片由陆地卫星5号于2月18日拍摄,向我们展示了该地区大多数时候的干旱景象。
  
  撒哈拉沙漠的出露岩层
  沙河流围绕着利比亚撒哈拉沙漠附近的沙丘,这是一个非常干旱贫瘠的地段,坚硬的岩石从沙漠中露出来。这张照片是由美国宇航局的Terra卫星于2002年拍摄的。
  
  澳大利亚的“伤疤”
  照片中是澳大利亚北部辛普森沙漠的一部分,这一区域已经被沙漠灌丛所覆盖,被灌丛铺盖的地方呈现出绿色,并阻止沙丘被风吹动。但2002年的一场火灾烧毁了这些植被,暴霹出下面的沙子。照片中的这样奇怪的图案可能是火灾时风向发生90度偏转而造成的,同时土地也被烧毁。此照片由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拍摄的。
其他文献
对于人体自燃这种恐怖现象,人们要么斥之为谣言,要么把它怪罪于酒精。最近,有科学家宣布彻底破解了这个奥秘。  1951年7月2日上午8时左右,美国佛罗里达州圣匹茨堡,房主卡彭特拿着一封电报敲她的房客、67岁的玛丽·哈代·里瑟的房门,但无人回应。她试图打开门,却发现门把手发烫,感觉不对劲的她随即报警。警方到达后,发现除了穿着拖鞋的左脚的一部分和脊骨还在以外,里瑟的遗骸(主要是骨灰)散落在一张椅子的残骸
曝光兩次的胶片,重叠了两次的画面,神奇又梦幻。你可以找到叠影巾的它们吗?  1.雪鹗在哪里?  2.你发现小熊了吗?  3.放反的“10”在哪里?  4.有几个数字“6”或“9”?  5.画面上有几只鹦鹉?  6.它在哪里?  7.有几只鸵鸟?  8.有几个吹泡泡器?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引发物流需求节节攀升。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我国已跃升为全世界最大的物流市场。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物流设备通过信息传感设施接入互联网,物联网逐步形成,物流大数据成为现实,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也逐渐与物流行业发展相融合,例如无人机送货、智能配送机器人、自动化分拣系统等。2016年7月,国家更是从政策层面大力支持和推进发展“互联网 ”高效物流。我国物流发
數学大发现
无中生有的味覺叉子
古埃及人使用超声波工具?    19世纪后半叶,英国的埃及学学者弗林德斯·佩特里爵士在对考古挖掘出的大金字塔外层包石(表面装饰石)进行测量后指出,古埃及人的石材加工技术已经十分发达。当代的美国精密工程专家克里斯多夫·邓恩说,现代石材加工业的公差(标准值与实际数值之间被允许的误差)是0.6毫米,而大金字塔石材的公差则小于0.3毫米。但是,仅仅依靠紫铜或青铜工具是不可能加工出如此精密的直线或平面。邓恩
农村电子商务是全国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天地,市场潜力十分巨大。伴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产生,“淘宝村”这一概念也应运而生,“揭阳军埔淘宝村”便是典型的“淘宝村”之一。  研究“揭阳军埔淘宝村”发展模式,能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促进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这将有助于中国农村电子商务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从原来由政府主导、业务形态以信息服务为主、主要强调农村电子商务经济作用的
钻探地球
期刊
—项具有争议性的新研究结果显示,引发每年度金牛座流星雨的彗星,有可能在13000年前灭绝了北美洲的大型哺乳动物。地质记录显示,随着地球从上—次冰期解冻,13000年前后全球气温陡降了多达8℃,这股寒潮很可能导致了包括剑齿虎和长毛猛犸象在内的北美洲大型哺乳动物的灭绝。不过,科学家一直对究竟是什么原因引发了当时的气候剧变并不确定。  一些天体生物学家认为,13000年前地球气候剧变的元凶是一颗直径在5
在两汉时期,皇帝和高级贵族有用玉衣盛殓遗体的习俗。所谓“玉衣”,就是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盛敛遗体用的敛服,又称为“玉匣”。在大型汉墓的出土物中,常常可以见到零散、残碎的带有钻孔的小玉片,经考证都是玉衣的部件。在满城汉墓发掘以前,从来没有发现过整套保存完好的玉衣。直到满城汉墓金缕玉衣出土以后,人们才明白,原来玉衣的外形就是人体的形状。    汉代人相信玉有保持人死后肉体不朽的神奇功能,因此普通人用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