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boy0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权蓉
  女,现居呼和浩特,擅长写短篇故事,文笔清丽秀美,构思别致,有数百篇文字见于各类报刊。
  日子么,就要自得其乐。像蚯蚓给自个儿截成九段,凑两桌打麻将的,还有一个端茶倒水的。
  001
  都都两岁,动辄就来一句“我小时候怎么样怎么样”。
  我妈笑她:“你小时候也不过是2018年的事情。”
  都都还小,听不出句子里更深的东西,但懂得笑意里的戏谑,便据理力争地吼:“就是我小时候。”
  她吼得越大声,我妈越是笑得收不住;越是笑得收不住,小孩越是吼得大声。
  多来几次,我便出声制止。都都看我,说:“你过去,我和姥姥玩。”
  002
  姥姥,是北方的叫法,自都都会叫人时,我妈一直不习惯。
  她不止一次对我说:我们四川老家都是叫外婆的。
  我说,那就教着叫“外婆”吧,她想想,又作罢。
  我却突然想到,我是没有叫过“外婆”这个词语的,所以,也无从体会这里面的况味。
  003
  我妈16岁的时候就没有了妈妈,她的妈妈去世了,所以我小时候就没有外婆。
  为什么是小时候没有,是因为不能和邻家小孩显摆比拼礼物,也不能找被我妈揍后复仇的靠山。那时大约是最需要外婆的时候:小时候没有,大一点后自然也就不需要了。
  外婆姓敬,我写作文,敬爱的谁谁谁,用到敬字,她就在那个田字格里。
  一笔一画,是我离外婆最亲近的时候,虽然这个词從未以称呼在嘴里正式地递交出去过。
  004
  “罗面罗,筛面筛,大人吃的白面,娃儿吃的麸子,猪儿饿得清叫唤。”
  ……
  妈妈抱着都都给她唱川北山里的童谣。
  爱人听不懂,有时我就充当翻译,在这间隙里,我妈会抬头极为认真地问我:这一首你会不会唱?
  我细细地在记忆里打捞一遍,只能抱歉地说:我记不起来了。
  大约外婆就是这样一个,在妈妈小时候教会她很多歌谣的人吧。
  005
  这些古老的童谣在我如都都般大小时,肯定在妈妈的怀抱里同样地听过,甚至我妈妈小时候,在她的妈妈和外婆的怀抱里也听到过。只是她记得,而我忘记了,现在,我又重新回到某个年纪,和都都一样开始学起。
  古老的童谣如果不是因为都都,我大概就再不会记起,现在打捞出来,也不知道它们在时间里埋藏的年限,甚至以后或许会湮灭。
  但起码现在,我们在语言文明这个小链条上做了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传承。
  006
  这许多年,我似乎都是独立的、不需要母亲看顾的人,妈妈也在人海中没有任何波澜;有了都都后,她忽地出现在面前,帮我各种挪腾抵挡。这时,种种日常反倒让我们相拥着一起往回走。
  岁月的枝条也不断一条条蹿回去,走过我的16岁,伸过妈妈的16岁,爬过外婆的16岁,甚至落到妈妈的外婆的16岁——她姓王,从苛待她的、当童养媳的家庭里逃出去,跑到敬家落生。
  咿呀学语的都都听不懂我们聊的这些过往。方言让爱人也听不懂,但就在这字字句句里,那些各自缺失的部分好像又以某种形态到来,并一点一点填满。
  007
  我妈回四川,订了到成都的机票。去了机场,进安检时刷票进不去。对比才发现,订票的时候,我把她的名字打错了。“琼”字打成了“群”。
  致电去改,机务说这两个字改不了,偏旁完全不一样,读音也不一样。
  虽然我知道,在老家方言里,这两个字都念“群”。但除了老家的有同样发音的人,大概都理解不了这里面的曲折。
  008
  无果,退票,又重新买了一张。
  爱人送机回来,说:你竟然不知道妈叫什么名字?
  我一时竟不知道自己到底知不知道,因为已经是纠正过的记忆,反倒混乱无解了。
  我甚至给所有熟识妈妈的亲友发消息,让他们给我发一条念我妈妈名字的语音。
  听他们念的一样是错的音,大定。
  009
  后来妈妈不放心,又回来看都都。
  聊天时说起上次她到成都的那趟航班,坐了一个坏人,到双流机场,飞机停稳时不允许乘客下飞机,让原位置坐着,等警察上来抓走那个人,才让其他人行动。
  自然,有时候她也想起我打错名字这事,不过不直接提起,只是对都都说:“你妈妈字都写不对。”
  都都晃着她两岁的脑袋,很有智商的样子:“我小时候就会写。”
  切,吹牛!
其他文献
你无聊吗?如果你说“我无聊”,那么你的痛苦程度,已经比体验到那种状态的时候要轻很多了。我觉得,像“空、无”这样的概念,就是为了填满真正的空、无的状态而被发明的。词的存在,表示人对于词所指代的对象有了意识,自此,人就掌握了那个对象。他们即使不能抵达一切,至少也能谈论一切,再没有什么,能够用陌生的模样吓到他们了。  ——云也退  W·S·默温是“无”的诗人。  他的诗中,出现最多的意象就是“无”,通过
再不写就来不及。  星期一早上九点,开始了就再也来不及。电梯门来不及进去就关上,一分钟一班的地铁总是赶不及,永远在下电动楼梯时地铁车门关上。电话总是来不及听,要做的事情总是堆着来不及。  “那件事怎样了?”  “要等明天?来不及了就現在。”  电脑网页这么慢,一边显示我还要打一个电话,用纸记下上一个电话的谈话内容,而且还有人按铃去收文件。  来不及睡着就天亮,心焦如焚我又要等漫长的一天。眼泪来不及
诗歌是什么?我个人认为,诗歌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独钓寒江雪。青春本身就是一首诗,大胆去写,去特立独行,去桀骜不驯,用文字完成你的青春历程。  曹钰哲是个有文字洁癖的少年诗人,他的诗清新纯净、干净利落,时而小桥流水一样柔软,时而大江东去一样激情洋溢。有东方文化写意的意境,也有西方文化中火热的酒神精神,两种文化的交融形成了他诗歌作品的独特风格,我个人感觉是一种新颖的新古典主义写作。用一句形容词来比喻曹钰
王坏水说,以前,长安城里的桃花一开就是三年不败。开够了,一朵朵地凋败下去,就又是三年。  征人远戍,去的时候桃花刚开,回来时先问桃花已落了几次。听到回答说已落了五回,那人不信,低头看看自己胸前的长髯,也就信了。  也有不服的,去找桃花算账,站在桃树底下破口大骂,有的还边骂边哭。  桃花觉得委屈,一株株地死了。  摘自《六里庄遗事》(上海三聯书店)
三月三日天气新,  长安水边多丽人。  一夜雨声能几许,  晓来落尽一城花。  有时三点两点雨,  到处十枝五枝花。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溪如翠玉河寶蓝,  花藏幽山草破茧  独怜幽草岸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我所到过的地方,没有比阿德尔玛更远的。上岸的时候是黄昏。码头上那接过系泊绳索的水手,看起来很像一个跟我一起当过兵、但已经去世的人。  那时候是批发鱼市场开放的时刻,一个老头正在把一篮海胆装上手推车。我似乎认得他,我一转身,他已经在一条小巷里消失了。不过我知道他的样貌很像我童年时见过的一个老渔夫,他今天不可能还活着。一个蜷缩在地上的寒热病人使我難过,他头上蒙着毡子:父亲死前几天,眼睛就跟这人一样发黄
  
再没有人了,再没有人了  你自己来吧  时间的路上你孤独吗  尽头是如水的寂寞  你的原初是谁,你的未来何在  你住着良心的身体都老了  你的青春、你的夢想这两片花翅膀呀  已经没有春天了  头发都白了  去找个镶着云影的泽畔  你坐下来,梳理你清水中的一生吧  再问问那树梢的月亮  到底是谁家的女儿  漂漂亮亮,选定在哪个日子出嫁  你呀你别再关心灵魂了  那是神明的大事  你所能做的,是些小事
师傅来电话:“你好,是你要装宽带?门牌号码?”  我:“503。”  师傅:“我马上到,开门。”  我开门,师傅上来,进门,没有从兜里掏出蓝色鞋套,而是直接把鞋脱了,走进来。  师傅:“路由器?”  我:“窗边。”  他看一眼路由器,拔了网线,接上一个像 POS 机一样的设备,操作,又开电脑,操作。  师傅:“你试试。”  我试试,连上了。  师傅:“给写个评价。”  我写评价。  师傅把路由器放
最早知道贝加尔湖,是源于苏武牧羊的故事。摹想中的贝加尔湖是一个远在天边、遥不可及的不毛之地,那里空旷寒冷,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应该都是冰天雪地。  8月的一天,经过3个多小时的飞行,北京—伊尔库茨克—落地,转大巴,一个小时后,我就站在了多年来心心念念的神秘之地——贝加尔湖畔。这座距今2500多万年的淡水湖,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西南角,是世界上储水量最大、水位最深的内陆湖。从地图上看,贝加尔湖就像一弯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