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戏曲音乐类种》

来源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戏曲音乐的研究,从严格意义上说,始自20世纪的50年代,已故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夏野先生可谓最早的拓荒者之一:夏野先生在其所著《戏曲音乐研究》(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最早提出将中国戏曲音乐分为“曲牌体”和“板腔体”两大类别一从现象的层面看,中国戏曲音乐极其繁杂纷乱,如果说对事物进行类分是科学研究的开始,夏野先生提出的“曲牌体”和“板腔体”的划分在当时无疑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无怪乎其对后来的戏曲音乐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其他文献
周琼著《清代云南瘴气与生态变迁研究》200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是第一部对云南瘴气的产生、存在、变迁及其原因进行研究的著作。作者创造性地对瘴、瘴气、瘴疠的概念进行了考释,认为瘴是特殊自然环境下形成的生态现象,包括瘴气和瘴水;瘴气是瘴的气体表现形式,瘴疠是中瘴气、瘴水后以疟疾力土要疚痫衣现形式的疚病群。首次对清代云南瘁气存在的独特自然环境及分布区域进行了论述,提出清代云南瘴气主要分布于潞江、澜沧江、元江、南盘江、金沙江流域为中心的区域,其变迁方向与人口迁移、经济开发的方向及生态变迁的趋势一致,从
《世界一流大学研究译丛》日前已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丛书计五种:《创造未来——美国大学的作用》的作者弗兰克·H.T.罗德斯(Frank H.T.Rhodes),曾任康奈尔大学校长达18年之久。他以自己在研究型大学从事管理工作的丰富经历和深刻思考,分别从大学机构、专业化、本科及研究生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大学管理等不同方面,论述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功能发展,强调大学作为“学术共同体”的特性。这是一部全面揭示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形成与发展,分析其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著作。
威廉@沃尔顿(William Walton)的中提琴协奏曲在促进中提琴进入独奏领域的运动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协奏曲最初于1929年完成,但沃尔顿在1961年又修订了一次,重新配器,并修改了一些独奏部分.
期刊
先秦、秦汉古书中间多有“重文”,学者们或利用“重文”进行校勘、训诂的分析工作,或利用“重文”分析文献篇章的先后关系,进而辨伪、讨论学派等。郎瑛的“秦汉书多同”较早讨论了这一问题,后来章学诚提出了著名的“言公”之说。他们的结论应该是我们对待古书“重文”的基本态度。我们可以利用“重文”进行校勘、训诂,但是超出了校勘、训诂而进行分析年代、辨伪等的工作是不合适的,里面存在错误的预设和不适当的前提,所谓“重文”分析的通则也是有疑问的。由出土文献看,应该更多地运用“同出一源说”对待古书中的“重文”现象。
《同创香港科技大学——初创时期的故事和人物志》(以下简称《同创》)简体版,近日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由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香港科技大学创校校长吴家玮教授精心策划撰写。他用具体生动的故事,记录了创立科大的不平凡的过程,同时也写出了香港的历史,人物有血有肉,许多不为外人道的趣闻逸事,时而叫你捧腹开怀,时而让你会心微笑。最可宝贵的是,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0年创刊,历经25年,本期正好是第100期.100意味着一个终结,也意味着新的开始.在这一期刊出之时,我谈几点想法,既不是作为100期的总结,也不是作为本刊今后努力的目标,只是一些提供给大家参考的想法;假如其中有对的地方,可与大家共勉.
期刊
从"山"到"寂",从"寂"到"走出西方的阴影" 李:我想现在该谈谈你自己了.记得20年前我们谈过一次话,集中谈的是"山".在那以前你的作品几乎都以山为题,例如学生时期的<谷><山之女><山与土风>,一直到1984年的.到美国后,写了<寂>系列和其他一些作品,表现出对老子哲学的浓厚兴趣.从美国回来以后,你又明确提出了要"走出西方音乐的阴影".我觉得这个过程本身是很自然的一步步走过来的.看来,还得从"山"开始说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