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友善是人们推崇的一种优秀品质,也是人与人交往的一项重要准则,党的十八大报告还将友善定位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个人价值准则之一。今天,友善价值观不仅对和谐社会的建构有重要价值,对中学生个人素养的培育也具有重要意义。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和思想不断成熟的阶段,此时的身体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思想和行为上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从区域实施与操作的角度来说,应当突出课堂教育主渠道的作用。
一、强化友善价值观教育实施的课堂主渠道
主题教育虽然可以在社会、家庭、校园里开展,但其主渠道还应当是课堂,因而如何强化课堂主渠道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且迫切了。为此,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构建友善价值观教育体系
在友善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们采取了“集中培训、分解内容、整体架构”的方式,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形式,构建友善价值观教育体系。如初中侧重在对人尊重,文明礼貌;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会宽容,与人和谐相处;换位思考,会反省自身不足等方面的教育。高中侧重在对人尊重,文明礼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人关心,真诚善良;增强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在集体的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等方面的教育。
2.严循主题教育流程的安排
制定区级公开课申报方案、校级选送主题教育课方案,并在区域层面开展说课、上课、评课“三课联评”的竞赛活动。说课活动要求班主任不但要上出真正的好课,而且能说出设计的理论依据,并在课后进行理性的思考。课堂教学评价时,执教者应围绕主题,从目标设定、过程推进、教育效果等方面进行,听课者进行评课,提出意见或建议。要求执教者进行课后反思,对课中的问题进行重构。
3.测量主题教育课的推广价值
利用闵行区教师专业发展数字化支持系统——云录播——公开课平台,进行主题教育课教学课堂评价。我们既可以在云录播平台上进行观课,又可以进行主题教育课的研究与评价。主题教育课教研活动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在实现教研活动成果积累、转化的同时,也实现了教研活动在时间、空间上的突破。这么做,强化了主题教育课的课堂实施主渠道作用,同时主题教育课的推广也有效地配合了友善价值观教育体系的构建。
二、友善价值观主题教育课的实践推进介绍
友善价值观主题教育课的开展,为区域主题教育体系的构建和课堂主题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下面对此做详细分析。
1.主题的确立与推进
区域层面将友善价值观作为教育课的主题,面向全区征集主题教育课。然后,按照区级出公开课申报通知——基层学校班主任申报、政教处推荐——区德育专家评审——区教育学院德研部审批的流程,在众多申报主题课的教师中选取上课的老师后,将其安排到本学期全区的德育工作计划中,以保证主题教育课的有序推进。
2.课前的交流与培训
课前与申报公开课的教师进行相应的交流,并进行相关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并且这些内容在具体的实践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效果良好。
(1)注意主题的积极性与正能量
主题教育课,顾名思义应当有一个主题,不管这个主题会引起学生怎样的理解,但最终呈献给学生的应当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主题,即使学生有不同的看法,教师也应当将其引到正面上来。对于以友善价值观为主题的课更应当如此。例如,上海市实验西校八(4)班田立群老师执教的《与友善同行,绽放青春色彩》一课,让学生明白在运动会的方阵表演中,不仅要有永不言败的进取精神、服从裁判的规则意识、承认结果的坦荡胸怀,还要有尊重对手的公平观念、为班级争光的进取观念、“人心齐,泰山移”的团队观念、以及随时接受新挑战的打拼意识。
这堂主题教育课充满着正能量,学生在课后一定会有更深入的思考与理解,这样的主题教育课才有意义。
(2)注意内容的校本化与生活化
主题教育课的选题要关注校本化,不断增强其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强调校本化,就是要使之适合本校本班的学生特点和发展需求。为加强友善价值观教育,班主任要发挥自己的理论优势,要依据学校、年级的德育目标形成主题系列化,要依据班级学生的特点及成长需求关注主题校本化,选择的教育主题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时代发展的要求。上海市莘光学校七(3)班黄世言老师执教的《橘瓣的四道风味——促进互帮互助品质养成》一课,让学生从班级开始,友善同学,互帮互助,然后引导学生去关爱身边最熟悉,但又最容易被他们忽略的亲人,让学生学会去善待周围的人,从而培育他们的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
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生活,而且由课内到课外多个层面构成,进而形成了一个系列。
(3)注意方法的时代性与便捷性
我们的主题教育课,在注意内容选择的同时,还利用了网络视频资源。如上海市罗阳中学八(2)班舒鑫龙老师执教的《友善待人,快乐成长》,就是通过视频“‘善行无迹’系列公益广告之《一盏灯》——留一盏灯温暖他人”来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让孩子不仅内化到心灵深处,更重要的是在行为上发生改变并自觉践行。闵行二中高二(5)班张亮老师执教的《善待他人,照亮自我》主题教育课,在课前以学校“互动家园”“知识管理平台”为开展教育的媒介,鼓励学生搜索关于友善的古今中外小故事,并做成词条上传到平台上,形成德育教育资源,形象可感,生动活泼,更易于学生接受。
网络视频资源,形象直观,远胜说教。利用网络,既打破了时空限制,避免了面对面交流时的顾忌,又符合学生的认知方式、趣味选择和价值追求。主动借助网络平台,更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国家意志转变为学生的个体精神追求,从而外化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行为。
3.课后的总结与推广
主题教育课之后,除了当堂组织评课之外,在区级层面,还利用闵行区教师专业发展数字化支持系统——研训活动——区骨干班主任培训班网络平台,要求听课教师上传自己的评课文章,交流自己的评课心得。比如,对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二中学王德权老师的《镜头下的“友善”》一课,李董丹老师评价说:聚光镜——小矛盾,大烦恼;反光镜——寻找身边的不友善;放大镜——学说友善的话,学做友善的小事;顯微镜——友善,是因为拥有友善的心;望远镜——友善,成就辽远的人生;三棱镜——友善,让生活充满七彩阳光。王德权老师整堂课始终围绕着友善的主题,从身边的友善行为说起,说到社会上的友善、历史上的友善,既展现了友善的历史价值,更呈现了友善的现实意义,完全紧扣主题对学生开展教育。
在这样的平台评课,既起到了总结交流的作用,又起到了推广宣传的作用,为构建区域主题教育体系做了应有的贡献。
如何在主题教育课中强化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我们通过友善主题教育课的开设,在区级层面做了相关的探讨,也获得了一些有益的资料和经验。但其中存在的不足还有待反思与改正,也希望专家提出中肯的意见与建议。
一、强化友善价值观教育实施的课堂主渠道
主题教育虽然可以在社会、家庭、校园里开展,但其主渠道还应当是课堂,因而如何强化课堂主渠道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且迫切了。为此,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构建友善价值观教育体系
在友善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们采取了“集中培训、分解内容、整体架构”的方式,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形式,构建友善价值观教育体系。如初中侧重在对人尊重,文明礼貌;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会宽容,与人和谐相处;换位思考,会反省自身不足等方面的教育。高中侧重在对人尊重,文明礼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人关心,真诚善良;增强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在集体的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等方面的教育。
2.严循主题教育流程的安排
制定区级公开课申报方案、校级选送主题教育课方案,并在区域层面开展说课、上课、评课“三课联评”的竞赛活动。说课活动要求班主任不但要上出真正的好课,而且能说出设计的理论依据,并在课后进行理性的思考。课堂教学评价时,执教者应围绕主题,从目标设定、过程推进、教育效果等方面进行,听课者进行评课,提出意见或建议。要求执教者进行课后反思,对课中的问题进行重构。
3.测量主题教育课的推广价值
利用闵行区教师专业发展数字化支持系统——云录播——公开课平台,进行主题教育课教学课堂评价。我们既可以在云录播平台上进行观课,又可以进行主题教育课的研究与评价。主题教育课教研活动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在实现教研活动成果积累、转化的同时,也实现了教研活动在时间、空间上的突破。这么做,强化了主题教育课的课堂实施主渠道作用,同时主题教育课的推广也有效地配合了友善价值观教育体系的构建。
二、友善价值观主题教育课的实践推进介绍
友善价值观主题教育课的开展,为区域主题教育体系的构建和课堂主题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下面对此做详细分析。
1.主题的确立与推进
区域层面将友善价值观作为教育课的主题,面向全区征集主题教育课。然后,按照区级出公开课申报通知——基层学校班主任申报、政教处推荐——区德育专家评审——区教育学院德研部审批的流程,在众多申报主题课的教师中选取上课的老师后,将其安排到本学期全区的德育工作计划中,以保证主题教育课的有序推进。
2.课前的交流与培训
课前与申报公开课的教师进行相应的交流,并进行相关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并且这些内容在具体的实践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效果良好。
(1)注意主题的积极性与正能量
主题教育课,顾名思义应当有一个主题,不管这个主题会引起学生怎样的理解,但最终呈献给学生的应当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主题,即使学生有不同的看法,教师也应当将其引到正面上来。对于以友善价值观为主题的课更应当如此。例如,上海市实验西校八(4)班田立群老师执教的《与友善同行,绽放青春色彩》一课,让学生明白在运动会的方阵表演中,不仅要有永不言败的进取精神、服从裁判的规则意识、承认结果的坦荡胸怀,还要有尊重对手的公平观念、为班级争光的进取观念、“人心齐,泰山移”的团队观念、以及随时接受新挑战的打拼意识。
这堂主题教育课充满着正能量,学生在课后一定会有更深入的思考与理解,这样的主题教育课才有意义。
(2)注意内容的校本化与生活化
主题教育课的选题要关注校本化,不断增强其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强调校本化,就是要使之适合本校本班的学生特点和发展需求。为加强友善价值观教育,班主任要发挥自己的理论优势,要依据学校、年级的德育目标形成主题系列化,要依据班级学生的特点及成长需求关注主题校本化,选择的教育主题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时代发展的要求。上海市莘光学校七(3)班黄世言老师执教的《橘瓣的四道风味——促进互帮互助品质养成》一课,让学生从班级开始,友善同学,互帮互助,然后引导学生去关爱身边最熟悉,但又最容易被他们忽略的亲人,让学生学会去善待周围的人,从而培育他们的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
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生活,而且由课内到课外多个层面构成,进而形成了一个系列。
(3)注意方法的时代性与便捷性
我们的主题教育课,在注意内容选择的同时,还利用了网络视频资源。如上海市罗阳中学八(2)班舒鑫龙老师执教的《友善待人,快乐成长》,就是通过视频“‘善行无迹’系列公益广告之《一盏灯》——留一盏灯温暖他人”来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让孩子不仅内化到心灵深处,更重要的是在行为上发生改变并自觉践行。闵行二中高二(5)班张亮老师执教的《善待他人,照亮自我》主题教育课,在课前以学校“互动家园”“知识管理平台”为开展教育的媒介,鼓励学生搜索关于友善的古今中外小故事,并做成词条上传到平台上,形成德育教育资源,形象可感,生动活泼,更易于学生接受。
网络视频资源,形象直观,远胜说教。利用网络,既打破了时空限制,避免了面对面交流时的顾忌,又符合学生的认知方式、趣味选择和价值追求。主动借助网络平台,更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国家意志转变为学生的个体精神追求,从而外化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行为。
3.课后的总结与推广
主题教育课之后,除了当堂组织评课之外,在区级层面,还利用闵行区教师专业发展数字化支持系统——研训活动——区骨干班主任培训班网络平台,要求听课教师上传自己的评课文章,交流自己的评课心得。比如,对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二中学王德权老师的《镜头下的“友善”》一课,李董丹老师评价说:聚光镜——小矛盾,大烦恼;反光镜——寻找身边的不友善;放大镜——学说友善的话,学做友善的小事;顯微镜——友善,是因为拥有友善的心;望远镜——友善,成就辽远的人生;三棱镜——友善,让生活充满七彩阳光。王德权老师整堂课始终围绕着友善的主题,从身边的友善行为说起,说到社会上的友善、历史上的友善,既展现了友善的历史价值,更呈现了友善的现实意义,完全紧扣主题对学生开展教育。
在这样的平台评课,既起到了总结交流的作用,又起到了推广宣传的作用,为构建区域主题教育体系做了应有的贡献。
如何在主题教育课中强化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我们通过友善主题教育课的开设,在区级层面做了相关的探讨,也获得了一些有益的资料和经验。但其中存在的不足还有待反思与改正,也希望专家提出中肯的意见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