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后如何对抗时代的洪流

来源 :党员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re7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出生的婴儿,到2050年才三十出头。
  我们到底该教这个婴儿什么,才能帮助他在2050年或者22世纪的世界里存活,甚至大显身手?
  他需要什么样的技能才能找到工作,了解周围的一切,走出生命的迷宫?

不是灌输信息,而是教他判断信息


  目前有太多学校的教学重点仍然是灌输信息。这在过去说得通,因为过去信息量本来就不大。比如,如果你住在1800年的某个偏僻小镇上,就很难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毕竟,那时既没有收音机、电视机,也没有报纸或公共图书馆。
  现代学校的出现,使绝大部分孩子都能学到读写技能,了解地理、历史和生物的基本知识。
  但在21世纪,我们被大量信息淹没。在这样的世界里,老师最不需要教的就是更多的信息。
  学生手上已经有太多信息,他们需要的是理解信息,判断哪些信息重要、哪些不重要,而最重要的是能够结合这点点滴滴的信息,形成一套完整的世界观。

不应该看重工作技能,而应强调通用的生活技能


  除了太强调提供信息,大多数学校也过于强调让学生学习一套既有的技能。然而,我们并不知道 2050年的世界和就业市场会是什么模样,所以,我们也不会知道人类到时需要哪些特定的技能。

  我们可能投入大量精力,教孩子如何用C 语言编程、学说中文,但到了2050年,人工智能却比人类更会写程序,谷歌翻译应用也能让只会说“你好”的外国人近乎完美地用普通话、粤语或客家话来交谈。
  那我们该教什么呢?许多教育专家认为,学校现在该教的是批判性思考、沟通、合作和创意。
  说得宽泛一点,学校不应该太看重特定的工作技能,而应强调通用的生活技能。最重要的是能够随机应变,认识新事物,在不熟悉的环境里仍然保持心态平衡。
  想跟上2050年的时代步伐,人类更需要的是一次又一次地重塑自己。
  这么做的原因在于,随着改变的步伐加速,除了经济会改变,就连“作为一个人”的意义也可能不同。
  1848年,几百万人失去了乡间农场的工作,到大城市的工厂里上班。但他们到了大城市之后,性别并不会改变,也不会忽然多个第六感。只要在某家纺织厂找到工作,就能在这个行业待上一辈子。
  但到2048年,人类可能要面临的就是迁移到网络空间、流动的性别认同,以及计算机植入装置所带来的新感官体验。
  就算他们找到一份有意义的新工作,如为3D虚拟现实游戏设计最新的流行趋势,但可能在短短十年内,不仅是这个职业,几乎所有需要类似艺术创意的工作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所以,你25岁时在交友网站上的自我介绍如果是“25岁的异性恋女生,住在伦敦,从事时尚工作”;到了35岁就可能变成“年龄调整中,非特定性别,新大脑皮层活动主要发生在‘新宇宙’虚拟世界,人生的使命是要前往其他时尚设计师未曾踏足的领域”;到了45岁,就连“约会”和“自我定义”都成了过时的概念,只要等待算法帮你找到(或创造)完美的另一半就行了。
  上面这个例子当然只是个假设。没有人真正知道未来将如何变化,而任何假设都可能与真正的未来相去甚远。

“不连续性”时代,需要不断“重塑”自己


  如果某个人向你描述21世纪中叶的世界,听起来像是一部科幻小说,那么,他很可能是错的。但如果某个人向你描述21世纪中叶的世界,听起来一点儿都没有科幻小说的意思,那他肯定是错的。
  虽然我们无法确定细节,但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一切都会改变。
  未来的重大改变,很有可能改变人生的基本架构,让“不连续性”成为最显著的特征。
  从远古时代开始,人的一生分为两个阶段: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
  你在第一阶段累积各种信息,发展各种技能,建构起自己世界观的同时,也建立了稳定的身份认同。
  就算在15岁的时候没去上学,而是在自家田地里工作,你仍然是在学习:学习怎样让水稻长得更好,怎么和大城市贪婪的米商谈判,以及怎样解决和其他稻农之间抢水抢地的问题。
  在人生的第二阶段,你依靠累积下来的技能闯荡世界,谋取生计,贡献社会。当然,就算到了50岁,你还是会在种稻、谈判、处理冲突这些事情上学到新知,但都只是对已然千锤百炼的能力作点微调而已。
  但到21世纪中叶,由于改变的速度加快、人的寿命延长,这种传统模式将无以为继。
  人一生之中的各个接缝处可能出现裂痕,不同时期的人生也不再紧紧相连。“我是谁”会变成一个比以往更加复杂的问题。
  一切都在改变,一切都如此新奇。人们都忙着自我重塑。对大多数青少年来说,这有点吓人,但也令人兴奋。
  但到50岁的时候,你不想改变了,大多数人也都放弃了征服世界的梦想。这辈子能看的、能做的、能买的,好像也就那样。这时的你更喜欢稳定。
  然而,在21世纪,“稳定”会是我们无福消受的奢侈品。如果还想死守着稳定的身份、工作或世界观,世界只会从你身边“嗖”地一声飞过,把你远远抛在后面。
  因为人类的寿命会更长,有可能你有几十年的时间,只能活得像一块无知的化石。想让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还有点儿用(不只是在经济上,更重要的是在社会上),就需要不断学习,重塑自我。而且到时候,50岁可能还算年轻。
  等到改变成为新常态,个体或人类整体过去经历的参考标准都只会慢慢降低。
  面对前所未有的局面,到底该怎么做?
  被大量信息淹没,绝无可能全部吸收和分析,该如何应对?
  如果“不确定性”已经不再是例外,而是常态,又要怎么过下去?
  想在这样的世界过得顺风顺水,需要心思非常灵活,情感极度平衡。人类将不得不一再放弃某些自己最熟悉的事物,并学会与未知和平相处。

认识你自己,不要被算法操控


  面对未来,你到底可以依赖什么呢?也许是技术?这个选项更冒险。
  技术可以带来许多帮助,但如果技术在你的生活里掌握太多权力,它就可能把你当作人质,走向它想达到的目标。
  几千年前,人类发明了农业技术,但这只让一小群精英富了起来,大多数人反而沦为奴隶。
  技术本身并不坏。如果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技术就能帮助你达成目标。但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它就很容易为你塑造目标,控制你的生活。
  特别是随着技术越来越了解人类,你可能会发现,好像是自己在为技术服务,而不是技术在为你服务。
  有没有见过街上的行人像僵尸一样游荡,脸几乎贴在手机屏幕上?你觉得是他们控制了技术,还是技术控制了他们呢?
  那么,你该依赖自己吗?
  大多数人就像《头脑特工队》里的莱莉,其实并不了解自己,打算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时,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随着生物技术和机器学习能力的不断进步,要操控人类最深层的情绪和欲望只会变得更简单,于是“跟着感觉走”就会越来越危险。
  几千年來,先知和哲人谆谆教诲,要人们认识自己。而到了21世纪,这个建议的迫切性更是前所未有,因为现在已经不是老子或苏格拉底的时代,人类已经有了强大的竞争对手。
  但是,如果你还想为自己的存在、为人生的未来保留一点控制权,就得跑得比算法快,在它了解你之前认识你自己。
  如果想跑得更快,就要轻装上阵,把过去的所有幻想都放下,它们是相当沉重的负担。
  (摘自七一客户端/《今日简史》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其他文献
在北京市密云區古北口镇的帽儿山脚下,一块白色大理石材质的“古北口长城抗战七勇士纪念碑”耸立在青山绿水间,向人们述说着87年前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战故事。  1933年3月,中日两国军队在长城内外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绞杀战,7名中国勇士为了掩护部队转移,孤军阻击日军的猖狂进攻,至死都没有退却。激战过后,帽儿山同上级失去联系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迅速占领了东北三省。1933年2月,日军又挑起热河事
2019年11月9日,德国首都柏林举行活动,纪念柏林墙倒塌30周年  30年前,柏林墙的倒塌被认为开启了一个新时代,欧洲人对未来充满希望;但30年后,当德国东西部鸿沟依旧,欧盟遭英国“退群”,民粹主义在欧洲多国兴起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明白,当年那个迅速蹿红的所谓“历史终结论”出炉后,结果远非“王子与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柏林——30年前,人们有许多理想30年后,这些理想在破灭  “我们的国土上出
摘要 2019年-2020年,在我国河南省信阳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种植紫云英的田间发现一种紫云英叶斑病。通过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得到7株真菌(菌株号为XZYB1~XZYB6、GX1),经单孢纯化、形态学观察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学分析(ITS-GAPDH-CAL),结果显示7株真菌均为黄芪匍柄霉Stemphylium astragali。依据柯赫氏法则,选取菌株XZYB1和XZYB4无伤接种紫云英离体
今年4月的一天,老五打电话给我说:“我家的狗在深山里抓了三只獾!一大两小!”  老五是我的朋友,年逾五旬,长年在四明山中劳作,身手矫健。我做野生动物摄影时曾跟着老五一起去巡山,只见几条狗前呼后拥跟着他,好不威风。“阿灰,快点!小狼,回来!”在穿过密林时,老五不时对兴奋得乱窜的狗发出约束的指令。阿灰与小狼,正是他养的两条最凶猛的狗。  4月初,老五带狗进山,跑在前面的小狼忽然狂吠起来。老五过去一看,
2016年寒假,8岁的曹胤鹏盘算着去澳大利亚看袋鼠,这是爸爸给他的承诺,但是这一切计划都被爸爸的病打断了。  2016年1月,爸爸曹磊洗完澡后突然脸色惨白,头晕。经过医生详细检查后,爸爸被确诊为白血病。医生说要想救爸爸的命,唯一的办法就是骨髓移植。  但是家里的亲戚们都不符合骨髓移植的标准,被一一排除在外。此后的时间里,爸爸一边化疗,一边寄希望于中华骨髓库和台湾骨髓库查找的配型结果,四个疗程过去了
说到央视新闻主播,一般人联想到的形象是四平八稳、一本正经……听起来跟段子手八竿子打不着。但是也有例外,比如藏匿在央视的段子手——朱广权!  押韵癖  关于押韵,大家最熟悉的就是过年这段: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宇宙不重启,我们不休息。风里雨里节日里,我们都在这里等着你。没有四季,只有两季:你看就是旺季,你换台就是淡季。  在“一带一路”的报道中也暴露了其段子手属性,比如夸留学生大卫好看:大卫有三宝
摘要 蚜虫中具有多种共生菌,使用常规PCR对它们进行检测,耗时耗力,而多重PCR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多种细菌的检测。沃尔巴克氏菌Wolbachia pipientis、杀雄菌属共生菌Arsenophonus和蚜虫U型共生菌Regiella insecticola是蚜虫中常见的3种共生菌。本研究针对沃尔巴克氏菌、杀雄菌属共生菌和蚜虫U型共生菌,分别选择以wsp基因、yaeT基因和gltA基因作为靶标,
摘要 桑树病毒病一直是影响蚕桑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其病原也尚未完全确认。本研究收集全国不同桑园、不同时间和不同品种的皱缩状和花叶状桑叶样品,分离病毒后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形态特征。结果在桑病叶中分离获得两种病毒,一种为双联体形态病毒,长(27.84±1.71)nm,宽(17.05±1.13)nm,形态特征与双生病毒属的病毒形态特征一致;另一种为球状体病毒(80~100 nm),形态特征
日前,中国科协公布了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入选论文名单,《植物保护》刊出的“雾滴大小和覆盖密度与农药防治效果的关系”成为入选的95篇优秀论文之一,也是农业学科入选的10篇论文之一,该论文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袁会珠、王国宾撰写,原刊登于《植物保护》2015年第6期,为我刊特约稿件。  农药的使用是防治病虫草害的重要手段之一,科学、合理、有效地使用农药,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同
摘要 从胡杨生存的干旱强光照逆境中获得新的细菌资源,从中筛选新的可抑制瓜列当种子萌发的生防菌。采用3种分离培养基,以稀释涂布法对塔里木河流域3处胡杨根系样品进行可培养细菌分离,通过分析分离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确定其种属分类。采用皿内培养法测定其对瓜列当种子萌发的抑制活性,利用盆栽试验检测分离菌株M2-3对瓜列当寄生的防治效果。结果分离获得98株细菌,分属于28个属,马赛菌属Massi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