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视野中的“圆明园浩劫”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r1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把一座壮丽绝伦的世界“万园之园”焚掠为一片焦土瓦砾。惨剧发生的第3天,大洋彼岸的《纽约时报》便于显著位置刊出消息,向全世界披露了这场在东方上演的文明浩劫。
  《纽约时报》的报道标题颇为鲜明:《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圆明园惨遭洗劫》。它以一位“英军随营记者”的亲历目击,把读者带到了事件的现场——
  6日一大早,英法联军的骑兵队连同炮兵按照计划,开始向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海淀境内的圆明园进发。“法国人要求英军绕到园后去切断鞑靼人(清军)的退路,而他们自己则从正面进攻皇家花园。”其时,占地5200余亩的偌大圆明园,仅有区区300名左右的太监在卫护,约20人有武器,“皇家园林方面只进行了微弱的抵抗,2名太监被杀,法军有2名军官受伤。”随后,法国人即长驱直入,占领了圆明园。
  从兽性十足的西方强盗侵凌园区的最初那一刻起,“发生在那里的景象就是任何笔杆子都无法恰当描述的,一切不分青红皂白的抢掠都被认可”:“贵宾接待厅、国宾客房和私人卧室招待室、女人化妆室以及庄园的每个房间全被洗劫一空。”“清国制或外国制的艺术品有的被带走,有的体积太大无法搬动就把它们砸毁;还有装饰用的墙格、屏风、瓷器、钟表、窗帘和家具,没有哪件东西能逃过劫难。”“数不清的衣橱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服装、外套,每件都用华贵的丝绸和金线刺绣着大清皇室特有的龙图案,另外还有统靴、头饰、扇子等等;储藏室堆满了成匹成匹的上等丝绸,一捆一捆地摆放着,这种丝绸在广州光买一匹就要花20到30美元,粗略估算,总数肯定有七八万匹之多……”而所有这些,现在“都被扔在地上随意践踏,以至于地板上厚厚地铺满了一层”。
  法国大兵们每个皆“尽其所能拿走了所看中的东西”。“那些丝绸装了很多车。捆绑这些车辆用的不是绳子而是丝绸”。整个法军营地,“全被抢劫来的丝绸堆满了,人人用它来做营帐、床铺、被单等。”许多官兵在捞了个腰囊累累之后,又逞癫撒野,“提着棍子到各房间去搜寻,打碎了剩下的每样东西——镜子、屏风、面板……被毁坏的财产总价值估计能达到联军要求赔偿金额(英法联军借口清军虐杀俘虏,胁迫清政府赔偿抚恤银50万两)的大部分(又岂止此数)”。
  英国人则是在7日上午晚些时候踏进圆明园的。“他们发现法国人已经舒适地扎下了营帐,并且将那里3/4以上最贵重的物品掠走或毁坏了”。即使如此,英国佬们仍然惊异地慨叹,“怎样形容都无法道出这所宫廷花园的辉煌、绚丽和壮美,里面的华贵令所有人感到羡慕”。“每个房间与客厅都布置得非常漂亮,成卷的丝绸、缎子和织纱都有着极好的做工”,而那些“贵妇人用的装饰带和薄头巾此刻正穿戴在法国士兵的身上头上”。眼馋得眸子喷火的英国人立即也投入了发疯似的抢劫之中。他们搜掠的“物品数量之多,几乎让自己都不知道到底该把哪些东西带走。其中丝绸的数量可以通过下面人们想到的装运方法略见一斑,那就是,(所劫掠的)皇家使用过的银钵、瓷瓶、罐壶等都用最昂贵的丝绸来包裹”。
  英军总司令下了一道命令,要求官兵们“把抢来的所有物品上交,公开拍卖”,每个人都可以依照自己愿意出的价钱占有他们已经占有的东西。“许多精美的古董和纪念品,就这样按着一种纯象征性的价格合法地(!)归个人所有了。全部拍卖额不过22000美元,而这批财富的(实际)价值不可计量”。拍卖得到的钱,名义上“归部队所有”,真正却是“作为奖金当场分发了”。
  焚烧圆明园的罪恶之火10月6日下午已经在部分园区断续燃起。18日,英使额尔金与英军头目指令3500余众再度纵火。大火殃及玉泉、万寿、香山等处的皇家建筑,“烟焰弥天,红光半壁”,整整持续了5天5夜。最终使一座集中华民族无数能工巧匠150余年心血与智慧的“崇构杰制”,“永远不复能触到人类眼帘了”。英法强盗对圆明园这般丧心病狂的彻底破坏,据说“是为了要给他们的同胞——也就是被(清军)释放的战俘报仇,因为这些战俘受到了对方残暴的对待”。
  事实上,《纽约时报》当时在它的另一则消息《清国接受和议,英法战俘曾受虐》中透露,所谓“战俘受到清国虐待”云云,系指“死亡19人”。那末,“清国”方面又是怎样的一个“遭遇”呢?据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庚申(即公元1860年)夷氛纪略》一书揭述:彼际,“夷众自天津出发,窃伺帝乡,迢迢三百里,路过数百村镇,无小无大,尽遭掳掠。杨村、蔡村、安平、河西务最为富庶,皆荡然无存。马头一庄,千数百家,毁为平地”。“贼入张家湾,挟愤焚杀淫掠,倍极惨酷。妇女闻警自尽者二千数百人”。“(京畿)所有安定、德胜、西直、阜成四门外各村墅,尽遭蹂躏”。“诸夷性皆贪而极淫,所到之地,首携银钱衣物,次及牲畜,见妇女,未有不淫”。英法强盗在中国土地上的这种种凶残暴戾、荼毒无辜的恶行,无疑灭绝了人性,丧尽天良!中国军民奋起抗暴,痛惩寇仇,完全是正义的自卫之举。
  然而对此,即使是标榜“新闻客观”的《纽约时报》,显然也因为囿于西方“文明人”的所谓“矜持”,不惟缄默其口而只字未提,相反,倒是在自己的报道中传达了侵略者这样的叫嚣:“(焚掠圆明园)只不过是对大清国皇帝桀骜不恭以及清国人对待战俘方式的一个小小惩罚。”这是一副何等骄横张狂、厚颜无耻的强盗嘴脸!
  翌年3月6日,《纽约时报》又对圆明园事件做了“跟踪报道”:《香港卖奇珍,北京战利品令人眩目》。该电讯称,(这段时间,)“香港(此时已为英国强占)天天转运着英法两国的部队。这些从北京回来的部队, 尤其是法国远征军,无不满载着抢劫到的赃物返回欧洲。来自北京皇宫的赃物,在这儿卖得可不便宜”。一串连缀着140颗珍珠的项链,被一个法国军官炒卖到了2000英磅,他手里“还有一些明显属于大清皇帝本人所有的珍贵宝石”。另一名法国大兵“搞到”了85只西式钟表,“它们都有世界上最奇特的造型和最精细的做工,外壳多用珍珠和钻石镶嵌而成,很多是瑞士制造的,也有伦敦造的,都非常值钱”。在香港市场上,还有“直接从清国皇家仓库内掠夺”的“白貂皮与黑貂皮大衣,以及用黄金镶边的长袍”。这类东西铺天盖地,就连见多识广的《纽约时报》记者都为之瞠目结舌:“即使把它们装饰在纽约全城妇女美丽的肩膀上,也用不完!”他断言,“毫无疑问,这些‘战利品’中的大部分都将流向欧洲和美国,仅香港一地就为购买这些罕见的奢侈品耗费了至少100万美元”。
  ……
  创刊于19世纪中叶的《纽约时报》,作为一张历经百年沧桑、至今犹雄踞西方主流媒体领袖地位的报纸,从1853年以来始终没有停止过对华报道。它以一种独特的“美国视角”,观察着发生在世界东方这片广袤大地上的风卷云涌。这一“视角”当然免不了固执、偏见甚至敌意。但在其早期,这张北美新大陆的年轻报纸,尚无多少老牌帝国主义的狡狯与奸险。因之,它当初对于中国“圆明园浩劫”的报道,也就格外地值得后人注意。那些几近质证的文字,不啻是将侵略者再一次牢牢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其他文献
近年来,土建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它为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在高层建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高层建筑中土建施工技术的应用是保证建筑
建筑工程从准备施工到施工完毕的整个过程都是跟最终的经济效益挂钩的,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进行跟踪,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经济效益。一个建筑工程的工期长短也是影响工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期刊
民以食为天,粮食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rn从2003年成立之初,中裕公司始终坚持“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走“全产业链”之路.经
期刊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招标采购已成为我国一种基本采购方式,招标投标市场不断扩大,国内每年采购金额多达10万亿元。对于维护市场秩序、控制工程投资、提高工程质量、预防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