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仕花 守岛33年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ten342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继才拿出手机为妻子王仕花拍照

开山岛


  天气好的话,在12海里外的渔港码头就能看到开山岛如巨石一般沉默地立在黄海中。在江苏连云港燕尾港镇人的口中,它是一座“水牢”,岛上曾经没有任何植物,不到两个足球场大小的岛屿满是光秃秃的石块。
  这里离公海近,战略位置重要。1939年,日军曾以此为跳板攻占连云港灌河南岸。新中国成立后,开山岛由济南军区的一个连队驻守,到了上世纪80年代“百万大裁军”时,开山岛海防部队撤防并改为民兵哨所。十多位民兵曾在此驻守,只是岛上无水无电,老鼠横行,潮湿又孤寂,他们最长不过13天都下了岛。
  至今为止,王仕花在那上面待了33年,她的丈夫王继才——至去年7月去世前——在岛上待了32年。
  我随王仕花一起去开山岛的那天,还有两拨人去岛上参观。因为王仕花夫妇的守岛事迹,如今开山岛已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七八十人坐着一艘大船往开山岛上去,船行过防波堤之后,浪变得很大,一个一个都打到甲板上来,甲板上已经不能站人了,船晃得厉害。她走路有些跛,因为股骨头坏死的原因,医生说她的左脚不能受力,系鞋带的时候也弯不下身。王仕花长得个子小小,在人群当中似乎显得更小了。
  那天在岛上参观只花了一个小时多一些的时间,王仕花领着人们沿着巡岛路线走了一遍,从礼堂边的石阶向上,穿过拱门到后山操场,升了旗,又往下绕回到礼堂。这一趟总共只需要20到30分钟,守岛的时候她和王继才每天都会走两趟。
  日近正午,9月份岛上阳光猛烈,礼堂边的营房有一间是王仕花夫妇的宿舍,里边还是泛着潮气。旁边礼堂的大屏幕上正在播放一则曾在一年前播出的短片《軍事纪实 孤岛夫妻哨》,那时候王继才未离世。王仕花坐在第一排,哭得说不出话。很快码头上的船汽笛响了,我们必须返航,这里每天有五个小时的涨潮、六个小时的退潮,船需要按着潮水的规律上岛离岛。离中秋节还有三天,不会再有船到岛上来了。王仕花再三表示对所有到岛上来的人的感谢后,人们纷纷起身,她忽然站得笔直,行了一个军礼,立在一群背影后面。
  船离开后,岛上又会恢复安静,和过去33年里的大部分时间一样,潮打岸头等着天明。
  王仕花也回到了搬迁后的新小区里。2017年燕尾港镇整体搬迁,刚搬来时她总是走错,小区的房子长得都一样,到了晚上只有零星的灯火,有几幢房子索性一户人家也没有。
  晚上她忽然想起忘记从岛上带一面用旧的国旗回来,过几天她要去参加一个活动,打算带去的。
  “今天去人又多,一下没想起来。你看我只有在岛上心里面才踏实,家虽然整体都搬过来了,但是心里面还觉得岛才是我真正的家。”比起待在岸上,王仕花宁愿回到岛上去,“我们结婚35年,在开山岛32年。你说我的家在哪?”

夫妻哨


  1986年7月,没有民兵愿意长时间驻守开山岛,灌云县武装部政委找到了民兵营长王继才。但王仕花并不知道王继才去驻守开山岛的事,那时候她是一个小学教师,他们有一个两岁的女儿,她“就想做一个好妻子,做一个好母亲,做一位好老师,那时间教书,整天和孩子们在一起,王老师长王老师短”。分田到户还没多久,王继才平时在家种地,有时候出去开会。
  在丈夫消失的一周里,没有人告诉她确切的去向,“无论如何总得有个去向吧。”最后终于从婆婆的口中得知,她于是拜托政委带她上岛看一眼。在此之前她从来没有听闻开山岛,也没有出过海,从他们居住的鲁河乡到燕尾港镇有两三个小时的车程。
  王继才上岛后第48天的清晨,她满肚子怨气又忧心忡忡地坐上船。海上大雾,她趴在船头到处看,“看不到也望不到,心里面那种着急就恨不得一下子看到岛。”船行一个半小时,雾气中出现了岛屿,她看到王继才一个人坐在码头上发呆,胡子拉碴,怒气一下子跑到哪里去也不知道,只想哭。
  王继才拉她上岛,到住处转了一圈,地上满是酒瓶、筷子和脏衣服。临走前王仕花拽王继才,央他下岛:“我们也不比别人差,人家不守,为什么我们要守?”王继才没走,“他说你回去吧,你还教你的书,把女儿带好,家里也有老人要照顾。他脾气犟。”
  妻子离开后,王继才在岛上大哭一场。
  在生前录制的一段视频中,王继才描述过当时刚上岛的感受:“当时到这里怕,一上来怕,弄得大脑神经紧张,汗毛一炸一炸,很怕就是门一有动静啊,一有响啊,很怕有什么东西。”
  王仕花还是不放心,回去后每天想着王继才在岛上的样子,“在我脑子里面转,根本教不好书。人在教室,心就在那边了,说不辞去工作吧,又舍不得他,看到他那个样子像野人一样。”她还是决定辞职,带着女儿和王继才一起守岛。但婆婆担心孩子安全,最终王仕花只能自己上岛。
开山岛 图/本刊记者 孟依依

  最开始她总是想女儿想得哭,脸上蜕皮、皲裂,不得不喝雨水,然后拉肚子。去年开始上岛驻守的马洪波跟我讲,一年不到的时间,他已经染上了风湿病,一变天膝盖就开始疼。
  王仕花年轻时对未来生活的想象被全部打破,时常陷入矛盾中。
  他们的第二个孩子王志国出生在岛上,当时台风已经登陆小岛,海上的天气连登陆艇也无法出港,王仕花疼得在王继才身上捶,“真是恨他。”王继才连夜用手摇步话机打电话到岸上求助,拿自己的衣服当纱布,煮烫了剪刀剪断脐带接生孩子。所幸母子平安,五天后岳母上岛把他责怪一通。   王继才是个内向的人,不善言辞,即使是后来面对三个孩子,他大多时候也是一个严父的形象。
  “但是我爱他啊,因为爱他。”王仕花说,“一开始上岛的时候没有想那么多,有人说你怕不怕?我说不怕,他经常要下来开会嘛,有事嘛,我就一个人在上面,那是我的家。他守着岛守着国,我就是守着他,守着一个家。后来才慢慢地明白,守岛是有责任的,他不付出我不付出,就没人付出了。”

“王开山”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沿海地区走私偷渡频繁,开山岛被不少“蛇头”看中,想把它当作中转站,于是想方设法笼络王继才。其中一位在一个白天敲开他们的宿舍门,拿了10万元现金放在王继才面前,希望他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王继才拒绝,对方把他拖到码头上毒打,拿孩子威胁他们,还有一次,他们放火烧了宿舍的行囊被褥和守岛日志。“真的非常害怕,三个小孩就在家里面住了一间房,后来我回来跟小孩说,不要理陌生人,门挡起来,谁敲门也不要开。”
  在守岛的33年里,他们先后向上级报告九次违法犯罪事件,并成功协助破案六次。
  岛上不是每天都有和歹徒搏斗的凶险故事,更多的只是冗长的日常。
  除去被大火烧毁和捐赠给博物馆的,王仕花仍保留着四本巡岛日志,在那四本日志中,其实大部分写的内容所差无几:“今天早晨我们俩在门前升国旗,查一查岛的周围和海面,没有什么异常情况。岛上的自动风力测风仪、测量仪都很正常,晚上岛上的大转灯和岛前面的航标灯都很正常。”
  上岛第一年的10月1日,王继才和王仕花决定在小岛上升旗,最初的升旗仪式是爬到小岛最东边的瞭望台上去,将国旗套上竹竿,再把竹竿插在一块岩石凹槽里,一人手扶旗杆,一人敬礼。“只有国旗在风中飘扬,小岛才有点颜色。我们守住的一切才有了意义。”只要起得来他们就去升旗,只要是晴天他们就能看到太阳从海平面升起来,他们甚至因此为孙子取名“向阳”。
  除了每天例行的巡岛、升旗、写日志和护航标,他们剩余的时间就是用来应付腿上铜钱般大小的白斑的痒、膝盖的疼痛以及孤独。
  有时候他们种树。如今开山岛上长着百余棵树,立在巡逻的路旁,无花果、桃子、葡萄每年都会结。礼堂边上的苦楝树是第一棵存活的树,那是王继才和王仕花到岛上的第三年,在此之前,第一年种的一百多棵白杨、第二年种的五十多棵槐树无一存活。
  “(刚到岛上的时候)虽然一棵树也没有,没电没水,老王说我们等多少年以后,我和你两个人,把小岛建设成一个绿色的小岛。”他们趁着每次搭渔船回岸上的时机运些泥土回来,在石缝间凿坑、浇水、除草。
  北京奥运会召开那天,王继才和王仕花拿着收音机听,收音机里热闹嘈杂,他们就在一棵无花果树上刻下一行字:热烈庆祝北京奥运会胜利开幕。
2008年,开山岛上还没有电,王继才王仕花夫妇只能听收音机了解岛外的信息
守岛日志 图/本刊记者 孟依依
刻着字的苦楝树 图/本刊记者 孟依依

  有时候他们照顾牲畜。他们带上来几只山羊,“小山羊经常会站在陡的地方,越陡越肯去,那边风大。有一次刮台风,把小羊都吹到海里去了,没办法了,吹海里就没办法了,后来就再也没有养过羊。”现在开山岛上有三只小狗,最年长的是12岁的毛毛,常常在船靠岸的時候对着上岸的人吠,像岛上的主人,天一热它就下海洗澡。
  有时候海上起大雾,没有雷达的渔船容易撞到岛,王继才就拿个铝制饭盆一天到晚站在码头上敲。王仕花做了饭拿到码头去,趁雾里没有马达声的时候吃几口。
  有时候他们给栏杆涂上防锈漆,有时候修葺码头,“没事也找点事做。”

“王仕花哎,没事的”


  很长时间里,王仕花夫妇和岸上的联系都只能借助写纸条。
  纸条上有好消息,但更多是坏消息——“爸爸妈妈说你们心里面就只有岛,我们要被大火烧死了,你们都不知道。”家人点蚊香烧到了被子,家里失火了。
  他们的大女儿王苏,34岁,中秋节的那几天一直在忙着配合电视台拍短片、上班,在码头的工作夜班接着白班,好几天没睡好觉。王苏13岁上完小学后便没有再读书,帮着岛上的父母照顾岸上的家里。父母打捞海蛎摸些螃蟹托渔民带到岸上给她,她卖了换粮食,再托渔民运到岛上。那时候王苏常常背着袋子,前面是煤球后面是米,为了不错过渔船的出发时间,她就提前一个小时坐在码头上等。
  她有过反对,有过和父母的冷战,在最初知道自己不能再上学的时候想,为什么自己生在这样的家庭,为什么老大就不上学,为什么老大就该吃苦。
  王继才曾答应要让女儿风光出嫁,但因为守岛还是错过了女儿的婚礼。那天王仕花看着王苏,对她说,你是他(王继才)的命。“我们在岛上什么事情都是指望女儿,我说我们俩父母都是疼你的,但是他也是一个兵,他责任心比较强,守岛比他的命还重要。后来女儿就站在家门口,朝着岛的方向,看了一遍又一遍。”
  和许多父辈与子辈一样,他们花了很久互相理解、宽容,然后认出了命运的面貌。
  或许出于对太多人的愧疚,或许出于对责任和信任的重视,王继才和王仕花身上有一种隐忍。   为解决岛上的用水问题,上级曾派登陆艇给岛上送水,但王继才得知送一次水的成本高达5000元,又决定用岛上的水池接雨水,他们在池里放了几条泥鳅让水干净些。
王继才雕像 图/本刊记者 孟依依

  路过的人把王继才称为“岛主”,在开山岛上他们救起过不少人,船只倾覆的渔民给他们留下地址,来拣虾皮时得了肠穿孔的姑娘在20年后又找到他们,答谢救命之情,留下了电话。但王继才和王仕花也不会去主动联系,大多数时候他们的回应都是“应该的,这是做很普通很普通的事”。
  有一次他们巡逻到后山,台风来临,王继才打算去查看一下岛上的仪器,怕仪器被风刮跑,“然后他说王仕花你站那边,我去看看那仪器”,一个浪打来把他卷下去冲到海里了,王仕花站在岸边,“我心里面特别的无助,因为岛上就我们两个人,他突然又掉海里,特别特别孤独。后来我就站那里哭。”
  又一个大浪打过来,卷着王继才往岸上拍,王仕花拼命跑过去拉扯着他,好不容易拖上来,两只手都被砾石扎破了,“上来之后,我说王继才你要今天上不来,我该怎么办?”
  王继才后来说,王仕花哎,没事的,你看我现在不是好好坐在这吗?我命大,没事。
  到了前几年开山岛修码头,要从登陆艇码头扛沙子,那天正好沙没了,王继才打算落潮的时候去扛一点,在往上爬的时候,踩在苔藓上脚底一滑,整个人摔下去,“膀子都跌断了”。
  “他一声都不吭,我帮他托着手,我问他疼吗,他说不疼的。我看到他膀子都不能动了。”王仕花立马跑回去拿衣服在码头上挥,挥了五天才有渔船来,把他带下岛看病。但因为错过治疗时间,去年王继才离世时,他的手臂依旧无法正常伸直。
  王继才身体不好,两只手掌都积累了一层厚茧,又常常裂开,腿上长满了白斑,心脏有时候会骤停,王仕花劝他下岛去看病,他也不去,觉得以前没有好好照顾孩子,老来也不想给他们造成负担。

以后我在岛上守


  现代文明离开山岛太远了,2008年,开山岛有了第一台小型发电机,王仕花和王继才看到了人生中第一个电视节目。
  但发电机不到半年就坏了,冒出一股塑料燃烧的味道来,他们便决定不再用电,继续回到点煤油灯的生活。白天天气好,他们就在后山的空地上画棋盘,拿石子作棋子,坐在地上下棋。晚上睡不着,就点上煤油灯两人玩纸牌。
  最能够感知外界变化的是那面国旗,32年来他们买了近200面国旗,价格从原来的几块钱上涨了十几块,但他们每年的工资还是3700块钱。
  有人问为什么,也有人说他们傻,“他说,你们有你们的活法,我有我的活法,各人的活法不一樣,追求不一样。”
  1978年,王继才高中毕业以后一心想去当兵,他的父亲和舅舅都打过仗,舅舅去世时,弹片仍残留在身体里。他想做一名真正的军人。但他父亲生了一场大病,家里没有工分就没饭吃,后来他便没去当兵。后来儿子王志国当兵,“圆了老王的一个梦”。
不管刮风下雨,王继才和王仕花夫妇都坚持巡岛

  2019年6月18日,离网型海岛智能微电网在岛上建成投运,光伏板从20块扩展到327块,日产10吨的海水淡化系统、功率30千瓦的风力发电机组开始运转,岛上有了水有了电,能吹上空调、看上电视。
  三年前,王继才和王仕花每年的补助多了两万元,境况看起来终于好转,但是王继才走了,在2018年一次执勤过程中突发意外,经抢救无效死亡,年仅58岁。
  这之后,王仕花向上级申请继续守岛。一年多过去了,王仕花还是不断提起丈夫和岛上的生活,提起来就忍不住哭。
  “这么多年在岛上,从来没听他说过我爱你,从来没说过。但在岛上修修补补,那些沙、水泥,都是放在他的肩上,他担得多,我就担一点点。他说我人小,不用我花那么大的力。栽小树的时候挑水也都是他来做,他不让我做多少。从做事方面都让你感觉到他是爱你的。”
  “他走了之后,我只有到岛上,心里面才踏实,和民兵升旗,然后就除除草,到岛上觉得他就在我身边没走。”
  “老王说,每天升国旗,是新的一天开始。我们每天做重复的事,每天升旗巡逻、写日志、护航标,每天都反反复复地做那些事。”
  搬迁后那个新房子太陌生了,客厅里空空荡荡,几乎看不出生活的痕迹,餐厅的桌上摆着一些药,治疗股骨头的、止疼的。止疼药按剂量每天只能吃一颗,但疼的时候王仕花只好吃三颗。医生的建议是做手术,王仕花一直拒绝,她担心手术之后上不了岛,爬不了山。
  “我夜里面做梦,从来没梦到过他走了,还是我们俩在岛上。有时候他叫我说王仕花哎,我们升旗了,起来升旗。有时候听他叫我浇水。我离不开那个岛,出去宣讲,宣讲一结束了,我就想上岛。你看我一个人住在家,经常连夜睡不着。”2019年3月31日,王继才的铜像运送至开山岛,树立在后山升旗的操场上,灯塔旁。“那天,他铜像弄到岛上以后,我说老王,你最不放心的岛,你又回来了。我说以后我在就在岛上守,你就来陪我。”
其他文献
去圣克拉拉之前,我就知道這是一座酷炫的城市。这个信息的来源是特立尼达的民宿老板。在听说我要去这座古巴中部城市后,他就连说了五个“cool”。二十多年前他在圣克拉拉读大学,文身、留长发,成了古巴警察眼中的“叛逆分子”。他说圣克拉拉是他最喜欢的城市,因为那里气质先锋、允许特立独行。  我是在下午5点到达的。一下汽车,热浪就汹涌地包围了过来。我把行李搬到预订的民宿,又等沸腾的暑热逐渐散去后才出门散步。此
“西西或谐或庄的诗歌,道出了香港这个城市及其居民的品格”  刚刚过去的第六届纽曼华语文学奖,花落香港女作家、诗人西西。  “西西或谐或庄的诗歌,道出了香港这个城市及其居民的品格。她的诗歌也证明了一个城市的故事不必是宏大的叙述,而可以是表面琐碎的絮语、寓言或者童话。西西的诗歌阴柔,纤细,机智,敏锐,动人心弦,无可辩驳地宣示着香港诗歌的存在感”,提名词这样形容西西,回想起来,她从1974年起连载小说《
“MVP!”响亮口号再度被20米外一個相似身影引发,酷暑中的首都国际机场出口,穿着黄蓝、白蓝色11号队服的球迷沿隔栏叠了好几层。数不清第几次了,尖叫声中登场的仍是一张陌生面孔。  相似场景几天后在广州上演,几千名球迷把广州体院的场馆变成蓝白黄三色的勇士队海洋。紧凑的“MVP”口号响荡在会场。战鼓般迎候着这位篮球运动员的凯旋。  在6月上旬结束的NBA季后赛中,28岁的克莱·汤普森拿到了他职业生涯的
最初是被一部叫《乘列车前行》的电影撩起了去九州坐小火车的心思。远离人烟,意气风发穿行在油菜花田里的亮黄色列车似乎和我们通勤时乘坐的电车有点不同。大概前者有的是旅行情怀,后者不过是运输上班族的沉闷工具罢了。  城市中的电车往往是功能性的,我们与它建立的感情具象而日常,是生活的一部分。幸好还有那些“秘境小火车”,穿过藏身于大山的远古小站,仿佛要驶入洪荒年代。正如那位铁道迷男主角所感叹的,“这是只有我们
布伦森的获释,让紧绷的美国和土耳其关系得以舒缓    10月12日,被土耳其监禁两年多的美国牧师安德鲁·布伦森获释,布伦森先到位于德国的美国军事基地检查身体,随后乘坐军机抵达位于美国马里兰州的安德鲁斯空军基地,并在白宫获得总统特朗普的接见。布伦森的获释,让紧绷的美国和土耳其关系得以舒缓,也让今年以来一直跌跌不休的土耳其里拉有望回稳。  现年50岁的布伦森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是一名基督教福音派牧师
如果说加利和潘基文是从做事的角度看待秘书长职位,安南则更多是从做人的角度出发    8月18日,联合国原秘书长科菲·安南在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0岁。对安南的一生,各国政要大都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担任秘书长期间的成就仅次于他的前任哈马舍尔德。安南在1997年1月到2006年12月之间担任联合国秘书长,正是在他任内,美国的单边主义发展到了顶峰,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相继爆发,可以说,至少
以知识为名,这剂肾上腺素会持续多久?  波澜不惊的直播行业终于在寒冬里迎来了新年第一股吹皱水面的“暖风”。多么熟悉的厮杀味道,这或许是这些经过近身肉搏、冲出泥沼却又在风口过去后归于平静的行业大佬们盼望已久的大战,久违的流量,久违的话题热度,在新年的前两周合力打造出一台花式狂欢。  这一切源于一个并不新颖的点子——在线答题。游戏规则很简单,相比于大众熟悉的电视类答题节目——“开心辞典”、“一站到底”
一颗定心丸  电影公司的大会议室里,演员宋洋站在房间尽头给一叠海报签名。他身子微微前倾,手腕高悬,如同握着一杆狼毫。开始采访前,助理递来一盒水果,那应该是他的晚饭,不过盒子最终没被打开。两个多小时里,宋洋几乎没怎么动弹,腰背挺直,讲话语调平稳,给人感觉也很放松。    “变稳当了”,这是旧识对宋洋的评价。前一阵,他去重庆拍戏,和十几岁上煤矿文工团艺校时的同学喝酒。同学说,以前这情景,他早就嗨起来了
安尼尔海啸灾区,毁坏的房屋附近堆着搁浅的船只丹戎莱森海滩,一名工人站在被毁的度假酒店酒吧内的壁画前Labuhan的撤离中心,一个抱着孩子的妇女潸然泪下  12月22日晚,印尼西部巽他海峡发生严重海啸。印尼国家减灾署24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海啸已造成373人死亡,摧毁了611栋房屋、69间旅馆及度假别墅、60家商铺和420艘船只,超过1.1万人流离失所。内蒙古  12月24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气
我小时候有个坏习惯,喜欢上课时在课本上涂涂画画。开始是给插图人物添个眼镜胡须之类,后来发展到在课本的空白处自由创作:飞机坦克变形金刚。一本书从头翻到尾,几乎找不到哪一页是白的。每次下了课心里就后悔,担心把课本带回去,被父母发现。为这习惯,没少挨骂。  父母骂我,是因为“上课不专心”。久而久之我得到一个自我印象:我是个“不专心”的人。“他脑子还可以,够用,学习再专心一点就更好了。”他们跟亲戚朋友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