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上的微运动对高师学生课堂注意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nieDa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江苏省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3级学前教育专业1、2、3、4班学生(120人)为研究对象,以微运动为练习手段,对实验班级(1、2班)开展为期两学期的教学实验干预,运用“d2注意力测验量表”分别测验实验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注意力水平,探究微运动对高师学生文化课课堂注意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处于同一注意力水平的实验班经过实验干预,注意力水平与对照班相比呈现显著性差异,多项指标优于对照班。结论:文化课中的微运动能有效提升高师学生的注意力水平,且过程中鼓励学生根据专业特点创编微运动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升其对运动的兴趣。
  关键词:高师学生;文化课;微运动;注意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5C-0069-06
  现代体育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体大脑额叶的发育水平与注意力密切相关,而刺激、增强额叶功能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运动。经常运动可以促进大脑发育,改善情绪状态,维护心理健康,因而动静结合,脑体交替,对于提高注意力具有显著意义。那么,可否将运动引入文化课堂,调节学生注意力水平?基于国内外文化课堂上微运动对调节学生注意力水平的相关研究经验,结合当前高师学生文化课堂注意力不太集中的现状,我们对“微运动是否可以有效提升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化课堂注意力水平”进行研究,探索微运动调节师范生课堂注意力的有效性,寻找既可提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水平,又健康有效、简单易行的课间室内运动方式,增进学生对多种运动项目和体育文化的认知,培养运动兴趣及创新能力。
   一、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任意选择同一年级两个班级为实验对象,分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实验对比研究,受试者一般情况见表1。两班学生人数和性别比例基本一致,视力良好,以前没有参加过类似测验。
  (二)研究方法与工具
   1.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微运动(Brain Breaks)、影响学生注意力的因素、体育运动对文化学习注意力影响的书籍与文献并加以归纳总结。
   (2)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21.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差异性分析。
   (3)实验法:在同一教师任教的文化课堂(《教育学》和《心理学》两门文化课,两节课连上,课间休息5分钟),对实验班课间休息间隙进行微运动干预,对照班则常规休息,通过一学年(2016年9月—2017年6月)的实验干预,研究文化课间微运动对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影响。实验前后采用d2注意力测验(美国版)测得学生的注意力水平。
   2.研究工具。
   d2注意力测验(美国版)、秒表、多媒体设备。
   二、实验过程
   (一) 确定变量和控制无关变量
   (1)自变量:实验干预项目“文化课课间的微运动”。
   (2)因变量:学生注意力水平。包括7项注意力指标:完成的字母总量(TN);总错误数量(E),包括遗漏错误(E1),指的是遗漏需要画出的字母,违规错误(E2),指的是画出错误的字母;正确总量(TN-E),指的是所有完成的字母减去错误的字母(E1 E2),测量的是完成测试的质量情况,能够测量注意力和抑制控制,以及速度和准确性的关系;集中力表现程度(CP),表示的是正确划出的d的数量减去画错的数量(E2),能反映速度的准确性的关系;波动比率(FR),指的是各行之间最大的差值,可以反映受测者在不同测试中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如时间连续性)。
   (3)无关变量及其控制:实验班、对照班学生的年龄和性别比例相当,避免不同年龄、性别带来的测试差异;文化课授课教师相同,避免不同教师授课对学生的影响。此外,据平时观察,课间休息5分钟,除上厕所时间,两班学生基本在教室静坐聊天休息,避免了对照班课间适度运动而对实验的影响。
  (二)d2施测过程
   采用团队施测,整个测验的时间大约为8 分钟。
   施测过程共4步:首先由教师给学生说明研究目的与测试内容;其次,给学生呈现测验的指导语;之后要求学生按照指导语完成练习,确保学生明确指导语和测试要求,即从第一行开始,每一行必须从左到右完成,每一行限时为20秒,20秒后必须按照老师的指令换行;最后进行正式施测。
   (三)实验具体实施
   1.实验前测:在2016年9月第一周的《教育学》和《心理学》两门课程课间休息时间,即40分钟以后(此两门课程两节课连上,中间休息5分钟,共85分钟,一周两次课),分别测得两班学生的注意力水平。
   2.實验干预:实验教师在实验班两门文化课的课间休息时间,有意识地进行了积极性的体育干预,安排大约3分钟左右的不同操化类型的微运动(先教授安排的微运动,后安排学生自主创编的微运动)。而对照班则不实施微运动,依旧按照原来的文化课计划进行课程内容教学和课间休息。实验进行一学年,实验班每周一次的两门文化课堂都会实施微运动干预。
   3.实验后测:在2017年6月第四周的两门课程大课间休息时间,再次分别测得两班学生的注意力水平。
   4. 数据分析:运用SPSS21.0软件,对前后测定的学生注意力数据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前,实验班、对照班两者之间的注意力水平无差异
  1.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注意力水平的各项指标比较。
   表2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注意力各项指标:完成的字母总量(TN)、总错误数量(E)、遗漏错误(E1)、违规错误(E2)、正确总量(TN-E)、集中力表现程度(CP)、波动比率(FR),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二者的注意力水平相当。    2.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的遗漏错误(E1)和违规错误(E2)的比较。
   表3的E1、E2数据显示,两组学生遗漏错误的比例都要远远大于违规错误的比例,且E1、E2两组之间的比例差距均不大,说明测试中的错误是遗漏错误占主导,即注意力控制和视觉扫描的准确度会在准确性中占主导地位。说明两班学生均有较高的视觉扫描准确度,能够遵守规则,态度认真,以及能够短时间内适应对d2测试的认知。
   (二)实验后,实验班注意力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对照班实验前后无显著提升
   1.实验后,实验班注意力水平的各项指标比较。
   表4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在坚持一学年的课堂微运动后,实验班完成的字母总量TN、遗漏错误E1、总错误数量E、正确总量TN-E、集中力表现程度CP、波动比率FR六项注意力指标与实验前相比都出现显著性差异(P
其他文献
计算机从诞生到现在已经走过了50多年的历程,期间硬件发展日新月异,软件开发工具层出不穷,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语言已经逐步让位于面向对的程序设计(0bject-Oriented Programm
期刊
厌倦了枯燥乏味的黑白打印文稿?让Canon PIXMA iP4200给你的幻灯片和电子表格注入绚丽的色彩吧,这不是什么漂亮的噱头,会让你的工作效率得到真正的提升。不仅如此,它还能在来访客
生态草鸡皮肤和脂肪的黄色主要来自饲料中的叶黄素,叶黄素有好几种,主要为黄色素,它们构成一组羟基类胡萝卜素.叶黄素经鸡的肠道吸收,并且沉积在皮肤和脂肪组织中.饲料中的叶
本文通过分析网络教学中监控设计的现状和问题,从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交互和学习效果几个方面对网络教学中的监控设计提出一个初步的构想,以便同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师共
近年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已广泛应用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主要用于配合讲授新课或实验示教等方面,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多媒体技术能否
数字化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已成为教育技术专业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许多开设教育技术专业的高校已经配置了单机非线性编辑系统,但因其成本较高、允许一次性参与实……
2004年4~6月,广州市郊太和某鹧鸪养殖场的种鸪陆续发病,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气喘、咳嗽、罗音和眼睛湿润、流泪、肿胀,种鸪产蛋量下降约10%,并产软壳蛋、畸形蛋、粗糙蛋.该
本文作者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验课题研究的成果,通过对基础教育网络资源建设管理流程的分析,将基础教育网络资源的建设管理划分为数据生产、数据管理和信息服务这三个关键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