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故宫文物转藏成都大慈寺始末

来源 :百姓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pqkxx035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宫文物告急,南迁西撤计划启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华北危急,北平难保。鉴于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和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紫禁城的历史教训,国民政府行政院力排众议,批准故宫博物院所存国宝南迁。当时择出精华部分59万多件,分装13427个木箱又64包,加上北平古物陈列所、颐和园、国子监的6000多箱,总共19557箱,从1933年2月5日夜开始,分5批至5月份运完。1936年12月全部转移到南京朝天宫库房。
  1937年7月29日,北平沦陷,南京岌岌可危。又计划将国宝从南京分3路西撤:北路到西安(后迁至四川峨眉),南路到长沙(后来实际到了贵州安顺),中路到汉口(后来辗转到了四川乐山)。
  最初对北路的设想,是借存于西安以西的武功农林专业学校里。由于日军轰炸,北路7287箱故宫文物,实际上由南京3列火车一直拉到宝鸡才停下,到達宝鸡的时间分别是1937年12月3日、4日、8日。至10日,暂存于关帝庙和城隍庙中。正准备挖窑洞转藏时,因潼关军事形势吃紧,国民政府行政院紧急命令立即转移汉中。于是近300辆次军用卡车,从1938年2月22日开始,分批翻越秦岭,前后46天运完。仅仅一个多月后,又命赶快转运成都,费时10个月运完。当文物全部离开汉中才12天,日军飞机投下7颗炸弹将原先存放文物的汉中文庙炸成废墟。
  从宝鸡到汉中再到成都的转运,都由故宫博物院科长那志良主其事,他在《典守故宫国宝七十年》一书中回忆:“在成都的储存地点,是由故宫博物院马衡院长亲自到成都去选定的,是东门的大慈寺……汉中到成都,是560多公里,距离不算太远。可是,途中要过几条河,河并非太宽,但一律没有桥,汽车开到渡口,需开到木船上去,然后由船夫把木船往上游拖拉一段路后,再叫它顺流而下,就水势斜行到达对岸,汽车再开上岸去。”
  在绵阳附近,一辆运文物卡车不慎从一座临时搭建的便桥上翻到了河滩。幸好,没有落到水中,所载都是图书档案类,车毁而文物无损。
  运到成都的文物,全部入存东门外的大慈寺。为此成立了故宫博物院成都办事处,那志良为办事处主任。当时文物南迁属秘密行动,故省府用密令,也不明示为故宫文物,而称作“重要器物。”
   国宝入藏成都大慈寺,规定僧人应遵守防火事项七条
  时有国军第163师师部住在大慈寺山门和天王殿等处,省府函告川康绥靖公署,让该师师部移往文殊院。
  省会警察局局长周荃叔令东城区分局办理。该分局北糠市分所主任薛邦彦巡官和行政局员葛润身,奉命前往大慈寺。没想到,大慈寺住持果澈只愿将藏经楼腾出,诉说大雄宝殿为该寺百余僧人经课之所,且为生活所系,生计艰苦,不能腾让。随后,果澈请省会警察局向省政府转递一函,强调“敝寺毫无恒产,僧众百余人,依佛事为生活,若寺中重要地点被借占,间接则断绝全寺生活”。省政府转商故宫博物院,由故宫方面一次性给予1000元生活费。
  鉴于文殊院内的四川佛教支会坚持不腾让,1939年4月26日,省政府又以秘字第4505号公函,命令省会警察局迅速前去催促,省会警察局限3日内腾让,四川佛教支会这才搬离。163师师部即由大慈寺移住之。那志良派职员吴玉璋,在大慈寺接收箱件并典守。
  那志良将大雄宝殿称作第一库,主要存放图书、档案文献和丝绸皮革衣物等。藏经楼楼下为第二库,入存瓷铜玉等重物;楼上为第三库,藏了些较轻的箱件。其他殿堂仍然照旧做佛事。
  出于安全考虑,征得住持同意,那志良会同省政府秘书处交际股实地查勘,将库房与僧人宿舍区用砖墙隔离。为了防火,1938年9月21日,又以故宫博物院公函蓉字第115号致省政府,“请转饬大慈寺僧人应遵守事项”七条:一、室内严禁吸烟;二、晚间只限用清油灯,不准使用洋油或装设电灯;三、室内不准设置火盆;四、室内不准存放一切易于引火之物;五、厨房应派人监守,晚间必须将炉火完全熄灭;六、库房附近不准焚烧任何物品;七、库房附近不准堆积干草及一切易于燃烧之物。
  故宫职员很注意与僧人搞好关系,僧人们也认真遵守防火的七条规定,双方相处得比较融洽。住持果澈宴请客人时,每每敬请那志良作陪。
  文物入存大慈寺后,由省会警察局派警士守护。约半年后,改由成都警备司令部派一名排长率两个班士兵守护,故宫方面每月补贴伙食费50元。
  存藏13个月后,从成都大慈寺移运峨眉山
  到了1939年5月中旬,那志良突然接到命令:将存在成都的文物迁运峨眉山。并且时间紧迫:限于1939年5月底前完成。马衡院长责成那志良抓紧时间全权负责办理。
  那志良估计5月底肯定运不完,他派科员牛德明先去峨眉山做准备工作,自己去了彭山县城,物色了禹王宫、万寿宫和县立初级中学,作为临时储存地,打算一部分文物直接从成都运峨眉,另一部分从5月17日开始搬到离成都很近的彭山,以符合5月底全部运出成都的命令,再转运峨眉山。实际上,存在成都的文物于1939年6月4日才全部迁离大慈寺。
  1939年6月11日,日本飞机27架轰炸成都,炸死226人,伤432人,繁华地段数十条街道被毁。就在这一天,那志良由峨眉山返成都办理善后事务,亲历了这场惨烈的无差别轰炸,他庆幸文物已经全部迁离成都。
其他文献
2016年12月12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12月14日上午,从北京到江苏南通的列车徐徐停在了站台。作为全国文明家庭代表赴京出席表彰大会的沈亚秋,从车厢走了出来,一眼就看到在站臺上的欢迎人群中,手捧鲜花的老爸莫永鉴。她一边叫“爸”,一边快步迎了上去。莫永鉴给儿媳献上鲜花,亲切地说:“在电视上看到习主席接见你们的镜头,爸真高兴!”看到父女俩如此亲昵,周围的人们都很感动。不过,这个被
期刊
钱復为钱武肃王三十六世孙,自幼受大师胡适、傅斯年等人亲炙勉励,学贯中西。他与蒋介石、蒋经国、李登辉、陈水扁等都有工作关系,马英九是他一手栽培的学生。他是台湾地区风云人物,被誉为“外交才子”,对两岸交流作过很多贡献。  温家宝曾与钱復共话钱氏家训  2009年4月18日,钱復随同台湾的代表团到海南岛参加博鳌论坛。代表团抵达后,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跟团员们会晤。温家宝见面后的第一句话就说:“钱先生是杭
期刊
关于婚姻的缔结,我国自古就有男方在婚姻约定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聘金、聘礼的习俗,这种聘金、聘礼俗称“彩礼”,具有较为浓重的风俗习惯色彩。然而,因此产生的纠纷也逐渐增多。法律上对彩礼如何认定,相关审判实例如何判定?  未领结婚证,彩礼应返还  “彩礼”的表述,并非一个规范的法律用语。新中国成立后,《婚姻法》都规定了禁止买卖婚姻和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的内容,但并未对婚约和聘礼作出规定。因此,相关彩礼纠
期刊
荷在夏天太过繁盛了,是生命的璀璨,是生如夏花的绚丽。那样的繁盛,像所有太过绚烂的生命,经不住幾场秋风秋雨的浸淫和摧折,甫一入冬,就是满池的枯叶残枝。  枯荷宜听。在冬日里,闭目凝神,听风过荷池的簌簌之声,有萧瑟意,有清冷味。在凉亭静坐,听雨打枯荷的点滴如漏,像在平顺的生活中猛打了一个激灵,让人神清气畅。  其实,世上偏爱枯荷的人本不少,他们喜欢的大概是繁华过后,池中枯荷洗尽铅华的意和境。  枯荷,
期刊
一份病理报告,就像一份“判决书”。病理诊断可以判定肿瘤的良恶性,肿瘤的原发灶在哪,肿瘤是否需要切除,切多大范围,切得干不干净,是否需要继续扩大切除等,都要靠病理医生的诊断报告来决定。恶性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该如何用药?需不需要放化疗等与预后密切相关的治疗手段,也要由病理诊断来决定。那么,为什么如此重要的病理报告,在患者看来总是来得很慢,不是“立等可取”呢?  病理诊断是在观测器官的大体(肉眼)改变
期刊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手难牵”。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30岁的截瘫小伙杨明仁身残志坚,自学技术装配电动轮椅车头在网上销售,成为“奋斗型”网红,2018年5月,千里之外的一位单亲妈妈,带着年幼的女儿从甘肃来到山东,和杨明仁组成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在当地传为佳话。  杨明仁是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安庄镇周家沟村人,现租住在莒县浮来山镇庄疃社区十里铺村。2015年9月,他在青岛打工时,意外从14米高的架子上
期刊
即使是在最喧闹的车间里,24岁的范蒙君的世界也是彻底安静的。24年来,由于先天性失聪,她从出生开始就从来没有听到过任何声音。但和其他许多女工一样,范蒙君高中毕业后,就开始在流水线上工作。这个聪明、坚强和有责任心的女孩,出来打工已6年,她在寂静中赢得了别人的尊重,收获了爱情,如今过上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范蒙君是广东清远连州人,她常常用手语告诉工友们,她的家乡是一個风景秀丽的地方,那里有一条美丽清澈
期刊
《四朝宸翰集锦》卷集是南宋诸帝所书团扇和斗方四幅,第一幅为宋高宗赵构《御笔草书七绝》;第二幅为宋孝宗赵昚《御笔楷书七绝》;第三幅为宋光宗赵惇《御笔行楷书联句》;第四幅为宋宁宗赵扩《御笔行书联句》。他们的登基故事均波澜壮阔,书写风格的选择也有着明显的政治目的,与云谲波诡的南宋政局紧密相连。  宋高宗赵构是宋徽宗的第九子,原本没有机会成为皇帝。靖康之难时,金人将包括宋徽宗、钦宗、妃嫔、皇太子、亲王、宗
期刊
说起胃镜活检病理报告单,经常见到许多患者或家属拿到后一脸茫然,看不懂。其实,一张胃镜活检病理报告单,通常包括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以此确定是自己的报告。  第二部分是病理医生,对肉眼和通过显微镜放大后,观察到的现象的客观描述。肉眼可以看到标本的颜色、数量、大小等。显微镜下需要观察的内容比较多,首先是对炎症程度的评估,通常用“+”“++”“+++”表示轻、中及重度。  另一种特别的细胞
期刊
山西朔州市应县木塔,又称应县释迦塔,位于应县县城西北角的佛宫寺院内。它建于辽代清宁二年(1056年),塔高67.31米,总重量约7400吨,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楼阁式高层建筑,也是当今世上独一无二的木结构千年木塔。明朝时,有两位皇帝分别为应县木塔题了“峻极神工”“天下奇观”两个匾额。1961年,应县木塔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改革开放以来,每年前来参观应县木塔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