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年的教育生涯中,笔者曾遇到过一类非常特别的学生:无论以哪种方式,哪种语气与他沟通,他都不理不睬;无论他是对是错,事情是否与他有关,他都不予回应,从始至终都不开口。班主任该如何跟这类“不说话”的学生“打交道”呢?
了解家庭情况,取得家长配合。出现“不说话”的情形往往和学生的家庭情况有关。“90后”“00后”的孩子家长,处于离婚率很高的时期,单亲家庭比较多。因此,班主任在接班之初,要首先深入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家庭状况。
班主任可通过电话、家访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例如,笔者班上曾有一个“不说话”的学生。笔者通过家访了解到其父母感情破裂,父亲很少回家,一回家就吵架,母亲受此影响很少关心孩子。孩子与母亲很少交流、沟通,造成性格沉默。找到了“不说话”的原因,笔者便及时与家长建立联系,时常交流孩子在家和在校的表现。家长逐渐转变态度,开始关心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令孩子变得开朗起来。
营造轻松环境,提供展示平台。班主任要注意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班级环境,减轻学生面对教师时的压力,“不开口”的学生自然会放松“警惕”,让班主任抓住时机,打开其心扉。
对于“不说话”的学生,班主任可提醒科任教师,在“不经意”中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也要发动学生伸出援助之手,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爱。一次,笔者发现班里一位“不说话”的学生非常喜欢音乐,便让他担任文娱委员。笔者的信任极大地鼓舞了他,从此,他开始积极参加学校的文娱活动。
注重言传身教,用爱慢慢滋润。“言教千句不如身教一回”,教师要从细节做起,注重言传身教,用爱滋润学生的心灵。
一次,班里一位“不说话”的学生突然胃疼,笔者便立即带他到医院看病,一直陪他打完吊针。从此,这名学生虽仍然少言寡语,但对笔者的态度明显发生了转变,他不再“酷酷地”面对笔者,常以点头甚至微笑作回应。笔者相信,他终会“开口”融入班集体。
借助同学力量,鼓励互相交流。“不说话”的学生,通常都有自己的“死党”。当出现问题而不适合立刻介入时,可以让学生变成“老师”,鼓励其他学生和其交流,让孩子们自己去“消化”问题。
一次,班里一位“不说话”的学生与生活老师发生了矛盾,不肯道歉认错。笔者了解到在此次事件中,的确是学生犯错在先,他也知道错了,但碍于面子不肯承认错误。于是,笔者让他的两个好朋友相继做他的思想工作,几个知己很快达成共识,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跟上时代步伐,不断提升自我。互联网时代的学生时尚、敏锐,有多种途径获得海量信息,有时甚至超越了老师的想象。而“不说话”的学生往往更喜欢上网,活在很自我的世界中。
因此,教师更应该及时“充电”,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脚步。班主任要多了解现在的学生在玩什么,喜欢什么,在追什么“星”等等,这样与学生交流时才会有共同话题,才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才能有助于学生开口跟老师“说话”。除了传统的看书以外,教师还可以借助QQ、微博等网络工具与同行、学者即时交流,共同商讨解决方法。
遇到“不说话”的学生,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耐心,要等待并善于抓住机会,与家长、科任教师和同学一起,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如此,教育才能取得成功。
(作者单位:广州市华师附中番禺学校
广东广州 511442)
责任编辑 毛伟娜
了解家庭情况,取得家长配合。出现“不说话”的情形往往和学生的家庭情况有关。“90后”“00后”的孩子家长,处于离婚率很高的时期,单亲家庭比较多。因此,班主任在接班之初,要首先深入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家庭状况。
班主任可通过电话、家访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例如,笔者班上曾有一个“不说话”的学生。笔者通过家访了解到其父母感情破裂,父亲很少回家,一回家就吵架,母亲受此影响很少关心孩子。孩子与母亲很少交流、沟通,造成性格沉默。找到了“不说话”的原因,笔者便及时与家长建立联系,时常交流孩子在家和在校的表现。家长逐渐转变态度,开始关心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令孩子变得开朗起来。
营造轻松环境,提供展示平台。班主任要注意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班级环境,减轻学生面对教师时的压力,“不开口”的学生自然会放松“警惕”,让班主任抓住时机,打开其心扉。
对于“不说话”的学生,班主任可提醒科任教师,在“不经意”中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也要发动学生伸出援助之手,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爱。一次,笔者发现班里一位“不说话”的学生非常喜欢音乐,便让他担任文娱委员。笔者的信任极大地鼓舞了他,从此,他开始积极参加学校的文娱活动。
注重言传身教,用爱慢慢滋润。“言教千句不如身教一回”,教师要从细节做起,注重言传身教,用爱滋润学生的心灵。
一次,班里一位“不说话”的学生突然胃疼,笔者便立即带他到医院看病,一直陪他打完吊针。从此,这名学生虽仍然少言寡语,但对笔者的态度明显发生了转变,他不再“酷酷地”面对笔者,常以点头甚至微笑作回应。笔者相信,他终会“开口”融入班集体。
借助同学力量,鼓励互相交流。“不说话”的学生,通常都有自己的“死党”。当出现问题而不适合立刻介入时,可以让学生变成“老师”,鼓励其他学生和其交流,让孩子们自己去“消化”问题。
一次,班里一位“不说话”的学生与生活老师发生了矛盾,不肯道歉认错。笔者了解到在此次事件中,的确是学生犯错在先,他也知道错了,但碍于面子不肯承认错误。于是,笔者让他的两个好朋友相继做他的思想工作,几个知己很快达成共识,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跟上时代步伐,不断提升自我。互联网时代的学生时尚、敏锐,有多种途径获得海量信息,有时甚至超越了老师的想象。而“不说话”的学生往往更喜欢上网,活在很自我的世界中。
因此,教师更应该及时“充电”,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脚步。班主任要多了解现在的学生在玩什么,喜欢什么,在追什么“星”等等,这样与学生交流时才会有共同话题,才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才能有助于学生开口跟老师“说话”。除了传统的看书以外,教师还可以借助QQ、微博等网络工具与同行、学者即时交流,共同商讨解决方法。
遇到“不说话”的学生,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耐心,要等待并善于抓住机会,与家长、科任教师和同学一起,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如此,教育才能取得成功。
(作者单位:广州市华师附中番禺学校
广东广州 511442)
责任编辑 毛伟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