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说明性文章,必须让学生抓住要点,了解其基本的说明方法。教师必须在小学生刚刚涉猎这类非文学作品时,思考激发学生兴趣的相关问题,让学生能够得到较为科学的学习实践。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科普读物 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可以说是姹紫嫣红的园圃,不谈文本内容,单说教材文本的表现形式就相当多样,有叙事性作品,有诗歌,有说明性的科普读物,还有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时,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相关文本的教学策略。笔者任教小学语文教学,在科普性读物的教学中做过相关思考和实践,现拙于笔端,希求方家予以矫正。
一、科普性读物教学需让学生自主抓住说明要点
一篇篇说明性的科普读物都有着相关的说明要点,这些说明要点有的是说明事物特征的,也有的是说明事理关系的。一般说来,学生对所说明的事物特征比较容易掌握,但对事理之间关系的掌握则显得较有难度。应当教学生学会学习,无论说明性的科普读物所说明的要点是容易掌握,还是不太容易掌握,我们都应当将学生看做是发现知识奥秘的主动者,其主体地位不能丢,而且应当将其主体地位贯穿于整个过程。教师是绝对不可以越俎代庖的,不管科普性读物简单也好,复杂也好,学生都应当是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所以,在平时教学中,笔者比较关注的是让学生自主抓住说明要点。譬如《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一篇有关海洋的说明文,课文告诉我们这些方面的内容:海洋与人类一些比较密切的关系;在21世纪人类将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纪元,海洋便成了人类在新世纪的美好期望。教学时,笔者并没有简单地告诉学生这些方方面面的内容,而是力求让学生通过读形成感悟替代老师讲授。通过指名读、齐读、默读、浏览、速读等多种形式,通过提醒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加以想象,通过学生欣赏相关课件所呈现在电子白板的有关现代人们开发利用海洋,比较理想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与海洋之间的关系,进而获取学生利用生活资源领悟课文所说明的要点,加深对所说明要点的理解和体验。
二、科普性读物教学需让学生自主感受说明方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说明性科普读物,说明的内容相对浅显,说明的语言相对生动活泼,说明的方法相对灵活多样。综观各册教材中的说明性的科普性读物,大致有这样几种说明方法,首先是打比方,其次是列数字、举实例和做比较。这些说明方法灵活运用于科普读物中,学生读来感到比较生动有趣。但如果将这些生动有趣的说明方法与所说明事物和事理联系起来,对于小学生而言还是有相当难度的,教师必须思考应对策略。譬如和学生一起学习《跟踪台风的卫星》,学习这篇说明文就是要让三年级的学生能够通过台风和卫星的对话、神态及动作,了解第三代气象卫星的特点和作用,进而激发学生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这篇说明文在运用人物对话的描写中比较好地穿插了相关数据的应用,既表现出台风的威力,又显示出第三代气象卫星的跟踪效果。学习这篇说明文时,笔者注意发挥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潜能,感受文本所运用的说明方法。譬如让学生在阅读台风走时候的样子和来时候的样子对比着读,台风走的时候是那样垂头丧气、无精打采,而来的时候又怎样呢?在波浪滔滔的海面上,台风睡醒了,他刚刚舒展开巨大的身子,猛然望见天空有颗小星星不停地朝他眨着眼睛,便大声嚷道:“你是谁?竟敢盯着我!”学生对比着读,表演着读,想象着读,读着读着便比较理想地读出个中的味道。这种开头与结尾相比较的说明手段,将台风和卫星的各自特征尤其是卫星所发挥的作用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科普性读物教学需让学生自主生成创新思考
小学生阅读说明性的科普读物,不仅是比较简单地掌握一些科普性的常识和比较简单的科学道理,而且让小学生能够初步养成学习科学并崇尚科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初步形成科学的思想和精神。这类教学目的的达成,急需学生在学习说明性的科普读物过程中生成一些创新性的思考,这样的思考也许就是小学生的幻想。正如有一位普通教师在QQ个性签名上说过这样一句极为普通又极富启迪意义的话:“梦想一定要有,万一实现了呢?”事实如此,哪个科学家的创造成果起先不是源自自身的幻想,最起码也源自前人或先辈之幻想。对此,科普性读物教学别忘记让学生自主生成诸多创新性的思考。如教学《跟踪台风的卫星》,虽然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教学时让学生张开思维的翅膀,学生所生成的创新性思考还是比较广泛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创新性表达不仅仅是一些幻想,更主要的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有学生说想去制造跟踪地震灾害的卫星,让卫星去检测地震,促使地震在来临前或来临时,人们可以谈笑风生,人们仍然可以安居乐业,不至于一瞬间就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再如教学一节高年级的说明文,学习的是《海洋——21世纪的希望》,在学生知道了海洋与人们生活具有紧密联系,人们生活得更加幸福美满需要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海洋时,笔者如此启发学生:思考千百年来,人们只有望洋兴叹,发出了一声声无可奈何的感叹,一声声愤怒的质问。现在人类已经在开始利用,是不是只能这样利用?海洋能成为人类未来的希望吗?学生进入了比较理想的创新生成状态,在课堂交流中,学生不但提出要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海洋,因为海洋有不尽的宝藏,因为海洋还有可能存有人类还没有认识的宝藏,而且学生从环境保护的高度思考保护海洋环境的理想理念。
小学语文科普性读物教学策略,对于教学工作者而言,思考和实践应当是永无止境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陈树元.如何确定说明文的教学内容[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席艳芝.说明文教学中应注意的三个问题[J].赤峰学院学报,2005.
[3]戴燕白.浅析说明文教学存在的一些弊端[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科普读物 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可以说是姹紫嫣红的园圃,不谈文本内容,单说教材文本的表现形式就相当多样,有叙事性作品,有诗歌,有说明性的科普读物,还有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时,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相关文本的教学策略。笔者任教小学语文教学,在科普性读物的教学中做过相关思考和实践,现拙于笔端,希求方家予以矫正。
一、科普性读物教学需让学生自主抓住说明要点
一篇篇说明性的科普读物都有着相关的说明要点,这些说明要点有的是说明事物特征的,也有的是说明事理关系的。一般说来,学生对所说明的事物特征比较容易掌握,但对事理之间关系的掌握则显得较有难度。应当教学生学会学习,无论说明性的科普读物所说明的要点是容易掌握,还是不太容易掌握,我们都应当将学生看做是发现知识奥秘的主动者,其主体地位不能丢,而且应当将其主体地位贯穿于整个过程。教师是绝对不可以越俎代庖的,不管科普性读物简单也好,复杂也好,学生都应当是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所以,在平时教学中,笔者比较关注的是让学生自主抓住说明要点。譬如《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一篇有关海洋的说明文,课文告诉我们这些方面的内容:海洋与人类一些比较密切的关系;在21世纪人类将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纪元,海洋便成了人类在新世纪的美好期望。教学时,笔者并没有简单地告诉学生这些方方面面的内容,而是力求让学生通过读形成感悟替代老师讲授。通过指名读、齐读、默读、浏览、速读等多种形式,通过提醒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加以想象,通过学生欣赏相关课件所呈现在电子白板的有关现代人们开发利用海洋,比较理想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与海洋之间的关系,进而获取学生利用生活资源领悟课文所说明的要点,加深对所说明要点的理解和体验。
二、科普性读物教学需让学生自主感受说明方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说明性科普读物,说明的内容相对浅显,说明的语言相对生动活泼,说明的方法相对灵活多样。综观各册教材中的说明性的科普性读物,大致有这样几种说明方法,首先是打比方,其次是列数字、举实例和做比较。这些说明方法灵活运用于科普读物中,学生读来感到比较生动有趣。但如果将这些生动有趣的说明方法与所说明事物和事理联系起来,对于小学生而言还是有相当难度的,教师必须思考应对策略。譬如和学生一起学习《跟踪台风的卫星》,学习这篇说明文就是要让三年级的学生能够通过台风和卫星的对话、神态及动作,了解第三代气象卫星的特点和作用,进而激发学生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这篇说明文在运用人物对话的描写中比较好地穿插了相关数据的应用,既表现出台风的威力,又显示出第三代气象卫星的跟踪效果。学习这篇说明文时,笔者注意发挥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潜能,感受文本所运用的说明方法。譬如让学生在阅读台风走时候的样子和来时候的样子对比着读,台风走的时候是那样垂头丧气、无精打采,而来的时候又怎样呢?在波浪滔滔的海面上,台风睡醒了,他刚刚舒展开巨大的身子,猛然望见天空有颗小星星不停地朝他眨着眼睛,便大声嚷道:“你是谁?竟敢盯着我!”学生对比着读,表演着读,想象着读,读着读着便比较理想地读出个中的味道。这种开头与结尾相比较的说明手段,将台风和卫星的各自特征尤其是卫星所发挥的作用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科普性读物教学需让学生自主生成创新思考
小学生阅读说明性的科普读物,不仅是比较简单地掌握一些科普性的常识和比较简单的科学道理,而且让小学生能够初步养成学习科学并崇尚科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初步形成科学的思想和精神。这类教学目的的达成,急需学生在学习说明性的科普读物过程中生成一些创新性的思考,这样的思考也许就是小学生的幻想。正如有一位普通教师在QQ个性签名上说过这样一句极为普通又极富启迪意义的话:“梦想一定要有,万一实现了呢?”事实如此,哪个科学家的创造成果起先不是源自自身的幻想,最起码也源自前人或先辈之幻想。对此,科普性读物教学别忘记让学生自主生成诸多创新性的思考。如教学《跟踪台风的卫星》,虽然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教学时让学生张开思维的翅膀,学生所生成的创新性思考还是比较广泛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创新性表达不仅仅是一些幻想,更主要的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有学生说想去制造跟踪地震灾害的卫星,让卫星去检测地震,促使地震在来临前或来临时,人们可以谈笑风生,人们仍然可以安居乐业,不至于一瞬间就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再如教学一节高年级的说明文,学习的是《海洋——21世纪的希望》,在学生知道了海洋与人们生活具有紧密联系,人们生活得更加幸福美满需要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海洋时,笔者如此启发学生:思考千百年来,人们只有望洋兴叹,发出了一声声无可奈何的感叹,一声声愤怒的质问。现在人类已经在开始利用,是不是只能这样利用?海洋能成为人类未来的希望吗?学生进入了比较理想的创新生成状态,在课堂交流中,学生不但提出要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海洋,因为海洋有不尽的宝藏,因为海洋还有可能存有人类还没有认识的宝藏,而且学生从环境保护的高度思考保护海洋环境的理想理念。
小学语文科普性读物教学策略,对于教学工作者而言,思考和实践应当是永无止境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陈树元.如何确定说明文的教学内容[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席艳芝.说明文教学中应注意的三个问题[J].赤峰学院学报,2005.
[3]戴燕白.浅析说明文教学存在的一些弊端[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