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语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高校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从目前情况中看,大学英语教学存在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突出、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不够、学习时间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探讨解决之道。
关键词:大学生英语 教学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7(b)-0180-01
1 大学生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逐步改变从原来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向“指导性”教学模式的转变,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但是目前,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学生还是不太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被动应付、走过场,课堂上依旧是教师讲、学生听,仍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徘徊,教学缺乏互动,不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特别是新建立的一些教学设施如英语学习中心,由于没有很好地贯彻“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这些教学场所往往是上课时开放,下了课就关门,并没有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开放式、个性化自主学习场所,使得学生主人翁地位体现不出来,自主学习能力受到限制。
1.2 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尚未给予足够重视
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也就是说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定位就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其目的是解决“聋子、哑巴英语”等制约教学质量的瓶颈问题。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看,有些教师、学生对这一目标要求重视不够,其思想认识仍然停留在原有的教学目标上,如部分教师就对这一目标要求尚存疑虑,仍然认为学生毕业后用英语交流的机会少,用不上英语口语,因而没有必要强调培养其听说能力。从对部分高校英语口语交流能力测试的结果来看,很多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还比较弱,不能用英语就熟悉的题材进行简单的口头表达和交流。
1.3 学生学习时间不够和时间利用率不高
高校要求学生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成为思想进步、意志坚定、素质过硬的合格人才,因此对学生各方面的要求是比较严格。除了课堂教学外,学生还要进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如学生会工作、社团活动等等,这些使得学生一方面要承受更大的精神和体力压力,一方面又缺少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学习文化知识。同时,学生除了课本,可以自主选择、自由接触的书籍资料也相对有限,而外语学习恰恰又格外需要日积月累、不间断地学习与练习。因此,学生的外语学习因为学习时间不够、时间利用率不高、学习资料受局限以及对外语的重视程度不足等原因而效果欠佳。
2 提高英语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2.1 在激发学习兴趣上下功夫,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培养大学生英语水平和实际运用能力,既是大学生学习成才的实际需要,也是高校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教师应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通过有效措施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当旁观者,行动自觉、自我施压,主动投入到提升教学质量的实际行动中去。然而,在现实教学实践中对很多学生而言,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枯燥的过程,为帮助学生克服“为过级而学英语”的被动思想,英语教学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认识上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一是组织英语演讲活动。在课前进行命题演讲,由学生自己写讲稿,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在英语教师的指导下每个学期举行英语演讲比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是开办英语角。每周坚持开展英语诗词朗诵、英语对话练习、读英文报刊等系列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三是观看英语原声电影、学唱英文歌曲。教师根据教学需求适时推荐经典英文原声影片,利用业余的时间组织学生观看,营造语言环境,培养语感;同时举办英文歌曲卡拉OK比赛,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文化修养。
2.2 在延伸课堂学习质量上下功夫,巩固课堂学习效果
出实招是出实效的前提。教师应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和进行语言实践提供条件和机会,使学生愉快主动的掌握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实践中,英语教师深刻认识到,必须把听力和交流放在英语教学的重要位置,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要想使课堂45分钟学习效果最大化,还必须在课后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一步巩固、消化和吸收。一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布置课后作业。要求每名学生准备一个可随身携带的单词本,充分利用吃饭前、吃饭后、睡觉前等点滴时间强化单词及短语的背诵记忆。寒暑假期间,要求学生把刚结束的所有英语课文抄写两遍、单词短语抄写十遍,增强学习的连续性。二是充分发挥课代表的桥梁作用。通过课代表加强与教师沟通联系,及时上传下达,反馈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让教师掌握哪些学生英语学习有困难,以便于及时组织这些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同时根据教师在课堂中布置的写作、阅读及听力练习,由课代表负责督促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三是定期进行测验。根据教学进度,每周进行一次单词测验,每月进行一次综合考试,并将成绩张榜公布,让学生们相互了解,增加压力,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3 在培养实际运用能力上下功夫,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开展英语教学的目标不仅要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英语知识,而且还要能够在实践中进行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综合运用。针对人才发展需求,着力在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上下功夫,想方设法搭建实践平台,确保学生学得扎实、用得顺手。一是要求学生坚持写英语日记。每名学生每周至少写三篇英语日记,鼓励学生用英语记录自己的真实感受。二是充分发挥英语能力锻炼小组作用。挑选英语成绩优秀、实际运用能力突出的学生组成英语能力锻炼小组,负责定期举行英语辩论赛、英语知识挑战赛、英语主题晚会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优化校园英语学习环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英语,以弥补英语课堂听说能力的不足,为学生提供锻炼英语交流能力的舞台。组织开展英语口试能力抽测,严格按照教学评价标准要求,全程使用英语,请英语教师到场讲评指导。三是邀请部分工作的毕业学生开设专题讲座。通过优秀毕业学生现身说法,讲故事、谈体会、聊感受,让学生在学习身边人、身边事中,充分认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在工作中的用途,学会如何灵活运用英语为工作服务的实际本领。
参考文献
[1] 杨雪燕.外语教学课堂策略研究:状况与意义.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1).
[2] 段延婷.激发英语学习兴趣的实效性策略.科技信息,2009(1).
关键词:大学生英语 教学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7(b)-0180-01
1 大学生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逐步改变从原来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向“指导性”教学模式的转变,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但是目前,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学生还是不太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被动应付、走过场,课堂上依旧是教师讲、学生听,仍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徘徊,教学缺乏互动,不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特别是新建立的一些教学设施如英语学习中心,由于没有很好地贯彻“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这些教学场所往往是上课时开放,下了课就关门,并没有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开放式、个性化自主学习场所,使得学生主人翁地位体现不出来,自主学习能力受到限制。
1.2 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尚未给予足够重视
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也就是说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定位就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其目的是解决“聋子、哑巴英语”等制约教学质量的瓶颈问题。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看,有些教师、学生对这一目标要求重视不够,其思想认识仍然停留在原有的教学目标上,如部分教师就对这一目标要求尚存疑虑,仍然认为学生毕业后用英语交流的机会少,用不上英语口语,因而没有必要强调培养其听说能力。从对部分高校英语口语交流能力测试的结果来看,很多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还比较弱,不能用英语就熟悉的题材进行简单的口头表达和交流。
1.3 学生学习时间不够和时间利用率不高
高校要求学生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成为思想进步、意志坚定、素质过硬的合格人才,因此对学生各方面的要求是比较严格。除了课堂教学外,学生还要进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如学生会工作、社团活动等等,这些使得学生一方面要承受更大的精神和体力压力,一方面又缺少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学习文化知识。同时,学生除了课本,可以自主选择、自由接触的书籍资料也相对有限,而外语学习恰恰又格外需要日积月累、不间断地学习与练习。因此,学生的外语学习因为学习时间不够、时间利用率不高、学习资料受局限以及对外语的重视程度不足等原因而效果欠佳。
2 提高英语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2.1 在激发学习兴趣上下功夫,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培养大学生英语水平和实际运用能力,既是大学生学习成才的实际需要,也是高校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教师应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通过有效措施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当旁观者,行动自觉、自我施压,主动投入到提升教学质量的实际行动中去。然而,在现实教学实践中对很多学生而言,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枯燥的过程,为帮助学生克服“为过级而学英语”的被动思想,英语教学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认识上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一是组织英语演讲活动。在课前进行命题演讲,由学生自己写讲稿,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在英语教师的指导下每个学期举行英语演讲比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是开办英语角。每周坚持开展英语诗词朗诵、英语对话练习、读英文报刊等系列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三是观看英语原声电影、学唱英文歌曲。教师根据教学需求适时推荐经典英文原声影片,利用业余的时间组织学生观看,营造语言环境,培养语感;同时举办英文歌曲卡拉OK比赛,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文化修养。
2.2 在延伸课堂学习质量上下功夫,巩固课堂学习效果
出实招是出实效的前提。教师应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和进行语言实践提供条件和机会,使学生愉快主动的掌握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实践中,英语教师深刻认识到,必须把听力和交流放在英语教学的重要位置,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要想使课堂45分钟学习效果最大化,还必须在课后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一步巩固、消化和吸收。一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布置课后作业。要求每名学生准备一个可随身携带的单词本,充分利用吃饭前、吃饭后、睡觉前等点滴时间强化单词及短语的背诵记忆。寒暑假期间,要求学生把刚结束的所有英语课文抄写两遍、单词短语抄写十遍,增强学习的连续性。二是充分发挥课代表的桥梁作用。通过课代表加强与教师沟通联系,及时上传下达,反馈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让教师掌握哪些学生英语学习有困难,以便于及时组织这些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同时根据教师在课堂中布置的写作、阅读及听力练习,由课代表负责督促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三是定期进行测验。根据教学进度,每周进行一次单词测验,每月进行一次综合考试,并将成绩张榜公布,让学生们相互了解,增加压力,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3 在培养实际运用能力上下功夫,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开展英语教学的目标不仅要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英语知识,而且还要能够在实践中进行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综合运用。针对人才发展需求,着力在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上下功夫,想方设法搭建实践平台,确保学生学得扎实、用得顺手。一是要求学生坚持写英语日记。每名学生每周至少写三篇英语日记,鼓励学生用英语记录自己的真实感受。二是充分发挥英语能力锻炼小组作用。挑选英语成绩优秀、实际运用能力突出的学生组成英语能力锻炼小组,负责定期举行英语辩论赛、英语知识挑战赛、英语主题晚会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优化校园英语学习环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英语,以弥补英语课堂听说能力的不足,为学生提供锻炼英语交流能力的舞台。组织开展英语口试能力抽测,严格按照教学评价标准要求,全程使用英语,请英语教师到场讲评指导。三是邀请部分工作的毕业学生开设专题讲座。通过优秀毕业学生现身说法,讲故事、谈体会、聊感受,让学生在学习身边人、身边事中,充分认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在工作中的用途,学会如何灵活运用英语为工作服务的实际本领。
参考文献
[1] 杨雪燕.外语教学课堂策略研究:状况与意义.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1).
[2] 段延婷.激发英语学习兴趣的实效性策略.科技信息,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