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全国生物膜学术讨论会通讯

来源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xiangtou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和中国细胞生物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七届全国生物膜学术讨论会于1999年11月8-11日在祖国南疆春城——昆明召开.全国生物膜学术讨论会每三年一次按期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和全国各高等院校等40余个单位的百余名从事生物膜研究的科学工作者聚集一起,就当前生物膜研究的发展动向和进展进行了认真的交流.与会代表普遍反映此次会议学术性强,学术活动安排得好,时间紧凑,交流和对学术报告的讨论都很认真、热烈,学术气氛活跃,收益不小.不少代表说这是参加生物膜学术讨论会以来印象深刻收益最大的一次会议.rn为了较深刻地反映当前国内外生物膜的研究现状、发展动向和研究热点,经过认真组织准备,会议筹备组组织了十个特邀大会综述报告,就有关信号跨膜转导,生物膜与细胞程序性死亡,膜蛋白的三维结构,生物膜在从分子向细胞的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光合膜的结构与功能,离子通道,生物膜与疾病,以及生物膜与膜工程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有启示作用的报告,与会者感到有新意.rn由于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会议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在总结这次会议时,我们体会到这次会议具有以下特点:1.认真.报告人认真报告,听会者专心.安排了做报告者自始至终无一缺席报告,还要求增加报告.代表的出席率高,提问和讨论较活跃,做到了畅所欲言.2.体现了老中青三结合.从综述报告到一般报告年轻人都占了较大比例;不仅老一辈科学家提问,很多年轻人踊跃提问,思想比较活跃.3.综述报告与个人学术发言交流穿插进行,觉得自始至终都有想听和想了解的信息,充满了新鲜感.4.榜样的作用,无形的激励.与会的老一辈科学家自始至终坚持到会,认真听会,平等讨论,细心交流,以身作则,对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是无形的引导和激励.5.会议规模适中,提供了与同行们见面多,熟悉快,谈得深的良好客观条件和氛围.这些条件,对于开好这次会议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rn代表们对我国生物膜的研究在21世纪中抓什么,对今后是否建立网络以加强同行们的经常交流和协作,在两次会议之间可组织一些重要专题的小型讨论会以及今后报告应向使用多媒体工具的方向引导等方面提出了许多积极的建议,这些将通过发挥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加以组织和落实.rn(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黄有国)
其他文献
为了在院士增选工作中加强学部精神文明建设,保证推荐、评审、选举质量和维护学部声誉,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根据部分院士建议,受学部主席团委托,特对全体院士在
2001年5月18日,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邀请近30位院士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座谈会”.会议由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张存浩院士主持,科学
受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托,陈宜张院士负责筹备的“活细胞内化学过程的实时单分子显示问题”研讨会于今年5月31日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召开.
国家对科技发展的需求和世界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以及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开展,为全面推进上海地区生物学研究单位组织结构调整、不断深化科技体
已经证明阿片类物质如吗啡能够刺激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的复制,并最终加速细胞死亡,但是其机理却研究很少.为探讨吗啡和甲硫氨酸脑啡肽对细胞内p53合成的作用,用SIV感染CEM×174
以机械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机电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机电工业发展的主要趋势,而我国机电类应用创新型人才极为匮乏.本文分析了机电类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客观依据,揭示了应
共生担子菌滑菇Hebeloma circinas携带两个线形的染色体外DNA分子.全部的菌丝DNA经蛋白酶K处理后,通过琼脂凝胶电泳观察到:在染色体DNA旁有两个大小不等的DNA带,命名为pHCl和pH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