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生活化例谈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niun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需不断吐故纳新,推进德育课堂回归生活,让小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感悟道德与法治的意义,丰富小学生的生活体验,点亮小学生的心灵之光,从而真正提升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本文分别从“贴近生活,活跃课堂气氛;走近生活,寻找身边事例;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回归生活,丰富实践体验”方面,研究进一步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的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生活  课堂教学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大都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课堂氛围沉闷无趣,学生学习热情调动不起来,无法达到预期目标。为了改变现状,新课程改革不断推陈出新,统编教材越来越重视德育课程改革“回归生活”的基本理念。推进德育课堂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回归生活的课堂教学中获得道德情感的熏陶,使学生内心萌生出道德品质的种子,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行为。从目前的德育课堂实践结果看,“回归生活”的理念已初步显现,但不够深入,很多还停留在表象,并未真正深入生活。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这对于教师是一种挑战,需要教师静下心来研究探索德育课程,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领悟。
  一、贴近生活,活跃课堂气氛
  鲁洁先生提出:教师应该将“教材转化为适合本班的教学”。教师需因材施教,在课程标准、教材目标、教材内容的指引下,面向所教的本班儿童生活经历凝练出相对应的教材逻辑。
  如:在执教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参与公益》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五年级的学生对公益的概念还是比较陌生的,因而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先让学生理解公益的概念。于是课前谈话环节,为打造互动式课堂,教师和学生畅聊同学们喜欢的明星是谁,学生畅所欲言,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此时,教师适时导入自己最喜欢的明星——韩红,让学生畅聊,大部分学生都认识韩红,甚至了解她在疫情期间所做的事。教师再强调,喜欢韩红是因为她是一位公益人。此时,播放韩红做公益的视频,部分学生看完视频后眼眶泛红,直观的画面让学生受到心灵上的震撼。同时,这也是一种正能量的指引,学生感慨原来这就是公益。
  实践结果证明,从学生的生活认知出发,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道德认知与学习都是有效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走近生活,寻找身边事例
  《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与学生生活有密切的联系,这就强调学生的生活要成为教师最应关注的教学内容,注重引导拓展学生生活资源,通过身边的真实事例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引领学生走近生活,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净化学生的心灵。
  如:教学《参与公益》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明白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许多多的公益事例,课前组织调查活动让学生寻找身边公益事例。在执教过程中,学生搜集了很多的公益事例,比如:第2小组中学生的爸爸是“高考爱心车队中”的一员,每年的高考,她的爸爸都会积极参加,免费送考;第1小组的成员演一演学校文明监督岗同学的事迹,讲述了文明监督员在执勤过程中的困难、委屈,从而说明公益不仅是爱心,还需要耐心、恒心;第4小组搜集了“铜陵市一杯水”公益活动,校园小记者们在炎炎夏日为环卫工人、警察叔叔等户外高温工作者送上防暑慰问品;第3小组的成员搜集了本校学生慰问铜陵顺安敬老院孤寡老人的照片,有孩子们表演节目、赠送亲手制作的礼物、一起唱歌一起包饺子的照片。学生们从搜集身边的公益事例中不禁感慨:公益就在自己身边。
  有了充分的搜集资料准备,学生在课堂上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据,才能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只有让学生走近生活,才会促使他们走进生活。
  三、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生活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因此,课堂上无法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出吸引学生兴趣的情境,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基于此,教师必须营造能调动学生兴趣的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去观察,用多种感官去体验、感悟生活,从而真实地感受这个世界。
  如:执教《参与公益》这节课时,引导学生理解公益是什么和公益的力量,并引出了志愿者的概念、标志以及志愿者的心声。为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更能充分地参与到课堂中,更有参与感,教师创设“红领巾志愿服务队”的情境。整个课堂的情境为:“红领巾志愿服务队”开始招收小小志愿者,教师适时提问学生,你们愿意参加吗?学生热情高涨,参与度大大提高;接着让小组讨论并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参与公益;然后,各小组合作设计一份“小学生志愿者活动方案”,上台汇报并将本小组的方案贴到黑板上;教师恭喜小组成员通过考核并颁发徽章,最后全班学生起立,共同宣誓。由此,整个情境营造完成。
  这样的教学情境再现了生活场景,是对生活的真实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探究,在探究中去发现,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内在力量。这样既可以检测学生的道德认知程度,又可以在情境中锻炼学生,使其做到知行合一。
  四、回归生活,丰富实践体验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活动性综合课程,活动性是它最基本的特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在实际活动中探究道德与法治认知,在亲身体验中培养道德与法治素养。
  如:在教学《参与公益》这堂课的第四环节“确定方向 拟订计划”中,学生设计了“志愿活动方案”,并根据生活实际设计可实施的具体方案,调动了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如果这堂课戛然而止,学生们的热情无处释放,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就无法完全呈现,教学目标也无法理想实现。为延伸教学内容,教师适时布置实践活动:每个小组根据制定的“志愿活动方案”,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去,最后将活动照片或视频,发给本班班主任,并由班主任选出本班“公益之星”,并向其颁发奖品。课后,各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到公益活动中,第1小组到本小区做垃圾分类宣传员,被评为“环保公益之星”;第2小组成员组织去孤儿院看望儿童,被评为“关爱儿童公益之星”;第3小组去十字路口处当小小交通协管员,被评为“交通公益之星”……由此,整堂课才画上完美的句号,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得到锤炼,得到提升,得到感悟。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生活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的精髓源于生活,學生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延伸,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境界,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回归生活”,才能让课堂小天地变成生活大舞台。
  综上所述,首先,教师必须秉承以生活为重心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既要贴近生活,活跃课堂气氛;其次,也要寻找生活中的事例和创造生活化的情境,优化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挖掘教学资源,使学生用心体验,用心感悟;最后,需要立足于生活实践,引导学生走向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这样才能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三观”,完成品格的塑造。
  参考文献:
  [1]鲁洁.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许娟.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消除初中生中考体育加试中过度紧张的心理,保证正常水平发挥,取得理想成绩,  本文分析了产生过度紧张心理的原因在于中考加试在严格规则下进行使学生心理负担重,还有家长的“高压政策”,考试中的变化会使考生呼吸加快,也是紧张进一步加剧的原因。解决紧张心理可以通过调整呼吸放松法、暗示情景放松法、自然按摩放松法、转移注意力法、干扰回避法。  关键词:中考体育 加试 紧张心理  一、前言  参加中考的
导入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调动,也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易产生“导而不入”的尴尬。利用课文本身来导入新课,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情境。这样的导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省时、省力且高效。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在小儿支气管哮喘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3月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78例进行研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9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1个月后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依从性及肺功能水平。结果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依从性四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EV1、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治疗过程中应用护理干预,对患者依从性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让患者的肺功能水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前家园合作模式也需要随着时代不断创新。互联网能够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教育提供平台,通过家园一体化的家园合作模式创新,建立家园沟通交流机制,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本文通过对当前“互联网+”时代幼儿园家园沟通的现状,发现目前时代下家园沟通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此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旨在促进家园合作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互联网+
摘要:小学毛笔书法教学方兴未艾,教师若要落实传统毛笔书法艺术的传承,笔者认为要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问题,即明确小学毛笔书法教学的总体目标,指导学生练就扎实的书写技能,培养学生毛笔书法的欣赏水平,努力形成浓厚的校园书法文化氛围,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总体目标 书写技能 懂得欣赏 书法文化  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她随着汉字的发展而演变,逐渐形成了篆、隶、草、行、楷五种字体。
摘要: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将其引入小学课程,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情感陶冶、品格塑造,以及科学态度的培养。在二十四节气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中,应力争做到“四性”:学科融合性、实践体验性、趣味探究性和环境渗透性。学校通过丰富有趣的课程,引导学生领略节气的文化魅力,滋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境,从而激发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沉淀丰厚的人文底蕴。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 校本课程 “四性”  二
摘要:近年来,思维导图被大众熟知,并被广泛运用到生产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我校近几年来动员全体师生进行思维导图学习,并尝试着把思维导图运用到日常教学中。作为一名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我在小学中段语文教学实践中,充分借助于思维导图,达成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同时根据小学中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课标要求,就识字写字与阅读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探索和实践。在加深对课文基础生字词的理解与掌握,理清课文结构框架和主要内
摘要: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灵活,让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了兴趣,提高学习成绩也提升了学习水平。在初中几何教学中,知识点大多较为抽象,给学生形成了较大的认知障碍。信息技术在丰富几何教学情境,激發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解决几何中较为疑难问题,开展几何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 信息技术 初中几何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行的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学资源
摘要:口语表达能力是语文学习中的基本能力之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提升与他人的沟通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语文素养,因此,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就显得非常必要。从日常的教育实践来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可以从四个方面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巧建渠道,夯实基础;善设情境,激发愿望;利用平台,燃起热情;运用资源,开拓思维。  关键词:信息技术 口语表达 培养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广
笔者从抓住契机、深挖主题、讲究方式三个方面入手,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德育教育渗透的方法。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传授语言知识,培养学生掌握英语综合技能的同时,还要与育人相结合,巧妙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