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抗震性能的理解

来源 :世界家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_p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是高层建筑在我国的重要内容,如何进行抗震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地震设计必须进行多方面的设计,以避免在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一些问题,高层建筑的抗震标准,更经济、安全、可靠。为了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本文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措施
  1 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基本要素
  1.1在抗震设计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控制薄弱层(部位),使之有足够的变形能力又不使薄弱层发生转移,这是提高结构总体抗震性能的有效手段。
  1.2一个抗震结构体系应由若干个延性较好的分体系组成,并由延性较好的结构构件连接协同工作。例如框架剪力墙结构由延性框架和剪力墙两个分体组成,双肢或多肢剪力墙体系组成。
  1.3构件在强烈地震下不存在强度安全储备,构件的实际承载能力分析是判断薄弱部位的基础。
  1.4强烈地震之后往往伴随多次余震,如只有一道防线,则在第一次破坏后再遭余震,将会因损伤积累导致倒塌。抗震结构体系应有最大可能数量的内部、外部冗余度,有意识地建立一系列分布的屈服区,主要耗能构件应有较高的延性和适当刚度,以使结构能吸收和耗散大量的地震能量,提高结构抗震性能,避免大震时倒塌。
  1.5要使楼层(部位)的实际承载能力和设计计算的弹性受力的比值在总体上保持一个相对均匀的变化,一旦楼层(部位)的比值有突变时,会由于塑性内力重分布导致塑性变形的集中。
  1.6要防止在局部上加强而忽视了整个结构各部位刚度、承载力的协调。
  2 建筑结构设计的现状
  建筑结构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建筑的抗震能力,这关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因此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之一。但是,从目前我国建筑的抗震能力来看,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一直以来我国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都遵循着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原则,虽然这样的设计理念在建筑物的抗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是,在面临大的地震时还是存在不足。尤其是一些设计人员的侥幸心理,在设计时缺少灵活的应变,一味的照抄照搬,使数据最终产生错误。不仅如此,在进行建筑施工时,一些建筑承包公司为了节省建筑开支,从而偷工减料,降低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有的甚至是私自改变施工的设计方案,最后在导致建筑物抗震结构的改变。而施工人员不够专业也会影响整个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时,为了方便或者自身的不注意,对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施工没有做到设计的相关要求,最终影响了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3 影响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因素
  3.1建筑选址不当
  当建筑物的建造场地在软土、液化土等土壤分布不均等场地时,在地震发生时可能会导致建筑物的崩塌和下陷,这是由于地基内土壤存在软弱粘性的土壤和不均匀的土层造成的,尤其在填土的区域,一旦建筑物建设时如果无法避开土地和地形地势的影响,并且没有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和建筑结构的合理设计,建筑周围土质往往会发生地陷和塌方滑移情况,从而对建筑物造成破坏。
  3.2平面选择不合理
  人为原因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造成影响主要是建筑外形设计不合理,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建筑结构上出现凸角等。一般而言在某些建筑物的设计上,为了追求建筑结构美观和特殊的需要,建筑结构上会设计一些凸角,但是在建筑结构上的凸角往往由于设计不尽合理,在地震发生时,受力的不平衡导致建筑结构的刚度下降,从而对建筑造成极大的破坏。
  3.3结构设计不科学
  我们应该注意建筑结构的延伸性,增强建筑设计的防震能力。当发生较大的地震灾害时,建筑结构的延性能力的性能十分重要,某种程度上来说,建筑结构构件的延性能力能够产生更大的抗震能力。建筑结构的延性能力主要是通过破坏部分次要的建筑构件来减轻地震对整个建筑结构所造成的破坏,达到对建筑物整体的保护作用。如果在延性框架上的设计缺乏合理,没有正确的选择一个可以受到强力作用的形变构件,建筑结构延性构件还没有发挥其延性就遭到破坏,从而对建筑结构造成破坏。
  4 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措施
  4.1建筑场地的选址和地基与基础设计
  4.1.1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与场地的选择有紧密的联系,实践证明,由于建筑的场地的不同虽然是同种建筑物,但是破坏的程度大有不同,建筑场地选址时应尽量选择平原地带,没有断层通过或是断层交汇的地带。
  4.1.2地基与基础设计在防震结构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是基础工程,它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设计的流程进行,要想是建筑顺利进行,就要处理好地基沉降及承载力的问题,要调节好不均匀的沉降基础,尽量减少影响地基沉降的因素,使其在承载力或是整体结构上达到规范性的要求
  4.2建筑结构抗震体系的合理选择
  4.2.1建筑结构体系应当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的破坏而导致整个建筑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结构应当具有必要的赘余度、良好的变形能力和内力重分配的功能,地震中,即使一部分构件退出工作,其余部分构件仍能承担起竖向荷载,避免整体建筑结构失稳。
  4.2.2建筑结构体系应当具有清晰明确的计算简图和恰当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路径。在这过程中,竖向建筑构件的布置,应尽量使竖向建筑构件在垂直重力荷载作用下的压应力水平接近均匀;楼屋盖梁体系的布置,应尽量使垂直重力荷载以最短的路径传递到竖向构件墙、柱上去;转换结构体系的布置,应尽量做到使上部结构竖向构件传递来的垂直重力荷載通过转换层一次至多二次转换。
  4.3刚度、承载力和延性的匹配
  当结构具有较高的抗力时,其总体延性的要求可有所降低;反之,较低的抗力需要较高的延性要求相配合。地震时建筑物所受地震作用的大小与其动力特性密切相关,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以及与之匹配的延性。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往往是以提高工程造价及降低结构延性指标为代价的。要使建筑物具有很强的抗倒塌能力,最理想的是使结构中的所有构件都具有较高的延性,然而实际工程中很难做到。
  4.4多道抗震防线的设置
  抗震建筑结构体系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设防烈度、房屋高度、场地、地基、基础、材料和施工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条件比较综合确定。首先宜有多道抗震防线,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個结构体系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裁能力。这样的结构体系对保证结构的抗震安全性是非常有效的。同时底框建筑底層高度不宜太高,应控制在4.5m以下。高度加大,底层刚度减小,重心提高,使框架柱的长细比增大,更容易产生失稳现象。而且由于高度较大,很多建筑房间被业主一层改成了两层,造成了较大的安全隐患。宜具有合理的刚度和强度分布,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成薄弱部位。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5 结语
  总之,为了提高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不仅要依靠准确的地震作用计算和分析,更要注重高层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因此,在设计时,要采用比较常规的结构体系,综合评价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做好抗震设防工作,加强抗震设防措施,以确保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
  参考文献
  [1] 黄鹤.建筑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及方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
  [2] 李鸣.浅谈建筑结构抗震设计[J].科技致富向导,2013.
  [3] 张墅褒.浅议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概念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
  (作者单位:大连建筑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
  身份证号码:371323198212304674)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人们对于房屋建筑的数量及质量需求的提升,施工人员更加重视结构加固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运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结构加固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作用,阐述了加大截面加固技术、外包钢加固技术、预应力加固技术、增设支点加固技术、粘钢加固技术、碳纤维加固技术这些结构加固技术在房屋建施工中的应用。  关键词:结构加固技术;房屋建筑施工;碳纤维加固技术  引言:我国的城市化发展不断加快,使得城市化的
期刊
摘 要: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测量放线对整个工程具有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实际施工是否能够顺利开展,测量放线对准确性要求较高。尤其在高层建筑的建筑施工过程中,高该层建筑的结构更为复杂,且工期更长环节更多,为了确保建筑整体施工的顺利以及施工的质量,制定针对性的测量方案以及改进策略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对此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测量放线;方法及策略  1高层建筑测量放线的准备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数字化测绘技术水平也迅速提高,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广泛应用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工程建设效率和建设质量的提升。数字化测绘技术在服务领域的延伸,包括测绘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存储等,也为工程测量的数据处理提供了便捷的技术支持,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工程测量行业的数字化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数字化测绘技术;应用  1数字化测绘技术  数字化测绘技术具有较高的自动
期刊
摘 要:在企业管理当中,现场工程管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就目前而言,我国在这方面的管理还比较空泛,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建设过程当中。有效的现场工程管理能够充分反映一个企业的先进的工作水平,且伴随着我国企业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现场工程管理所占地位及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并对企业项目工程的施工质量、成本、进度以及安全进行有效地控制,应当不断地提升和创新企业现场工程管理水平。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深基坑属于大规模建筑的工序,此项施工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大规模建筑的巨大应力,导致普通的基坑所提供的承载力无法满足应力需求,所以需要扩大基坑的深度来加强承载力。深基坑在原理与功能方面与普通基坑基本相同,但是因为深度过大,当施工人员在深基坑当中进行工作时,容易导致基坑边坡塌陷,所以为了确保人工安全。基于此,本文对市政工程深基坑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市政工程;深基坑;施工技术  1深基坑支
期刊
摘 要:冶金工程设计对促进冶金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中国已经具备了现代大型钢铁厂的流程设计、工艺设计、设备设计以及系统集成能力,创建并应用动态-精准设计体系,建立了现代冶金厂工程设计理念、理论和设计方法,设计建设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一代可循环钢铁厂,在流程高效化、生产集约化、装备大型化等 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与此同时,冶金关键单元技术和工程化集成技术得到重点突破,在关键、共性、重大技
期刊
摘 要:建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加强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但是在具体的操作执行过程中,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含义非常的广泛,需要从不同的维度加以准确管控。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问题还有很多漏洞,严重制约了建筑施工的有效性与整体质量管控,需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与完善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应用分析  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發展,建筑逐渐被赋予了多元化
期刊
摘 要:基坑支护虽然是属于临时工程,然而,其技术的复杂性远远高于一些基础结构的建设,不仅要涉及到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学,还涉及到岩土力学和水文地质学等。本文介绍了深基坑支护技术常见类型及适用范围,探讨了深基坑支护施工要点。  关键词:建筑;深基坑;技术  前言:施工途中稍有不慎,不仅基坑本身的受到影响,临近的建筑物、桥梁、道路等都会受到殃及。其不仅会涉及到土方开挖与支撑工程,还会涉及到围护工程
期刊
摘 要:介绍了我国新材料行业发展形势,行业的国内外生存环境及国家对该行业的支持政策。在低碳经济大趋势下,新材料发展前景美好。  关键词:材料;复合材料;碳纤维;材料科学;远景;述评  新材料是指那些新出现或已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新材料与传统材料之间并没有截然的分界,新材料在传统材料基础上发展而成,传统材料经过组成、结构、设计和工艺上的改进从而提高材料性能或出
期刊
摘 要:近年来,经济社会不断进步,建筑墙体也向着节能环保角度发展,但环保型民用建筑墙体节能工程施工的材料工艺复杂以及设备多样,有必要对工程施工进行优化并监督建筑墙体节能工程的质量[1]。本文从环保型民用建筑墙体节能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的主要内容出发,提出了节能工程质量监督的特征,接着针对现有工程施工质量监督提出相应方案策略。  关键词:环保型;民用建筑墙体节能工程;质量监督;策略  绪论:伴随着目前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