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爱生活,何惧死亡

来源 :党员生活·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52617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死亡,莫里有两句话非常值得深思:“意识到自己会死,并时刻作好准备。这样做会更有帮助。你活着的时候就会更珍惜生活。”“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
  《相約星期二》讲述了作者的大学老师莫里教授临终前的故事。莫里罹患肌萎性侧索硬化,来日无多,教授得知病情之后,决定将自己毕生的思想以临终授课的形式传递给更多的人。因缘巧合之下,他选定了他的学生,已经毕业十五年的米奇,作为这次课程唯一的授课对象。在其后的十四个星期里,米奇每星期二都飞越七百英里到老人那儿上课。每一堂课,这对师生都会对生命中的特定主题进行探讨。最后一堂课是莫里老人的葬礼,而十四堂课的笔记便构成了这本《相约星期二》。莫里教授用这种方式为自己的梦想——“成为一个终生教师”,画上了一个完美的休止符。
  人的死亡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生理的死亡,也意味着社会交往的死亡;二是被世界上最后一个人遗忘,意味着精神与思想的终结,是真正的终极死亡。莫里教授的临终授课,用他的思想延续了他的生命,用生命的不朽价值战胜了生理的死亡。
  接受即将死亡的事实
  人类对于死亡的恐惧是深入骨髓的,通常,当人确切地知道自己的死期的时候,内心是非常复杂和绝望的,无论是即将被执行死刑的囚犯,还是身患绝症的病人,通常都充满极度的恐惧和无限的纠结。而莫里教授,选择将自己的死亡公之于众,结合自己“成为终生教师”的梦想,将自己的思想在即将离开这个世界之前进行了按部就班的传输和升华。
  关于死亡,莫里有两句话非常值得深思:“意识到自己会死,并时刻作好准备。这样做会更有帮助。你活着的时候就会更珍惜生活。”“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人生是一趟通往坟墓的列车,死亡是必然的,人生的魅力在于从出生到死亡之间的无限可能。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也不愿意知道自己确切的死亡时间点,但是还是会有一小部分人,会因种种原因提前确知。确知的过程中伴随着极度的悲哀,莫里也不例外。但是他选择和现实和解,并提醒我们珍惜当下,而人面对死亡的最大难处也许就在于接受即将死亡的事实,并且选择和它和谐共处。当人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谢幕,而且很好的接受这个事实,其实他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理性的阶段,最终会安详而且幸福地离开这个世界。
  安心享用他人的照料
  “因为这是失去自理能力的最后界限:得有人替我擦屁股,但我在努力适应它。我会尽力去享受这个过程。”
  即便是大学教授,对待如何接受他人照料的问题,首先也是烦恼。在接受这个事实之后,他的做法是去努力适应,并享用这个过程。
  人的一生有两个阶段需要他人照料:一是从出生到有独立自主的能力之前;二是从丧失独立自主能力到死亡之间。这两个阶段中,相关的人的想法存在着本质的差别,他们的感受也非常不同。从出生到有自主能力之前,人的思想和意识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这是一个向上的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给予照料的人不会有太多抵制与拒绝,被照料的人也会心安理得地享用,而且在道德体系与法理环境中,一方充分给予,另一方安心享用,才算合情合理,所以通常能善始善终。但是在第二个阶段,人的自主能力从强到弱再到消亡,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接受照料的人不能很好地接受这个事实,内心会有比较强的自尊受挫与内疚感;而给予方在长时间的照料过程中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抵制和抗拒,给予与接受很难像第一阶段那样能善始善终,尤其时间跨度比较长的时候。莫里临终前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艰难的“调试”过程,最终他选择与自己的身体和解,安心地享受他人的照料,他认为这样既是善待了自己,也是善待了他人。
  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
  “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
  “去接受爱。我们一直认为我们不应该去接受它,如果我们接受了它,我们就不够坚强了。但有一位名叫莱文的智者却不这么看。他说‘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
  关于爱的命题,莫里提倡人生最重要的是施爱与接受爱。他其实点出了人类社会最核心的关系建设方案——主动给予与安心接受。但是爱的给予与接受通常存在一个度和时机的问题,我们应该反对以爱之名行绑架之实,也应该警惕有悖于理性的爱(便不是“真正的爱”)。作为父母,通常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以爱之名,剥夺子女犯错误的权利。每个人历练的过程都需要不断地试错,以爱的名义阻止他人试错的做法,其实是一种绑架和剥夺,与“施爱”背道而驰。同时也应该警惕有悖于理性的爱,在特殊的情境下,爱应该有所聚焦有所选择,应该以必要和适度为前提。莫里教授将爱的主题,推向了一个哲学的层面,指引我们在爱与被爱的过程中,变得更为自然和理性。
其他文献
中国新闻界有两座丰碑——记者范长江和编辑邹韬奋。两位红色传媒大家对现当代的新闻出版事业之发展厥功至伟,他们深情交往的故事也为人所称道。  抗战中的友谊  1937年7月31日,邹韬奋、沈钧儒等七人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声援下获释出狱。在群众欢迎大会上,邹韬奋当场题词:“个人没有胜利,只有民族解放是真正的胜利。”当年12月25日中午,邹韬奋和范长江在冯玉祥请文化界人士聚餐时喜相逢。午餐间,李协和、
期刊
与其他国家任何一个时代的富豪相比,印度的亿万富豪积累财富的速度更快。而这已经成为印度经济高速增长背后的一个隐患。  身负各种罪名 大亨出逃海外  一个矮个子的男人低着头,快速走过伦敦老康普顿街。显然他并不想让人注意到自己。但坐在酒吧窗口的阿努維布·帕尔却很快认出了这个男人。“几乎所有的印度报纸都登了他的照片。”帕尔知道,这个男人正是逃出印度的珠宝大亨尼拉夫·莫迪。  48岁的尼拉夫·莫迪是印度珠宝
期刊
1992年,陈明永从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系毕业,26年后,陈明永创立的OPPO与他的母校浙江大学成立联合创新中心,同时启动OPPO贝尔计划。  作为贝尔计划首批合作院校之一,OPPO-浙江大学联合创新中心整合双方科研资源,通过学术研究性课题和技术开发课题两种方式,在AI、机器视觉、生物特征等未来趋势性技术进行探索。  OPPO副总裁、人力资源与战略部总裁蒋安奕表示,贝尔计划将通过持续的校企合作模
期刊
10 月中旬,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芝商所)披露了一组比特币期货在 2018 年的交易数据,比特币期货在芝商所不管是日均交易量还是持仓量,都在直线增长。  近半年来,数字货币交易走势低迷平缓,不少币圈人士炒币再难像牛市那样容易赚钱,纷纷投身期货等数字货币衍生品交易。  用衍生品扩大市场  一直以来,努力将比特币 ETF 推上市的 Winklevoss 兄弟在業内备受关注。  他们被称为华尔街之
期刊
给领导汇报工作是大家经常会遇到的场景。很多人说:汇报要趁领导心情好的时候。  这句话乍一听挺有道理,但仔细想想,也有问题。一来,作为下属,我们不知道领导心情好不好。二来,就算是领导心情好,如果听到的是坏消息,也不能保证不给下属颜色看。  所以,选领导心情好的时候汇报,听起来靠谱,做起来模糊。  还有人习惯把成绩攒到一块,一次性给领导汇报,给对方惊喜,让对方留下深刻印象。  其实这也不太对。好消息分
期刊
你是好人吗?  一听到这个问题,我猜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回答:我當然是好人!就算那个公认的卖国贼汪精卫,还有当时追随他的一大批文人、政客,他们觉得自己是为中国的前途着想,才跟日本人合作,成立南京伪政府的——所以,没有人会觉得自己不是好人。  但是,从心理学家的角度来看,心理学家关心的不是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而是在怎样的环境下,人会变成好人或者坏人。1971年,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做了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期刊
手机市场风云变幻,从登顶到跌落只需短短几年。如今,除了深圳华强北,三星手机在中国似乎成了一个正在消失的品牌。  2002年,耀科国际总经理施争辉因偷税被抓,而这家上市公司是三星手机的大中华区总代理。  水货之王  当时的中国手机市场还是牌照准入制度,因为没牌照,三星手机在中国只能靠进口,加上关税,店里的价格能到14000元。  价格便宜的水货立刻有了空间。因为各种滑盖、翻盖、直板造型层出不穷,三星
期刊
在公众眼里,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是最接近世界末日的时刻。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细节从故纸堆中被发掘出来,这一思维定势有所动摇——最危险的年份并非1962年,而是1983年。  在美苏全面对抗的背景下,在偏执、恐惧和误解推动下,两个超级大国险些打开核战争这只魔盒。更令人后怕的是,西方当时并不知道危险迫近。  美国以挑衅宣示强硬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之交,全球战略态势是“苏攻美守”。苏联开始
期刊
时至年终岁末,又到各单位写总结的时候。总结,本义是通过回顾一个阶段的工作,盘点成绩,总结经验教训,明确发展方向。但每年的这个时候,总会有一些不好的现象,比如有些单位在总结时为了突出成绩,不惜在数字上做文章、玩游戏、耍花样。  前不久,笔者参加某县的一次会议,各乡镇(街道)领导纷纷登台述职汇报。其中一个发展基础、人口总量远超其他乡镇好几倍的镇领导,慷慨激昂地强调本镇的经济总量“有历史性突破,位居全县
期刊
曹操曾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为什么一代枭雄对孙权有如此高的评价?  初出茅庐就不同凡响  年少时,孙权常跟在兄长孙策左右,参与军队内部的决策。15岁时孙权就被任命为会稽郡阳羡(今江苏宜兴)县长。公元200年,孙策遭刺杀身亡,孙权继而掌事,成为一方诸侯。孙权执掌江东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树立威信。他“分部诸将,镇抚山越,讨不从命”。  庐陵太守孙辅担心孙权太年轻,保不住江东,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