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江月的诗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w80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香山的油茶树
  到底是人间的油茶啊,
  还是仙界的树!
  金香山呀,
  一根根绿绿的油茶哟,
  是一把把脱贫的伞。
  商车开来嘟嘟地叫,
  一篓一箩往车里装。
  阿爸阿妈笑热了脸啊,
  手心的票子唰唰响。
  金香山的油茶
  又开新花啰!
  丰都,我的神话之鸟
  你从哪里来?
  你,欲飞向苍穹吗?
  欲飞向大海吗?
  欲飞向北方吗?
  欲飞向昆仑吗?
  欲飞向丹穴山吗?
  欲飞向不周山吗?
  飞向、飞向、飞向哪里呢?
  神鸟啊,我在睡梦中,
  呼喚你!
其他文献
哑子长得很俊,年轻的时候身材修长挺拔,眼睛大而凹,鼻梁高而挺,皮肤也白。  村里人总说,哑子如果不是哑子,过年调马灯时,一定可以去演那个漂亮的白牡丹。  雪花慢慢地飘落下来,过年的气息炊烟一样开始弥漫。没有了繁重的农活儿,哑子仿佛失去了支撑。他开始像一个影子那样在村庄里无声地飘来飘去。从村东头到村西头,再从村西头到村东头,这里站站,那里待待,没有人跟他打招呼,他也从不试图与别人沟通。  那个冬天,
演讲与谋杀  一个可鄙的叙述者营造数据  干裂的嘴巴被季风气候捏住  讲稿脏得像一条公路  扁桃体一直用螺丝拧着  音响熄灭我们混在了一起  一把无法无天的话筒顶着咽喉  没有谁去尝试拉下电闸  因为人们认为没有必要  这又极其复杂  就像我们中的任何人一样  把证词写成葱茏的角质层  舞台的四个角诙谐而又明智  他们各自代表四个季节  旁听者走一圈得有充足的衬衫和棉袄  但欺骗就像喝醉时突然接到
像脱柙而出的奔马,春秋末期,在诸侯们错愕的目光下,吴国迅速崛起于群雄争霸的华夏大地。  历史的发展自有其逻辑,不因个人的意志而转移。然而,在历史的关节点,应运而生的杰出人物所起的作用也是决定性的。带领吴国快步走向强盛的那位杰出人物便是其第十九代国君寿梦,他采取的一系列强国强兵之策,我们不妨称之为两千六百年前的改革开放。  对于泰伯奔吴、仲雍立国以后的五百多年,人们知之甚少。并非其间的十七位君主全都
警察肖海亮那天晚上情绪很亢奋,想和谈了一年多的女朋友刘娅发生性关系,被刘娅拒绝。  刘娅的拒绝方式是在推搡抵抗中情急之下狠狠打了肖海亮一个耳光,把肖海亮打成了情绪正常。肖海亮冷静下来后,羞愧地说:“对不起,我太激动了。”刘娅嘤嘤地哭了,哭着说:“没关系,以后你再别这样了。”  肖海亮和刘娅在现代青年里要算是比较保守的男孩儿和女孩儿了,二人好了一年多,最终还坚守着不越雷池,这在现代的情侣里是不可想象
凌晨三点的城市,还有狂放的划拳声传来。我躺在白色干燥的床单上,醒着,没有看到星空。  阿姐就在我旁边,不知有没有熟睡,总之,我希望她能梦见花朵和鸽群。  就在五个小时前,在阿琨姐家,三五个山高水长的人,列席而坐。重新演练了一场上帝早已安排好的宴席。饮食男女的桌前,是阿琨姐早已备下的点心,山菌、小土鸡、杏仁、花生、白瓜子。他们从酒的柔性,茶的清澈说开。而后,是更多的话题,玄学、宗教,灵异到鬼故事。 
大地上的事物  小草望着大地上的事物  一阵雨落下  这疼痛多么清凉  一只蚂蚁  在雨中搬运着闪电  小草望着大地上的事物  一群牛羊缓缓走来  它们的目光是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无辜而又充满忧伤  大地深处  珍藏着汗水和所有生命的根  阿爸的马奶酒  走进了草原  就闻到酒香  天空、大地和一匹枣红马的灵气  藏进老阿爸的酒囊  这酒有蒙古人的浓烈  这酒有原始牧村的清香  这酒有甘迪尔敖包的
在豫东地区,泡桐的最大用处是防风护沙。上世纪60年代,焦裕禄书记因地制宜,大规模栽种泡桐,形成巨大的防护网,有效地防治了因黄河泛滥造成的内涝、风沙、盐碱等灾害,造福了兰考及豫东人民。当年焦裕禄书记亲手栽下的那棵幼苗,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焦桐”。  小时候,父母把田里的一棵桐樹刨了,委托亲戚打成家具。待做了衣柜、箱子、饭桌等大件后,爸爸又让亲戚用下脚料打了三把小椅子。事先我们并不知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有这样一个连队,毛主席亲自下达命令,彭德怀、王震司令员亲自组织指挥向藏北高原进军,为解放阿里建立卓著功勋。全连136人全部荣立一等功,在军队历史上至今没有第二个连队获得过如此殊荣。  这个连队,就是军委命名为“进藏英雄先遣连”的新疆军区36127部队一连。  我有幸成为先遣连的一个兵。  走进先遣连  人生的机遇是可遇而难求的。  1978年12月,我告别爹娘和乡亲,跟随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又“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些千古词句,中小学生都会熟背熟用,出自南宋军旅词人辛弃疾之手。  1181年初,42岁的抗金志士辛弃疾被罢免来到江西上饶(时称信州),从落脚带湖到1207年别离瓢泉,前后居停长达27个春秋,626首诗词中,469首(含120首诗)作于上饶。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履无事,一日走千回。”辛弃疾的《水调歌头》溢满了对带湖的
我是第一次乘船渡海。茫茫海天,一望无际,海浪翻滚,快船上下颠簸、左右摇摆,海水时不时拍打着挡风玻璃,像要被海浪吞没的感觉。不一会儿,我便觉得头晕目眩,似乎再深陷一点,就能与鱼龙为伍了。  对岸的嵛山岛,素有“海上明珠”之称,堪比夏威夷。全岛面积20多平方公里,与澳门差不多。最高处海拔500多米,为闽东第一大岛屿。有“南国天山”之誉的万亩草场。在这里恍若置身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