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是怎么被神化的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zhong2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伯温在历史上有两种形象:在官方记载里,他是朱元璋的机密辅佐,为明朝开国做出重要贡献,虽然很牛,但还是“人”的形象;在民间传说里,他通晓天文历数,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还常显灵,制造了很多神迹,简直就是“神人”。
  鲁迅说,诸葛亮到《三国演义》里“多智而近妖”,不是人了;相比之下,刘伯温比诸葛亮“走”得更远,不是妖或人,而是神。
  其实,刘伯温在世时,已有人主动联系他,给钱给资源,要捧红他,给他封神。神化刘伯温的始作俑者不是别人,正是朱元璋。当然,他神化刘伯温的根本目的,不过是为了神化自己。
  在历代开国帝王中,朱元璋是出身最卑微的一个。因此,编造神话以证明自己是真命天子,他比谁干得都多。他曾亲自撰写《周颠仙传》,就是为了说明他身边聚拢了这么多牛人、奇人,为什么?因为他是绝对的真命天子啊!对于刘伯温这样有才有名还精通阴阳历法的“好题材”,朱元璋更是不会放过了。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封刘伯温为诚意伯,还写了《封诚意伯诰》,诚意满满地又把自己吹嘘了一通,“当年刘伯温到南京投靠我,是因为看出我是天命所归”。刘伯温是聪明人,当然看出朱元璋在胡说,但又不可能跳出来拆穿他,于是配合道:“老板,您看走眼了,我并没什么过人之处。”然后话锋一转,“但是呢,如果我有什么预言应验了,那都不是我说的,而是老天借我的口说的。”
  对任何为自己封神的行为,刘伯温是拒绝的。的确,他是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懂得天文历法,算卦什么的也不在话下,但他真正的抱负还是人世,想做立下不朽功业的圣人,而不是旁门邪道的“神人”。
  他在世时,可以巧妙地拒绝朱元璋对自己的神化,但他死后,对自己的传世形象就完全控制不到了。
  虽然他早有遗言,在他死后不许建祠祭祀,但他的后人不答应啊。刘家祖坟冒青烟才出这么个大人物,怎么也得好好宣传吧。
  他的次子在老家一座历史悠久的道观里为他建了祠堂,代价是捐出115石的田租。道观方面对他的大方很感恩,回报也很给力——又是塑刘伯温真身,又是大搞祭祀。到了刘伯温的孙子辈,又把他“宣传”进寺庙,同样以捐田租的方式,在寺庙内建祠堂,据说香火还挺旺的。明孝宗当政时期,同意将刘伯温的祠堂扩建成庙,叫“诚意伯刘公庙”。
  这套操作下来,不愿封神的刘伯温在粉丝的持续打call下成了老家的重要神祗。这还没完。正德九年(1514年),刘氏后裔依靠广泛的人脉,把刘伯温运作成了“太师”,谥号文成。正德皇帝不吝溢美之词,说他“学为帝师,才称王佐”,“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
  这时,中晚明的商品经济恰好非常发达,有一帮人留意到刘伯温这个IP很有商业价值,于是接手继续神化他。这帮人就是书商。那时,印刷业、刻书业迎来春天,顺带养活了一批职业写作者,畅销书《金瓶梅》就是在那时火起来的。
  但蹭刘伯温这个IP有两个问题:第一,刘伯温的著作不多,再怎么重版翻印,市场总有限;第二,刘伯温早已不在了,不可能出新书,无法进一步刺激市场。问题也许可以难倒书商,但难不倒致富的欲望。
  他们请人做枪手替刘伯温写了很多书,涉及的都是刘伯温擅长的领域,也都是畅销书排行榜上常见的题材,什么天文术数、阴阳卜筮、星相堪舆等。从中晚明到清末,江南乃至京畿的书肆长期擺着“刘伯温著”的畅销书:《白猿经风雨占候说》若干卷、《玉涧金书》一卷、《奇门遁甲》不分卷……这些书都相当好卖。
  在一整套商业变现体系的操作下,书商闷声发大财,把成名的机会留给了刘伯温。刘伯温更火也更神了,搞得清朝人修《明史》都把这些伪作收到刘伯温名下,替书商交了智商税。
  不仅如此,万历年间,书商还发现,刘伯温“写”的书能火,那以他为男主的书肯定也能火,于是主打明朝开国历史的演义《云合奇踪》(又名《皇明英烈传》)出街了,果然大卖,一版再版。书里的刘伯温呼风唤雨、逆知未来、神机妙算,无论情节还是人设,简直就是《三国演义》版的诸葛亮附体。
  被神化的刘伯温成了一门大生意,商人看到了钱,另外一些人则看到了刘伯温这个符号背后更大的价值。他们是天地会的人,总想搞大新闻。
  刘伯温是明朝开国功臣,又是大IP,天地会自然想把他好好利用起来。咸丰、同治年间,在天地会的神坛上,刘伯温和诸葛亮并列一席,其上有“伯温塔”,鼓吹他遗下锦囊妙计,帮助反清志士推翻清朝统治。
  到了清末,刘伯温的预知能力被持续加码。革命党人说他写了《烧饼歌》,在书中预言未来国家的命运,从明初迄今数百年间发生的重要事都说中了。
  不管三七二十一,书商先感谢革命党人又“发掘”了一本刘伯温的畅销书,横竖再赚一笔,革命党人则说:不客气,人手一册最好,这可是免费的革命宣传啊。
  原来,《烧饼歌》铺垫了那么多被刘伯温预测然后“应验”的历史,如燕王靖难之变、建文逊国、李自成亡明等,都是为了加深最后预测清朝必亡的可信度。不过,在客观上也助推了刘伯温的神化。
  (摘自《百家讲坛》)
其他文献
近代以来,颇有些人会如此念叨:岳飞死了,是他太直了,不够会做人。  然而并非如此。  早年岳飞跟随宗泽时,宗泽要教岳飞阵法。岳飞其实喜欢野战,于是说了那句名言,“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他想说的是后半句,但前半句给老领导面子。宗泽也点头——宗泽大概不会觉得岳飞不会做人。  张用在江西为寇时,岳飞写信劝降。第一句“吾与汝同里”,咱俩同乡,之后就吹自己的战绩,末了说“今吾在此,欲战则
第一,我們要尽最大的努力维护国际多边贸易体系。世界贸易组织,代表了世界各国坚持自由贸易原则,推动全球贸易发展共同的意愿。但是,从2019年12月10日起,世界贸易组织最关键的上诉机构将处于停摆状态。国际贸易组织主要的三大功能:组织贸易谈判、进行贸易政策的审议、对贸易争端进行仲裁,而贸易争端的仲裁是具有约束力的,它是世界贸易组织最关键的机制内容,这个机制内容要求它行使职能必须有7名法官,每名法官任期
自大航海时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多次大国竞相崛起的浪潮,历经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数百年时间里争夺世界霸权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都曾一度各领风骚。然而有的盛极一时、没落收场,有的则保持了相对长久的优势。进入21世纪,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加之去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事件,世界格局迎来了新一轮的调整周期。2018年6月,习近
《许倬云说美国:一个不断变化的现代西方文明》  许倬云 著 理想国 出品  上海三联书店 2020年7月出版  客居美国六十余载,华人史学大家许倬云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历史学、社会学相结合的敏锐视角,将他在美国客居生涯中印象深刻也值得回味的人、事、地、物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并摆回它们所属的文化、制度与社会脉络之中,追溯这些经历背后的时代背景及历史源流,讲述从“五月花”号到特朗
20世紀70年代,苏联通过石油出口,极大地改善了自身 经济状况,但是,高油价导致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各个国家纷纷调整能源政策,降低石油消费,其中就包括美国。  这一时期,美国在美苏争霸中被迫处于守势。无论是出于政治还是经济上的原因,国际能源市场都在酝酿变局。逆向冲击  1981年,里根入主白宫,这位二流演员出身的总统,却是美国历史上出名的强势总统,他对美国传统上的对苏政策很不满意,提出新观点:“冷战
清朝入主中原之后,吸取“明亡于加赋”的历史教训,实施轻徭薄赋的政策,特别是康熙皇帝将人头税永远固定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数字上,“嗣后所生人丁,免其加增钱粮”,也就是不管国家人口增长多少,永远不再增加税收。后来被总结为“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年间又实行“摊丁入亩”,把人头税摊到土地税中,而且规定新开垦的土地也不再增税。虽然政策这么好,但老百姓的负担还是很重,甚至导致起义接连不断。其实,所
过去我们常认为,公司像一个家庭,员工只要忠诚,就能按部就班地升职加薪,直到退休。但在互联网时代,情况早就不是这样了。在20世纪80年代,有56%的企业高管认为,忠诚的员工理所应当得到公司的长期雇用。但在20世纪90时代,只剩6%的高管抱有这种想法。可以说,家庭关系式的雇佣关系,早就结束了。  既然家庭模式不管用,那怎样才是最好的雇佣关系呢?答案就是“联盟关系”——公司不是一个家庭,而是一支球队。球
一国的外交要在与其他国家互动的过程中展开。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国外交需要顺应国际环境的发展变化,并在这个过程中寻求维护和拓展自身利益的有效空间和政策手段。在这样一个曲折变化的国际环境下,有效的对外战略需要有适度、合理和良性的战略目标,丰富、灵活、务实的政策手段,较为明确的主次之分和先后选择,以实现更可预期的政策效果。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国的外交战略选择大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一是在洞察国
我们收到旧金山郊外梅西百货的营销产品订单后,迅速寄出了货物,因此当买家几天后打电话说没有收到货时,我很吃惊。我知道货物已经交付,但我不知道那批货在哪儿。  我们的优势之一就是确定性:总是确保货物及时送达。我们没有让买家等待我们解决问题,而是寄出了另一批相同的货物,并且索要了承运人的签字。  几天后,买家再次打来了电话。“我们一直没有收到货。”他用明显失望的语气说道。我知道梅西百货收到了第二批货物,
公元1644年的甲申之年,是中国历史上时局最动荡、政权更迭最频繁、政局最复杂的年份之一。  这一年共出现了五个政权组织,包括崇祯的明政权、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张献忠的大西政权、顺治的清政权和南明弘光政权,在北京称帝的就有三个。其中,明政权弊病丛生,积重难返,被取代实属必然;清政权最终把握住机遇,建立了统一国家。而先于清军进入北京的李自成在短短100多天里上演了从“势如破竹”到“兵败如山”的大逆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