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上弄假成真的七对革命夫妻

来源 :百姓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_yd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时期,一些在白区从事地下工作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出于革命工作的需要,服从党组织的安排,假扮夫妻来迷惑敌人。由于双方有着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产生感情后,经党组织批准,就“弄假成真”变成了志同道合的真夫妻。

周文雍和陈铁军


  周文雍,1905年生于广东开平,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省港大罢工和广州起义。陈铁军,1904年3月生于广东佛山,中共两广区委妇女委员。大革命失败后,周文雍和陈铁军在广州建立党的秘密联络机关,对外假称夫妻。此后,周文雍的主要工作是组织广州工人暴动。当时,在广州的汪精卫、陈公博等扮成“新左派”,鼓吹民主、自由,借以笼络人心。为了揭穿他们的假面目,周文雍率领数千名失业工人,在汪精卫的官邸“葵园”门前喊口号,要求释放被捕工人。敌人恼羞成怒,派出大批军警镇压工人。周文雍受伤被捕。随后,党组织成立了营救小组,在多方努力下,周文雍被救出。
  周文雍被救出来后,仍与陈铁军假扮夫妻在广州做地下工作。不幸的是,由于叛徒告密,1928年1月27日,周文雍和陈铁军同时被捕。敌人向他们施用了酷刑,但他们坚决不向敌人低头。同年2月6日,在他们被判处死刑、即将就义之时,周文雍提出要和陈铁军合影。敌人同意了他的要求。他们并肩站在牢房窗前照了相,以作为他们的结婚照。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在敌人的刑场上,他们举行了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悲壮动人的刑场婚礼。


周文雍和陈铁军英勇就义前,在牢房拍下这张合影,作为他们的结婚照

彭咏梧和江竹筠


  彭咏梧,又名彭庆邦,1915年生于重庆市云阳县红狮乡, 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任中共云阳县委书记。1941年秋奉调到重庆,先后以大陆运输行业会计、中央信托局职员等公开职业为掩护从事革命工作。江竹筠,1920年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1939年读高中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任中共重庆市新市区区委委员。
  1943年5月,出于工作需要,江竹筠按照党组织的要求,与彭咏梧假扮夫妻,组成一个“家庭”,作为重庆市委的秘密机关和地下党员学习的辅导中心。两年后,经党组织批准,两人正式结为夫妻,后生下儿子彭云。人们习惯称江竹筠“江姐”,以表敬爱之情。1947年,彭咏梧任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领导武装斗争。江姐以川东临委及下川东地委联络员的身份和丈夫一起奔赴斗争最前线。1948年1月,彭咏梧英勇牺牲后,江姐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賣,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江姐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于渣滓洞监狱,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彭咏梧、江竹筠夫妇和儿子彭云的合影

熊瑾玎和朱瑞绶


  熊瑾玎,1886年生于湖南长沙,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熊瑾玎在上海中共中央机关任会计,负责筹措经费,并奉命建立了中央政治局开会、办公的机关。朱瑞绶,1908年生于湖南长沙,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到上海中央政治局机关工作。


20世纪60年代,邓颖超(中)和熊瑾玎、朱瑞绶夫妇的合影

  1928年夏,为掩人耳目,熊瑾玎和朱瑞绶假扮夫妻开展工作。1928年8月,两人经党组织批准正式结婚。1931年,因顾顺章叛变,中央机关搬迁,熊瑾玎和朱瑞绶先后去湘鄂西苏区工作。第二年又回上海,二人同住中央交通机关。1933年4月8日,熊瑾玎在上海法租界被捕,被判了8年徒刑。1937年,周恩来派人营救出了熊瑾玎。1938年至1946年,熊瑾玎一直在重庆任中央机关报《新华日报》总经理,朱瑞绶也在报社工作。
  建国后,熊瑾玎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至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

任国桢和陈少敏


  任国桢,祖籍山东,1898年生于辽宁安东(今丹东市),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赴上海,进中央干部训练班学习。陈少敏,1902年生于山东寿光,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任国桢、陈少敏

  1930年2月,中共山东省委因出现叛徒连遭破坏,几位主要领导人均被捕,省委机关也由济南转移到青岛。为恢复山东党的组织,中共中央派任国桢任临时省委书记。3月中旬,任国桢到达青岛后,首先要租间房子,作为省委秘密办公机关。但当时招贴租房启事都写着“没眷属不租”的字样,当时尚未结婚的任国桢,自然没有眷属,房子也就租不成了。为了能租到房子,更是为了掩护新来的省委书记,组织上便派陈少敏到任国桢身边,假扮夫妻,协助工作。陈少敏当时在打蛋厂当工人,白天在厂里上班,晚上陪着任国桢外出从事秘密活动。很快,山东党的组织就得到了恢复,但不到一年的时间,组织内又出了叛徒。为安全起见,组织上调任国桢到中共北方局工作。陈少敏也一同前往,协助任国桢工作。任国桢、陈少敏二人在共同的战斗生活中相爱了,经组织批准,这对假夫妻成了真夫妻,并且生了一个女儿。1931年10月,任国桢被调到山西工作,期间因叛徒出卖而牺牲,年仅33岁。   任国桢牺牲后,陈少敏非常悲痛。此后,她再也没有结过婚。直到晚年,陈少敏还把任国桢的照片挂在卧室内。

李白和裘慧英


  李白,1910年生于湖南浏阳,曾用名华初。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过长征。1937年到上海,从事党的秘密电台工作。当时的电台领导人龚饮冰凭着自己长期从事地下斗争的经验,认为李白身边必须有位女同志,与他假扮夫妻,这样才不致引起左邻右舍以及敌人的怀疑。因此,龚饮冰就亲自物色人选,把绸厂的青年女工裘慧英调到了李白身边。


1940 年秋,李白和裘慧英的结婚照

  裘慧英,1917年生于浙江嵊州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2岁时到上海的工厂当包身工,后受到厂里中共地下党员的启发教育,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她和从延安来的李白扮成假夫妻后,常常通宵达旦地收发电报,及时把延安中共中央的指示传达给上海地下党,又把日、伪的重要情报传递给中共中央。鉴于他们之间产生了纯洁的爱情,党组织便于1940年秋批准他们结为伴侣。
  1948年12月30日,因遭国民党武装特务包围搜查,李白夫妇和孩子一起被捕。1949年5月7日,李白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已出狱的裘慧英强忍巨大悲痛,继续为党工作。新中国成立后,裘慧英先后担任中共上海电信局基层支部副书记、上海邮电技工学校副校长等职务。

王士光和王新


  王士光,原名王光杰,1915年生于天津,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的四哥。王新,原名王兰芬,1921年出生在辽宁兴城一个颇有名望的官绅家庭。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王光杰在清华大学电机系学习时,结识了中共党员姚依林。1938年8月,中共北方局需要在天津建立秘密电台,姚依林将精通无线电技术的王光杰从北平“招”到了天津。同年9月,姚依林安排王光杰在天津英租界伊甸园建立秘密地下机关,设置电台。为了掩护工作,姚依林调来一位女中共党员,和王光杰装扮成夫妻,住在那里。这位女党员就是王新。
  在几个月的战斗生活中,共同的理想和使命将他们紧紧联结在一起。当王光杰生病时,王新像真正的妻子那样不怕脏不怕累日夜守护着;为了减轻王光杰的工作压力,从没有接触过无线电的王新也学会了发报。渐漸地,爱情的种子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扎下了根。经中共地下组织批准,他俩于1938年12月正式结婚。
  1939年8月,上级命令撤销秘密电台后,王新和王光杰一同离开天津,奔赴平西革命根据地。王光杰改名王士光,担任冀察热辽军区司令部无线电中队机务主任。王新则去了房山、涞水、涿县一带开展妇女工作。不久,由于战场形势的变化,夫妇之间失去了联系。直到1947年底,断绝音信长达8年的王新和王光杰才重新相逢。王新在组织的安排下,穿过一道道封锁线,越过几个解放区,终于回到了丈夫身边。


1948年秋,王士光、王新夫妇和大女儿的合影

  新中国成立后,王士光继续为人民通讯事业呕心沥血,曾担任四机部(电子工业部)副部长等职,王新则被分配到北京邮电设计院工作。“文革”开始后,王士光被打成了“里通外国的特务”,被关进监狱长达7年之久。王新一次又一次地为丈夫申诉。所幸,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74年,王士光恢复了自由。

杨光华和冯永莹


  杨光华,1908年7月28日生于湖北省嘉鱼县,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8月到上海中央局互济总会工作,后任组织部部长。1933 年 6 月至 1934年3月任中共江苏省委秘书长。
  冯永莹,1913年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冯永莹到哈尔滨去找二哥冯仲云(东北抗日联军著名将领)。二哥让她搜集情报,并负责处理中共满洲省委的一些文件,她就这样参加了革命。1934年,冯永莹到满洲省委做地下工作。
  1934年,中共满洲团省委书记刘明佛被捕叛变,省委机关遭到破坏。同年10月,中央派杨光华来哈尔滨代理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组建新的省委。为避免暴露身份,党组织决定让杨光华与冯永莹同居一室,假扮夫妻。后来,因两人之间有了感情,党组织就批准两人结了婚。
  1935年4月,王明、康生将杨光华等人调往莫斯科。不久,杨光华被共产国际认定为“内奸”,先是被流放,后于1937年1月被判处徒刑送进集中营,1946年释放后在苏联当工人。1936年春天,冯永莹来到苏联。共产国际名义上安排她到莫斯科大学学习,实际上是对她进行监控。她没有见到杨光华。1938年,冯永莹从苏联回到新疆,以小学教师的身份继续为党从事地下工作。1941年初被组织上调往延安任延安被服厂会计。1945年,冯永莹去了哈尔滨,回到二哥冯仲云身边。1952年,冯永莹调任东北烈士纪念馆当馆长。
  1956年,杨光华在被流放13年、又被苏联控制8年之后,终于回到祖国。他在哈尔滨找到了冯永莹。在经历了21年的坎坷之后,两人终于团聚。20世纪60年代初,两人调到湖北武汉工作。
  

其他文献
近日,全国首例因网络个人大病求助引发的纠纷在北京朝阳法院一审宣判。法院认定筹款发起人莫某隐瞒名下财产和其他社会救助,违反约定用途将筹集款项挪作他用,构成违约,一审判令莫某全额返还筹款153136元并支付相应利息。  此外,朝阳法院同时向民政部、北京水滴互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滴筹公司)发送司法建议,建议推进相关立法、加强行业自律,建立网络筹集资金分账管理及公示制度、第三方托管监督制度、医疗机构
期刊
【案例】孔某和妻子许某于2010年1月登记结婚。婚前,孔某有一套70平方米的房产。双方于2011年购买一套大的住房后,就将孔某名下房产出租了。  2017年4月,二人协议离婚,但对孔某名下房屋的收益如何分割发生争执。孔某认为,他名下的房产及其所产生的收益归他所有。许某认为,婚前房屋虽然归孔某所有,但该房屋在婚后的升值部分和租金应属夫妻共同财产。参照相邻房屋的转让价格,自2010年1月结婚起至今,该
期刊
2019年9月29日,国家民政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指出,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事关亿万老年人及其家庭幸福生活,并加强优化养老服务营商和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下面一起典型案例,两级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当事人的养老服务协议的约定,查明事实和依法裁判,较好地平衡了两者的权益关系。约定“介助级”服务,老人摔伤索赔医疗费插图:李亚婷  2018年
期刊
2019年8月末的一个晚上,怀孕5个多月的周幸(化名)和丈夫在北京一家商场里散步。路过一家电子烟柜台时,销售人员热情地招呼他们:来试一试吧。  柜台旁边的宣传栏上写着:“不用戒烟,也能吸烟。”周幸很诧异,即便销售看不出她怀孕了,也看得出是个女性。堂而皇之在商场里推销烟草制品,这是她从来没有过的经历。北京一家商场中的电子烟柜台(李晨赫/ 摄)  “等我的孩子出生长大了,他们这代人能生活在无烟社会吗?
期刊
史林珠在给已上过彩的泥塑神像点睛  仙风道骨的神仙菩萨、惟妙惟肖的老叟孩童、活灵活现的飞禽走兽……山西平定泥塑艺人史林珠,40年来扎根于民间艺术的土壤,化腐朽为神奇,将一团团普通的泥巴变成一件件精妙绝伦的艺术品。子承父业成为技艺精湛的“塑庙人”  生于1965年的史林珠,是平定县张庄镇史家山村人,泥塑是他家的祖传技艺。  在山西,承载着厚重传统文化的古寺庙随处可见,也因此有了一代代从事庙宇塑像的民
期刊
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中国劳工队伍,历史上称“一战华工”  2017年9月,退休的英国房地产经理约翰·德·露西在家中翻箱倒柜,被一个陈旧的木箱险些绊倒。约翰对木箱颇为好奇,打开一看,是祖父威廉·詹姆斯·霍金中尉40年前留给他的珍贵遗物——数十张玻璃幻灯片——记录着一战期间,远离家乡5000英里的中国劳工的真实影像。  2017年11月12日,英国第四频道电视台播出了纪录片《英国被忘却的军队》,时长一
期刊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数字的攀升,每个人都在关心:我该如何预防?在众多防范措施中,特别重要的一条就是“戴口罩”。近日口罩成了热销货,街上戴口罩的人也多了。专家指出,戴口罩也要讲科学,只有方法得当才能最大程度地隔绝病毒,预防疾病。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如何选择和正确佩戴口罩。佩戴哪种口罩才对  市面上常见的口罩可分为3大类:普通棉布口罩、一次性口罩(如医用外科口罩)、N95型口罩。  一次性口罩(
期刊
11年里,王浩楠抚养了400多个孩子。有人感动,也有人质疑。他经常不厌其烦地解释:这些孩子不是收养的,只是长期寄宿在他家,他只是一个帮助者。事实上,王浩楠一直扮演着父亲的角色,他承担孩子们吃穿住用和学费等全部开销。承包建筑工程、当装卸工、给别人搓澡、网络直播卖东北特产……没上过几天学的王浩楠,不断地找他能胜任的工作,拼命地赚钱。  长春公益助学中心爱心之家,是王浩楠这个大家庭的对外称呼。在走进“爱
期刊
在儿子、儿媳、婆婆以及说不了话、只能靠写字交流的丈夫的劝说下,2019 年8 月17 日,湖南永州零陵区65 岁的张凤娥把86 岁的婆婆和必须靠胃管喂食的丈夫托付给了她请来的表妹,和儿子、儿媳开始了她1995 年以来的第一次旅游。  从1995 年丈夫检查出鼻咽癌以来,上有老、下有小的张凤娥除了自己因病住院,没休息过一天。在公公婆婆面前,她是孝顺的好儿媳;在两度患癌的丈夫面前,她是不离不弃的好妻子
期刊
王新、仲月霞夫妻出征  到湖北去,到武汉去,到疫情最严重的地方去……  接到驰援的命令,多支医疗队迅速组建,紧急出征,在万家团圆的节日里结束假期,告别家人,甚至连年夜饭都没来得及吃一口,便毅然决然赶赴战疫第一线。  他们,是别人的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带着太多的牵挂;但在疫情面前,他们是军人,是党员,是医护人员,争着走向战场,只为那肩头的使命、如山的责任和人民的重托。  在这些“最美逆行”的队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