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刍议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o19881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倡个性化阅读,不仅仅是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更重要的是要注意价值观的取向。在个性化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决不能因学生个性的自由释放而迷失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本性;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思考、个性化的选择、个性化的质疑、个性化的积累、个性化的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得到张扬。本文结合课堂教学中个性化阅读的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了谈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
   1. 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变成一个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这就要求每个教师关注学生独特的内心世界,以平等心态和学生交流,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读文本,允许他们拥有不同的阅读理解,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只有这种宽容的心境才能使学生个性之花绽放。反之教师以师道尊严或标准答案把学生丰富多彩的解读拒之门外,势必遏止学生智慧火花的迸发,压制学生个性潜能的张扬,导致学生敢想、敢说、敢为品格的丧失,妨碍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个性化阅读也就不复存在。如我在巴金《海上日出》一文品读教学中,一个个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出自己对日出的理解——日出的景象美和精神美,不禁使我对学生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到位深刻的情感体验暗暗称赞。但品读到“有云的日子的日出”时,谈朗读感受时,出现了一个不和谐的声音:这乌云象征国民党。我并没有脱口加以否认,更没有批评他,而是微笑着说:“你的回答真与众不同!”在精心呵护下,我们的个性化阅读之路越走越广,每节课总是热闹而有质量的。相反,如果以标准答案规范或不允许有不同声音,相信课堂阅读教学只能使师生感到枯燥而压抑。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像一位出色的指挥家,不仅仅强调音符的准确,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用激情唱自己的歌。
   2. 创设“情境”,真切体验 个性化阅读是体验性阅读,学生带着热情,凭自己的经验能力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是以自己各种感官去触摸品味,体验文本的,这时他的独特的心理感受,情感意志,想象理解都将在文本上打下鲜明的个性的印痕。为了能让学生真切的感悟体验文本,教师应该针对其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等手段,构建一个引力强劲的阅读磁场,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与探知欲望,在对文本的还原和体悟中感受阅读的妙趣横生。
   合理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能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声音,会令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丰富的情感也会随之产生。教师适当的语言煽情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着积极主动的情感进行个性化阅读。如在教学《游天然动物园》一课时,我神秘地说:“同学们,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去游览一个地方,请你带上摄像机,拍下你认为最神奇的镜头”。学生兴趣盎然,很快就投入到对文本的探索中去了。在阅读交流中,学生有的愿意拍下一群亭亭玉立的长颈鹿所形成的巨大而迷人的风景画,有的想拍下顽皮的基马猴,有的主张拍威风凛凛的河马和大象,还有的则想拍下和睦相处的狮子家族。教师富有激情的语言魅力,巧妙地促进了学生与课文的有效对话,使学生一下子捕捉到了课文所写的重点动物,并对它们的特点进行了体验性的想象、描述。
   3. 对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评价需要真诚的激励 激励赏识是学生向上的助推器。鼓励好比春天的阳光,禾苗感到的不仅仅是温暖,还有愉快的成长。一个心理和生理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时时企盼的就是对个体阅读价值的肯定。在肯定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快乐中不断地向上成长,轻易否定,犹如含苞待放的花蕾突遭严霜摧残,它再也无力绽放,自此会打蔫凋谢。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他们就是在肯定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快乐中不断地向上成长。与对优等生的激励相比,当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参与到阅读中来,有了点滴进步,及时肯定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学困生的一个很突出的心理障碍是缺乏自信,而在这时,教师的赞赏性评价就显得意义重大,它可以激起他们的主体参与性,让差生也能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探究能力尤为重要。正确引导学生创造性探究性地阅读的要义还在于:让学生从小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习惯于倾听不同的声音,见识各种各样的观念,进而造就他们宽广的胸襟,培养他们民主的性格。
   总之,推行个性化阅读,为的是不让摇曳多姿、五光十色的文本内容演化为千人一腔,千篇一律的结论,不让血肉丰满、呼之欲出的艺术形象被抽象为苍白干瘪、枯燥乏味的概念,不让充满灵性、千姿百态的生命个体被长期僵化刻板的教学异化为唯唯诺诺、只知接受的躯体。个性化阅读呼唤我们理解阅读主体的心理需求,关注阅读主体兴趣、爱好、知识和经验背景、個性气质等方面的差异,着眼生成,以宽容、民主的态度以及灵活、多变的方式和方法组织教学,唤醒学生阅读的个性化构建,从而使知识经个人化而真正变成个体的世界,在学生的心灵与人生中留下有意义的痕迹,实现其精神建构和个性形成。
  
其他文献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学生每到初二年级时就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十分突出,尤其是农村学校由于师资力量弱,班额大,教师教学中很难顾及到全体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更为严重。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的英语成绩,同时也阻碍了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找出两极分化成因,采取相应的对策缩小两极分化,提高全体学生的英语成绩,是英语教师值得研究讨论并着手解决的问题之一。   1. “望闻问切”,
期刊
【摘要】创新教育是以开发创新性思维为核心、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以人为本;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新 性学习。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性思维;创新性学习;以人为本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凯洛夫的“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
期刊
【摘要】音乐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既生活。”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所提倡的是紧紧围绕生活来展开的,目的是学会生活、热爱生活、并最终能改造生活的教育。在众多学科当中,音乐课的学习因为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束缚而课堂气氛显得相对活跃。而活跃、轻松的课堂气氛对健全学生的音乐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对学生道德、智力、情感素质的提高,精神境界的净化、升华,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思维过程都有一个与之相反的思维过程,在这个互逆过程中存在着正逆向思维的联结。所谓逆向思维,是指和正向思维方向相反而又相互联系的思维过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倒着想”或“反过来想一想”。逆向思维属于发散性思维的范畴,是一种创造性的求异思维。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使之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地理
期刊
【摘要】“教是為了不教”,这是教师教学的最高境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这也是《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称新课标)大力倡导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有其多样性、层次性,如果教师不注意分层教育,而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或只重视个别层次的学生,都不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有违新课标提倡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期刊
一篇散文所写的内容,可以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但其内容应该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有机结构。黑格尔说:“艺术内容在某种意义上最终是从感性事物,从自然取来的;或者说,纵使内容是心灵性的,这种心灵性的东西也必须借外在现实中的形象,才能掌握得到,才能表现出来。”这即是说,文学的情感美和哲思美都离不开表现方面的形式美。“疏”与“密”就是形式美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疏”浅层是指语言简洁,构思、层次、
期刊
【摘要】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在这个阶段,老师的正确引导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老师应在和学生全方位沟通中表现关爱,在工作中真情付出体现关爱,并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即使是严厉批评也要在批评中体现关爱。凭借关爱,老师能走进学生心灵,提高教育效果。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断乳期”;沟通;付出;倾听;批评;关爱   人生的中学时期,曾被人喻为多事的季节。心理学上谓之“心理断乳期
期刊
顺应教学改革的步伐,作文教学对素质教育,特别是创新教育表现出极大的信心和热情,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实践,当仁不让地在语文教学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于初中写作是日后文章写作能力培养的雏形时代,我们要想尽办法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1. 利用生活资源,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生活是学生写作的资源宝藏,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很多作家都深人群众生活之中,以搜集写作的素材,捕捉写作的灵感。
期刊
【摘要】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需要不断的改革。在数学科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创新能力;激励;创新行为;创造思维;观察力;想象力   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需要不断的改革。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
期刊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过程或许可以理解为教师通过教会学生有用的知识,使他们领悟所学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由此形成其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下面就结合本人在技工教育一线的带班及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   1. 计算机专业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树立全新的教育观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