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非依赖内源性卵巢周期的内膜准备方案对薄型子宫内膜冻融胚胎移植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中国全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me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薄型子宫内膜是导致患者妊娠率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全胚冷冻是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助孕过程中的重要策略,对于其后的冻融胚胎移植方案的选择尚存争议.目的 探讨在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中两种非依赖内源性卵巢周期的内膜准备方案,即人工周期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降调节人工周期中妊娠结局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7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治疗,取卵当月因子宫内膜厚度≤7 mm进行全胚冷冻,后采用人工周期(人工周期组,n=409)和GnRH-a降调节人工周期(GnRH-a降调节人工周期组,n=103)进行冻融胚胎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妊娠结局.结果 人工周期组患者平均移植胚胎(1.60±0.49)枚,GnRH-a降调节人工周期组患者平均移植胚胎(1.66±0.52)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妊娠率、着床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及多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周期组中,移植1枚、2枚、3枚胚胎者临床妊娠率、着床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及多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nRH-a降调节人工周期组中,移植1枚、2枚、3枚胚胎者临床妊娠率、着床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及多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厚度≤7 mm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中两种非依赖内源性卵巢周期的内膜准备方案即人工周期和GnRH-a降调节人工周期妊娠结局相似,不建议在无子宫内膜异位症、反复种植失败等特殊病史的常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群体中使用GnRH-a联合激素替代的内膜准备方案.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与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4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经头部MRI检查证实存在CSVD的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完善血液生化检查,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价,校正受教育年限因素后,根据评分结果将入选患者分成认知功能正常组(MoCA≥26分,35例)和认知功能障碍组(MoCA<26分,8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体质量指数(BM
目的 探讨抽吸取栓联合球囊扩张和(或)支架置入治疗急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ICAS-O)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10例)、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5例)及西安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10例)采用抽吸取栓联合球囊扩张和(或)支架置入治疗急性ICAS-O患者25例,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抽吸取栓后血管再通比例、血管成形方式、血管成功再通率、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等.采用症状性
缺血性卒中(IS)是由于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坏死的总称.通过代谢组学研究IS代谢产物水平变化,可以为认识IS的病理生理和致病机制,探究IS的临床诊疗综合措施提供新的角度.但目前研究多限于探究代谢产物与IS临床诊疗之间的相关性,二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尚不明确.该文对代谢产物水平变化与IS的病理生理机制、危险因素、诊断、预后和复发相关性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目的 分析首选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急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相关的大血管闭塞(ICAS-LVO)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急诊以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作为首选靶血管再通方式的ICAS-LVO患者124例,均经DSA证实.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3~6分为预后不良,其中6分为死亡,并依此将124例急性ICAS-LVO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44例)和预后良好组(80例).记录两组患者人口
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的大负荷量栓塞临床较为常见,但合并副大脑中动脉较为少见,其通过单支架取栓达到快速血管再通难度较大.作者报道1例急性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合并副大脑中动脉变异的取栓病例,并通过PubMed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对存在大脑中动脉变异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例进行分析,总结临床表现特点、病变部位、发病机制、治疗及转归等,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类病变的认识,并建议合并大脑中动脉变异的颈内动脉末端闭塞可尝试行双支架取栓.
颈动脉蹼是少见的颈动脉病理性结构改变,大脑中动脉开窗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血管变异,两者均是隐源性卒中的危险因素.目前国内外尚未见颈动脉蹼合并大脑中动脉开窗的报道,本文报道1例颈动脉蹼合并远端大脑中动脉开窗闭塞行急诊取栓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治能力.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致死和致残原因,已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和公共卫生的问题之一.目前机械取栓作为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首选治疗方式,其相关研究日渐成为卒中领域临床研究的热点.笔者对近年来机械取栓治疗中特殊患者的选择、术式选择和术后管理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希望能为临床医师或相关的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是致死和致残的重大疾病之一,早期脑损伤(EBI)是aSAH预后不良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寻找具有评估治疗效果及预后的EBI生物标志物,将aSAH患者分层,并客观监测EBI治疗的反应是必要的.该文对aSAH患者EBI的概念、机制及其相关生物标志物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诊断和治疗aSAH,开发aSAH靶标药物,进而改善aSAH患者的预后提供一定依据.
呼吸系统疾病越发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其复杂多变的病征给医疗领域带来一系列挑战,许多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已不足以应对该局面,临床亟需更加方便快捷的检查方法为诊疗提供准确有效的依据.呼出气冷凝液(EBC)是以无创方式获得的呼吸道内衬液,是呼吸系统疾病生物标志物的一种新的重要来源,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基于EBC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能有效反映患者病情变化,优化治疗方案.该方法以其操作简单、安全无创、重复性高、依从性好等优点,日益受到临床重视.本文系统分析了EBC中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诊断、监测、
Omicron(B.1.1.529)变异株于2021年11月24日首次从南非报告给世界卫生组织,截至2021年12月8日全球共有57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Omicron感染病例.目前Omicron变异株在部分非洲国家已成为主导毒株,且传播速度快.尽管Omicron变异株引起的疾病症状较轻,多数病例为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患者,但病例数量的快速增长可能给全球卫生系统带来沉重压力.此外,Omicron变异株的变异来源、传播特征、疫苗抗性等尚不明确,给各国和地区的疫情防控带来很大挑战.本文就Omicron变异株的病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