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Google才真的可怕

来源 :竞争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人都知道Google是个传奇,但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它已经传奇到什么程度。
  2007年10月9日,搜索巨头Google的股价首次冲破每股600美元大关,但它并没有停下来欣赏周围的欢呼声,而是继续前行,在接下来半个月时间里,又先后路过610、630、650美元等大小关口,不到11月,就又将700美元大关踏平,向每股800美元进发。
  
  市值:2000亿美元俱乐部
  
  3年前,这位网络搜索的宠儿初登陆纳斯达克时,已经创造了一个IPO传奇,股价大受追捧,当天即从每股85美元涨到每股100美元以上。此后,Google凭借骄人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股价一路走高,平均以每年两个整数关口的速度持续向新高攀登。
  


  随着股价攀高,Google的市值传奇也在不断放大,越发刺激。
  2004年8月19日Google上市当日,按收盘价每股100美元计算,Google公司市值已高达270亿美元。这对于任何一家刚创业5年多的公司来说,都已是惊人的奇迹。但对Google来说,这只是奇迹的开幕式。
  上市之后,Google股价高开高走,不到半年就翻一番。而随着股价越过每股200美元,公司市值也同步抵达500亿美元大关,将同行业老大雅虎挑落马下,成为网络搜索领域的新科状元兼打虎英雄。
  2005年,Google市值随股价继续攀升,600亿美元大关一晃而过,在《财富》500强排名上,竟然超过曾经多年占据榜首的通用汽车,风光无限。
  这不仅令汽车业大为汗颜,连股神沃伦’巴菲特都觉得难以置信。而更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还在后面。2005年当年Google就以800亿美元的市值将时代华纳抛于身后,提前完成新旧传媒的王位更迭。
  告别时代华纳之后,Google2006年继续前进,在诧异的目光中推开千亿美元俱乐部的大门,与思科、甲骨文、英特尔、苹果等硅谷老一辈英雄会合。同在这个俱乐部的还有股神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这一年,Google刚满8岁。
  还没等人们从错愕中回过神来,Google又宣布告别1000亿美元俱乐部,成功转会到2000亿美元俱乐部。
  2007年10月中旬,随着Google股价冲过每股650美元关口,公司总市值成功站上2000亿美元。就在人们还忙于计算Google的新市值时,2007年10月31日,Google股价再次强劲上涨,盘中再超每股700美元大关,市值跟着超过2150亿美元。
  进入2000亿美元俱乐部意义非凡,因为这个级别的俱乐部,会员已经凤毛麟角,全球仅20位左右。
  这20位顶级会员中,Google除了跟三大石油巨头,即美国的埃克森美孚(Exxon,市值5100亿美元)、法国的道达尔(Total,市值3500亿美元),中国的中石油(市值3290亿美元,A股发行后可能超过5000亿美元),以及全球超级偶像级公司通用电气(市值4270亿美元)还有一段距离之外,其余不管是软件霸主微软(市值2840亿美元)、金融双雄花旗集团(市值2330亿美元)与美洲银行(Bank of America,市值2320亿美元)、日用品巨无霸宝洁(市值2210亿美元),还是汽车新状元丰田汽车(市值2080亿美元),都已经被Google踢到了脚后跟。如果按最新的市值计算,Google已经挤到丰田与宝洁的前面。
  随着Google股价轻松越过每股700美元,向分析师预期的每股850美元挺进,已经有人开始制定它进入5000亿美元俱乐部的时间表。
  


  而Google从传奇向神话飞越,人们在惊奇的同时,感觉相当复杂。美国硅谷著名创业顾问戴夫(Dave Mc Ciure)评论说:“今天的Google势头正盛,让人想起上世纪90年代中期鼎盛时期的微软。”而面对这样的评价,一向气势凌人的微软CEO巴尔默认为这简直是对微软的嘲讽,他反驳说,只有Google才真的可怕。
  
  品牌:最年轻的冠军
  
  Google1998年创立,距今不到10年,一个不满10岁的公司,身价竟然超过2000亿美元,这样的传奇在人类科技史和商业史上都可谓前所未有,在Google速度面前,无论是曾经创造历史的IBM、惠普,还是成就经典的微软、甲骨文、雅虎都望尘莫及,品牌偶像可口可乐,管理偶像通用电气,制造偶像丰田汽车等也都甘拜下风。
  可以说,目前惟一能跟Google的市值传奇媲美的只有它自己的品牌传奇。品牌价值往往需要公司巨额的营销投入或多年的文化积淀,但Google在这两方面似乎都是例外。 在品牌推广上,Google的投入与宝洁、通用电气等巨头相比少得可怜,与可口可乐相比更是不值一提。而从公司文化与历史积淀上,只有9岁的Google更无法与百年老店AT&T、柯达相比,与微软、甲骨文等中年公司相比,也过于年幼。
  但Google硬是凭着几乎最少的品牌推广投入,在最短的时间里创造了一个最具价值的品牌,绝对称得上是口碑塑造品牌的最新经典。
  2007年4月,在英国《金融时报》和品牌调查与咨询公司Millward Brown联合发布的2007年度全球品牌价值排行榜上,Google取代微软,荣登榜首。两家机构为其核算的品牌价,值高达664亿美元,比2006年高一倍。
  同一榜单上,通用电气以619亿美元屈居次席,微软以549亿美元屈居第三,可口可乐以441亿美元位居第四,中国移动以412亿美元排名第五,之后是万宝路392亿美元,沃尔玛369亿美元,花旗集团337亿美元,IBM336亿美元,第十名是丰田汽车,品牌价值334亿美元。
  在同时进行的英国人最受欢迎的品牌中,Google同样力压特易购,诺基亚,戴尔等知名品牌,勇夺桂冠。
  作为一家地道的美国公司,Google显然不只受英国人青睐,在美国本土同样极具人气。在国际知名品牌咨询机构Interbrand公司推出的“全球品牌影响力排行榜”上,Google从2004年开始就曾多次荣登榜首。同样,在美国Brandchannel.com的品牌调查中,Google也先后超过苹果与可口可乐,成为美国人最喜欢的公司品牌。
  也许说这几家机构的品牌价值排名显得对Google心存偏好,但在相对保守的《商业周刊》上,Google的品牌价值与排名也同样飞速上升,完全配得上“传奇”一词。
  在《商业周刊》2005年度全球100个最具价值的品牌榜上,Google以84.6亿美元排名第38位。一年之后,即2006年的《商业周刊》同一榜单上,Google的排名已经升到第24位,品 牌价值则提升到123.76亿美元,涨幅高达46%。 在2007年度《商业周刊》全球100个最具价值品牌榜上,Google的表现同样抢眼,以178.37亿美元跻身前20名,前后分别是思科,本田与三星、美林。
  


  市场:独霸天下
  
  在市值与品牌传奇的背后Google令人敬畏的市场传奇。
  摩根士丹利早在2005年的一份报告中就宣布,全球互联网用户总数已经达到10亿,而且自1995年以来,一直保持每年10%—15%的增幅。之后,这一速度也丝毫没有放慢,根据市场调查机构Research and Markets最新公布的调查报告,截止到2007年3月,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超过13亿,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亚太区,增幅更是超过20%。
  比互联网用户数量增长更快的是互联网信息量,面对海量庞杂的信息,搜索引擎的地位正日渐提高。
  上世纪90年代,搜索用户只占互联网用户的三成左右,而如今80%以上的互联网用户同时也是搜索用户。不仅如此,搜索市场的收入也已经占到整个互联网广告与营销收入的41%,接近半壁江山。
  过去,人们习惯于把互联网比作信息高速公路,顺着这个比喻,搜索市场绝对算得上高速铁路,Google则是这条铁路线上无可替代的火车头,而且其车头地位还正逐年加强。
  在雅虎的大树下创业并成长的Google,早在2002年12月,即创业第五年就首次借助雅虎的失利(市场份额从41%下滑于26%),以27%的市场份额坐上行业第一的宝座。
  2003年,Google以持续稳定的市场份额告诉全世界,它超越雅虎不是偶然,更不是阴错阳差。全年,Google的市场份额一直稳定在30%以上,最高接近36%,而雅虎仍在25%左右徘徊。
  


  2004年,Google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一度接近41%,相比之下,沦落为第二名的雅虎只进步一个百分点,市场份额仅回升至27%,排名第三的微软MSN则始终未超过20%。
  2005年,Google的上升势头有所减弱,雅虎强劲反弹,但Google仍以36%的市场份额保持第一,而雅虎的市场份额始终未突破35%,大部分时间都在30%上下浮动,错过了反扑的最佳机会。
  2006年,Google再次发力,市场份额大幅增至49.4%,将雅虎与微软MSN彻底甩到身后,后两者的市场份额分别只有23%和10.3%。
  2007年,Google继续强势前进。不管是市场研究机构comScore、iResearch,还是Hitwise的调查均表明,Google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60%,在8月份全球总计610亿次的搜索中,Google网站群独占371亿次。
  面对Google几乎不合常理的突飞猛进,雅虎与微软均一筹莫展,雅虎不得已换掉多年的CEO梅塞尔,由创始人杨致远重新出山,微软则斥资近百亿美元大举收购,以避免边缘化的厄运。
  更耐人寻味的是,多年被别人指责为垄断的微软如今掉转枪头,指责Google太过霸道,有垄断嫌疑。
其他文献
手机结束战国时代    2008年1月29日,日系手机厂商京瓷宣布,正式退出中国手机市场。京瓷的退出,意味着继东芝、松下、三菱和NEC手机之后,日系手机全线撤出中国市场。  就在2008年1月中旬,京瓷刚宣布以3.75亿美元收购三洋公司手机业务部,成为日本最大的手机制造商,并成功跻身全球第六,但这一雄心仍难掩其在中国市场的尴尬。  作为全球最大的CDMA手机制造商之一,京瓷对中国手机市场垂涎已久,
期刊
德国查税风暴:考问道德也考问高税制    2008年2月14日,德国战后最大的逃税案浮出水面。本次巨额逃税案嫌疑人多达千名,涉案金额可能高达40亿欧元。  德国情报部门花费400多万欧元购得上千份列支敦士登银行账户信息,并就此展开调查。2月26日,德国检察官宣布,已有163人在问讯中承认逃税或自首,追回税款近2800万欧元。德国检察部门指控称,这些嫌疑人在列支敦士登设立各种基金,通过向总额逾2亿欧
期刊
印度人才惊醒美国    2008年3月6日,美国政府从资料中发现,外包公司,特别是来自印度的外包公司,2007年不仅高居H-1B(短期劳工签证)签证榜首,H-1B项目前十大参与者都是印度公司,整体更是占据近80%的签证份额。  这项数据如此突出,以至于成为H-1B反对者指责H-1B违背设立初衷的新把柄。  在美国,有关国外工程师签证的争论正逐步升级。这项被称作H-1B项目的签证项目本意是允许美国公
期刊
平安不求太平安    2008年4月3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公司已与富通集团旗下富通银行正式签署协议,将以自有资金21.5亿欧元收购富通投资管理公司五成股权。  富通投资公司已于4月2日启动吸收荷兰银行旗下资产管理公司。此次平安的投资标的正是吸收合并荷兰银行旗下资产管理公司之后的富通投资公司,目标公司注册地在比利时,总股本为2000001股。但根据协议,富通集团通过富通银行及卢
期刊
2008年3月26日,美国金融业巨头花旗集团宣布,已经与前能源贸易公司安然的债权人达成庭外和解协议,将向安然债权人支付16.6亿美元赔偿金,以解决花旗因为2001年安然公司破产案而应承担的连带责任官司。  只要美国破产法庭批准和解协议,花旗将立即把相应的赔款支付给安然债权人。此外,花旗也放弃对安然提出的总额达40亿美元的赔偿诉讼。  一向与安然针锋相对的花旗,最终选择了低头。  安然债权人的索赔故
期刊
苹果进 摩托退 手机后浪推前浪    2008年3月,苹果公司宣布,将推出iPhone的第二代,即iPhone2.0,志在进军企业用户市场。  2007年,在手机市场风云变幻之际,苹果携iPod之威,以iPhone横空出世,在苹果迷们的狂热支持下,迅速在手机市场打开局面,站稳脚跟。  但苹果显然并不满足,在iPhone面世一周年之际,苹果开始大举为iPhone2.0造势,偶像级CEO史蒂夫·乔布斯
期刊
美国在线急搭末班车    新闻集团收购MySpace,微软入股Facebook,短短几年,社交网络正成为互联网当之无愧的“香饽饽”,连即将瘦死的骆驼级巨头美国在线也不甘寂寞,拼死抢搭末班车。  2008年3月13日,美国在线(AOL)宣布以8.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大型社交网站Bebo,成为美国在线近年来最大单桩收购。  Bebo创立于2005年,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目前拥有约4000万全球会员用户,
期刊
2008年,中国房地产业突然告别欢声笑语,飘起一股浓浓的血腥味!  用巨变与剧变来形容这一切,不为过但不精准,因为这一转折已经近乎恶搞。在顺驰暴毙之后,万科带头降价,恒大上市折戟,富力盛传资金链近乎断裂,数家房地产公司上市计划无限期推迟,仅北京就有近千家房地产公司注销,一个个要死要活,整个行业刹那间哀鸿遍野!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恶搞也是历史的一部分。这场恶搞般的180度大转弯,正是地产业必经的一
期刊
上梁不正空客赔钱赚吆喝    2008年3月12日,空中客车公司(以下简称空客)宣布其2007年亏损8.81亿欧元。公司全年虽然在新飞机订单方面喜获丰收,创下1341架的历史新高,但由于内有母公司EADS“双头”领导制作梗,外有美元不断贬值等作乱,空客在赢利方面反而交出丑陋答卷。  作为致力于多国投资、跨国经营的巨型集团,EADS为解决机构庞大和多国合作的问题,自上至下建立了双层联合管理机制,并分
期刊
次贷危机恶化 美国国会追讨高管高薪    2008年3月7日,美国三位CEO因为收入过高,在国会听证会上受到指责,不得不为高收入辩护。  根据美国国会的报告,2002年至2006年期间,花旗集团前CEO查尔斯·普林斯、美林证券的前CEO史丹利·奧尼尔和美国最大房贷金融机构Countrywide的前CEO安杰洛·默奇洛的收入总计4.6亿美元。  在过去一年里,随着次贷危机暴发,三位CEO带领的公司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