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魁北克的中国女人——张芷美

来源 :国际人才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c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魁北克服装与纺织博物馆,坐落在美丽的圣劳伦斯河南岸,从蒙特利尔驱车十几分钟即可到达。2007年6月28日下午,这座古色古香的花石小楼,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洋溢出浓郁的节日气氛。一位身穿旗袍、气质高雅的东方女子被人们簇拥着,赞赏着。她的银发在夕阳和镁光灯下闪耀,她的笑容比胸前人们捧送给她的鲜花还要夺目。这里的人们谈中国,谈刺绣,谈一个与中国刺绣有关的奇女子。她,就是创造了这个节日的主人——中国绣艺珍藏品捐献者张芷美女士。
  
  


  感动魁北克
  
  张芷美将自己多年收藏的民间珍藏绣品700余件,无偿捐赠给魁北克服装与纺织博物馆的壮举,让该馆负责人Suzanne Chabot女士在开幕式发言时激动得数度哽噎。她说像这样的捐赠绝不多见,她相信所有魁北克人都会和她一样,由于张女士的慷慨行为和这些饱含历史的绣艺品而更加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
  Suzanne在接受采访时说,张芷美曾告诉她,这里有许多从很小就被领养过来的中国小女孩,现在她们都是地地道道的魁北克人了。张女士希望这些孩子将来都能有机会到这里看看,从而知道自己来自何方。
  一位依赖助行车的老年妇女,很引人注目。原来她就是世界著名的女权主义者,“加拿大妇女之声”的创始人之一——Muriel Duckworth女士。她已经98岁了,行走不便,但是当她听说了张芷美的捐赠行动之后,坚持让女儿开车两个多小时来参观这个展览。她一再对我说:张女士做了一个Wonderful(惊人美妙的)的决定。这些展品太珍贵了,她如果卖给收藏家,可以make a lot of money(赚很多的钱)。现在它是属于全人类的财产了,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在这里欣赏和了解到中国的历史文化。
  我问张芷美女士为什么要把这么宝贵的收藏捐给这么个小博物馆,她回答说,也曾有人建议她捐给纽约的大博物馆,那样个人的名声会更加响亮。但是她认为,魁北克是自己的第二故乡,加拿大魁北克给了自己一生中最舒心的22年,她理所当然要对魁北克做出回报。
  那天展厅里挤得满满的,人们需要小心地错身、转身,以免碰到展品。其实那天展出的只是张女士赠品中的一小部分,共200余件,主要是19世纪和20世纪中国民间的刺绣服装和配件,其中有达官贵人的绣花礼袍,有趣味横生的稚童虎帽,还有让人叹为观止的三寸金莲和千奇百怪的护手、护耳、肚兜等小物什。这些展品不光彰显出中国古代妇女的心灵手巧,而且反映了中国妇女在一千多年之间所曾经遭受过的苦难。所以我看到凡是来到这里的人们都舍不得很快离去,他们或小声交谈,或凝神细想,因为那活灵活现的虎头,那栩栩如生的彩凤,都像是刚刚来自一个神秘的古国,令他们无不想知道每一件展品背后的故事。
  
  背后的故事
  
  在开幕式的头一天,我来到张芷美老师的家中采访。站在门口等我的张芷美虽然身着家居便装,我还是一眼就认出,我曾经在蒙特利尔“蓝色都市文学节”上见到过她。
  张芷美是一个让人见了一次就再不会忘记的女人。张芷美是一位作家,她曾在1992年出版过一本英文自传体小说,名为Foxspirit,并因此获得过魁北克省的QSPELL文学奖。这本书已经被翻译成德文在欧洲发行,其法文版也在2007年秋季面世。
  说起这些绣品的收藏动机,张芷美说这既是偶然,也是必然。说偶然是因为她碰巧在1997年被这边魁北克的公司派去中国太原工作了5年,碰巧一到周末就百无聊赖,又碰巧有个出租汽车司机拉她去了南宫的古玩市场,使她有机会开始收藏。
  


  说到必然性,张芷美有点动情,因为这与她的母亲有关。张芷美自幼备受母亲宠爱,而她的母亲就是一个中国刺绣工艺的爱好者。张老师出国时,母亲曾经送给她一幅自己亲手绣制的鲤鱼挂画,这次张老师将这幅绣画借给了魁北克服装与纺织博物馆,人们一进门即可观赏到。可是张芷美出国几个月后,母亲就与世长辞了。所以张老师对中国的刺绣有着非常特殊的感情。
  在那5年中,张芷美几乎跑遍了太原所有的古玩市场、大小地摊,还遍访了当地的古玩商和收藏家。张芷美对古代绣品的痴迷使她自己也成了当地知名的收藏“大腕”,谁有了好东西,都会主动找到她来兜售。
  我问张芷美,这些收藏品大约花了她多少钱,她说从来没有计算过。在我的“启发”下,张芷美才说,反正那5年间,每个月的工资很大部分都“扔”进去了。有时候,身上带的钱不够,她还要赶快跑到银行,拿信用卡取钱。
  “您难道从来不还价吗?”我好奇地问。
  “当然会还价,但是时间长了,我就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好东西,人家也知道我是行家,不会瞎要价。”
  张芷美指着墙上的挂饰说:“你看这一对绣片,是用一种特殊的民间工艺——盘金绣,人家开口3000元人民币,我就没有还价,我知道这是个公道的价钱。有时候人家也看出我实在是太喜欢了,价钱也就压不下来了。”
  我当然知道,这些绣品的真正价值是无法计算的,因为这里面包含了张芷美太多的劳动与心血。她每买回一件绣品,都要先将尘土抖掉,再铺上湿布,然后小心地用熨斗压烫,一方面吸出脏东西,另一方面使其平整。经过这样的处理后,原本那些不大起眼、甚至脏兮兮的东西就身价百倍了。
  “细看这些绣品的种类和图案,从衣服到鞋,从肚兜到童帽,我总觉得它们将我带进另一个世界,这里面有太多的历史和故事。我在周末欣赏它们,常常令我废寝忘食、如痴似梦。我想到,那时候的女人没有文化,她们就是用这种方式,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把对丈夫、对孩子的爱一针一线地浸透到刺绣中去,连护耳罩和苍蝇拍都要绣出美丽的花样。有一次我发现了一个从没见过的绣品,人家说叫护手,我起初以为就是手套,但经过深入研究我明白了,这是专门给有钱人家的小姐纳鞋底用的。在封建礼教下,这些大门大户的小姐也要做针线活儿,可是她们的手娇嫩,经不起线绳的拉磨,于是就有了这种护手。你瞧,这就是历史,这就是故事。”
  张芷美将部分绣品镶上同样可做收藏的老镜框,再配上合适的底色,挂在墙上就成了极富文化底蕴的装饰。后来在当地蔚然成风,人们有样学样,致使绣品价格疯长。张芷美说,她还买书来读,并请教专家,收藏绣品的兴趣也随着知识的增长而增长。等到最后项目完成该打道回府了,她这才意识到数量竟是如此之大,因为光是整理打包装集装箱,就花了她整整2个月的时间。
  
  高贵的心灵
  
  好不容易把“心肝宝贝”们弄回来了,可是怎么安置它们呢?怎样才可以发挥出它们的价值呢?
  张芷美最初的想法是开店或者上网卖掉。但是每次说到卖,张芷美的心里就觉得“不对劲儿”,她捂着胸口说:“如果这样零星地卖掉了,就会失去收藏品的完整性。”
  后来张芷美想到了博物馆。“魁北克的这个博物馆虽然不大,但却是专门收藏纺织品的博物馆,他们的工作人员都非常专业。他们来我家里看东西的时候,带着手套,一件件地照相、登记、编号,写标签都用铅笔,扎个针眼都小心翼翼,生怕损坏了绣品。这些都让我很感动,也很放心,就像母亲把自己的孩子交到了可靠的人手中一样。”
  张芷美从来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件收藏,经过博物馆人员的清点登记,她才知道是将近900件。张芷美捐出了700多件,自己留了一小部分。“我真心喜欢,所以时不时地还要拿出来看看。”
  张芷美说,当她做出这个决定后,反而觉得心里一下子豁亮了,像是完成了一件自己理想中早就想做的事情。她用质朴的语言说:“第一,我觉得自己做了件很有意义的事儿。从文化背景上讲,我热爱艺术,不忍心看这些东西默默无闻地消失掉,我高兴自己终于给她们找到了一个最合适的归宿。第二,自己双手空空地来到加拿大,这些年一直非常顺利,加拿大给了我很多,我也一直想回报。”当然她也承认,当眼看着人们一箱箱地把这些自己精心挑选、细细收藏的珍品拿走时,心里还是“咯噔”了一下。
  在展厅中,我听到人们说得最多的话,除了“神奇、非凡”,就是“高贵的心灵”。一位看上去很高贵的妇人坦率地对我说:“要是我,我绝对舍不得,我会留给自己的孩子。Madam(夫人)张有一颗高贵的心。”
  
  富有的人生
  
  价值连城的宝贝说给就给出去了,张芷美是不是一个出手豪阔的富婆呢?正相反,尽管张芷美出身于大家望族,尽管她小时候是泡在蜜罐里的,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她年轻时家里甚至没钱供她继续求学,以至于张芷美不满16岁就被迫隐瞒了年龄,参加工作了。那是在1951年。后来经过多次“下放”劳动、又经过多次“运动”挨整,她说自己从十几岁以后就从来没有富有过。但是奇怪的是,她也从来没有认为自己贫穷过。
  “我对穷富的概念不是用金钱来计算的。我总是有朋友、有书、有收藏,这些都使我的生活非常富有。”60岁那年,由于刚买了房子,手头较紧,但是她依然送给自己一件豪华的生日礼物——乘豪华游轮去阿拉斯加!
  “60岁是一个重要的坎儿,人们往往认为人到六十就差不多了,我的感觉却不是这样。我认为60岁不是人生到头了,而是人生到了一个新的起点。望着汪洋大海,我感觉人生就像大海一样波澜壮美。游轮上都是有钱的美国人,可是我一点没觉得自己跟他们有什么两样,尽管我是用信用卡借钱消费,还是高高兴兴地玩了两个礼拜。” 张芷美开心、舒展,也有些得意地笑起来。
  我坐在张芷美左侧的软椅上,我俩之间的茶几上怒放着两朵娇艳的红玫瑰,这是友人前两天送给她的生日礼物。透过这两朵玫瑰,我从侧面望去,张老师带着大框金边眼镜,黑色的玛瑙胸坠,她托腮的手指甲是红色的,指环也是红色的,而那红色的玫瑰就像是绽放在她那无一丝杂色的银发之间,充满阳光和朝气。
  张芷美大笑时仰起头,笑声朗朗;说起话来,平和温柔,又似溪水潺潺。这是一个魅力四射的女人,这是一个用大手笔书写人生的女人。
  我用了整整一个夜晚,一口气读完张芷美老师的自传。书中的字里行间真实记录着一个中国女人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渴望。这样的女人是无所畏惧的,这样的女人是永不枯竭的,这样的女人就是天底下最富有的女人。
  
  人生处处春
  
  张芷美的人生之路是坎坷不平的,但是她从来没有让自己沉沦过,她认为这是一个对待人生的心态问题。22年前当她打算出国留学时,已过半百之数,什么物质基础都没有,她的姐姐曾列出三大不利因素替她担心:“第一,你是一个单身的女人,要去闯男人主导的社会;第二,你是一个不年轻的女人,却要面对一个重视年轻和美貌的世界;第三,你还是一个没有钱的女人,而西方是‘金钱至上’。”
  张芷美回答姐姐说:“这些我都知道,我准备了从零做起,从端盘子开始新的人生。”
  事实证明,张芷美这条路走对了。她一天盘子也没有端过,刚上完学就找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现在她生活得非常满足。当然,由于小时候在外国人的教会学校长大,张芷美在语言和生活习惯的适应方面可能比其他移民略占优势,但是作为第一代大陆移民,作为一个已不年轻的单身女性,她追求幸福和不肯服输的勇气和魄力却值得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我们认真思索。
  问起张芷美今后的打算,她说,博物馆的事情还没有全部完成,2007年10月份出法文专著,接着要着手中文版的出版工作,而更大的计划是要将这22年来的加拿大生活再写成一部回忆录,然后,再翻译成不同文字、再联系出版……对了,还有继续学弹钢琴。
  换了别人,我可能会用“晚年生活丰富”来形容一个70多岁老人的宏伟计划,但是对于张芷美老师,我却无论如何用不上一个“老”字。她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她的每一天都是人生的开始。
  我建议大家都去魁北克服装与纺织博物馆看看,在那里,你会因为是中国人而受到格外的尊敬;在那里,你也会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由衷的骄傲。
其他文献
美国金融怎么了?世界经济又怎么了?金融危机会给全球经济带来多大的影响?国家外专局、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中心组织了中国高级公务员赴美国学习培训,探讨个究竟。感触和直觉告诉学员
2009年7月21日,国家外国专家局与到访的日本技术士会代表团签署了合作协议书,国家外国专家局副局长李兵出席了签字仪式,国家外国专家局副局长陆明和日本技术士会会长高桥修分别代表双方在协议书上签字。随后,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和日本技术士会还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协议书与备忘录的签署代表着签约双方将在框架协议的规范下开展更为广泛和深入的合作。  日本技术士会成立于1951年,是一家致力于高级技术专家派遣
分配,素有“生产条件的分配”和“生产成果的分配”之分。不过,由于“生产条件的分配”包含在生产过程之中,所以,我们通常所谈论的分配,特指“生产成果的分配”。根据几年来研究“
陈俊愉是国民政府最后一批派出的留学生,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海归”。多年来,陈老一直努力把梅花送出国门,用老人的话讲“要让梅香香飘万里,飘到国外去。”在他的努力下,梅(含
当前艺术高校在培养学生艺术创新能力中存在管理制度严密刻板、课程设置过于分化、教师教学艺术缺失等不当性现象。对此,应通过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推行制度创新
陕西省围绕实旋“一村一品”“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规划,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出台政策措施.完善工作机制.开展结对帮扶,有力地推动了全省“一村一品”的迅速发展。全省“
1病历报告患者,男性,46岁,主因"四肢水肿7天,胸闷、气短4天,加重1天"入院。该患者7天前无诱因出现双手背及足背可凹性水肿,无胸闷、气短,无咳嗽、咳痰,活动耐力无改变。5天前受
新中国初期的党政干部出国参观学习培训,虽然由于历史局限,也受了苏联的一些今天看起来并不算成功的做法的消极影响,但它使干部们扩大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学习到许多宝贵的经验,对以后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    党和国家一直十分重视干部出国培训工作,早在解放战争顺利进行之际,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对出国培训工作作出决策和部署,希望通过外派干部
江家驷是一位风度翩翩的长者.尽管年近古稀.可是身形依旧挺拔硬朗。江家驷又是一位淡泊、低调的名人.采访的来往,他不仅拒绝了我们接送的好意.而且还提前15分钟到达.他说.“至少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