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汉字反映了中国人民丰富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的形象概括能力,将之融入现代平面设计中,可以升华平面设计的文化内涵与底蕴。汉字起源于象形文字,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中,图形化汉字的形式,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图形字符的形式应用越来越普遍,它的发展延续了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汉字图形在平面设计中分为两种设计形式:视知与感知。本文列举了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图案来分别叙述两种形态设计的分别,希望借此文抛砖引玉,让汉字图形在平面设计中大放光彩。
关键词:汉字图形;平面设计;应用
汉字来源于象形字甲骨文,把“汉字图形化”可以说,就是对图形的还原形态,是平面设计中,文字转化为图形的表现形式。即在图形中,将汉字还原于图形。这样的图形具有独特的形视觉魅力,并且富有文化内涵。
一、汉字图形化在平面设计中的发展
现代平面设计催化了当代汉字图形化的快速发展,以汉字图形为主体设计元素的平面设计,其视觉冲击力强,艺术表现简洁生动,传递信息直接,更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正是现代设计所追求的设计宗旨,是任何设计语言无法替代的,成为现代平面设计不可缺少的艺术表现形式。当代社会文化传播形式越来越多元化,当今人们的心态脱离了传统的束缚,自由随性地徜徉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人们对文字的需求是通过富有变化,打破常规的字体形态,建立多变的组合方式,形成一种形式内涵更为丰富的形意结合的图形文字等,来满足人们获取信息,传情达意的情感需求。利用汉字造型可以为我们的平面设计带来新的思考角度和视觉元素,在赋予现代平面设计丰富文化内涵与底蕴的同时,能够提升设计传递信息的能力。
二、汉字图形化在平面设计中的分类
(一)视知图形化
所谓“视知图形”就是遵循象形文字最表象化的认知,可以用单纯的直观图形解释字面意思,对其理解仅仅停留于视觉表象上,不带有任何字面意思以外的象征意义,从“视知图形”的角度来看,汉字在图形化的造型形态上充分利用了汉字的字意进行再创造,在视觉深度上显得非常实用、易懂,能使观者在第一时间准确的接受到最高的视觉传达信息,汉字的视知图形化设计的设计方法是依据汉字的字意或内容,从文字笔划构形本身的含义中派生出的半文半图的“形象字”,装饰绘形绘意的信息效果十分强烈,体现出视觉直观的“装饰美”与“情趣美”。具体方法是将汉字的笔划、部首、外形等可变因素进行处理,或是将汉字的主体结构加以图形、材质和肌理、感觉等装饰变化。
1.图形装饰,依照汉字的基本结构,在不改变字的识别性前提下,用适当的物体形象对文字进行艺术再加工。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标志采用篆刻中国印的表现形式,其“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北京’和‘运动员’两个意象(图1),赢得了世界的喝彩。
2.感觉装饰,汉字的感觉装饰,以汉字的字意表达为基础,一般适用于能表达人的情感状态或是感官知觉的汉字,这类手法的运用可将人的感觉通过汉字图像传达出来,直观、明确。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如白木彰的设计(图2),充分展示了感觉装饰的艺术特点,“雪”字以圆点代替雨的点笔画,分散下来像天空中下的雪,表现出富于想象力。形式美感与字意的表达完全相符,观看的人即使不知道“雪”字的中文含义,也可在汉字图像传达出来的信息中猜出多半。
(二)感知图形化
所谓“感知图形”,是思想表达性思维的图形是潜在的精神内涵,需要通过深层次的联想和想象达到的认知层面,往往包含更多的文化内涵,从“感知图形”的角度分析,现代汉字图形化设计赋予了我们无尽的联想和想象。当这些情感通过图形化设计,以某种主题形式表现出来时,表现的汉字原始寓意被转移或升华,汉字图形形式上升为主导地位来传达某种语意信息,使其寓意更符合现代人的价值观,更能表现时代文化特征。汉字的感知图形化设计其特点是把握特定文字个性化的意象品格,将文字的内涵特质通过视觉的图形构成自身的趣味,通过内在意蕴与外在形式的融合,一目了然地展示其感染力。
1.同形同构设计,同形同构设计是指在汉字艺术设计中利用字义外形特征的相似,以另一物象及特性把创意传达出来。如余秉楠设计的招贴《家》(图3),从象形文字的角度分析,屋顶下养着一头猪,古人认为有房住,有家畜可养,才算是家。
2.形义同构设计即把含义、形象两类同构综合起来,利用含义的相关性和外形的相似性进行双重构成。这种同构不仅具有很强的心理暗示。如标志《中国探月标志》(图4),其创意是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测的终极梦想,整体图形由一弧度两点巧妙形成古文“月”字,写意的笔触旨在传达一种探索的信念。
三、结语
汉字图形化被认为是一个新的视觉图形,是众多设计师的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视觉传达设计起着一定的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有汉字的审美价值的变化,对汉字表达效果不仅限于传达意义,更多的强调是一种意境,是建立在信息表达的审美价值的基础。汉字是我们中国文化的继承、保护中国传统艺术的最佳载体,汉字图形装饰艺术空间是不可估量的,包含在本身是广泛而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无数的潜在力量装饰美,它还将推动汉字设计领域的现代商业空间或现代艺术设计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杉浦康平.亚洲的书籍、文字与设计(中文版)[M].北京:三联书店,2006.
[2]曹方.现代汉字艺术设计[M].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
关键词:汉字图形;平面设计;应用
汉字来源于象形字甲骨文,把“汉字图形化”可以说,就是对图形的还原形态,是平面设计中,文字转化为图形的表现形式。即在图形中,将汉字还原于图形。这样的图形具有独特的形视觉魅力,并且富有文化内涵。
一、汉字图形化在平面设计中的发展
现代平面设计催化了当代汉字图形化的快速发展,以汉字图形为主体设计元素的平面设计,其视觉冲击力强,艺术表现简洁生动,传递信息直接,更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正是现代设计所追求的设计宗旨,是任何设计语言无法替代的,成为现代平面设计不可缺少的艺术表现形式。当代社会文化传播形式越来越多元化,当今人们的心态脱离了传统的束缚,自由随性地徜徉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人们对文字的需求是通过富有变化,打破常规的字体形态,建立多变的组合方式,形成一种形式内涵更为丰富的形意结合的图形文字等,来满足人们获取信息,传情达意的情感需求。利用汉字造型可以为我们的平面设计带来新的思考角度和视觉元素,在赋予现代平面设计丰富文化内涵与底蕴的同时,能够提升设计传递信息的能力。
二、汉字图形化在平面设计中的分类
(一)视知图形化
所谓“视知图形”就是遵循象形文字最表象化的认知,可以用单纯的直观图形解释字面意思,对其理解仅仅停留于视觉表象上,不带有任何字面意思以外的象征意义,从“视知图形”的角度来看,汉字在图形化的造型形态上充分利用了汉字的字意进行再创造,在视觉深度上显得非常实用、易懂,能使观者在第一时间准确的接受到最高的视觉传达信息,汉字的视知图形化设计的设计方法是依据汉字的字意或内容,从文字笔划构形本身的含义中派生出的半文半图的“形象字”,装饰绘形绘意的信息效果十分强烈,体现出视觉直观的“装饰美”与“情趣美”。具体方法是将汉字的笔划、部首、外形等可变因素进行处理,或是将汉字的主体结构加以图形、材质和肌理、感觉等装饰变化。
1.图形装饰,依照汉字的基本结构,在不改变字的识别性前提下,用适当的物体形象对文字进行艺术再加工。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标志采用篆刻中国印的表现形式,其“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北京’和‘运动员’两个意象(图1),赢得了世界的喝彩。
2.感觉装饰,汉字的感觉装饰,以汉字的字意表达为基础,一般适用于能表达人的情感状态或是感官知觉的汉字,这类手法的运用可将人的感觉通过汉字图像传达出来,直观、明确。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如白木彰的设计(图2),充分展示了感觉装饰的艺术特点,“雪”字以圆点代替雨的点笔画,分散下来像天空中下的雪,表现出富于想象力。形式美感与字意的表达完全相符,观看的人即使不知道“雪”字的中文含义,也可在汉字图像传达出来的信息中猜出多半。
(二)感知图形化
所谓“感知图形”,是思想表达性思维的图形是潜在的精神内涵,需要通过深层次的联想和想象达到的认知层面,往往包含更多的文化内涵,从“感知图形”的角度分析,现代汉字图形化设计赋予了我们无尽的联想和想象。当这些情感通过图形化设计,以某种主题形式表现出来时,表现的汉字原始寓意被转移或升华,汉字图形形式上升为主导地位来传达某种语意信息,使其寓意更符合现代人的价值观,更能表现时代文化特征。汉字的感知图形化设计其特点是把握特定文字个性化的意象品格,将文字的内涵特质通过视觉的图形构成自身的趣味,通过内在意蕴与外在形式的融合,一目了然地展示其感染力。
1.同形同构设计,同形同构设计是指在汉字艺术设计中利用字义外形特征的相似,以另一物象及特性把创意传达出来。如余秉楠设计的招贴《家》(图3),从象形文字的角度分析,屋顶下养着一头猪,古人认为有房住,有家畜可养,才算是家。
2.形义同构设计即把含义、形象两类同构综合起来,利用含义的相关性和外形的相似性进行双重构成。这种同构不仅具有很强的心理暗示。如标志《中国探月标志》(图4),其创意是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测的终极梦想,整体图形由一弧度两点巧妙形成古文“月”字,写意的笔触旨在传达一种探索的信念。
三、结语
汉字图形化被认为是一个新的视觉图形,是众多设计师的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视觉传达设计起着一定的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有汉字的审美价值的变化,对汉字表达效果不仅限于传达意义,更多的强调是一种意境,是建立在信息表达的审美价值的基础。汉字是我们中国文化的继承、保护中国传统艺术的最佳载体,汉字图形装饰艺术空间是不可估量的,包含在本身是广泛而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无数的潜在力量装饰美,它还将推动汉字设计领域的现代商业空间或现代艺术设计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杉浦康平.亚洲的书籍、文字与设计(中文版)[M].北京:三联书店,2006.
[2]曹方.现代汉字艺术设计[M].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