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技术创新网络构建有效路径研究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bour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分析技术创新网络的结构形式和学习机制,以及阻碍技术创新网络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文章提出了一个构建技术创新网络的基本框架,为技术创新主体构建创新网络提供了有效的路径参考。
  关键词: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网络;有效路径
  一、引言
  企业技术创新网络就是由企业创新活动引发而产生的网络,即在创新过程中围绕企业形成的各种正式与非正式合作关系的总体结构。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享用技术创新成果的主体。无法分享技术创新成果的企业将在竞争中逐步边缘化,构建合理的创新合作体系成为企业生存的重要出路。现如今,技术追赶的社会化进程加剧,企业之间的联系频繁,创新体系的建设,已经成为一种具有路径依赖的社会化过程。技术创新网络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有效进行技术创新的平台。
  企业如何有效构建技术创新网络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国内外均已经出现了成功的技术创新网络,随着我国的市场环境越来越规范,企业在参与技术创新网络的构建方面应当有自己的一套体系方法。
  本文研究技术创新网络构建的有效路径,旨在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框架来体现企业在技术创新网络构建方面的行为方式,为企业在自身创新体系的建设上提供一个可靠的流程参考经验。
  二、文献回顾
  随着非线性创新理论在学术界占据主导地位,人们逐渐认识到创新过程的复杂性。由于创新过程的多层次、多环节及多参与主体的交互作用,创新体系的建设单靠人为的构造已不可能。学者们寻找突破创新的缺口开始从创新体系的结构上面着手。
  技术创新网络是创新结构体系的重要表现形式,这个议题最早是由Freeman提出来的,他指出创新网络是应付系统性创新的一种基本制度安排。这是技术创新网络理论最早的结构框架形式。在我国,盖文启是最早探讨技术创新网络构建的学者之一,他的研究基于国外的技术创新网络体系理论,把侧重点放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理论框架角色性质明显,具象化到了企业、大学或者研究机构、政府等公共组织机构、中介服务组织及区域金融机构等五个方面。王大洲指出技术创新网络构建的发起起点是多种可能的,创新过程中的任何环节都有可能成为创新起点,同时他从创新交互及反馈机制的角度指出了技术创新网络构建的六大原则。刘兰剑、司春林总结大量文献,多角度探讨了技术创新网络的定义、结构和功能。党兴华、郑登攀进一步总结和分类,探讨了技术创新网络的形成和分类。最近的研究大都属于技术创新网络的发展与演化课题,刘晓燕、阮平南等在技术创新网络的演化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
  通过文献回顾,可以看出:技术创新网络理论从国家创新系统框架脱离之后,侧重点逐渐从国家政策战略层面转移到市场层面,宏观上的创新策略从国家干预角度逐步转到了市场自主合作角度,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网络核心的研究越来越占主导地位。但是,这些创新网络理论的研究或是关注创新网络作为整体发挥作用,或者侧重研究内部演化过程,他们相对的直接钻入到创新网络的非线性理论之中,对创新网络形成的过程基本上不做讨论。
  三、路径解析
  技术创新网络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由于其层次较多、环节复杂、创新主体多样,创新价值实现的任一过程都可能出现创新,因此技术创新网络的实现是多路径的。本文力图从多路径的技术创新网络实现方式中找到一种概括性的、线性的规划方式,将创新的复杂性包容进去,构建一条有效的技术创新网络路径。
  在企业技术创新网络中,企业拥有最多最广的资源,是其他各创新主体的最终服务对象,主导或者辅助支撑着创新的环节,在网络中占据核心地位。由于其他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动、任一环节的创新过程都可以通过企业的创新活动表达,本文选择企业作为网络构建路径的起点,规划技术创新网络的复杂性交互。
  创新主体之间的交互是基于两个平台的建设。一是技术创新网络外在表现出来的创新主体之间的勾连,如企业与其他创新主体之间的正式或者非正式关系、其他创新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等,这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外在表现出来的结构平台的建设。二是技术创新网络的内部学习消化模式,创新主体通过学习来消化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这个平台来创造知识,这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内在表现出来的学习平台的建设。这两个平台的建设是企业在技术创新网络建设上利用资源和创造知识的基本途径。
  (一)结构平台建设
  企业的创新活动过程,既有技术性的创造活动又有非技术性的要素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网络通过结构平台的建设来协调这两个过程,通过网状形式的结构建设达到创新的目标。结构平台的建设实质是企业联接各创新主体,表现是企业网形式。许多学者通过明确的角色安排来表现结构平台的建设。资源要素决定着结构平台的广度,企业通过网络整体的资源欠缺状况来发掘拥有相关资源的创新主体。
  企业仍然在结构平台的建设上起着核心的作用,这是由于:1.企业是创新市场要素的最好综合体,是技术、资金、劳动力等要素的最好结合体,其他创新主体或者市场要素形式单一,或者职能形式单一,不具备平台建设的基本素质;2.企业对盈利的关心超过其他创新主体,企业更加关心创新的产出,是追求创新利润最理想化的角色;3.规模效应决定了只有企业有这种能力来建设这个平台。
  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结构平台建设表现为挖掘的模式,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过程中,稀缺资源促使企业发掘合作伙伴,通过挖掘来追求技术进步或弥补非技术要素影响,形式上表现为企业与其他创新主体的正式或非正式关系的结合。结构平台的建设代表着创新网络的价值取向问题,通过小单元的连接构成系统的雏形,是在创新利润的驱使下成本合理的结构补偿形式。
  (二)学习平台建设
  


  创新过程的本质是学习,创新主体之间内部交流方式属于共享式的学习。企业技术创新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是在合作交流基础上的知识共享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关系到企业知识总量的变化,决定着创新的方向,是一种螺旋上升的重构学习模式。   学习平台能够提供企业技术创新网络上所有的显性知识,创新主体通过学习来重新构造自身的知识体系,知识总量增长的同时,创新主体自身的知识更加靠近创新的方向。所以,创新主体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者,也是技术的改造者。在企业技术创新网络内,任何创新主体都会对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知识体系做出贡献,螺旋上升式的知识改造平台使得成员之间的学习机制不仅仅是复制,还有重构。
  技术创新网络内的知识学习是从简单到复杂,然后高层次利用,新技术往往是创新合作关系的凝聚点,新技术的出现必然引起创新网络内的学习效应。技术在创新网络内的流转也是在不断进化,新技术采用的越多,被开发和改进的就越多。同时,技术创新网络在结构上扩张,新加入的创新主体成为学习和被学习的对象,相互学习的对象增加,知识总量也相应增加,这会影响技术创新的方向。
  四、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运转
  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终极目标是把概念化的商品通过技术转化为产品,并攫取商业利益。在这个过程中,参与构建网络的组织机构是实体形式的,而它们之间的联系构成的存在形式则是虚拟形式的“网络”。包容创新的复杂性,把技术创新简化成线性模式,它的构建过程的脉络就如同蛛网结网过程:商业概念和技术源头构成网络的起点,靠吸收和网络嵌入方式进行联接,企业之间的联系构成网络的线条脉络。具体来讲,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构建不仅涉及到网络的具体组建流程,还涉及运转方式。
  (一)组建流程
  一般来说,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组建流程是从源头开始,慢慢进行扩散,最终丰富稳定。
  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源头是成型的商品概念,通过初始的技术来进行组建。由概念到商品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开始组建网络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最初始的技术准备成熟——概念商品转化为最终产品的时机已经形成,初始的技术成果是组建流程的起点。但是,作为最初始的技术有着不安定的因素存在,技术的成熟需要不断结合来实现,这就要求网络通过吸收成员来满足资源需求,网络的拓展过程随之而来。这种需求涉及市场上多方面的资源,这个过程伴随着网络成员之间的频繁联系与繁复管理,同时,还要面对失败的风险。
  在网络化的过程中,各种市场要素之间的相互支撑尤为重要,例如技术和资金之间的支撑,资金与劳动力的支撑等,互补的资源是创新成功的关键。只有经历了最终的磨合,创新产品才能规模化生产、投入市场、获取商业利益。
  (二)运转过程
  相对地,企业技术创新网络构建过程的运转过程主要是偏好选择和创新空间扩散的问题。
  网络的选择过程十分复杂,但是从创新环境发展的角度上还是有迹可循的。技术创新网络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在环境的发展变化过程中,输入和输出的分别是创新主体成员的融合和解散,系统在稳定的运转中发展壮大。主体成员融合的原因是创新主体需要的资源能够被提供,随着网络在资源上得到丰富,它的偏好就有了自我意识,选择成员的目的性更加明确,随机性减弱;同时,在偏好选择形成的过程中,之前无意识形成的网络,会随着资源状态的改变,或者保留,或者清除。这种偏好特性保证了系统的螺旋状上升式的发展。
  创新空间的拓展支持着技术创新的持续进行,支持着企业技术创新网络创新体系的建设。在技术创新网络中,随着网络结合的成员越多,创新空间就越大。但是,随着产品概念结合技术的成熟度提高,技术发展的可塑性就越低。创新空间的改变牵涉到技术创新网络创新体系中合作规则的变化,合作形式多样化是技术创新网络的高级追求。
  五、陷阱突破
  创新总是希望力图打破现有技术的平衡,随着技术创新网络的发展演化,经常会陷入陷阱之中,这阻碍了技术创新网络进一步发展。
  网络的延伸性会带来创新活动链条增加,信息的递增收益使得不同创新主体对技术的理解出现“势能差”,对技术理解能力高的就容易主导整个技术创新网络,对技术理解能力低的就容易脱离技术创新网络,发展到一定程度,势能低的企业越来越多,网络会出现停滞不前或者萎缩。
  由于技术的相互关联性,与新技术相关的新技术会得到开发,形成技术同盟,这造成了新的技术壁垒,阻碍具有突破性质的技术的引进,技术创新网络的扩张受到影响。
  网络自身有着很强的自适应机制,通过网络治理的方式来规划和治理是重要突破口。
  六、框架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总结出如图1所示的框架。
  本框架是以企业和其他创新主体为代表,通过构建结构平台和学习平台来达到资源互补和内部学习的目的。整个框架是基于以企业为中心的创新主体之间的交互、企业技术创新网络基础平台的建设,同时考虑陷阱突破设计,为企业构建技术创新网络提供了一条有效路径。
  本文将技术创新网络的复杂性内化,从复杂的系统中找出一条有效路径,通过构建框架的形式将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脉络表达出来,能够将企业技术创新网络构建的过程性表现出来,为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构建提供一种简明的参考范式,为企业在市场中的创新活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任锦鸾.创新机理——基于复杂性科学的视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盖文启,王缉慈.论区域的技术创新型模式及其创新网络——以北京中关村地区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5).
  [3]王大洲.论企业创新网络的建构原则[J].科技管理研究,2006(05).
  [4]王大洲.企业创新网络的进化机制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6(05).
  [5]刘兰剑,司春林.创新网络17年研究文献述评[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04).
  [6]党兴华,郑登攀.对《创新网络17年研究文献述评》的进一步述评——技术创新网络的定义、形成与分类[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1(03).
  [7]刘晓燕,阮平南.基于生命周期的技术创新网络演化动力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3(05).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村财乡管作为解决当前农村基层组织财务收支混乱,干群关系紧张等社会问题的对策,受到了广泛推崇,但是村财乡管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还存在很多不尽完善的地方。文章以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为例,通过对青原区八个乡镇调查走访,分析村财乡管对规范农村财务收支行为的重要性;探讨当前青原区村财乡管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性的提出了完善村财乡管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村级财务;乡级代管;调查思考  农村财务管理历来是群众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也不断增大。国家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等一系列重点文化惠民项目应运而生。目前中部地区由于其经济、政治、社会发展上的限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仍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文章通过对马鞍山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探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提出新时期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中部地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对策建议。  
期刊
摘要:备受争议的“合伙人制”使得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等在公司上市后能继续控制公司,研究表明,合伙人制是一种新型的公司控制权锁定模式。从国内外公司治理经验来看,除了“合伙人制”模式以外,还有另外两种控制权锁定模式,即“多数股份决”模式和“超级投票权”模式,但是,突破传统的“多数股份决”模式已经是一种国际趋势。然而,我国公司采取单一的“股份多数决”模式,导致问题重重。为顺应国际趋势和吸引更多创新型公司在
期刊
摘要:文章通过对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安宜镇村集体债务的现状调查,分析债务形成的原因、债务对农村发展的约束和村集体减债的制约因素,结合实际提出化解债务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村债务;原因;后果;制约因素;建议  税费改革后,农村集体经济经营及运行机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新的运行机制下,保障村级运转成为新的课题,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村级债务矛盾日益突出,旧债难还又添新债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
期刊
摘要: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电网的加快发展以及智能电网等战略发展目标的提出,国网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结构性缺员和人员配置效率低下的问题。福州电业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供电企业劳动定员工作三年规划》,采用专业管理办法,以期建立劳动定员与人力资源规划、劳动计划管理和人工成本管理的挂钩机制;建立和完善设备台账管理与定员测算、核定和分析的信息共享体系;推进业务重组,强化人员调配管理。长达两
期刊
摘要:通过将“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思想融入到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项目流程中,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和工具,按照六西格玛管理的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五个流程,发现现有流程漏洞,设定指标,逐步优化改进的过程。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精益六西格玛管理  在国有企业不断推行“精益管理”和“标准化体系”工作安排的大背景下,基于内部审计工作实际,结合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思想,对如何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和效
期刊
摘要:文章通过研究近两年高校新生班团干部角色认知与发展诉求状况发现,长期应试教育促成高校新生班团干部畸形发展、引导失范导致高校新生班团干部角色认知模糊和迷茫、培训机制不完善无法满足发展诉求。提升高校新生班团干部角色认知意识、满足其发展诉求应以“中国梦”为思想引领改进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建立辅导员与高校新生班团干部定期信息反馈机制(虚实结合)、建立高校新生班团干部培养机制改进和加强对高校新生班团干部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当今的经济形式下,如何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和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成为用人单位的难题。文章基于文献分析及对广东省280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运用SPSSl5.0和LISERL 8.70分析工具对他们的心理契约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契约包含基本责任、情感责任及发展责任三个行为维度,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契约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的特殊之处,并
期刊
摘要:通过分析高校学生工作所面临的挑战,探讨加强学生工作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高校学生工作创新的主要应对措施,从而指出加强学习是有效提高学生工作创新能力的途径的意见和建议。教育创新是永葆教育生机、活力的重要因素和源泉之一,它与制度创新、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是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的重要途径。为此,贯彻落实国家既定的教育方针,实现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必须不断地坚持对教育进行创新
期刊
摘要:近年来,城镇化进程加速,对于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具有现实意义,但也导致了失地农民群体范围的扩大,在由农村向城镇转移,由村民向居民的角色转变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实际问题。社区建设从长远来看,面临群众参与有限、管理水平滞后等问题。通过对苏州市H社区的实地调查和分析,得出鼓励失地农民参与公共事务处理、培养失地农民再就业技能、帮助实现角色转换、增加社区归属感是重新构建社区认同的关键。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