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采的名著:《羸疾者的爱》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hy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谷林老走了,读了许多友朋怀念他的文章,遂引我对他不尽的萦念。余生也晚,未能亲聆其教。斯人已逝,我想,最好的纪念,还是静静地读他留存于世上的文章。谷老特具的风流跌宕、诗意茏葱的文字,看得我每晚至深夜二时以后还舍不得放下。那本辽宁教育社版的《书边杂写》,我也如谷老一样的读书习惯,通读了一遍又重翻到前面按序下来再读。其中的《白采和子木》一文。我也作了书边杂写。
  在此文中,谷老记载说,《郑孝胥日记》中屡见其与新文学者有所接触,如1924年2月2日云:“白采来,江西人。”可令谷老不解的是,“一部厚厚的《中国文学家辞典》在诗人条目中,只有白朗、白桦而无白采”。为此,谷老把这现象当作有趣的课题来研究,将旧书翻寻。他隐约记得俞平伯、朱自清作品中有所记述。果然在《燕知草》中检得《眠月篇》,题下有记:“呈未曾一面的亡友白采君。”俞平伯在后来的回忆中说:“其时新得一友日白采,既未谋面,亦不知其家世,只从他时时邮寄来的凄丽的诗句中,发现他的性情和神态。”
  经谷林考证,俞平伯与白采交往时间应是1924年。无论从《郑孝胥日记》,还是从《杂拌儿》所收《与白采诗》,当时的白采,已成为著名诗人。
  我在空间有限的书房里,于“书似青山常乱叠”的书堆里花了几个晚上,找到了白采的诗集《赢疾者的爱》。
  《赢疾者的爱》是白采的名著,也是他出版的唯一的一部诗集。1925年4月由中华书局出版。我收藏的这本诗集,封面用黑体字所书,“白采的诗”下有“第综”两字,旁有副标题:“赢疾者的爱一篇”,小32开本。整本书装帧是长格的蓝条子,犹如穿着一件蓝格子布衫,显得格外的简洁朴素。版权页上钤有“白采著作权”的白文印,著作者的名字是:白吐凤。
  白采(1894-1926),原名童汉章,字国华,一名童昭海,江西高安人,出身于商人家庭。1915至1918年间,三次离开家乡漫游名山大川,过着漂泊的生活。1918年曾在家乡组织同学会,创办图书馆,并在高安县女子学校任教。充满纠纷的家庭生活与不幸的婚姻,使他深感痛苦。1921年,白采创作了第一篇白话小说《乞食》。1922年春节后,他离家去了上海,为隐行踪,改名白采,后又称白吐凤,考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1923年底毕业,在上海当过教员、编辑。1925年秋,执教于上海江湾立达学园。当时与朱光潜、方光焘、夏丐尊、刘薰宇、丰子恺等均为友好同事。1926年初,应聘到厦门集美学校农林部任教,暑假动身到沪杭一带漫游,刚到吴淞口即病逝于船上。
  白采1924年写成著名长诗《赢疾者的爱》。这是一首抒情的叙事诗,主人公带着身心创伤,在无目的漫游中偶遇一慈祥老人及其美丽女儿,甚受欢迎,并许婚配,但他矢志不从,终至拒绝了爱情。诗用对话写成,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青年与老人的对话,二是青年同自己母亲的对话;三是青年和友人的对话,四是青年与姑娘的对话。白采的诗是凄丽的,表现在哪里呢?且看他的诗:
  她两手绕着我的颈项/含笑唤我是成年的孩童/要我永象一个孩子/常同伊扶抱在一起。/老人还愿给我很多藏书/和他所有的田畴土地/都将属于我。/我却拒绝了/这些在我已全无用处。
  他拒绝爱与财富。这看似其孤僻的性格,其实是对社会的拒绝。当主人公从人生的恍惚和虚幻中走出后,作者那些凄清的诗句,又把我们带回理智与现实的时空。看赢疾者与爱他的姑娘坦诚的对话:
  但我们并不能化成了仙人/便该顾到人间的事实/理想不仅是精神的游戏/是用来改变我们的实质/生命的事实/在我们所能感觉得到的/我终觉比灵魂更重要。
  作者在反叛的同时充满了矛盾。整个长诗的结尾处,暴露出诗人精神的灰暗以及悲观主义的心态:
  我将再向我渺茫的前途/我所做的,决不反顾/请决绝了我吧/我将求得毁灭的完成/偿足我赢疾者的缺憾。
  白采的这部诗集,唱的是一个赢疾者与爱的主题,有故事、有连贯的情节,通过对话来完成,是时至今日较少见的一种创意诗歌。它共七百二十余行,六千多言。
  这部诗集出版后,赢得了当年许多少男少女之青睐。俞平伯读了,兴奋不已。他曾评说白采这部诗集为:“琼枝照眼,宝气辉然,愈读则愈爱。”还说“三月间游甬带给佩弦看”。朱自清读后,也认为“甚感知己之言,沫若亦正有此语”,并誉为“这一路诗的押阵大将”。
  白采的旧文学根柢深厚,曾著有《绝俗楼我辈语》一书。他在《赢疾者的爱》长诗中,能将旧诗词的辞藻、语汇及旧格律、旧意境,扫除得干干净净,以一种崭新的姿态与读者相见,足见诗人的天才。
  白采32岁离世。若不英年早逝,足能与徐志摩、朱湘并驾齐驱,甚或超而上之。诗人白采,其秉性遗世绝俗,自然是落落寡合;但他是个真诚的人。不妨一读他逝世前二年,那直抒肺腑的自跋:
  我作诗脱稿后,常爱缄秘,或揉皱撕碎。有时也极想出而就正;但我因第一次的发刊,总不愿假手他人,这正是我一种僻性罢了。此时承俞平伯君许为近来诗坛中Hasterpleces之一,至相征六次未已;又郭沫若君,也有杰出之誉,极欲为之发表。他们的话,是否靠得住?不是哄我的?只好仍由他们去负责。我不过要在此顺便申谢一句!
  我的初稿,本打算暂时起草大意,再待补辑的;不料搁笔至今大半年了,还是无暇再把它弄好,真是恨事!但我总想先就此本严加修削,使无完肤,方觉快心。俞君却来书劝止,他说:“当时实感的遗痕,心须尊重爱惜,不可以事后追墓之进,损其本来面目。”故仅就俞君点劝勘的数字易之。至于我试刊的唯一希望,仍是想多得些真心愿指导我的人。
  白采的这个短跋,写于1924年8月8日,自称这天正是“他的纪念日”。不知是他的什么纪念之日,祈望新文学史料学者考证。他早逝后,留下了“诗评、诗史”随笔集、旧诗集,还有收有七篇的小说集。惜未能得读,不禁叹叹。
  白采,作为85年前的一个遗世绝俗的诗人,谷林早在十多年前就作过介绍。当翻阅他的诗集时,我不禁感喟。昔年的才子诗人,尽管今日《新诗辞典》里已没有了他的名字,但喜欢他诗歌的人(包括他的小说、随笔、旧诗),总会想起他来的。也许,那些能入各类典籍的名声显赫者。倒无人想起来,甚或不屑一顾。
其他文献
舒群从80年代始一直是坚持进行严肃的文化思考的艺术家类型中的典型代表之一,舒群认为建立一种新的时代“知识共因”来理解和进行文化批判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课题,还同
2000年,在濮阳市范县杨集乡,利用田内40亩稻田,结合10亩坑塘进行了稻田养蟹。3月21日投放扣蟹50000只,养至10月份,共收获成蟹1975公斤,平均规格90克,最大个体达150克。收获稻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壳薄体肥,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对盐度适应范围广(0.5—40‰),可采取淡水、半咸水、海水多种养殖模式;耐高温,抗病力强;是“海虾淡养”的优质品
和煦的阳光透过蓝色海面射入浅海,海藻轻轻摆动,小鱼自由戏耍,多么恬静。这时,海面上出现了一片“枯叶”,慢慢地向小鱼活动的地方漂了过去。“这是什么东西?”小鱼们瞪着眼睛,警觉地
1实验设计原理图1为设计方框图,信号发生器产生音频信号(5kHz或1kHz),经放大器放大后由两音箱发出声波形成干涉。在干涉区域接收声波后转化成电信号,经放大送入指示电路,接收点接受
夜航的轮船前面,月影在平滑的水面上嬉戏。它忽而泛着银色的光波,忽而闪着绿色的粼光,忽而左右扩展,忽而如游蛇蜿蜒,忽而象一只蝌蚪在跳跃,忽而像一只伶俐的蜥蜴在奔窜。在焦急地等
期刊
中学阶段,有关溶解度和溶质析出的计算题解答过程比较烦琐。目前电子计算机开始在中学推广,因而我们在小型计算机上编制BASic程序进行运算,取得较好效果;向学生推广,简易可
 鳜鱼对敌百虫、孔雀石绿、福美砷、氯化铜等较敏感, 0.2g/m3水体以上的敌百虫或孔雀石绿、 1.5g/m3水体以上的福美砷、 0.7g/m3水体的氯化铜均能造成鳜鱼中毒死亡。淡水白鲳
关于地域文化对鲁迅及周作人的影响研究,其中较普遍地存在着一种“隐喻模式”。它把对影响来源的学术考辨变成了寻找“文化喻体”的文学修辞。它在研究范式上的潜在阙失在于:
1制作方法如附图所示,附图-(1)中C为氖管,D为钢片,F为短粗铜线,G为小钢球,E为铝帽(用牙膏嘴制成),E’为绝缘帽(用牙膏盖制成),附图中DFCEG是焊接在一起的。附图-(2)中A为乒乓球,在乒乓球球径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