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气传输管线在北岭地震中的表现
【出 处】
:
国际地震动态
【发表日期】
:
1994年9期
其他文献
大型、特大型桥梁属于重大工程,对桥址区断层活动性评定有较高要求。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年我国建桥概况,指出了大型桥梁潜在的地震灾害,叙述了大型桥梁场地断层活动性评定现状和常用方法,最后提出了大型桥梁场地断层活动性的识别标准,它包括5个方面:①明确工程所要求的活断层含义;②划分活断层活动度;③查明断层有无地表或近地表错断作用;④研究断层的可能运动方式;⑤判定最大地震力的可能作用方向。
1991年10月至1992年10月,作者应日本科学技术国际交流中心的邀请在日本邮政省通讯综合研究所工作,与高桥耕三教授共同探讨地震电磁辐射源的机理和信号的传播途径。本文根据作者在日本合作研究期间所了解到的情况,较详细地介绍了日本地震电磁辐射研究的进展情况。
抗震减灾问题是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作者以自已的亲身体验和唐山地震后的第一手资料为依据,提出人民群众既是地震灾害的载体,也是抗震减灾的主体的论点;详细阐述了1976年唐山强烈地震发生后,人民群众在自救互救、恢复生产、重建新唐山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弹性应变能量积累的速率控制着大地震发生的频度。虽然一般来讲板内地区的应变率是很低的,但是古地震证据表明,在诸如密苏里州的新马德里和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顿等地震带上,每隔500—1000年就会发生一次破坏性地震,如果这表示相同断层上的重复滑动的话,那么这些地区的应变率一定比较快。在本
1992年6月14—17日,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下,于加州阿罗黑德湖希尔顿饭店召开了一次名为“低频电学地震前兆是事实还是虚构?”的专题讨论会。37位科学家参加了会议,他们先是通过张贴论文随后又采取自由讨论的方式对过去和目前的试验作了回顾。这次讨论会的研究要点包括希腊的地震电信号,中国的电阻率前兆变化,洛马普列塔地震的超低频(ULF)异常的重新评估,以及可能引起前兆信号机制的地球物理约束条件的确
八、第三代地下流体地震短临预报方法的探索由于地震预报近一年来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特别是由于美国帕克菲尔德实验场的关闭、日本第7个地震预报五年计划制定中出现的争论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