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西蒙遇到孟菲尔斯会发生什么?这也许不难预测——比赛时间通常会很长。
为了不让其他球员等的太久,这场男单第三轮的“法兰西德比”被安排成海信球场当日正式比赛的最后一场。但后面有一场传奇组男双的表演赛,由伊万尼塞维奇/皮奥林对勒孔特/福尔热。结果几位元老还是没熬住,这场表演赛被迫取消了。因为等两位法国后生打完,已经过了午夜时分。
两人打满五盘本在意料之中,4小时43分的比赛时长搁在澳网历史上也不算什么,这场比赛最重大的突破是奉献了一个长达71拍的多回合拉锯,创下了澳网新高。随着孟菲尔斯的反拍出界,现场观众确实也没有吝惜自己的掌声,但听上去并不是那种亢奋到难以抑制的感觉,更多的是出于一种自身精神上的解脱:这分终于打完啦!
也许还有一点对两名球员体能的感叹:在这一分的争夺中,西蒙跑了142米,孟菲尔斯的跑动距离是158米。但其中应该没有多少对双方球艺的赞美。因为在长达一分半钟的对拉当中,现场的气氛出奇地平静,只有节奏单调到近乎机械的击球声回荡在空中,没有那种情不自禁欲言又止的惊呼,到后来倒是有些嗡嗡的浅吟低笑声加入进来:还有完没完了?他们要这么一直打下去吗?我想,观众如果事先知道这分会打这么多拍,一定会一起大声帮着两人数着的。事先虽然无法预计,但赛后有人做了统计,本场比赛中20拍以上的回合就多达40分!
在现场观看了这场比赛的伊万尼塞维奇当即表示:应该把这两个“磨头”抓起来。这其中虽然戏谑的成分,但也从一个网坛前辈的角度,表达了对当今网球观赏性的某种担忧。
具体到这场比赛,虽然出现那么多的长拍回合有一定的偶然性,那就是比赛当中两名球员都遇到了伤病问题。西蒙的话代表了双方共同的想法:“每当我想加快球速的时候都会导致抽筋,所以只能尝试找到自己的合适节奏,来等待对手犯错。”但作为两名都曾位列世界前十的球员,这场比赛所呈现的形态仍然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那就是防守型网球的大行其道。
去年总决赛后,费德勒在被问到“防守正成为网坛主流,攻势网球如何抬头”时,他给出的答案是:“很简单啊,把场地变快就易攻难守了。”他说:“攻势打法的存在是很重要的,而我们现在都使用的防守打法,应当只用于慢速场地才是合适的。防守打起来也很激烈,但结果很残酷——没有人乐意看到连打15个好球却最终因为1次低级失误而终结这一分。”
费德勒这里说的“没有人”不仅指球员,还应包括观众,但他举的例子也许还不够极端。西蒙和孟菲尔斯这场比赛中就充斥了太多这样因为缺氧而导致的丢分。在赛后发布会上西蒙说道:“我当时已经完全失去了对身体的控制,只是机械性的跑动、击球,根本没办法思考。取胜后我只觉得很累,也无法感受到喜悦或难过。”把体能一再推向极限,技巧和头脑退居到次要位置,难以给球迷提供切实的代入感和情绪上的共鸣——职业网球正在把球场变成现代的斗兽场。
今年澳网前,国际网联曾经试图加大每分间隔时限的执行力度,但如果这种多拍拉锯的场面成为比赛常态的话,很难想象球员能在20秒内倒过气和缓过神来,这条规定看上去既不人道,也越来越欠缺操作性。死球时间过长会因停顿太多而使比赛变得支离破碎,这个71拍的较量是一个反证,说明活球时间过长同样会使比赛变得沉闷无聊令人恹恹欲睡。
有时这种危害甚至是加倍的——不仅使本场比赛变得难看,也能让下一场比赛变得更没法看——西蒙虽然赢了孟菲尔斯,但听听他下轮对手穆雷赛后的话吧:“打了几局之后根本没有感受到那种应有的竞争性,毕竟大满贯打到这个阶段,期待的往往是一场艰苦比赛。这也是为什么比赛反而会变得不好打,因为心理上不会有完全的投入,也几乎感受不到压力,只是想赶紧结束比赛。”没费什么力气,西蒙就成为穆雷十连败俱乐部的首位会员。
为了不让其他球员等的太久,这场男单第三轮的“法兰西德比”被安排成海信球场当日正式比赛的最后一场。但后面有一场传奇组男双的表演赛,由伊万尼塞维奇/皮奥林对勒孔特/福尔热。结果几位元老还是没熬住,这场表演赛被迫取消了。因为等两位法国后生打完,已经过了午夜时分。
两人打满五盘本在意料之中,4小时43分的比赛时长搁在澳网历史上也不算什么,这场比赛最重大的突破是奉献了一个长达71拍的多回合拉锯,创下了澳网新高。随着孟菲尔斯的反拍出界,现场观众确实也没有吝惜自己的掌声,但听上去并不是那种亢奋到难以抑制的感觉,更多的是出于一种自身精神上的解脱:这分终于打完啦!
也许还有一点对两名球员体能的感叹:在这一分的争夺中,西蒙跑了142米,孟菲尔斯的跑动距离是158米。但其中应该没有多少对双方球艺的赞美。因为在长达一分半钟的对拉当中,现场的气氛出奇地平静,只有节奏单调到近乎机械的击球声回荡在空中,没有那种情不自禁欲言又止的惊呼,到后来倒是有些嗡嗡的浅吟低笑声加入进来:还有完没完了?他们要这么一直打下去吗?我想,观众如果事先知道这分会打这么多拍,一定会一起大声帮着两人数着的。事先虽然无法预计,但赛后有人做了统计,本场比赛中20拍以上的回合就多达40分!
在现场观看了这场比赛的伊万尼塞维奇当即表示:应该把这两个“磨头”抓起来。这其中虽然戏谑的成分,但也从一个网坛前辈的角度,表达了对当今网球观赏性的某种担忧。
具体到这场比赛,虽然出现那么多的长拍回合有一定的偶然性,那就是比赛当中两名球员都遇到了伤病问题。西蒙的话代表了双方共同的想法:“每当我想加快球速的时候都会导致抽筋,所以只能尝试找到自己的合适节奏,来等待对手犯错。”但作为两名都曾位列世界前十的球员,这场比赛所呈现的形态仍然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那就是防守型网球的大行其道。
去年总决赛后,费德勒在被问到“防守正成为网坛主流,攻势网球如何抬头”时,他给出的答案是:“很简单啊,把场地变快就易攻难守了。”他说:“攻势打法的存在是很重要的,而我们现在都使用的防守打法,应当只用于慢速场地才是合适的。防守打起来也很激烈,但结果很残酷——没有人乐意看到连打15个好球却最终因为1次低级失误而终结这一分。”
费德勒这里说的“没有人”不仅指球员,还应包括观众,但他举的例子也许还不够极端。西蒙和孟菲尔斯这场比赛中就充斥了太多这样因为缺氧而导致的丢分。在赛后发布会上西蒙说道:“我当时已经完全失去了对身体的控制,只是机械性的跑动、击球,根本没办法思考。取胜后我只觉得很累,也无法感受到喜悦或难过。”把体能一再推向极限,技巧和头脑退居到次要位置,难以给球迷提供切实的代入感和情绪上的共鸣——职业网球正在把球场变成现代的斗兽场。
今年澳网前,国际网联曾经试图加大每分间隔时限的执行力度,但如果这种多拍拉锯的场面成为比赛常态的话,很难想象球员能在20秒内倒过气和缓过神来,这条规定看上去既不人道,也越来越欠缺操作性。死球时间过长会因停顿太多而使比赛变得支离破碎,这个71拍的较量是一个反证,说明活球时间过长同样会使比赛变得沉闷无聊令人恹恹欲睡。
有时这种危害甚至是加倍的——不仅使本场比赛变得难看,也能让下一场比赛变得更没法看——西蒙虽然赢了孟菲尔斯,但听听他下轮对手穆雷赛后的话吧:“打了几局之后根本没有感受到那种应有的竞争性,毕竟大满贯打到这个阶段,期待的往往是一场艰苦比赛。这也是为什么比赛反而会变得不好打,因为心理上不会有完全的投入,也几乎感受不到压力,只是想赶紧结束比赛。”没费什么力气,西蒙就成为穆雷十连败俱乐部的首位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