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的亡灵(评论)

来源 :延河·绿色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fengwuxu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理解俄罗斯,敬笃必须要像别尔嘉耶夫所说的那样“运用神学的信仰、希望和爱的美德”。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在唤出“那些高贵的名字;那些放逐、牺牲、见证;那些在弥撒曲的震撼中相逢的灵魂;那些死亡中的闪耀”。纳博科夫、阿赫玛托娃、帕斯捷尔纳克、扎博洛茨基、丘特切夫……这一串长的不能再长、短的不能再短的名单,这一群业已逝去的幽灵。他们是诗和思的化身,是俄罗斯精神的代表体现,或者说因为俄罗斯拥有他们,才是真正宗教的神性的俄罗斯。在《丘特切夫》一章中敬笃这样虔诚地写下:
  “我挚爱的俄罗斯,在历史的年轮里,总会把星星留给浩渺的天空,无穷大或者无穷小的世界里,诗总闪耀着光芒”。
  《岁月掩埋的俄罗斯》(以下简称《岁月》)无疑是敬笃较为成熟的散文诗作品。它仿如一曲宏大的交响乐,结構精致,是不故意为之的匠心。每部既可独立成章、自我圆满,体现出那种“局部代替整体”的效果;同时部与部之间又相互渗透,互相衬托,左右联属,共同成就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换句话说,正是由于这些分部的组成,才逐渐明晰了俄罗斯精神的版图。只不过比之传统的那种快板——慢板——快板的结构形式,《岁月》诸部在速度和力量都呈现出一种均速前进的状态,即没有所谓的高潮或反高潮。它更像是流动的水,行于其所行,止于其所止,而不是波诡云谲、波峰浪谷。这当然与敬笃那种敬谨宁谧的抒情风格及其冥思内敛的哲学气质有关,但同时它牵涉到了一个更为广大的抒情诗学命题。
  温克尔曼在他的早期著作《关于在绘画和雕刻艺术里模仿希腊作品的一些意见》里有一段著名的句子,他说:“希腊杰作的一般主要的特征是一种高贵的单纯和一种静穆的伟大,既在姿态上,也在表情里。就像海的深处永远停留在静寂里,不管它的表面多么狂涛汹涌,在希腊人的造像里那表情展示一个伟大的沉静的灵魂,尽管是处在一切激情里面。”是的,要表现大师们伟大的单纯的静穆式的灵魂,就要逃出那种直抒胸臆的赞美、讽刺、愤怒;逃离成群结队式的语言狂欢;逃离强烈的语言表达欲望以及语言的自由堆砌。而要沉潜到暗潮涌动的情感深层,从恣意张扬到敛抑深沉厚实,从浮泛的宣泄挺进到生命的原创地带,从自为隐退到自在。实质上,这是一种前进、一种上升,一种成熟与稳重,一种跨越张扬的自信与从容。
  生命不再是外在的喧闹,而是内在的沉思,恰如深渊并非生命,而隐隐的波纹较深渊更为真实。《庄子.微明》中说:“冥冥之中,独有晓焉;寂寞之中,独有照焉。”因此,它看似一清如水,却自有其深沉的历史感喟;表面无情,却指涉生命杂然分属的万象。这种把抒情传统的潜力推向极致的抒情策略抑或修辞策略,我称之为“寓意”修辞。与强调“诚中形外”的“写实”经验和闪烁自明的“象征”经验不一样,“寓意”表达偏重散漫的具体经验、符号间的类比衍生,将闪烁意义无限延搁。所谓情随意转,意伴言生。其实,语言、形式、身体这些“外物”,不必永远附属于超越的意义、内容,或精神之下。也唯其如是,语言也不必作为意识形态或者美学成规的附庸。敬笃正是用语言、文字的文化材质,去通感不知伊于胡底的斑驳经验。词与词,词与物,物与物之间通过上下的接驳,左右的联属,重新获得了生机,并实现了渡引——意义的可能。正如他在《岁月》中夫子自道般地写道:“凋敝的青春,用无数的符号,写下象征的寓言,关于爱情,关于欲望,关于残酷,关于现实,这些装在脑袋里的思维,足以唤醒一代人的记忆。”
  或许,让敬笃念兹在兹、一再沉湎的是如何在这种类似于复调的形式结构中,建构自己充满野心的雄怀广被的哲学企图和美学叩问?如何让各种雄辩的声音彼此敞开、彼此洞彻,相互纠缠,相互争辩?西方哲学出身的他不停在《岁月》中广布道施、现身说法。《岁月》的主题是驳杂的广博的,是一个庞大的哲学和美学帝国。它囊括了关于神性、宗教、大地、存在、灵魂、苦难、救赎、还乡、理想、信仰、真实、虚无、青春、爱情、眼泪、诗与思、时间的无物之阵、死亡的意识之舞、词语与事物等等诸多哲学的美学的问题。敬笃厕身其间,时而轻松,时而激越;时而警醒,时而迷惑;时而坚信,时而狐疑;时而笃定,时而惊惧。他尝试不同的方式与这些大师们进行对话,他的声音可能是谦卑的,但绝不是那种高山仰止式的仰慕妥协姿态,而是平等地协商,自由地交流。有时,他的声音和大师们的声音是一体的,所谓“群必求同,求同必相叫,相叫必于荒天古木”。更多时候,他的声音是独立的。这些声音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诉说了一个自明的现代主义主题:存在着一个“精神象征”的深度模式;存在着一个可以通过救赎就可达到的彼岸世界;艺术是超越现实、超越苦难、超越堕落的永恒国度。
  然而,在后现代的阅读和写作语境中,当深度消失,意义涣散,真理成伪,权利的压抑之网无处不在时,或许不存在敬笃所言的:“真理向我们敞开”的奇境。“一切预言都渴望成真”,但“寓言”会成真吗?“所谓伟大的思想,不过是一些空洞的废话”!欧阳江河在《1989后国内诗歌写作:本土气质、中年特征与知识分子身份》一文说:“我们不必奢望像某些苏联诗人那样使自己不幸的遭遇成为这个时代的神话。记住:我们是一群词语造成的亡灵。亡灵是无法命名的集体现象,尼采称之为‘一切来客中最不可测度的来客’。它来到我们身上,不是代替我们去死而是代替我们活着,它证实死亡是可以搭配和分享的。”那些俄罗斯的大师们只是敬笃用词语造成的亡灵,甚至在写作中敬笃也是词语的亡灵。他与大师们的对话,是那种柏拉图式的“没有来世的肉体的交谈”,而且这种对话最终会在无可无不可与非如此不可之间建立起了自我的双重身份,就像海德格尔所说的“先行到死亡中去”,以亡灵的声音发言,亡灵赋予我们语言。
  敬笃摩挲枯骨,亲昵亡灵,不过是对永难企及之物的招魂缅想;施魅不过是祛魅;他的“恋诗”、“恋师”只是“恋尸”。
  责任编辑|李 东
其他文献
一  亭亭玉立的比喻大概指的就是这样两条腿,修长而又纤弱。在拥挤的人群中像两根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藕,显得特别醒目,让人浮想联翩却无邪念。我会不由自主猜想她的面容:一张冰清玉洁的脸?一双波光粼粼的黑眼瞳?我曾印证过很多次:女人腿好的不一定脸好,脸好的不一定胸部好,头发好的不一定皮肤就好。很多有着好身材让人动心的女人转过脸来大多是令人失望的,不是颧骨高就是牙龈多,不是嘴大就是眼神黯淡。  人群是拥挤的。
期刊
炎黄子孙的生发之地,  农耕文明孕育的土壤,  心存天下的唐王,丹心向汉的苏武,  儿女情长的苏蕙,纵情山水的状元,  让武功的历史长空,  厚重、久远、辉煌,  周秦汉唐风韵悠悠,  山环水绕梦里故乡,  這是心灵栖息的驿站,  这是魂牵梦绕的地方。
期刊
古镇焕新容,徜徉秋色中,  红花香路径,绿草醉足踪,  笑语双塬涌,欢声九巷浓,  富丽千載地,看我有邰城。
期刊
这个有姜嫄圣母,  母仪天下的地方  这个有农耕始祖后稷  教民稼穑开始农耕文明的地方  这个有忠心苏武  持漢节荒芜之地放牧十九年痴心不改的地方  这个有盛世天子  修高塔报母恩昭示后人知恩感恩的地方  这个有才女苏惠  把七千余首诗歌织进一方小小手绢的地方  这个有明代文学家康海  才高正直不畏强权,把县志写成经典的   地方   这个是历史悠久的华夏农都  这个是生我养我我的地方  ——武功
期刊
你的枝头  绽放出一只只洁白的鸽子  水晶一样的眼波  眨動梦醒的倩影  风摇动树杆  泼出咕咕的啼唤  扑棱棱的鸽翅  拍响一片哗然的掌声  你身披阳光之瀑  划响琴键一样的鸽哨  给蓝天云朵镀上一层  绮丽的光泽  呵,鸽子树——  你把深沉辽阔的爱之梦  栽于大地  绘进蓝宇
期刊
迷霧锁秋  寒凉  一点一点浸透肌肤  有露悄然滑落  湿了衣袖  伸出双手  握不住半缕风影  回眸来路  阳光依旧  故人却在云深处
期刊
大魁先祖康状元  才高八斗震文坛  性情刚烈存正气  慷慨磊落称英贤  虎穴赴汤救难友  反遭貶损受牵连  蛰居乡野著方志  委身沪西创社班  秦腔脸谱一枝秀  沜东乐府花烂漫  千古遗恨留芳名  万般高洁后人赞  我辈继学当努力  再写风流续新篇
期刊
(一)  寒至荷塘寥落境,  露入蒹葭秋色凝。  珍珠似泪滴菊上,  重陽还期伴君行。  (二)  太白山下渭水兴,  王尚村旁帝王陵。  山河常在水常秀,  四时何曾为谁停?
期刊
窗外  狂风肆虐 呼啸的风  给寂静的夜  增添了几分忧伤  少了往日靜坐窗前的淡然  恍惚看见樱花树  坳不过自然的残忍  静静的凋零  落入埃土  却不曾沾染尘埃  琐碎的心情  随那祥和的凋谢  所有的烦恼变得从容淡泊  狂风之后  一切终将归于平静  再看到没有绚丽的色彩灿烂了春天的樱花
期刊
在希腊神话中,狄俄尼索斯作为十二主神之一,是重生不死的象征。而德国哲学家尼采在其经典著作《悲剧的诞生》中认为,“狄俄尼索斯精神喻示着情绪的发泄,是抛弃传统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人类在消失个体与世界合一的绝望痛苦的哀号中获得生的极大快意。”由是观之,不难发现尼采注重的“酒神精神”:是个体内在情绪的抒发,超越悲观主义与乐观主义之上的一种积极的人生观。我相信每一个创作者,都会有狄俄尼索斯情结,在痛
期刊